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讲

南师 :诸位,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乱七八糟,东拉西扯。想要告诉大家的太多了,一时还来不及。我小的时候,读这个书是十岁,那都要背的。怎么读法?等一下我请一位老同学示范。

老师告诉我,孩子,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把《孟子》、《庄子》这两本书读好,要朗声念诵,写起文章就漂亮了。我那位老师是前清的一个举人,后来我有个老师是前清最末的一个探花,我写了一篇文章给他看。我说,老师啊,我的文章如果再早个几十年,我进士考不考得取啊?他看了,不好意思讲,一边拿红笔出来写,“凭你这个文章,进士没有问题”。我心里头一点都看不起,我说,原来进士那么简单啊!

再说一个故事,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的故事。孔子是圣人,孟子叫亚圣,就是副圣人。朱元璋很不服气,因为他不读书的;可是他做了皇帝以后,很会读书,更喜欢作对子。

中国文化唐诗宋词,到了明清以来写对子。过年过节大家门口贴副对子,也是朱元璋提倡的。他喜欢微服私访,做了皇帝以后,偷偷穿了老百姓的衣服,出去看人家过年有没有贴门对。结果看了半天,有一家没有贴。他就过去了,人家不晓得他是皇帝,他就问:“你们怎么没有贴门对啊?”这家回答说:“我们家里又没有读书人,又不会写字,贴什么门对啊?”“你们家里干什么的?”“阉猪的。”

朱元璋说:“好!我送你一副门对。”“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众笑),那是把公猪的两个睾丸拿掉了,就不会生育了嘛!这是朱元璋的故事。

还有一家,挑担子理发的,很穷啊,现在内地还看得到。我们小的时候理发,都是挑担来的,烧一桶水,坐在街上理发。他要贴一副对子,他说自己又不会作。朱元璋就给他写:“毫末生意,顶上功夫”。你看他讲得好吧!毫末上一点生意,头顶上的功夫嘛。这是顺便讲一下朱元璋有趣的事。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非常反对孟子,他认为除了孔子以外,孟子哪里够得上做圣人啊!下命令把孔庙里头孟子的牌位拿掉。所以,朱元璋上台做皇帝时,有好几年圣庙里头没有孟子。

皇帝这个位子坐久了,他喜欢读书了。有一天晚上,再拿《孟子》读,读到这一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一拍桌子:“嘿!孟子真是圣人,我对不起他,赶快,恢复!”把孟子又变圣人了。因为《孟子》这一段,好像讲到他一辈子的痛苦经过。

像我这样念出来没有意思,我也不照我们那个地方朗诵的口音,我还是请张教授念给你们听。他是湘潭人,毛主席的小老乡,他小时读过、背过这些书,会朗诵的。

张尚德教授 :我很羡慕各位,怎么说呢?你们都是做大生意的、做大官的。老师离开台湾的时候,告诉我两句话,要我千万不要做官;再一个,不要搞钱,他觉得我性格“孤、寒、贫、陋”,所以要我读书,读“唯识”。老师离开台湾以后,我就在那个山里面读了十多年的“唯识”。现在我一身的病,也念不出来,但是老师的命令让我念,我不得不念,我很怕老师,像李董事长他们都知道,还有这个老和尚也知道。我是湖南湘潭人,对不起,念得不好,请各位原谅!我现在开始。

南师 :我就请张教授念,我们小时候读书都是这样朗诵的,所以,就叫读书。唉,对不起啊,我再补充一下。古人有副对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前读书是这样朗诵的,现在请张教授朗诵吧。

张尚德教授朗诵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南师 :我请张教授这样念书,免得我念,让我省点力气。我念得没有他好听,有些同学喜欢他那个念法,也许他越老越返老还童,越有趣。再说嘛,他是毛主席的同乡,口音一样。他刚才读到这几句,已经读不下去;我知道他心里的感想。

我们就解释一下朱元璋读到这一段,大家要注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天生你要成就你的话,“必先苦其心志”,要磨炼你。

世界上人喜欢到教堂、到庙子求上帝、菩萨保佑。中国文化不谈这一套,儒家叫自助天助。自己先求福报,做好人做好事,上天才保佑你。不是求菩萨他就会保佑你,自助天助,所以叫自求多福。

孟子说,一个人如果上天降大任给你的话,必先苦其心志。你注意这句话,苦其心志很痛苦,自己年轻时所有的想法,都做不到,这些我们都遭遇到很多。所以刚才张教授念到这些地方,他也很有感慨,念不下去了,他年轻也有很多苦其心志的经历。他还很小的时候,到贺龙部队打游击,后来又到台湾念书,自己都没有钱吃饭,又要自立起来。白天大学里上课,中午没有饭吃,跑到田里挖人家的红薯来吃,就是那么惨。

