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交问曰: ① “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② 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 ③ 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 ④ 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 ⑤ 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 ⑥ 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 ⑦ 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 ⑧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 ⑨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 ⑩ 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⑪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 ⑫ 诵尧之言, ⑬ 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 ⑭ 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见于邹君, ⑮ 可以假馆, ⑯ 愿留而受业于门。” ⑰ 曰:“夫道若大路然, ⑱ 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⑲ 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⑳ (《孟子·告子下》)
①曹交:人名。②诸:“之乎”的合音。③文王:指周文王姬昌,商纣时为西方诸侯之长,实行仁政。武王灭商后,被追尊为文王。十尺:根据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铜尺计算,当时一尺约合23.1厘米,十尺大致等于2.31米。汤:商汤,是商王朝的开国之君。④九尺四寸以长:九尺四寸多。食粟:吃粮食。相当于说“白吃饭”。⑤奚:疑问代词,什么。奚有:有奚,有什么。于是:在这个问题上。“奚有于是”相当于说“这有什么关系呢”。⑥胜(shēng):力能担任。匹:量词。按:先秦汉语中“匹”作为个体量词,一般用于计数马匹。此“匹”字,朱熹《孟子集注》认为是“鴄”的省文,《玉篇》:“鴄,鸭也。”(清)王念孙《广雅疏证》:“鴄,通作匹。”又引《群经音辨》:“古字鴄省作匹。”(清)焦循《孟子正义》引张氏说“匹雏”指一对小鸡。本书译文暂取量词一说。雏:小鸡。⑦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⑧乌获:人名,战国秦武王时著名的大力士。任(rèn):负担(的重量)。是:这。⑨夫(fú):那。患:忧虑。弗:否定词,相当于“不之”。耳:句末语气词,罢了。⑩徐行:慢步走。后:走在后面。长(zhǎng)者:年纪大的人。弟:敬爱兄长。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悌”(tì)。⑪疾行:快步走。先:走在前面,先于。⑫子:您。服:穿戴。尧之服:指跟尧同样的服饰。⑬诵:述说。⑭桀(jié):夏朝最后一个王,暴虐无道。⑮得:能够。邹(zōu):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的邹城市。⑯假馆:借用馆舍。按:《说文》:“馆,客舍也。”馆是古代接待宾客的固定住所。⑰受业:从师学习。⑱若:好像。然:这样。⑲病:有病,有……毛病。⑳余:丰足。余师:指很多的老师。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有这话吗?”孟子说:“是的。”“我听说周文王身高十尺,商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可以呢?”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是了。这里有个人,力气很小,连一只小鸡也提不起来,那确实是毫无力气的人了;现在有人说能举起三千斤重量,那一定是特别有力气的人了。那么,能举起乌获所能举起的重物,也就成为乌获了。人难道为不能胜任忧虑吗?不去做罢了。慢点走,跟随在长者后面,叫做敬爱兄长;大步流星地走,抢到长者前面走,就叫做不敬爱兄长。慢点走这种事,难道是人不能做到的吗?只是不去做的事情啊。所谓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罢了。您穿戴着跟尧同样的服饰,说着跟尧同样的话,做着与尧相同的行为,这就是尧了。您穿戴着跟桀同样的服饰,说着跟桀同样的话,做着与桀相同的行为,这就是桀了。”曹交说:“我要是有机会被邹国的君主接见,就可以趁机向他借用一间馆舍,希望能留下来在您门下从师学习。”孟子说:“道理就像宽广的大路一样明明白白,难道很难懂得吗?人们的毛病在于不去寻求罢了。您回去寻求大道,就会发现有许多的人可以当自己的老师。”
孟子在此章阐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理,其基本思想就是:按照圣贤的道理去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昭公十年》:“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这些论述都表明了古人对知行关系的认识。孟子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尧舜与人同”,充分肯定每个人都有成为尧舜那样的圣贤的可能性。
孟子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不可分离的,知行应当合一。人的意识是由意向和认知构成;人正是在意识指导下自觉地有所行为。孟子用浅显易懂的比喻反复讲述: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是意向和认知的问题,而是不能落实到实践中去。
在当时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都知道尧舜之道是好的,可是却少有遵从尧舜之道修养自身德行的人,更没有君主自觉将尧舜之道贯彻到国家治理中去。如果要追问其中的原因,人们便会找出各种借口,其中最常见的,大概就是“不能”了。因此,孟子在许多场合都苦口婆心地告诉人们,这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不能和不为的问题,《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详细的讨论。在道德层面上,孟子注意到当时许多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知行不能合一。这与人的惰性有关,也跟社会环境有关。在政治层面上,则与君主的短视和当时政治的本质有关。他们只关心眼下的利益,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因而总是以“不能”一类的托词拒绝实行仁政。这是孟子一再呼吁“为之而已矣”的原因所在。
孟子最后不接受曹交作自己的弟子,是要进一步强调“为之”的重要性。曹交要拜入自己门下学习尧舜之道,然而尧舜之道至简至明,重要的是诚心诚意地去行动。只要有“为尧舜”的意向,并且脚踏实地地在日常言行中恪守尧舜之道,自然便可以成为尧舜一样的圣贤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