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5 青龙白虎

青龙、白虎来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青龙原为神话中的东方之神,是二十八宿的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古人将其想象成龙的形象,因位在东方,按阴阳五行五方配五色之说,东方青色,故而称青龙,又名苍龙。白虎原为神话中的西方之神,为二十八宿的西方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因其形像虎,位在西方,西方白色,故而称白虎。

道教兴起后,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纳入道教神系,作为天神的护卫神祇以壮威仪。晋人葛洪《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后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随着玄武的信仰逐渐扩大,玄武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显位,青龙作为道教东方七宿星君、白虎作为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则进入门神行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就是道教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如宋人范致能《岳阳风土记》说:“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谓青龙白虎也。”明人姚宗仪《常熟私志·舒寺观篇》也说:“致道观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壳精心堆塑的龙虎图案,龙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形状如腾飞;虎头微低,圆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似下山猛虎,龙虎伴随在一位祖先遗骨的东西两侧,依照方位,恰与后世盛行的“东苍龙、西白虎”相吻合,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早在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国就已出现了龙虎崇拜观念,堪称青龙白虎的原型。

陕北汉画像石墓门及四川汉阙上白虎与青龙二象相对应分别刻画在两扇门扉或双阙上,这是汉代门神画的另一种形式,东汉王充《论衡·解除篇》说:“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而“左龙右虎辟不祥”又是汉代出土文物中常见的吉祥语句。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一幅双层门楼的画像,在下层大门两旁的立柱外侧分别雕画有青龙、白虎二象。画像与文献记载相互吻合,更进一步证明了汉代还存在将龙虎相配作为一对门神的风俗。汉代以后历代道观上常将青龙、白虎二象刻在门上作为门神的风俗应是从汉代沿袭下来的。

清末天津神祃《左青龙神》《右白虎》都是描绘青龙为红脸长者,双手执斧钺,作门神状守卫,身后有一尾仰望上天的龙,空白处布满祥云;白虎为白脸长者,双手执斧钺,作门神状守卫,身后有一头造型简化的虎,空白处布满云朵。青龙与白虎为一对神祃,线条与造型都较为简化。清代纸马《青龙》《白虎》也像前两图一样,青龙持大刀站立,身后有青龙;白虎持斧钺站立,身后有白虎,以此点明青龙白虎的身份。清代北京纸马《青龙之神》《白虎之神》完全拟人化,青龙白虎是人神模样,持剑端坐,左右各有四侍臣护卫。

清末天津神祃《左青龙神》《右白虎》

清代纸马《青龙》《白虎》

清代北京纸马《青龙之神》《白虎之神》

而云南纸马《青龙白虎》《青龙神君》《白虎神君》《青龙》《白虎》则是龙形虎形的动物形象,龙虎构图因势象形,线条朴拙粗犷,动感有力,别具一格,彰显出民间纸马的无穷魅力。

云南纸马《青龙白虎》《青龙神君》《白虎神君》《青龙》《白虎》 8iuiBfVaD71XpTyo6LvnBVoXkNcfYBHMzcBIb4v8wxsfjaeQ+hWfbc+T/yBwG1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