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0′至117°50′之间,是我国南海四个群岛中岛屿分布范围最广、岛礁数目与邻国相比最多的珊瑚群岛,也是我国古代渔民捕鱼作业最远的海域。南沙群岛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航空和卫星图片显示,在南沙群岛有310座岛屿、沙洲与礁、滩。目前已经命名的岛、洲、礁、沙滩共有189座,其中岛屿14座、沙洲6座、暗礁113座、暗沙35座、暗滩21座。
南沙群岛中较大的岛屿有十多座。其中海拔最高的是鸿庥岛,高出海平面6米;最大的岛屿是太平岛,面积为0.432平方公里。
南沙群岛分布格局与海底地质有关。南海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从整体上看,其海底形似一个菱形的巨大盆地,也就是南海海盆,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形成了许多深且大的海沟。南沙群岛分布在南海南部的大陆坡台阶上,台阶位于陆坡中部,深度为2000米至2500米,其顶部起伏平缓,断裂构造形成纵横交错的长至数百公里、宽至数十公里的槽谷网,这一广阔的南沙台阶便是南沙群岛发育的基石。在基底构造线的控制下,南沙群岛呈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南—北向、东—西向分布格局。谢以萱据此将其分为中北、东、西、南四大群。
鞠继武将其分为北、东北、东南、南、西南五大群。
刘宝银在其编著的《南沙群岛 东沙群岛 澎湖列岛》中,将南沙群岛分为危险地带外南部、危险地带内中南部、危险地带内东南部与东北部、危险地带外西南部、危险地带北部与西北部等五大群。
这三种分法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南沙群岛分布的基本特征。
南沙群岛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是二洋相通的必经之地。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南沙群岛更是成为美洲、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的海上要冲。南沙群岛海域的航线纵横交错,已成为世界第三黄金水道。从中国渔民在南沙群岛的渔业生产活动、南沙群岛考古发现、南沙群岛岛礁的汉语名称和中国历代朝廷所画出的版图疆域等多方面看,南沙群岛所具有的人文历史以我国东南沿海文化为特色,具有明显的地缘文化特征。
南沙海域是指我国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南沙群岛西南与南海西南大陆架相连,西北与南海西南深海盆相邻,北为南海中央深海盆,东南隔南沙海槽与菲律宾的巴拉望岛和马来西亚的加里曼丹岛相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并生效后,南海海域的领土主权与利益倍受周边邻国关注。南海在我国断续线以内水域共有210×10
4
km
2
。
南海诸岛中,南沙群岛海域及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南沙群岛及其海域有8个沉积盆地,总面积达41万平方公里,在我国断续线内约有26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8个盆地内石油资源共有349.7亿吨,已探明可采储量为11.82亿吨,天然气为8万亿立方米。
而由于这些油气资源邻近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上述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侵占我国部分岛礁和海域,并长期开采掠夺这些资源。我国也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这说明我们已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但是有关国家并不理解我们的让步,对此置若罔闻,仍继续侵占我国岛礁、沙洲,强化其非法统治,勘探、开发我国传统疆域内的资源,甚至撞沉我国正常作业的渔船。因此从国际法的角度,专门针对南沙群岛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