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讲

南师 :(掌声)刚才我们讲会计的祖师,会计的历史,提出来会计这个名词同它的内容,在四千多年前,是我们中国开始的;现在用的会计制度,是西洋来的。我也常常研究西洋,有一次跟吴毓武教授谈起,他说现代会计制度是从天主教里头来的。我说你马上把数据找出来,他果然把数据找来了,是罗马教廷里头开始的。当然现在有演变,经过西方的工业革命以后变成这样。

十几年前,我还在美国时,有浙江一个温州的市长跑到美国找我,我说你找我干什么啊?他说:“很多商机。”我说,笑话,我要是回中国来投资的话,有四个目标。第一要做农业的肥料,水稻稻种的改良;第二水电;第三交通等等,因此就想到会计制度,我说你们国内许多银行也不懂银行,像我们用银行用惯了的,比如在香港,在台湾,我说我到银行拿一百万,报纸一包,像买油条一样,包起来就走。后来我在浙江修建铁路的时候,开始汇进来的一百万美金,三个月都不晓得钱在哪里。然后听说,你自己汇进来的美金,还不准你拿,只准你拿五万块,三万块的人民币。我说你们办的是什么银行啊?台湾当年有人骂银行是当铺,我说你们现在的银行连柜台都搞不好,很奇怪。这就同会计制度有密切关系,我顺便讲一讲。到现在为止,我看银行变成官僚。银行、财经可是不能官僚化的啊!这是国家的命脉所在。所以,我对他说,你们现在也不懂会计,当年我在家里开店,我还真的管过会计的。像我小时候读书,有些乡下的小孩子跟我一起读书,他们家里人说你们家里的孩子读书要做官的,我们家里孩子跟你们孩子读书,只要学会记账就行了。所以我当年也记过账,上收下付,什么流水账啊,誊清过来了,什么什么,都还帮忙写过。我以为是会计,后来才晓得这个叫簿记,只不过是记记账而已。至于什么是会计,我还真不懂。

人家都说我学问很好,文章很好,还认为天才儿童,还有什么神童啊,才子啊。我从小这些头衔听多了,所以现在听到什么恭维的话,一概不动心,我听得已经不值钱了。结果有一次忽然政府开始建立会计制度了,是北洋政府的,那时还没有北伐。我们家里拿到表格,我父亲说,你填一填就好了。其中有一行,“薪水多少?”我一看薪水两个字,“薪”是柴火;“水”,我们家门口挑来就是,不花钱的。所以薪水这一项,我就填了五毛钱。我父亲拿到一看,哈哈大笑,我们的这些伙计们,真的只有五毛钱吗?我说,对啊,水也不要钱;薪,那个柴,门口买来很便宜啊。他说什么叫薪水你知道吗?薪水是待遇啊,一月一月发的钱。我说,我怎么晓得!我是读书的嘛,读书人不懂会计。

我又对这个温州来的市长说,现在你们这个会计啊,新中国建立以后,就沿用国民党当年的旧会计,由簿记变成会计,会计制度还没有建立。你们西洋的、国民党的都不要,去学苏联。苏联又不懂会计。我说中国会计制度还没有建立,到现在才有了会计学院,才建立会计制度。所以讲到会计,我作补充,今天这个会计制度是西洋来的观念,到现在还在改变中。

后来,我也做过生意。所以我常常告诉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博士啊,教授啊,我说你们懂什么经济啊?当然这个人跟我是老朋友,老学生,我才好骂他。没有收过税,没有做过售货员,没有做过银行,等于没有做过生意;想做生意赚钱,还要有失败经验。我说我做生意,有三次大失败的经验,也有大发财的经验,我的会计是钱买出来的。你们从书上读出来的,还不懂,我说尤其要收过税才更懂。

讲到收税,我还讲一个故事,这是第二次大战以前,经过上海听到的。据说当年在上海真有这个事,有没有我不知道。那时有个苏联的大力士到上海表演,大力士拿到一个水果,用手一捏,这个水果的果汁都挤干了。他在中国耍威风,有谁的武功高,上台来再挤出一点,就给他五十块大洋。台下开始没有一个人敢上去,结果有一个中国人上去,是个抽鸦片驼背的老头子,穿个长袍,他说:我来!这个大力士一看,是个老头子,心里想这个中国人一定有武功的,而且功夫很高。结果他把这个水果拿来一挤,还挤出了三滴水(众笑)。这个俄国大力士很佩服,只好五十块大洋拿出来。他说:“老先生,你是学什么的啊?”他说什么都没有学。“你练的什么功夫?”“什么也不会。”“我挤完了,那你怎么还会挤得出来?”“因为我是收税的。”(众笑)。收税的,把已经挤干了的,还可以再挤出三滴来(众笑)。这样才懂得财经,懂得会计。

