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什么是教育?

“儿童是人类之父。”

——《彩虹》,英国浪漫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

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在《随笔集》中写道:“教育,并不是填满一个花瓶,而是点燃一团火焰。”毫无疑问,玛丽亚·蒙台梭利是受此启发而写出“儿童不是需要我们填满的花瓶,而是能够喷涌的泉口”这句话的。

我们常常听说蒙台梭利教育法,但这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放任孩子,给他全部自由的方法吗?还是一种培养“小皇帝”的哲学理念?全都不是。这是一种将儿童置于教学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最尊重儿童的方式全面培养儿童的个性发展。

教育法就是教育的科学。但是什么是教育呢?柏拉图将其定义为培养的艺术;苏格拉底认为它是精神培养的艺术,通过谦卑公平的方式,帮助与之对话的人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教育就是提出好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找到好的答案,并且有组织地表达出来。因此,教育被看作是激发学习能力的催化剂。

同样,蒙台梭利教育法认为教育是生命的助力。教育孩子,并不只是抚育他成长,而是要在他个人探索发展的路上陪伴着他。当然,如果不顾及我们的文化习惯也是行不通的。这种教育法让我们改变对儿童的观念,不再把儿童看作需要我们改造的未来的成人,而是将他们看作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一个通过我们的帮助可以自我发展的完完整整的人,我们要尊重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陪伴孩子自我发展,因此需要在“放任”和“管束”之间保持最佳平衡。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精神的发展和提升成人与儿童关系的质量。这种关系的质量至关重要,我们越是以儿童为中心,越是用心关注儿童,儿童就越会愿意接受我们给予的教育。

在传统教育法中,教师传授知识,儿童适应教师的节奏,但有时候儿童吸收知识的过程是很被动的。例如,在一个有30名学生的教室里,老师讲解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可能有10名学生没有听懂,因为他们还没做好准备;另外10名什么也没有学到,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只有最后的10名,也就是1/3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因为这些知识讲得恰是时候。但这种情形对于其他20名学生都是不利的。在这种状况下,大部分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干扰教学的正常秩序,老师也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控制课堂纪律。如果换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能够跟随每个学生的节奏,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时不让跟不上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也不阻碍学得快的学生走得更远,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

只要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教育者通过蒙台梭利教育法激发孩子的兴趣,适应孩子的节奏,孩子就能轻松学到知识。我们常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然而,当他们选择了自己想做的活动时,就能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原因在于这项活动满足了他内心发展的强烈需求。相反,如果这项活动是强加给他的,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自由选择能满足儿童探索发现的需求。孩子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小小探索者,时时刻刻在寻找着自己的目标。随着他的现实体验不断增加,他也在实际行动中学习知识。有时候他会不停地重复同一个活动,直到有了进步,掌握了这项动作或者能力才会开心。当他完成工作的时候他便会感到无比充实。孩子专注的时刻就是他自我构建的时刻。我们永远都爱看孩子那专注的表情,感受着他们小小的脸蛋上洋溢着的幸福感!孩子在做他喜欢的事情的时候非常平静和安详,他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满足。他学得越多,就越想学得更多,他对知识的渴望永无止境!这难道不是教育的目的吗?在我看来,热爱学习,知道怎样研究、怎样发现,比起死记硬背那些会很快忘记的知识更重要。

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很多年的蒙台梭利教师,我以亲身经历证明,在一个尊重孩子的蒙台梭利教育环境中和孩子们一起工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一个教室里二三十个孩子,每个人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安安静静的,因为每个人都很自律,并专注于自己选择的工作,都想完成得最好,而且这里也没有评分和竞争。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目的是帮助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此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个体化的过程,适应他们自己发展节奏的环境,这里没有超前或者落后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学习走路来举例。有的孩子在10个月时就会走路了,有的可能在18个月时才学会,但最后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走路。什么时候走出的第一步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孩子准备好的时候学习走路,这样才可以让他保持自信。

蒙台梭利教育法鼓励孩子一切都自己来,陪伴孩子的成人要为此给予赞许和支持的目光,这样能够增加孩子对工作的热爱。孩子天生渴望学习和成长,在对的时间满足他的这种渴望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给予他自由与内心的平和,换句话说,就是给予他幸福!

在本书的结尾你会看到几项蒙台梭利班级的活动,但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小例子,关键是希望你能从中受到启发。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最重要的是理念和看待儿童的眼光,以及一种充满爱和尊重的教育方式。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独立自主,有责任、有自信!因为孩子有4个基本需求:被爱、被信任、被尊重、被支持。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充分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所有时光,和他们一起分享幸福的生活! fs33FzKurMj/kUinvqnZIbu31EJ2ij+1GuV6IB4XHdauO3snpnFY9HWkVWtpA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