我现在还经常说他一个笑话,他来见我的时候,很傲气凌人,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脚穿一双皮鞋很烂。我以为他故意表示有学问,看不起人。我说,“尚德,你这双皮鞋该换一换了”,他说,“老师你不知道,我这个皮鞋呀,是名牌哩!”我说,“什么牌子啊?”“四知牌。”我说,“四知?哪里有个四知牌皮鞋?”他说,“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哦!原来皮鞋穿得没有底了,苦到这个程度。当然,这是苦的一种,他其他的苦很多。

孟子说,上天磨炼一个人,“苦其心志”这一句话,不要随便读过去。不过你们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创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下乡去啊,打工啊,什么劳苦的事都做过。“饿其体肤”,没有饭吃。

朱元璋就是家里穷得没有饭吃,只好去当兵,后来当了皇帝。还有段历史的记载,不是正史上写的。他和马大脚皇后,两个人在宫廷里讲笑话,一下高兴,他就拍太太的大腿,“哎呀,想不到当年我们两个没有饭吃,出来当兵讨饭,哪里晓得做了皇帝!”

马皇后这个人是千古以来最好的皇后,很有修养的。朱元璋一拍大腿就出去了,旁边有两个太监。马皇后就说,“皇上马上要回来啊,你们赶快,一个装哑巴,一个装聋子,不然你们没有命了。”两个太监一听皇后这样吩咐,就懂了。

等一下朱元璋回来了,很生气,他想刚才跟老婆俩讲的话,还随便拍一下大腿,给两个太监看见了,没有威仪,没有威风了。回来就瞪起眼睛要杀人。问两个太监,“我刚才跟皇后讲的话你们听到吗?”两个太监都不说话。马皇后讲了:“皇上你去吧,去吧,没有事,这个是哑巴,这个是聋子,跟在旁边一辈子听不到的,你管他们干什么,赶快去办公去吧!”这样两条命就救下来了。

刚才这个故事,就是讲到“饿其体肤”。“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四个字怎么讲?没有饭吃,身体饿得没有精神,没有力气,受这种苦。

最严重的是“行拂乱其所为”,你的理想达不到,任何事情都做不到,会倒霉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上天会那么折磨你,你的命运为什么那么苦呢?这就是上天成全你,教育你。教育你什么?“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心里所想的达不到目的,任何事都不成功,在这个时候“动心忍性”,能够忍得下来,平得下来,这就是修养的真工夫了。因此“增益其所不能”,由忍性的修养开始,然后又在那些痛苦磨炼当中才懂,才能做一件大事业,成就了大事。

下面,孟子在这篇里提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一个人学问的成功也好,事业的成功也好,做生意成功也好,必须要带一点病态,必须带一点不如意,总有一些缺陷,才能够促使他努力。所以,朱元璋读到这里,就拍桌子了,“哈!真是圣人!”他一辈子的遭遇就是这样。

然后,这一段,“人恒过,然后能改。”不只是讲做人哦,一个公司也好,一个社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件事业也好,不经过挫折,你做领导的成功不算成功的。孟子的这个结论,“人恒过,然后能改”七个字,人经常犯错,犯了过错肯反省检讨自己,然后能改。没有给你痛苦的打击犯错,你不会反省,不会改过的。

所以,人不怕犯错误,大丈夫犯了错误挺身而出,改过来,然后能够“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里感受痛苦压迫,“衡于虑”,然后才晓得冷静的衡量,考虑。“而后作”,再起来,能够做伟大的事业,作一个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那么简单的,观察了外面这个环境,看看各种情形、景象。在个人讲,自己虽受了打击,还要修养很好,没有倒霉脸色。我常常跟同学讲,一个老前辈曾告诉我,他说,“有力长头发,无力长指甲”,年轻人生命力旺盛,头发容易长;营养不够的时候,指甲容易长。所以那个老前辈告诉我,倒霉的时候,少睡觉、勤理发、勤剪指甲。如果在倒霉的时候,没有事做老睡觉,头发指甲弄得长长的就更倒霉了。也就是“征于色,发于声”。然后啊,“喻”,懂得了。看了别人的现象,看了外界的环境,反省自己,就懂得了。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家庭也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如果无“法家”,法律不上轨道,法治不上轨道。无“拂士”,是没有人讲难听、批评你的话。一个领导人,没有人给你讲不同的意见的话,就危险了;讲话批评或纠正领导人的,叫做“拂士”。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家庭,没有“法家”不行的。“法家”除了懂得司法以外,另外一个法家是什么?像诸葛亮,是刘备的法家,给他出主意的,有方法的,所以也叫“法家”。我们有会写字的人,譬如写给朋友,某某法家正之,就是这两个字。意思是,你的字比我写得好,请你纠正我。这个法家,不是司法的法了,指内行人,善于用智慧。