这些故事都补充完了。刚才讲到会计的制度,时间来不及,我倒转来讲到历史。我们历史上,对于会计好像都没有太注重。但是,也有些注重。比如最近有一个人告诉我,就是我们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他说老师啊,我现在发现有一个东西,真了不起。他说,历代的市场买卖,东西的行情,我都有资料找出来。我一听就说,你真是个科学家,你是学自然科学的,连人文科学这一面都知道,那真是了不起!他说他访问了山东的孔府,孔府里头不肯开放的东西,他看到了。他说几百年来,几千年来,每一年、每一天的账单,买了什么东西孔府都有保存。从这个上面可以看出来,每一个时代的货物货品的变更、市场的变更。我说,“这个了不起啊!”

这个资料同你们会计学院有关,你们院长,赶快跟这个科技大学的校长联络。科技大学负责的是孙健教授,是他们弄的。我说这个好,可见我们历史上的会计制度变更,财经制度变更,都有数据可查的。我今天所提出来的,如果你们拿来写博士论文,可以写十个,很多题目在里头。第一是大会计,《大禹王到夏院长》,这是一个题目(众笑)。由大禹在绍兴建立大会计,一直到天主教,又是一个题目。关于天主教,我还告诉你,有个故事不好公开说的。教廷里头有很多故事,我们现在不讲。

讲到这个历史上的转变,浓缩回来,不然我怕时间拉得太长。这个题目讲出来,爱吹牛的人,一吹也可以吹到二十多万字,这么厚一本书。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读博士的,有一个秘诀的。写博士论文,大题啊小做;小题嘛,大做(众笑)。如果你学医的,学一个博士啊,最后博士论文研究鼻子,因为鼻子小。论文研究左鼻,右鼻孔都不写,题目更小,这个是小题。然后你从古今、西方、东方、历史、医学,写到左鼻的小鼻孔,一定很快得到博士了。因为我指导的有很多硕士、博士,我说你们拿到学位,但不是学问啊!学位一定让你通过,但是学问一辈子也搞不完的。

而且我现在还发现读书无用论,拿到博士没有用,将来博士会越来越多。为什么我提倡读书无用论?我发现中国的经验,包括我在内都是乡巴佬,乡下的小孩子出身,因为读书害了自己一辈子。读完了以后,说名满天下,骗人的,对地方上、家乡一点贡献都没有。你看乡下的老太太,老头子,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孩子读书,读完了以后就到城市来了,到城市再也不回乡贡献了。所以我主张大教授大学者统统回乡去教小学(众笑)。否则,这个国家不得了,知识越普及学问越没有了,社会越空虚了,农村破产,没有人才,这不是读书无用论吗?此其一。

第二,书读多了的人,什么都不肯做。然后游手好闲,专门吹牛,实际上一点事都做不好。尤其,女孩子们书读多了,嫁人都困难(众笑)。因为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学问好,比自己高一点的,实际上,学问好的不多啊!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读书要注意,中国人讲的,读书有个目标的,我们当时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中国讲教育,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像我当年读书,我的祖母就吩咐过我,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我说为什么啊?“一代做官九代牛”,做了一代官,就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九辈子要做牛做马,回报给老百姓的。所以读书可以,不能做官(众笑)。

我们中国古代讲读书是什么呢?《朱子治家格言》两句话,我们都背的:“读书志在圣贤”,读书的目的是准备做尧舜,学大禹王一样,建设国家。所以“为官心存君国”,古代我们受的教育,做官是报效国家的。

三十年前,有一个学生,师范大学的博士,我也是他的指导老师。跟我很久了。有一天他跟我谈起来,说很多教育家坐在一起谈论,大家都说,这个教育怎么得了啊!我说不要讲了,我从小听到现在,就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说没有问题啦,你们老的不要担心,我们死了以后太阳照样从东边出来,不会西边出来的啊。不过现在教育有问题,有个学生拿到博士,他说,老师啊,现在教育目标在考试。我说你讲得对,这句话好讽刺啊!

你看现在的教育,小学生背的书包那么重,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尽玩的。我现在能够向你们报告得出来的,都是十一岁、十二三岁的学问啊!那时读书都是背的,书背完了就玩,到处玩,哪里像现在这么辛苦。所以我现在八九十岁了,有时候晚上看报还不戴眼镜呢。你们现在那个灯光太亮,把小孩子弄得都架着眼镜,这个国家一旦有事,这些人怎么出来当兵打仗啊?(众笑)然后报告敌人慢点放炮啊,我眼镜还没有戴上(众笑),那行吗?所以都是问题!

现在你看为了考试,小学读的书到中学没有用了,拼命考,还补习;中学读的书,到高中没有用了;高中读的书,到大学没有用了;出去留学,就更没有用了。你看读书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当年的教育方法,十几岁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现在读的书啊,幼儿园开始,“小白兔,两只耳朵跳三跳”(众笑),跳六跳也没有用啊!(众笑)这个背了干什么用啊?

