赛项:2010年江苏省第一届导游大赛
选手:王颖(一等奖)
选送:秦淮区旅游局
大家好!欢迎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参观游览。
秦淮风光带,又称十里秦淮。这里,早在六朝时期就是文人雅士、达官显贵聚集的地方,留下了多少名人掌故、风流轶事,可谓是六朝金粉之地。江泽民同志曾三游秦淮,写下“十里秦淮千年流淌”的诗句。
然而,历史的长河使得这里几经沉浮。1923年夏,两位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来到这里,写下了两篇同名佳作《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时的十里秦淮,在他们眼里已是满目萧条。尽管如此,朱自清在散文中还是这样写道:“秦淮河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瘦西湖的船也好……”。他们乘坐的船,叫秦淮画舫,俗称花船或灯船。这是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贵族,将北方马车的顶蓬与江南平底舟上下结合的杰作,形成独特的秦淮水文化。
如今的十里秦淮正是旧貌换新颜。所以,江泽民同志又有“六朝胜地今更辉煌”的佳句。
我们不妨从东水关出发,登秦淮画舫游。注意了,前方左侧是秦淮水亭。透过那半掩的大门,仿佛可以看见吴敬梓老先生正在伏案疾书的身影,那是在写《儒林外史》。再往前,是桃叶渡。听到了吗?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正在吟颂:“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现在来到文源桥。那桥上匆忙行走的脚步,是举子们在赶往江南贡院。这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谁不想在江南贡院考上个状元呢。好了,画舫到了十里秦淮的核心之处——夫子庙泮池,在全国绝无仅有。看,河南岸是夫子庙的照壁。这个照壁足足有110米长、10米高,创下了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当然是名扬天下的夫子庙了。
穿过泮池,来到文德桥,自然而然会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样一种发思古之幽情,实在令人神往。
白鹭洲水街
画舫再往前,可以看到来燕桥东边的一座河厅、河房建筑。那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故居——媚香楼。媚香楼前有水门。古人就是乘画舫登水门入香楼的,多么赋有浪漫色彩呀。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泊水门上岸,游览媚香楼。当然,我们也可以乘画舫继续向前。前方还有威镇华夏的明城墙南大门——中华门瓮城。
夜幕降临,桨声灯影。这时候,在画舫泛起的层层涟漪中,在船娘轻拨的古筝琴声中,我们一起来到了白鹭洲,呈现给大家的是水上实景演出《夜泊秦淮》。眼前的一切,宛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梦境,让人久久沉浸于此。
明太祖朱元璋曾题秦淮楹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东水关坐落在南京内秦淮河风光带。五代十国的杨吴时期,在扩建南京城时修建了东水关,当时修建是为了调节内秦淮河的水位,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是古秦淮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它辟建为通济水关。它原来共有三层,每层有11券,共33券,券又被称为“偃月洞”。第一层由于当时战乱而毁坏,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中层和下层,在古代,上面两层是为了安置守城的将士和储藏物资的,最下面的一层是为了调节内秦淮河水位和防洪的,下层券中的铁栅栏是为了防止敌军从水路偷袭,因此这里通水而不通航。
现在的东水关遗址公园的建筑遗迹由水闸、桥道、藏兵洞、城墙四部分组成,充分体现了秦淮的古都特色,展现了秦淮园林的个性风采,形成了一幅由秦淮石舫、石船流芳、临水平台、石桥照壁、船闸遗址组成的美丽画卷。
东水关
夫子庙泮池
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周朝时“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鲁国学宫设于泮水之畔,以后相沿成习,孔庙也叫泮宫,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被称为泮池了。南京夫子庙建庙时将广场前的一段秦淮河河道改造为泮池,这是全国仅有的一座用天然活水作泮池的孔庙。明清两代,把考中秀才称为“入泮”,“泮池”成为古代读书人的“化龙池”,只有入泮,才有可能进入圣贤的行列。
夫子庙照壁位于夫子庙中轴线的最南端、文德桥东侧内秦淮河的南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长110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河段全长10里。其规模超过山东曲阜孔庙照壁,号称天下第一壁,是我国照壁之最。
在风水上,照壁起着装饰和遮蔽的作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建制。今天的夫子庙照壁黑瓦红墙,两条金龙戏珠,十分气派,是夫子庙的标志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