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洪银兴

一般我们所说的“汉学”(Sinology),是指外国学者对有关中国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 / 学科。最初“汉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哲学、音韵学等,“二战”后,现代中国受到汉学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于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特别是当代中国,也就成了“汉学”中日益重要的研究内容。如果说对于古代中国的研究叫“古代汉学”或“传统汉学”的话,那么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就叫“现代汉学”——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学”(China Studies)。本丛书所称的“新汉学”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当代中国学。出版本丛书的目的是让海内外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

从历史上看,“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汉学”独大到“传统汉学”与“现代汉学”并重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实际表明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只注重“古代中国”转而为既对“古代中国”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又对“现代 / 当代中国”充满了急需了解的渴望。应当说,这种转变既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变化所致,也是“汉学”顺应历史潮流的结果,因为一个完整的中国,原本就是“古代中国”和“现代 / 当代中国”的有机结合,片面地注重“古代中国”或“现代 / 当代中国”研究,都只能导致对中国认识的局部化和碎片化。

历史上的“汉学”因为是外国人研究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学问/学科,因此中国立场、中国视野和中国“声音”,在“汉学”中一直是缺席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文化交流日益强调文化互动和彼此尊重的当代社会,“汉学”这种由外国人(含海外华裔)单方面研究中国的状况,似乎也可以有所调整。让中国人研究中国的成果加入“汉学”的范畴,使“汉学”成为一门既有外国“观照”,也有中国“自视”的双向互动的学问 /学科,从而在“对话”中达至理解,在“互看”中消除盲区,彻底消除对中国认识的局部化和碎片化,实现对中国完整的、有机的和全面的认识,或许是“汉学”能够更加展现学术活力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然,考虑到“汉学”有其历史形成的特定指称(专指外国人研究中国),因此不妨把中国人面向世界研究中国称为“新汉学”。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文化交流的新特点,提出了“孔子新汉学计划”(Confucius China Study Plan),其指导思想就是要“振兴汉学、发展新时代的汉学”。为了响应和配合孔子学院的“孔子新汉学计划”,南京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南京大学这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重镇,规划出版以海外中国研究者、来华外国留学生、对“汉学”/ “中国研究”有兴趣的读者为阅读对象的“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丛书。这套丛书以反映人文社科领域有关汉学研究的经典学术成果及最新学术动向为主旨,致力于推动中国“新汉学”与海外汉学的对话与沟通,既有对传统中国文化丰富内涵的历史回眸和深度阐释,也有对当代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介绍和精辟分析,可为海内外读者特别是外国读者提供一个认识传统中国、了解当代中国的学术窗口。

中国文化的先驱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将“和而不同”的这种君子精神,用以作为一种立场更加多元、视野更加广阔、“声音”更加多样、包容性更大更广的优质“汉学”/ “新汉学”标准,也未尝不可。我相信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丛书,将会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为追求,为“汉学”的推广、“新汉学”的兴起以及“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实施,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5年8月 BFf+OXVVep9+5a0Sblk6BkEG/kCMFbg3h3x5FPH5Y2zxyg3nXkezhDe3R/Tbf6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