家长们也不懂,拼命鼓励孩子考好的大学,大学考取了,留学回来,读博士。我说你们博士有什么用啊?你看今天社会,所有的博士都是给那个“不是”用的。那种人什么都不是,格老子我有钱就可以请你一百个博士(众笑)。对不对?所以是读书无用论吧?读书的目的不在学位啊!我们现在读书,教育没有宗旨。

这个学生一提说教育的目标是考试,我说对了,怪不得。台湾当年也是同我们现在一样。喜欢外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结果没有用。因此,台湾有个老辈子的公务员,最后死了。死以前写副对子拿来给我看,我说真好:

为五斗米折腰 三卡三考 丧尽气节

领百万元滚蛋 一分一厘 了此残生

读书出来拿到博士做官,就是为了一点薪水,五斗米是待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晋朝陶渊明那个时候的待遇,是一个月五斗米。折腰,就是跪下来给人家行礼。“三卡三考”,形容台湾当年,“三卡”,早晨八点钟签到,有个卡片的,下班也要签卡的,审查你。“三考”,小学考中学,中学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留学回来做公务员,三年一考试,才能够升上去,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

然后,到老了退休,“领百万元滚蛋”,最后退休了拿一百万元;“一分一厘”,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了此残生”,是这么过一辈子。这是知识分子!现在当然好一点啦。可是,我看来也差不多。

这些都有关会计,有关历史上这些东西,零碎报告了一些,补充前面的。

现在回转来,像我们十几岁就开始了解历史,中国历史上每一代的改变都有几个大关键。秦始皇这一段不谈了,谈起来太多。到了我们最了不起的汉朝,前后四百年天下,在历史上分前汉和后汉,也叫西汉、东汉。刘邦打下刘家的天下,建都西安,称为西汉。中间王莽篡位,然后是汉光武中兴,叫做东汉。汉朝天下,最大的祸害是什么?历史上这个叫做女祸,也叫做母祸。研究历史发现非常可笑,汉朝天下,被皇后跟没有知识的女人,加上太监干涉朝政,最后失败了。

我们现在没有太监了,可是凡是旁边有部下跟着的,他们很容易有这个思想,都会恭维你,都会麻醉你,都会“你很伟大,你是第一,老板好,老板早,嘿,老板的意思都对!”很快就变成这样。这个要特别注意的。

所以说汉朝的帝王,多数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女祸太监当道。唐朝三百年,被藩镇,所谓地方的诸侯、省长、市长等把持住了,不听命中央,中央政权没有势力。然后第三个是权臣,形成了党派。这种历史的祸害,转来转去,转了几千年。拿这个历史的法则,看外国历史,都是同一问题。到今天民主时代好像没有问题;嘿嘿,你注意,还是一样,没有两样。我介绍了这个以后,引出的问题更多了。每一个问题去想,去找出来,都可以写博士论文。读书要思想,不要读死书。

第二个问题,我常常说,从现在倒转回去,从明朝到清朝,一共五百多年。明朝朱家的天下,那是跟太监共天下的。太监之厉害真不得了!连宰相、权臣,对太监都没有办法。所以说明朝是与太监共天下。

仔细研究只有清朝前半截的历史,虽然是满洲人入关,当然满洲人也是中华民族;清朝的前一百多年是汉唐宋元明都比不上的,没有这些毛病。可是最后呢,还是亡在一个老太太手上(众笑)。

这个老太太是清朝的报应。因为清朝在关外的时候,努尔哈赤消灭蒙古族叶赫氏,那是历史上很不人道的事。叶赫氏的最后一个人临死发誓说,我们叶赫氏,假使还剩一个人,乃至是女的,一定使你爱新觉罗氏灭亡。所以清朝三百年有一个戒条的,不能讨叶赫氏的女儿,结果慈禧太后就是叶赫族的,是来报应清朝的。

但是明清两代五百多年天下,真正政治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会计。真正的政治基础是绍兴人,绍兴出师爷。你们研究了历史,不要羡慕那些皇帝,其实那些皇帝真是可怜。所以中国皇帝有个哲学,自称孤家寡人。做了皇帝好可怜,我没有做过皇帝,可是我真知道,理由我来不及告诉你。现在先不谈皇帝。

明清的政治基础在绍兴师爷手里,什么叫师爷?等一下再介绍。绍兴师爷管两部分,一个管刑名,称刑名师爷,就是管法律;名就是逻辑。人家说中国文化没有逻辑,实际上,春秋战国的时候不叫逻辑,叫名学,正名之学就是逻辑学。另一个管钱谷,称为钱谷师爷。钱谷完全是会计了,大家不要忘记,尤其会计学院应该要开这个课。

