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讲

魏峰 班长 ):我们很荣幸请到了国学大师南老师,这非常不容易,南老师从来不出来讲,但今天很给咱们同学面子。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南老师给我们作一场精彩的演讲!

南师 :诸位先生,今天我是被逼出来的,这位班长(魏峰)很有办法,几次找到我的好朋友,逼我出来讲,害大家不远千里赶到上海来,很抱歉!因为我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可是今天要讲的题目,我现在还不知道。

南师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不算高龄,也不算低龄了。对自己评价八个字,平生“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不是故意谦虚,是真的。

这几年,我在提倡儿童智慧开发的教育,大概诸位还不知道。一般人都认为我在提倡儿童读经运动,其实不是读经。因为我从小到现在,感觉到中国文化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现在,文化没有根了,所以我提倡重新读书。在我的观念里头,现在三四十岁左右的人都没有希望了,文化要靠新的一代才行。如何建立中国文化跟人类的文化(还不是世界的文化)合流,开展人类未来的前途,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在我的观念里,中国未来的前途关系人类的前途。

因为我自己是读古书出身的,对教育有个观感。我从小读古书是在家里读的,以前在家里读书叫私塾,请的老师都是清朝的遗老,有的是秀才、举人,甚至还有进士、榜眼。那个时候,这些老先生一边教书,一边感叹,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听了就讨厌。等自己到了三十几岁的时候,自己也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到了五十岁以后,感叹更重了。到了六十岁,突然改变了,觉得大概千古以来大家都是这样感叹的。其实没有关系,我就告诉老前辈们,你不要担心,你我死了,明天太阳照样从东边上来,时代会演变得更好,不过观念不同、价值不同而已。

到了近一二十年又不对了,感到我们自己的文化没有根了。要说接受西方文化,也没有好好接受,也不懂。事实上,西方文化可以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参考。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因此,我这几年提倡小孩子们要读书,要背书。小孩子不背书没有用,当然不是背现在的书,现在的书背了没有用。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

以我的经验,我今天还能和大家吹牛,人家说我有学问,我就笑,我这个还叫有学问啊?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十三岁以前的东西。比如《资治通鉴》,十三岁以前,我已经圈点过三次了。古书没有标点,我一边读一边圈点,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不懂的地方拿给老师看,这样就会背来。以前我们读书叫读书,现在读书叫看书。以前我们读书,像现在朗诵白话诗一样,朗声念出来,唱的。这样读下来,也圈点过了,就会记得住。到了现在,比如《资治通鉴》,提到哪一段,心里就会现出那个影像,甚至在哪一页,哪一段,都还记得。

我现在发现,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有用,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因此,我也感觉到有个重点的问题,这样的教育下去,很多小孩子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所以我常说,我在书上写的也有,几十年前就讲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对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如果在座的有哪一位学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清朝以后的教科书找出来,对比研究,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大了。今天编的教科书,在我看来,讲句不好听的话,不屑一看。这个教育怎么办?尤其看到现在的小孩子们,书包背得很重,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考试。

在中国文化里教育的目的,《论语》有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读书人为自己读书,为什么为自己读书?为自己的兴趣。我当年读书,的确是为自己的兴趣读书。现在读书不同了,为别人读书,为家庭读书,为父母读书,为社会读书,为求职业而读书;这个差得很远了。

四十年前在台湾,我的一位老学生,女的,辅仁大学毕业的,同刘少奇先生的夫人还是同学呢。她告诉我,当年她跟爸爸妈妈怎么吵的,她把书本一丢,说:“你们再逼我,我就不给你们读书了!”心里觉得读书是为他们读的,自己真不想读。一般认为,好像家里的孩子不读到大学就不光荣。

现在读书更不同了。不晓得你们高级班的各位,读书是为了什么,好像是为了社会的荣誉,为了一个文凭,为了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下脑筋来读书。那也是“今之学者为人”,是为别人读书,不是为自己读书。而且现在的读书不是读书,而是来玩的,来求一个知识。那还不如读那个手机里的信息好,什么黄的、蓝的、红的都有。

