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养生与修道

这一段文字非常明白,所谓养性炼己,拿佛家来讲是所谓“明心见性”,求生命的根本。像唐宋以后的参禅,参“生从哪里来,死向哪里去”等等。道家不来这一套,认为我们的性命、生死都是合一的,要先从现实着手,就是从现在这个身心转化开始。理论上非常简单,所以修道打坐,开始一句话:“ 内以养己 ”,重要在这个“养”字。中国文化有一个名称叫“养生之道”,这个道叫养生,也叫摄生。“摄”就是归纳,收摄,同西方文化的卫生不同。道家认为,现有的这个生命就是永恒,并不要另外求一个永恒的生命,只要把现有的生命保养住就可以了。

所有的功夫、做法、修持,就是一个“养”字,“养”字之难就在这里。本文告诉我们“ 内以养己 ”,“ 养己 ”的境界有四个字:“ 安静虚无 ”。这个谁都会,一看文字都懂!真讲“ 安静虚无 ”的实际功夫就难了,就是《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求安求静的步骤,一直到达明道为止。所以严格地讲静和安,它有功夫上的层次,修养到达最高的境界——虚无,就是佛学所讲的空。讲到“ 养己 ”,现有的生命是本来生命的投影,从现有的生命上,找回本来的生命,就是“ 安静虚无 ”。

原本隐明 ”就是刚才讲的“摄生之道”,在佛学的方法叫作“都摄六根”,就是把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等隔离开,返求诸己,内省自己,这个就是“ 原本 ”,也就是不向外放射。譬如我们学打坐,眼睛闭起来,耳朵不向外听,在佛学叫“观音法门”,返观自性等等。拿《参同契》来说就是“ 原本隐明 ”,不向外放射,回到自己本来的那个安静的状态。

内照形躯 ”就难了,这是道家修养功夫的境界,在我们原始的文化里头,“内照形躯”是“内视之道”;在佛学就是“观照”“返观”,表达不同而已。“内视”并不一定是指身体以内,而是无内外中间之“内”。不过我们没有到达这个境界以前,姑且拿这个身体来做一个标准,先把外用的精神收回,转向“ 内照形躯 ”,就是这个身体。这就产生后世道家的守丹田、转河车、修气脉、打通任督二脉等等的方法,原理就来自“ 内照形躯 ”。据我个人所了解的,各家的修法,最厉害也最有效果的是佛家的“白骨观”和“不净观”,实际上这就是“ 内照形躯 ”。当然普通观不起来,如果观起来也同道家一样,眼睛一闭静下来,身体内部气脉的位置、气血的流行、五脏六腑的情况,一目了然,都看得非常清楚。道家《黄庭内景经》就讲到这部分,但是,“ 内照形躯 ”不是用这个肉眼看,而是属于自性的功能。

以上这四句话,就是“ 炼己 ”功夫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从明朝以后,道家讲“百日筑基”,其实有些人不到一百天就可以建立这个基础,甚至六七天就可以达到。但有人修道一辈子都做不到,只会闭着眼睛打坐,像禅宗祖师骂人黑漆桶一团,闭着眼睛黑黑的,什么都不知道,茫茫然一片无明。不管佛家道家,或者显教密宗,随便哪一种修炼的方法做到了,“ 炼己 ”的四句话也一定做到了。尤其最重要的是“ 内照形躯 ”,假定一个人修养的功夫够,能够安静下来,一闭眼,内部的情形能看得见的话,就可以袪病延年。至少用自己的精神意志治疗自己的身体,就非常容易了。虽不能说长生不死,但是慢一点衰老,多活一段时间,是绝对可以做到的。 /uWPai8q5h8frHDaiN81ubP6Rr8MiwMjbFwOx12rEDjf8+6DklIyunWesFAlnx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