你不要看我们浙江绍兴人,当然也是大禹开始,又是他们夏朝开始的。十几年前,当我从美国回到东方来,我告诉大陆出来的朋友,我说过去明清两朝政权,皇帝跟绍兴师爷共天下。现在有的人跟秘书俩共天下(众笑)。

因此,当年上海交大翁史烈校长来看我时,我说我出钱给你们办一个班。翁校长问办什么班?我说办一个秘书班。他说好啊。我说现在我看这些秘书,中文信都写不好,那两个字写起来,比我好不了多少,像是狗爬(众笑),好难看。不仅繁体字写不好,简体字也写不好,英文信更不会写。我常常接到信,称“尊敬的南老师”,我看了很不舒服,这是西方文化来的。西方人写“亲爱的某人”,你把“亲爱的”变成“尊敬的”,况且姓“南”的老师不是我一个啊。有人写“尊敬的南老”后面加两点,我还看成尊敬的南老二呢!(众笑)四川人把土匪叫老二(众笑)。

信都不会写,内容更不会写了,什么“基本没有问题”,可见问题很多喽(众笑)。我说你培养秘书,他很高兴。所以有位先生拿钱给他开秘书班。据他们说秘书班开得很好,可是有一点,说怎么写信这件事要我去教,我说我很想去教,可是我现在没有空,有空再想办法吧。后来,我告诉他,秘书班要做到三件事。秘书班的学生每一个会骑摩托车,不管男女;第二自己会开汽车;第三会打字。翁校长说,哎,老师啊,这个都要加上吗?我说要加上。他说,这个很难呢!我说,不难。他说,那每个学生还要考驾驶执照啊?我说反正叫他学会开车就是。我在美国,看了华尔街这些大老板的机要秘书,那个权威大得很,老板都听机要秘书的。但是,我看华尔街这些秘书也不行。比如说,我用一个秘书,今天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去签约,要牵头了,我来不及,如果是个好秘书,你去吧。这个秘书代表我去,还要派一部车子给他,派一部车就要跟个司机了,然后他要带秘书来打字记录,这个多麻烦。我说好的秘书代表老板去签字,就做了主了。自己车一开,后面都自己来,什么事都OK(众笑),就完成了。秘书要做到这样,文的、武的、洋的、中的、土的都要会,这是好秘书。

说到新闻系我也感慨很多,现在都没有好的新闻系,报纸上的文章不能看。而且又乱写乱报道,新闻都是乱写的。新闻也有学问啊!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众笑)。嘿,所以这一代的新闻记者写的都是狗咬人,不写人咬狗。现在乱扯别的,同会计好像没有关系,暂时撇开一下。

再讲明清两代与师爷共天下,所以绍兴这一带文化同历史永远有关系。

说到什么叫绍兴师爷,以前考试做官,分三级考试,其实不止三级,明清六百年,第一个考取是秀才。等于现在你们高中毕业算是个秀才,秀才是县里考的。秀才以后,到全省来考,考取了叫举人。举人考取了,再经过全国的考试,考取了叫进士。进士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那个非常光荣。

当年明清考的文章,就是大家都骂的八股文。我现在问这些学者,你们光骂八股文,八股文章你懂不懂?我看没有一个懂。我说你看都没有看过,八股文章你不要轻视不要骂喔,我说也蛮逻辑的,有他的文学。所谓八股,一个题目,你看准了题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个先说正面的理由,再加上反面理由,两股了;然后第三股综合起来。所以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八股文是不好,我们当年也骂,所以有两句话,“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考试是消磨天下英雄气。现在的联考也是消磨天下英雄气。过去用功名把天下英雄消磨了,现在天下英雄还只有十一二岁而已!可是已经把他的头脑、眼睛都消磨了(众笑)。太可怜了!这个教育,我非常痛心的啊!

假使我来搞教育的话,我是快要死的人啦,当然是假使。把现在这个教育制度,这个学校统统废掉,不要浪费钱。有最好的办法,不浪费钱,而每个培养出来的是人才,那是真办教育了,这个闲话不说。

“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什么是台阁啊?写的规规矩矩毛笔字,专门给皇帝看的。可是想想这两句话,我看到现在的文章,还是这样,不晓得叫什么八股!有个名称的,我就不讲了!国民党那些文章,我们讲他党八股,也不看的,非常长篇,没有内容,也是消磨天下英雄气啊!再加用原子笔写字,把书法也消磨完了。这样的教育很严重。

师爷是什么呢?并不是那些进士,而是那些考不取进士的举人,学问好文章也好,有的比那些进士们都好,但命运不好,只好来做师爷,我们叫他们绍兴师爷。绍兴的文风非常盛,包括好几个县,旁边的余姚这一带都在内。很多师爷,考功名运气不好。考试有时候真的靠运气,我一辈子反对考的,但是我亦每考必中。那不是靠学问,是乱猜的。什么人出题目,那个家伙思想怎么样,一定出那一点,我就猜到了。以前做官的请一个师爷就是秘书长。一个师爷管法律,一个管会计,有的一个人兼任。这个会计是管财经的,叫做钱谷师爷,也就是这个官的账房,钱谷师爷比刑名的师爷还重要,他像是这个官的口袋。贪污不贪污,与那个师爷包准有关系。这也要读书的来做,其实最好是会计学院毕业的,尤其是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更好,嘿!