我发现这样下去不得了,因此,为了后代,我就提倡读书,编书出来给孩子们读。取了个名字,叫做“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作”。由我在台湾的老古出版社总经理郭小姐编出来,像四书五经,乃至英文传统经典文章,都编出来。怎么提倡呢?我不搞组织的,一搞组织,利害关系等等什么都来了。我说我这里啊,像世界运动会的点火台,火把一点起来,就交给别人,一路跑下去。到现在为止,已经提倡了很多年。大陆受影响的,据说有一两千个小学了。好像教育部也受点影响,都在编书了。可是我告诉教育部,你们编的书没有用,编的大多是唐诗宋词给孩子们读,这又搞错了。我提倡孩子们读经,是为了未来中国多出一些大思想家、大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如果只多出一些李白、杜甫有什么用呢?多些诗人、唱歌的没有用,所以说你们又编错了。要编书,七十岁以下的不行,因为不晓得古文化的重点。现在我们把编的书,送到边远地区,最落后最苦的地方,小孩子们读不起书的地区。把书送去,再找人教他们,让他们自己念。这样影响得很广,影响了小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还影响老一辈。

我一上来,乱七八糟地报告我的感想,因为我没有题目的。你们高级班让我来作报告,我首先声明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办法贡献给大家。本来想了几个题目要给大家讲的,一个题目是人生观,我们这一代,搞得没有人生观,不知道搞些什么好;第二个题目:现在社会乃至人类的文化科技发展方向;第三个题目,想贡献给你们诸位国家工商业的精英,为今后国家工商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究竟要做什么事。把这三个题目想了半天,后来我不想了,我也不知道听众是谁,搞不清楚程度怎么样。我想的也许是大家不需要的,因此都放弃了。

我今天告诉大家的,主要还是读书的问题。我讲话没有规律的,可是往往讲完了以后,兜一下蛮有规律的。这是自我欣赏呵!大家常常说看我的书,我刚才告诉朋友们,我的书都是骗人的。为什么骗人呢,我一辈子只写了两三本书,而且都是关于佛学的,其他的都是同学们把我的讲课、演讲记录下来的。我乱七八糟讲的,他们记录下来,我一看,吓!蛮好的嘛,还成篇啦!这是他们的本事。

我说,世界上有几个人,释迦牟尼一辈子没有写一个字,可全世界的文化里面,释迦牟尼的经典最多,比任何一位教主的都多;第二个人,老子,最反对写文字,可最后被逼还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有一个人最可怜,就是孔子,他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写文章流传下来。所以有一个学生跟我讲,老师你要写写文章捧捧我们,我说好。所以,我的书都是骗人的,为了吃饭的。我自己真想写的书,还没有开始写。假使我还能够再活个一二十年,也许找个机会写一部书,因为真写一部书很难。我常常说,古人拿一辈子的经验、一辈子的学问,留下一两本书。现在你们很轻率,读两年的博士,就写那么厚一本书。我说万一不对怎么办?他们说那推翻了重新写,好像不负责任似的。

因此,讲到关于写书,为自己的学问,我想告诉大家,古人有两句话:“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古人认为世界上名利是虚浮的,但是,世人都是为了求名求利。你们既然在这个高级工商研究班里头,我倒想起一个人来,想起日本明治维新的宰相伊藤博文。日本、韩国把他们的文化叫做东方文化,其实都是中国文化。伊藤博文年轻时出来有两句话,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是他青年的立志,最后做了明治维新的宰相,实现了他的人生目标。我常常问人,许多同学们讲读书求学,到现在为止,你人生的目标、读书的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求什么?这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结果我问了许多老中青的朋友们,讲了半天,没有人生观,都是跟着大家走。那叫做随波逐流,跟着时代的浪潮随便转,这是很有问题的。