一个国家,一个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来没有人挡在前面,那是危险的。换句话说,你公司生意做得很好,非常骄傲、得意,年年赚钱,事事如意,没有打击,那你就开始有问题了。

然后,讲两个原则,个人也好,社会也好,团体也好,国家也好,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啊!所以,叫你有忧患意识,一个人要活着,想创业成功,在痛苦中会成长,得意了就死亡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是孟子的话。

这一段,我们补充上个钟头讲到身心修养做工夫的。刚才去休息的时候,一位同学提出来,她说有一段很重要,希望说明一下,就是这一句。

孟子的书,传统上叫“圣经”。可是中国人很可怜!你看外国人,每个观光旅馆,或五星级的饭店,你打开抽屉,有很好的一部《圣经》放在那里,给你看的。我说中国人早应该提倡,每个旅馆放部白话的四书五经,给客人看看。可是中国人,很可怜的,书现在不读了。

再说刚才那一段,补充说一下。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这个就补充刚才所讲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孟子说,任何一个人有四个方面:道德、智慧、术、知。要有道德的成就;智慧的开发;至于术,就是方法、技术、技能,科学的知识等等,譬如现在大家喜欢讲管理学,还喜欢玩计算机,这些都是“术”;“知”是哲学方面,最高的智慧。

一个人在这四方面,任何一方面有成就,“恒存乎疢疾”,他说,这个人啊要在生命上有点缺陷的,或者喜欢读书的人,体力不够。我们常常说,在学校里很多学生,一看,有些人“哎!你不要读书了,你给我加入运动队吧!”身体很好的,做运动员去,他一定不喜欢读书,培养他向运动这一面走。如果这个人内向,很宁静的,可以读书做学问,所以一定有一点心病才可以。禅宗的祖师百丈禅师也讲,修道的人要带一点病的,身体太健康了,他不晓得向好的方面走。所以孟子也讲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有一种缺陷,心病。

所以他说,世界上的人,“孤臣孽子”,刚才我讲,张教授念到那段书心里有点不舒服,因为他也是孤臣孽子之一。所以,自己出来,碰到社会国家的变动,一切的环境,有时候都变了。譬如我们碰到抗战的时候,当时我们中国已经一半给日本人占住了,家也不能回,一拖拖八年。万一真的给日本人亡掉了,我们怎么办?老实讲,我们最后的决定是,决不做亡国奴!做什么呢?做一个孤臣孽子。走了!准备怎么走?从重庆到西康、到西藏,从西藏逃印度,从印度出来走流亡抗战的路线,这样就变成了孤臣孽子。

孟子说,一个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随时随地,生活艰难,环境不对,操心危险的事。“其虑患也深”,他思考问题就深了,“故达”,所以能够通达一切学问。

我们现在要讲的比较多,可是时间不多了,我想先停止到这里,我还是希望大家……

(张尚德教授提出,请怀师讲“养心莫善于寡欲……”一段)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这个寡欲的问题,是个严重的问题。刚才我们白天的时候提到,一切宗教总是禁欲的,我们提到性跟情两个问题。我常常跟年轻同学们讲爱情哲学,我先说个笑话吧:

我在大学里头也同张教授一样,有时候担任讲哲学的课程。有一次,在辅仁大学讲课,一位女同学送上一个条子提一个问题,“老师,你不要讲人生哲学,讲爱情哲学吧”。我把这一个条子一看,就放在旁边。我说,下课再讲。后来下课,我又忘记了。第二堂上课,这位女同学很厉害,死活不行,又再提出来。

我说,“有位同学要我讲爱情问题,到现在我不晓得什么叫爱情。据我了解,爱情呀,就是人最高的自私境界。任何的爱情都是‘我’爱你,因为有‘我’,‘我’不爱你就不爱你,所有都是为了‘我’,不是为了爱。”

当年在大学里,我跟年轻的人讲,我说你们懂得爱吗?我看没有什么爱。男女关系,不管你偷情也好,做爱也好,怎么也好,我常常发现夫妻一辈子的人,生了儿女一大堆,可是他们没有爱情。

即使懂了爱,也没有情。那么所有人是干什么?只是一个“欲”,男女的“欲”,什么叫“欲”?一点荷尔蒙在作怪!内分泌的问题,等到内分泌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譬如说,有一句成语,两个男女,感情不好了,叫“同床异梦”。我说,乱扯!这是很好的哲学的话嘛,不管他爱情好不好,哪有两个人睡一床做同样的梦啊?不可能的嘛!同床一定异梦!同床做一个梦,那是两个神经病刚好在一起了。“同床同梦”,没有这个事的!