为什么叫他师爷呢?做官的人请来师爷,不敢说是部下,那像是请的军师诸葛亮,也像老师。下面的佣人才叫他师爷。那些做官的,比如一个市长,一个省长,请一个师爷,他自己叫他先生。等于老师,等于刘备叫诸葛亮军师,很恭敬的。师爷叫这些做官的东家,就是老板。他们没有部属关系,只是客位。他的薪水是首长自己的薪水分出来给他,而不是拿公家的待遇。

过去的官非请师爷不可,其中有个原因。比如考取了进士,文章好,一辈子读书,就是为了作文章考功名。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过去读书人的光荣就是在这里。贫寒子弟,读书不是在学校读的喔,都在自己家里读的。这个制度非常好,不需要学校。三年一考,这个考试是公开的考。考取了秀才、举人,国家录取了有薪水可以用。所以读书根本也不要国家给你培养,家里自己培养的,不考也可以。所以,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读好考出来状元,就是这样的教育制度。

你以为考取了状元,皇帝真的用吗?所以我常常给这些比较大的官讲,我说你们懂不懂得用人啊?中国的历史帝王学有一套的。我问你们,几千年多少进士、状元,我们在座的,能够记到三个状元的名字吗?几千年那么多的皇帝,你们记到十个皇帝名字没有?都没有哟。当然孙悟空、关公,大家都知道,可是他们历史上什么功名富贵都没有。

考取了进士的人,出来做官,他会作文章,但是不懂法律,不懂会计,尤其像清朝满洲人做官,必须要请师爷。满洲的孤儿寡妇带了三十万人入关,统治了四万万人的中国。清朝以武功得天下,天下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治天下必须要文治武功。因此清朝,除了皇帝用宰相以外,其他的王侯以下这些官,一直到每一个县长,都要请师爷,不然不能办事。其中的刑名、钱谷两个师爷,是这样重要。而这些师爷的学问都比主管好,不过功名没有考取,暂时做他的师爷。等到自己考试考取了以后,他们自己也出来做官了;可是师爷出来做官都很难,这是讲师爷的风格。

所以真正研究中国文化这个制度,我说像你们会计学院一样,钱谷师爷比刑名师爷还重要。历代的制度,内容究竟是什么,每一个县,每一个省,师爷们清清楚楚。明清以来六百年天下,都清清楚楚的在绍兴师爷的头脑里,他们连法律都会背的。

可是绍兴师爷也有他的痛苦,我们晓得这些做官的人,不懂法令,也不懂应酬。所以我引用的数据第七则,是在老古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名吏判牍七种汇编》序言里,一个师爷写给后辈的信,叫他们不要做师爷,你看他的信写得多痛苦啊!文章多好啊!我摘录了一段:

“天生我辈,既不智之,又不愚之,乃予之以不愚不智之身,而困之于不生不死之地,不禁击碎唾壶,作王郎拔剑歌也。”

这篇文章多美,多怨恨啊!这些读书人做师爷,第一流师爷。他说命运不好,天生我们啊,说笨嘛不笨,聪明也不聪明,因为功名没有考取。他说以一个不愚不智,不聪明不笨的身体,给人家做秘书,管这些事,而困于不生不死之地。想起来不免一敲,把痰盂都摔碎了。“作王郎拔剑歌也”,自己气起来拿着宝剑想自杀。因为有后辈写信给他,也想做个师爷,他劝他:“至所谓幕者”,师爷叫做幕宾,古代叫做门客幕下。“幕”就是幕宾,智囊团,做官的智囊团,第一位就是师爷。

“至所谓幕者,乃家无负郭之田,而有兄弟之养,菽水无资,膳粥无继,读书无成,困穷立至,不得已而以幕救贫也。”吩咐后代的子孙,他说我为什么做人家的秘书,帮忙别人啊?因为家里没有恒产,当然没有房地产啰,房子是租来的。可是又要养父母,又要养兄弟,又要养后代,甚至稀饭都喝不上。书呢读得很好,运气不好,功名考不取,不得已去给人家做师爷,做秘书,就是为了吃饭救贫。