我讲到这里,又想到日本人了。在日本早年的时候,到各地求学的学生非常多,有个日本的和尚,要到外地学禅宗。我在美国的时候,告诉美国朋友,我说你们啊,真讨厌,我们的学生来美国留学,还要东考试,西考试,高收费。唐代的时候,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的非常多,我们在长安给他们准备几千所房子,招待吃招待住,最后还送他们回去,跟你们美国完全两样。这是中国文化。当时,这个日本和尚要到外地求学,有人劝他,路途那么遥远,困难那么多,你怎么办?他就作了一首诗,当时日本人有很多中国诗作得很好的: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就是到了外地留学,假使学问不成就,就死在那里算了。这是当时中国文化、日本文化了不起的地方,也是讲到人生观。

讲到人生观,我常常跟工商界的朋友谈,尤其最近常常问年轻的工商界朋友们,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大家说了一大堆,我说都不切题。假使是考试,都是交白卷的。我说我的兴趣多方面,我也做过生意,也发过财。可是有个经验你们没有,我一夜之间,一万条黄金都没有了,要卖衣服吃饭。如果失败的经验没有,你不要和我谈生意,不要和我谈经济学,因为你不懂。我说,我的经济学不是书本上读来的,是实际来的。然后我说,我问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你要知道,世界上最难的是一块钱。等到发财了,因为赚钱容易,有时都昏了头的。赚了钱,怎么用钱?怎么用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个很难。懂得了这个,可以谈生意了,那也是懂得赚钱的人生观了。

讲到这里,干脆跟你们谈谈赚钱。司马迁写了一篇《货殖列传》,后面有两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到今,我们现在也一样,诸位读书,忙忙碌碌,都是为了赚钱。

我常常告诉工商界的朋友,做生意要效法几个人。中国做生意真的很发财的,第一个是姜太公,姜尚。周朝建立了以后,他的封地是齐国,就是今天的山东胶东一带,那个时候是苦寒的地方。历史上周武王统一天下以后,分封诸侯。现在我们谈封建,一定要知道中国的封建不是西洋的封建,中国的封建是什么?大家要重新读历史,要好好研究,不是一般随便加个观念叫封建。

姜太公到封地去,走到半路心中很不舒服,看历史也要看另外一面,有个人就告诉他,你那么大的功劳,封你到齐国,时机难得,你不去,上面的老板不高兴呵!姜太公一听就去了。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发展渔盐之利,打鱼、晒盐,拿来贩卖,齐国就富起来了。齐国富了以后,由姜太公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前后八百年,中国最繁荣的市场,就是齐国的首都临淄(现在的淄博)。大家研究做生意,祖师爷是姜太公,这个需要了解。因为讲到《货殖列传》,我想到先告诉大家。

等到一千年以后,中国工商业发展不在齐国了,而是丝绸之路,汉唐时代都有的。唐朝时,中国贸易最发达的在扬州,俗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到了宋朝时,贸易繁荣,在福建的泉州、漳州。所以你们现在可以到漳州看看,漳州现在还有宋朝时留下来的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还有个中东的王子来做生意,后来在漳州落户了。到了清朝,贸易繁盛,才是今天的上海。这些是跟做生意有关联的。

今天,我们讲开放发展,工商业的发达,还是在这沿海一带,内地、西北还是落后,这是我提出来要你们研究历史,读书要注意的。你们也可以作为题目,写一篇论文。我只提一个头出来,给你们研究。

第二个会做生意的是管仲,他在政治上很了不起。可是做生意没有本事。他年轻时做生意,靠他的好朋友鲍叔牙。鲍叔牙出钱,大概是鲍叔牙做董事长,管仲做总经理,差不多每次都蚀本,可是后来他做了宰相就不同了。我们说到好朋友啊,有商业的朋友,有政治关系而变成好朋友,但是千古以来,讲朋友的关系,只有这两个人———管鲍之交。管仲年轻时跟鲍叔牙合做生意,蚀本的都是鲍叔牙,而赚了钱,他却取走差不多三分之二,鲍叔牙都不见怪。最后他被俘虏,被推荐出来做宰相,还是靠这个朋友鲍叔牙。可是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问他,你要走了,哪一个可以替你做宰相?齐桓公第一个提出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他太爱干净了,太整齐了,善恶太分明了,对于坏人不能包容,绝不可以做宰相。我们年轻时觉得,那么好的朋友,你死了,怎么不能推荐他做宰相?实际上他是在保护鲍叔牙,万一做不好,会被杀头。管鲍之交,是这么一个故事,详细的自己去研究。所以说,管仲是第二个做生意最成功的,他为国家在做生意。