由此讲到这个寡欲。我常常告诉年轻人,情、爱、欲是三个层次。一般人青年时都是欲,都是一点荷尔蒙,拿儒家的观点,都是“气之炽盛”,身体情绪的变化,荷尔蒙的变化,内分泌的变化,完全是“欲”。所谓“我爱你”“不爱你”,那是听肉体上荷尔蒙的指挥,这个完全属于欲。欲是彼此的发泄,没有什么懂得爱。

爱,就真不容易了,爱跟欲不一样时,那才是真爱。当然你们喜欢养小狗的,嗨哟,几万块钱买一条小狗,抱着又亲又吻,那个说不定还有一点点爱。那么这个爱很自私的噢!格老子愿意喜欢这条狗,我不喜欢还是把它炖去吃了,还是为“我”(众笑),这个算是爱!

情,这个就难了,那就很高了。情是已经离开了欲,离开了爱,才谈情。

孔子讲,人生三个步骤,少年人“戒之在色”,是指男女关系。有贼心,有贼胆,那个贼又不听话,只好去乱搞了。所以,少年戒之在色。

中年是“戒之在斗”,斗争。像你们诸位大老板一样,赚了一千万还要三千万,赚了三千万还要一亿,一路向上面斗争上去,爬上去。彼此还要斗争的,所以中年是戒之在斗。

晚年呢,最可怕了,“戒之在得”,到老了抓得最紧。越老越抓得紧,该放手,但不肯放啊!

我刚才讲欲是少年的事,以现在你们的讲法是微观,不是宏观的,宏观的欲就大了。譬如诸位老板,赚了一百亿还想一千亿。有个朋友就想赚一千亿,如果他赚了一千亿,还想二千亿,欲是越来越大。所以中国文化《礼记·曲礼》上有几句话:“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所以人家问我,本来我们的科学很发达,为什么到了魏晋的时代,把科学停止不准发展呢?我说,那个时候他们的思想是对的。中国文化道家的思想,认为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的欲望越提高,那就越不可收拾了。物质文明发展到越高,人类的欲望跟着越提高,越乱,所以,中国魏晋避开这个。

以现在来说,认为这是古人的错,古人没有错啊!现在还正在讨论这个问题。我常常说,科学的发明,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带来更多的痛苦!

所以刚才张教授提出来,“养心莫善于寡欲”,天主教、佛教等等宗教是禁欲的。儒家同伊斯兰教是主张寡欲的,尽量减少,省吃俭用一点,叫做寡欲。完全禁欲做不到,普通人只好来个寡欲。

孟子说的寡欲,就是广义的,宏观的讲寡欲,是少欲,把欲望清净一点,少一点,节省一点用,那就对了,那这个人已经有相当的修养与道德了。

孟子说能够做到寡欲的人,“虽有不存焉者”,虽然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达到那个“大而化之”的包容境界,但是已经很好了。下面这个“寡矣”呢,就是他的欲望已经很少了。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一个多欲的人,想达到道德的境界,他说也不可能,也很少。这里有个历史的证明: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想修道,想长生不老做神仙。你们最近看了一个《汉武大帝》,汉武帝做了皇帝以后,也想求神仙。这个皇帝求神仙,也等于陈峰一样,一边拿念佛珠做事业,一边可以骂人。汉武帝没有错,但是难做到。

汉武帝旁边有两个大臣,汉武帝最怕的一个是汲黯,这个人讲话大舌头;最喜欢的一个是东方朔,他滑稽,给武帝讲笑话。武帝经常发脾气,有时犯了错误,东方朔给他讲两句笑话,他就算了。汲黯可不同了,万事跟武帝直面地讲,所以他批评汉武帝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意思是说,你呀,内心什么都要,又想权力,又做皇帝,又要女人,什么都要,又要扩充境地,又要独霸天下,外面又要广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想效法尧舜之治,做得到吗?不可能的。他说,你是矛盾的。