过去做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马蹄银”,三年做一任市长,现在讲美金有一千万,所以薪水分给师爷蛮多的。但是师爷认为,“分作孽之余金,而欲为自家久长之计,此天理所不容”,这句话把每个官都骂了,他说我们这些薪水,都是分了这些官造孽的钱来的,天理都不容。“梦梦者入其途而不知悔,而穷极无聊者,虽悔而亦无可如何!”梦梦,可是你们年轻不懂事,还羡慕我们,还要我给你写介绍信去做师爷,去做秘书。“入其途而不知悔”,就是一种不懂事的做法。还有呢,读书读得没有出路,穷极无聊,虽然后悔,不愿意做这个事,也不得已啊!为了吃饭,为了钱而干这个师爷。

再说,“幕而贫,尚不失幕之本来面目。若幕而富,则其人必不可问,而其祸亦必旋踵”。他说做人家师爷,如果一辈子穷还好,就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若幕而富,如果做师爷发了财,家里还买田盖房子,还自认了不起,他说,你不要问了,这个钱一定贪污来的,一定乱七八糟来的。你不要看他现在了不起,有一天会倒霉有祸临头的。

“学幕虽较读书为易,然亦须胸有经济,通达时务,庶笔有文藻,肆应不穷。又必须二十内外,记诵难忘,举一反三。更须天生美才,善于应酬,妙于言论。而学不足以服人,品不足以信人,虽居宾朋之列,无殊门客之容,其中委屈周旋,更有不可以言喻。”这一段是非常了不起的文章。怎么讲呢?做人家秘书,学幕,看起来比读书容易,比考取进士、状元容易。他说不容易啊,必须有这个条件,胸有经济,肚子里一肚子的学问,政治、经济,什么都懂。这个经济不是只讲现在经济学啊,是政治、哲学、经济,样样都懂。

我们现在讲的“经济”,是根据日本人翻译西洋的转译,把经济两个字,搞狭小了,只局限在财经而已,古人讲经济是了不起的学问。

他说一个做师爷的,做会计师的,必须胸有经济,通达时务,以及整个的政治,一切情况都了解。而且文章要写得好,是第一流文章,“肆应不穷”,任何一种文章都写得出来。如果办一个报馆,还可以写写社论。要写经济就经济,要写黄的,就写黄的,都会写。年纪又必须要轻,头脑的记忆力,像计算机一样,记诵难忘。而且思想敏捷,谈判一件事情,提一提,其他方面都懂了,能够举一反三。还要是天生美才,人也长得漂亮,像样子,风流潇洒。当然卡拉OK啊(众笑),叫小姐啊,赌钱啊都会,要“善于应酬,妙于言论”,会讲幽默的话,或者讲话不得罪人。你看这个条件多难,给他一讲,都是他本身的经验。但是这样还不行喔,还有更重要的,学问要好,比做官的学问好。

我常常讲,世界上最容易是做官。做官只要学会二样事就行,就是鼻音,嘴巴音,“唔”“哎”,就好了。什么叫“唔”“哎”?就是这样,你去办吧(众笑)!这是做官。但是做秘书长,做师爷就不行啊!“而学不足以服人”,他说如果学问不能服人,“品不足以信人”,上下左右,别人对你品格不相信。“虽居宾朋之列,无殊门客之容”,做人家的师爷,给老板看不起,养你清闲人。所以,他说你们啊,不要来干这个事!他写给那个要他介绍当师爷的后辈,他说“其中委屈周旋,更有不可以言喻”,其中的痛苦,无法用言语可以形容。这一段是师爷写的信。

过去做会计的,给人家做账房的,也有这个痛苦,老板叫你把一笔账记在那个项目里头,你还不能不那么做,除非你辞职不干。你说不做假账,那是非常好听的理论,嘿!事情却有很多的不同,当然,应该不做假账,这是现在讲的人品要高。可是不做假账,又要把这个事情摆平,这要多大的本事啊!这样一个会计师,除非是国家会计学院华业的同学(众笑),才办得到。

第二段,我给大家引用的是什么呢?先说这个月吧,在上海被人家逼了两次,上次清华大学逼我讲一次,这次夏院长又逼我讲一次。上一次要引用的资料,结果都没有讲,我现在提出来,你们做大会计的要读历史,并且要学历史上两个人:汉武帝的时候,一个是桑弘羊,完全商人出身,还有一个商人叫卜式。汉武帝的时候,用兵天下,国家多事需要钱,所有用兵的经费都是他们运筹帷幄。桑弘羊这个商人,十三岁就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在皇帝边上提意见了,汉武帝都听他的。

当时汉朝的天下,广东、云南还没有平服,包括我们浙江的温州到福建以及蒙古、新疆都还没有听命。到了汉武帝的手上,南面平服了,由两广打到了越南;西面从四川到云南,东南面由浙江绍兴开始到温州,到福建;北面蒙古都归服了中央。