这个以后,另外有一个人,做非法的生意最成功了———吕不韦,让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抢了秦国的天下,秦始皇就是他的儿子。我在《原本大学微言》中讲到,中国能够统一,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都是由秦始皇开始。而这个背后的指导是谁?就是他的父亲吕不韦,以商业的方式来做的。这个呢,实在很难学,也不应该学。如果诸位能够学到这样,另当别论。

第四个呢,就是范蠡了。你们诸位都是国家的英才,其实我希望大家要学的一个儒商,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的三千弟子,什么人都有,土匪也有,流氓头子也有,读书人也有。今天山东孔子的坟墓,是子贡出钱修的,这个正史上没有,要看其他的数据才行。孔子死后,弟子们找了一块坟地,就是后来葬汉高祖的那块地。大家也没有钱修墓,等子贡来。子贡是大老板,他来了一看,这块地不行,只能葬一个帝王,没有资格葬我们的老师。大家说那你来找吧!他就找到曲阜现在这个地方。然后,其他学生都走了,他还“庐墓三年”,在孔子的坟墓旁边盖了一座小房子,守老师的坟墓三年。

子贡是个真正的商人,这个商人很厉害,我希望你们也能够做到这样。这要看一本历史书《越绝书》,后来司马迁写《史记》,也采用了这本书。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鲁国当时衰落了,齐国要出兵打鲁国。孔子是鲁国人,他说这怎么办?子贡就说,老师,您年纪大了,我去。孔子说,你肯去那太好了。子贡一出来就挑起了吴越战争,然后又挑起了吴国去打郑国,国际的战争一挑起来,齐国不能出兵去打鲁国了。你看他的本事有多大!子贡到了每个国家,每个国家的诸侯都盛大欢迎。他做的生意,他的学问,他的声望,影响了整个的国际,比苏秦、张仪厉害。所以,诸位应该学习子贡。我提的只是一个题目,你们自己要去找资料研究,这个研究同现在很有关系。

子贡以后,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七八十年间,中国的文化差不多是个断层了。这是个历史的经验,汉武帝以后,才开始文化的复兴。不过这个复兴,是对是错,又是个问题了。历史上说,这个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都不要了,专门提倡儒家。据我的研究,并不一定这样,不过是偏重于儒家而已。汉武帝雄才大略,历史上又佩服他,又骂他,清代的康熙学的就是汉武帝。

汉朝那个时候,四川、云南、贵州还没有归属过来,是汉武帝亲手收复过来的。广东、广西到越南,也是汉武帝的时候才统一的。浙江的义乌、温州以下到福建,以及北方的蒙古,也都是他开始统一的。历史上,批评他坏的一面,说他穷兵黩武,喜欢用兵,但是他真的了不起,汉朝的声威,靠的是汉武帝。今天你们学习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应该翻开汉武帝这个阶段的历史,学习经验。

武帝时候,曾有两个商人出来做官,一个是桑弘羊,一个是卜式,帮助汉武帝发展工商业经济。以汉武帝这个才能,就敢用他们。我劝大家读一本书《盐铁论》,同你们现在有关系,同中国现代的工商业、财经的发展绝对有关系。我看到一个资料,毛泽东当年也叫大家研究《盐铁论》,作者是桓宽。这本书中讲到那个时代的争论,究竟是文化发展重要,还是工商业发展重要?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样,是儒家跟工商业的观点辩论。本来我想抽出这本书给你们讲要点,后来一想很短的时间没办法,我只提醒大家注意,你们自己去研究。这样才叫做读书,研究也才有用处。好了,大家休息十五分钟。我讲话乱七八糟,不合逻辑的。 LP/M3hJutjGrcJEhSk966+UYWIZwbGuskdVe3/IWL4SDZh72we1Ww/re9ob7u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