别人讲汉武帝这种话,当面批评,不杀你的头才怪!汲黯讲了他,他虽然气,当面却一声不响。可是《汉武大帝》剧中这个道理没有演出来。汉武帝对任何臣子,你看卫青啊,霍去病啊,这些打天下的大功臣来见他的时候,汉武帝有时候正在厕所里,就叫他们进来报告,自己还坐在马桶上,多不礼貌啊!唯有一个人,当太监讲,汲黯来看你了。武帝即刻说:“等一等!叫他不要进来!”马上穿上礼服,帽子戴好再见他。

当然,后来汲黯有一件事情犯错了,汉武帝有一度还是把他冷冻起来,下放了。可是到汲黯晚年的时候,江西出了问题,汉武帝还是找他。汲黯来了说,皇上,我现在也老了,又病了,你不要再找我办事。

汉武帝说,“我非找你不可,因为江西出问题了。”

汲黯说,“哎呀,你不要找我,我老了,我跟你两个意见又相反,你找我干什么?”

汉武帝说,“拜托你,你尽管老了,我弄张床给你,你躺在床上去看江西好不好?”

汉武帝说,不要叫你起来办公了,只要有你的声望在江西,就行了。汲黯没办法,最后到了江西,临老死在江西了,叫“卧而治之”,汉武帝看重他到这个程度。

我们听过一句话:“期期以为不可”,认为是汲黯讲的话。后来我们写文章,都照写,不懂是什么意思。

汉武帝听人挑拨,跟太子闹翻了,废了太子,把儿子逼死了嘛!这一段是汉武帝最伤心的事。汉武帝要换太子,什么人都不敢讲话,只有叫汲黯来,因为汉武帝想听听汲黯的意见。汲黯一来,汉武帝说,我要把太子废掉!哗!他急得一头大汗,就跪下来,“臣期、期、期……以为不可!”他大舌头,一急起来,说不出话来,“期、期、期、期……不可”,就是这么一个故事。所以,期期以为不可,就是描写当时的声音,大舌头说不出来,急得脸都红了。所以叫你们去“读”古书,不读搞不明白。

汲黯固然与武帝有这一段对话,其实高祖要废太子时,周昌极力劝阻,才是“期期以为不可”的第一人。

刚才所提到“法家拂士”,这一段也是补充法家拂士的道理,也就是讲寡欲这个问题。

所以谈修养,要寡欲已经很难了,要完全做到,就是四个字:离情弃欲,这是佛家道家到了佛与神仙的境界了;但不是硬性的断绝。

什么叫离情弃欲呢?就是孟子刚才所讲的“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就叫做“离情弃欲”了。

因为同学在前面用灯光已经催我好几次了,到时间了,我只好听命,他们在那里“期期以为不可”啊!好了,对不起诸位啊,没有留时间给你们讨论,这个时间太短了,下一次有机会我们再谈吧。

陈峰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我们今天虽然在短短的四个小时当中,我们南怀瑾老师呢,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生动、提纲挈领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一课。南老师,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提炼了这么几个方向内容。一个是对中国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使我们耳目一新的理解。同时呢,就如何学习中国文化,真正学习的目的,给我们做了教导,用两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现在是今之学者为钱。我觉得南老师这个真正学问的造诣,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人生的反思,同时,就如何读书这方面,使我们大家今天有一个粗略的、新的理解。

另外,就我们为商之人,我们工商界的人,如何做事业,使我们对于事业有了崭新的理解,对于我们作为工商界人士,今后,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带来了反思。同时,就当今工商业发展的一些大的问题,也给我们做出了一个重要提示。

另外,就如何当好一个领导,在座的无论我们工商界的,还是各级组织的管理者,都是一个领导,为人之君,为人之亲,为人之师。这个呢,我经常对“海航”的管理干部称之为“三位一德”。尽管老师说这是给皇上用的,但是我觉得作为管理者,这个政治道德也应该有,也就是作为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道德。

老师给大家发了《大禹谟》、《孟子》这么十几页文章,是精选出来的。我觉得,对于如何学习中国文化,给我们一个提纲挈领的启示。

四个小时中,我受益匪浅,在座的朋友们呢,我想都有不同的收获。现在大家,再以热烈的掌声,向我们南怀瑾老师在即将九十之高龄,还给我们作这样的报告和讲话,表示感谢!

我觉得,南老师给我们讲的,如同博士后的导师给小学刚识字的人讲一样,确实很辛苦,我真正能理解南老师的心境。所以,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我们诚挚的感谢,感谢南老师今天下午和晚上的辛苦!

(众鼓掌)

南师 :谢谢!谢谢! MABPT1zRBv4u9Rc1SRukw8SivhMFDdjSI+eRNx/7H6mLkrGv52gwHe2lMgxDSa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