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版英文本前言

自50年代末,西方国家在语言学领域新说纷出,建树颇多,其影响遍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通信技术等学科,各大学也相继设立语言学系,培养专业人才。由于种种原因,这门学科的意义似乎还没有引起我国语言学界的足够重视。尽管如此,自1980年以来,国内已有较多院校的英语专业陆续开出以英语讲授的各种语言学课程,最普遍的首推“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导论”。为此,1984年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讨论会提出的教学试行方案,建议把英语语言学作为英语本科的必修课程。考虑到国外教材无法大批量引进,且内容并不完全适用,有的过于深奥,有的举例较偏,有的缺少练习,根据国外现有材料,整理编写一部适用于我国英语专业学生需要的教材势在必行。正是在此形势下,我们联合起来,共同编写了此《语言学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较多的语言学教材有:M. Alyeshmerni and P. Taubr(1975), D. Bolinger(1968), D. Crystal(1980), F. P. Dinneen(1967), V. Fromkin and R. Rodman(1983), H. A. Gleason(1961), C. W. Hayes, et al.(1977), A. A. Hill(1969), C. F. Hockett(1958), J. Lyons(1981), Lim Kiat Boey(1975), N. Minnis(1973), J. Richards et al.(1985), R. H. Robins(1971), J. M. Y. Simpson(1972), R. Wardhaugh(1972)。

编写本书的指导原则是:(l)以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也可供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使用。(2)用英语编写,尽可能选用英语例句。(3)内容上,既要传授基本知识,也要反映语言学中的最新发展。(4)观点上,不拘泥于一派之说。(5)讲授本书内容时可详可简,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生程度进行调整。

根据上述思想,全书正篇十六章,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章为第一部分,介绍语言起源及内部各层次;十至十六章为第二部分,讲授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思维、文化、社会、语境、文学等外部因素的关系。此外,尚有两个附录,分别讨论语言学与教学的关系和当代语言学中的重要流派,希望对那些毕业后直接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或拟进一步攻读硕士学位的英语专业学生有所帮助。

本书每章包括课文、练习和参考文献。书目左上端有星号者也为推荐阅读书目。全书末尾附有词条译名和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先后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北京大学胡壮麟(第五、六、七、九、十和十四章)、姜望琪(第三、四章)和高一虹(附录I),北京外语学院刘润清(第十五章和附录II)和郭健生(第十三章13.l—13.2.1和第十五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黄震华(第八和十六章)、杨潮光(第十一章)和慈继伟(第十三章13.2.2-13.3.3),山东大学李延福(第一和二章),聊城师范学院张德禄(第十二章)。

本书曾受到国内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在初稿写成后,承蒙中山大学王宗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赵世开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廖雅章教授给以热情鼓励并提出宝贵意见。

经国家教委外语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安排,担任本书主审工作的为北京外语学院许国璋教授和广州外语学院桂诗春教授,审稿会召集人为山东大学吴富恒教授。参加审稿会的还有山东大学张健教授,厦门大学黄希哲副教授,西安外语学院黄浩枢副教授,上海外语学院何兆熊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马传喜副教授和曲阜师范学院王守元副教授。1986年10月,在山东大学召开了审稿会,会后由主编统纂定稿。本书在内容和编写上未必能尽如人意,不当之处,恳切期望国内专家同行和读者惠予批评指正。

编 者
1987年2月,于北京 6bsPRusrJ///BAWONdc+xKNfd66mZndbdryhzOmIBFXjt6d0pcaZK0qltvqaVE0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