那个时代,大家都骂汉武帝穷兵黩武,我说汉武帝是雄才大略。这样一个局面,国家的财政、经济,就要大会计来办啰!这个大会计,只好用商人。因为读书人是书呆子,除了会写文章以外,不能做事。所以我说,帝王用人有个原则的,唯才是用,也不管你学问好不好,学位高不高。你再查查历代,有学位的,这些人多半没有用。清朝用人是你学问好,你是博士文章好,都摆到翰林院去了。翰林院干什么啊?给皇帝抄书的。拿现代话说,那些学问好的,给皇帝当打字机用的啊(众笑)。书读多了就是书柜,要抽出第几号文章,就问他。所以不能叫他办事,办事就叫能干的人去办。

能干的人,当然有些问题!可是有问题的会办事,没有问题的不会办事。所以,你们注意,家里有个问题的孩子,将来前途了不起的。你不要看那个乖的,功课好的,我常常说,由推翻清朝到现在,北大多少学生,尤其北大、清华的第一名学生,你给我点出来,做了多少了不起的事啊?没有。那些创业打天下的,都不是什么北大、清华毕业的,对不对啊?所以你家里的孩子,读书乖乖的,小心,不要读呆了。不错,书是要读,但头脑要聪明,要会做事。

这次抽出来的资料是唐朝的刘晏,你们没有听过吧?如果要研究中国的经济、财经、政治、大宰相,就要研究唐朝的刘晏。他是什么时代人?你们男同学认识唐明皇,对不对?和你们女同学一起的是杨玉环(杨贵妃),两个都有名的。唐明皇的前半生很好,非常英明,政治非常有名。到了下半生,据说被杨贵妃迷惑了,政治一塌糊涂。这个话是不公平的哦!大概唐明皇自己糊涂了,迷惑了,跟杨贵妃没有关系啊。

比如,最近有一个同学在北京要开一个球场。他来问我,我说你准备提倡打什么球啊?我说你晓得打球的历史吗?他说:哦?老师,打球有什么历史啊?我说你们真是的!外国人打篮球,打高尔夫,踢足球,但是打球是中国开始的啊。他说真的吗?我说你去看历史,唐朝就开始了。唐明皇最喜欢打球,而且骑在马上打木球。这个同学听了,现在在北京创办一个木球场,快要开幕了。唐明皇是排行第三,叫李三郎。古人的诗“三郎沈醉打球回”,去打马球,骑马打木球。

唐明皇晚年的政治搞不好了,安禄山造反,产生安史之乱,唐朝等于完了。唐明皇往四川逃跑,到了半路,受大家逼迫,叫杨贵妃上吊,据说杨贵妃上吊死了。那年我到了日本,日本人告诉我杨贵妃没有死。日本人说:杨贵妃逃来到我们日本。问他在哪里?他就告诉我,在一个岛上,讲得活灵活现。现在日本人还把那个地方修好,据说是杨贵妃住过的。他们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一句话来的。唐明皇晚年思念杨贵妃,有个道士给他做法,说她在蓬莱仙岛上,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究竟杨贵妃上吊死了,还是逃走了?也真难断定,也许当时找个宫女来上吊,就算是她。这也可以考据的。

安史之乱以后,整个的唐朝的政权垮掉了。唐明皇跑到了四川,郭子仪他们起来,由唐明皇儿子出来做大元帅,郭子仪收复了西安。这个时候又是番人打来,所谓番人是什么呢?嘿!就是古代少数民族吐蕃人。这样乱的社会,这样乱的时代,国家要军费打仗,同时老百姓要生活,就靠一个大会计刘晏。

刘晏出来,筹措打仗的经费,安定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兴修水利交通运输,运用一切办法,他做得很好。我把数据都给你们找出来了,你们慢慢去研究,可以写个会计学、财经学的博士论文。他这个人做人,我想有下辈子的话,我一定要跟他做朋友。他非常风流潇洒,又会用钱。

所以我常常说,大家现在喜欢开放发展,但现在加入世贸以后,你们觉得天下太平了,在我看来很可忧愁啊!所以说你们要懂,尤其会计学院更要懂,你以为是好事吗?问题多得很。要防备外国的经济侵略,商业的侵略,你们要懂得国际的情势才行。刘晏当时,我说他完全懂,而且他做人特别风流潇洒。比如说,你可以研究得出来,他当时一方面筹备经费,一方面还建设国家,修建运河这些水利。当时首都在长安,现在的西安。他要把南方的粮食运过来,自己等于兼着后勤补给司令,又要运输补给到前线。可是他发包工程有个条件;比如我也常常给大家讲发包工程,日本当年,第二次大战以前,跟德国人,都是学刘晏的做法。预算一个工程,修个房子,假使一千万的话,刘晏的做法如何呢?如果工程预算一千万,承包的人不报价一千二百万,他不给你做。因为承包工程就是这一套,承包商只报价一千万,这个家伙一定会偷工减料来发财,这个工程将来会有问题。所以他给你承包一千二百万,给你以后,他还叫你来,告诉你其中二百万是送给你的,你要再贪污的话,全家杀头!他说只有这个办法,否则工程质量保证不了。有人问他,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他说你不懂,天下人都要钱的,没有钱怎么过活啊!一定会贪污的,你给他贪够了以后,严格要求他,他就不能不把质量搞上去。

