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认为桂花树是古代科举及第吉兆的象征,追溯其源头,就不能不说一说郄诜了。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关于“桂”的成语、典故有“郄诜丹桂”“郄诜高第”“东堂桂树”“折桂新荣”“桂林一枝”“蟾宫折桂”等,这些都是典出《晋书·郄诜传》。晋武帝时郄诜博学多才,形貌魁伟,倜傥潇洒,在任雍州刺史赴任前,晋武帝司马炎在东堂为他送行时问他:“你自己觉得怎么样?”郄诜回答说:“我由贤良对策而被举任,而且经陛下的评选定为天下第一,自然就像月中桂树上的一枝,昆仑山上的一块玉。”晋武帝对他如此直言不讳的话也不以为意,看他得意的样子不由得笑了。郄诜在这里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的一片玉来形容自己是特异出众的人才,远超于同辈之上。桂花与美玉,自古以来就是极其清贵有德的贤者的象征,郄诜以此自比,而使“桂林一枝”成为比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者的典故。
明代陕西凤翔世兴局老版新印年画《蟾宫折桂》和《官带留传》是久传于民间的对画,“蟾”与“传”、“桂”与“贵”谐音,构成“蟾宫折桂”寓意,与《官带留传》组合,寓意将夺取功名在朝做官和高官厚禄的富贵生活世代流传下去,民间一般贴在窗扇板上。
清代山东杨家埠义顺德画店年画《蟾宫折桂》与《连中三元》为一对母子图形式的房门画,《蟾宫折桂》图中儿童手执弓箭,案上花瓶插有桂枝,蟾宫为月宫,月宫中有桂,寓意科举高中为“蟾宫折桂”;《连中三元》图中的儿童手执挂有三只香椽的戟,谐音“连中三元”,寓意乡试、会试、殿试三试连续夺魁,贴在年轻夫妇内房门。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吉庆有余,蟾宫折桂》描绘一仕女手持桂花,带领两个娃娃嬉戏,一个娃娃剑拔弩张,身背一串铜钱,“弓”与“宫”谐音,与桂花构成蟾宫折桂的吉祥寓意;另一个娃娃手执挂有双鱼的戟,一手提玉磬绶带,取“戟”与“吉”、“磬”与“庆”的谐音,寓意吉庆有余。
明代陕西凤翔世兴局老版新印年画《蟾宫折桂》
清代山东杨家埠义顺德画店年画《蟾宫折桂》(山东省美术馆藏)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吉庆有余,蟾宫折桂》
四川绵竹绵邑云鹤斋发清嘉庆版旧拓年画《蟾宫折桂》,画面中的刘海蓬头赤足,手舞足蹈,背负桂枝,以金钱戏蟾,画题“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应试得中。
清代山东潍县年画《训教三冬后,桂折五枝香》是以五个儿童在共夺一元帅盔帽而组成的吉祥寓意图,旁题有“训教三冬后”“桂折五枝香”句,寓意很明显——高大的童子经过三年的苦读,已科举考中了。
四川绵竹绵邑云鹤斋发清嘉庆版旧拓年画《蟾宫折桂》
清代山东潍县年画《训教三冬后,桂折五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