刘晏下面用的都是学问很好的人,发包工程不给他们过手。全国的这些在下面收税的官、会计,没有一个逃过他的耳朵与眼睛,谁也不敢乱动,对他都很恭敬,很规矩,他对人是如此。

还有一些不相干的人,找他安排工作的很多。人总有朋友,有亲戚,亲戚朋友找他来,他一看这个家伙没有本事,可是啊,什么老婆的表哥的姑妈的那个儿子都找来了,怎么办呢?这一连串瓜棚搭在柳树上,那些亲戚都来找他,他并没有推。如果是现在的人就会划清界限,他才不划清呢!有亲戚来,就给他介绍工作。介绍出去,叫对方什么事都不要交给他做,就是给他薪水拿就好了。刘晏有办法,同另一个宰相元载一样。

元载有一个亲戚找他,那个家伙实在没有本事。没有本事怎么办呢?亲戚嘛,总有一个温情,说给他想办法。就写了一封信,叫亲戚拿着一封信,到哪里?到上海去找夏院长(众笑)。信上只签了一个名。这个亲戚拿到上海来找院长了,不放心,好像他对我态度不伦不类的,究竟叫我跟院长干什么?把信偷偷打开,一个字都没有,就是签了一个名。他非常生气。但是一想啊,既然已经到了上海,路费也没有了,只好去找夏院长去啰。院长打开信一看,哟!当朝宰相,就是副皇帝了,签了名,其他一个字没有。你老兄跟他什么关系啊?他说我是他姑妈的表哥的阿姨的那个亲戚。喔,你是这样,关系很好。你想做什么啊?我到你这个院里,或者给我一个教授啊,再不然呢,虽然我不会教么,随便挂个名嘛。啊!有数了。夏院长没有办法,只好告诉汤主任,给他养着吧,随便挂一个名,什么事都不要给他做,每个月发薪水给他。宰相来的介绍信,他一个字不写,就是说,这个家伙不行的,你要想办法安置他。信上不好写,写了将来万一纪委一检查,有证据(众笑)。刘晏也会做这个事,他的气魄很大,这是一个大会计。

所以我这一次,特别找了大会计的资料,给大家看看。加上上次给清华大学的数据。可是这些都是古文,当然我把它小说一样讲出来好听。其实古文就是小说,古文就是当时的白话文。为什么白话文跟古文有差别呢?这就是中国人伟大。中国文化几千年,中国人老祖宗早就知道,言语是三十年一变。现在不同了,现在语言十五年就一变了。言语如果不跟文字脱离关系的话,一百年以后的人就不懂一百年以前的文章了。

我常常告诉人,你们喜欢读唐诗宋词,先学会广东话,先学会客家话,闽南话。那个音读诗读词非常好听,你拿国语一读都不对了。所以现代人,很多人学国语出身来作诗词,我看了蛮头大的。我说你诗是很好,有诗才没有好诗,不懂音韵。言语跟音韵,跟文字脱离,文字单独。中国人知道,所以把言语跟文字脱开,变成中国一种文体,现在我们叫古文。这个道理一学就会了,只要一个孩子花一年的时间,认识了两千多个字,五千年以前的书,五千年以后读,完全可以懂。

你看英文、法文、德文就不同了,他们是跟着白话走的。白话文一百年以上的都变古文,非专家读不懂。你们现在偏偏要提倡白话文,还提倡简体字,将来不晓得怎么办!比如我年轻时也住过上海,还懂一点上海话。我现在一讲上海话,上海那个戴卫东经常笑我,老师啊,你这是老牌的上海话,现在上海话有新的。所以我说我这些数据发给你们,是当时的白话,如果你和孩子花一年的时间,把这些文字搞通了,就有四个字———博古通今。

从白话文教育入手的人,对于中国文化永远通不了。中国文化许多资料宝库都在古文里头,你这个钥匙都打不开,历史也读不懂,中国文化读不懂,西方文化也没有搞通。现在就给你们改一改刚才那个师爷的话,哎,大家都是学了“不古不今之学”,处在一个“不生不死的时代”,多痛苦啊!先休息一下。(掌声) jW/9fdcFkKnSnSJzH80KsXX5zvQxRdgELDWHEBtX3gqfA7TdoEfWMUC94l281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