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办通报〔2015〕第3期,2015年3月7日)
各位校领导分别就分管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就如何抓好党的建设都讲了意见。卢校长发表了很好的讲话。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去年的工作
2014年,从集中学习总书记讲话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整改,从北京高校党建先进校达标检查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检查,从市委巡视组驻校督促检查到高校平安校园建设验收,全面深化改革一波接一波,学校事业发展一浪高一浪,学校各方面事业稳步推进,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有突破性的进展,填补了工作空白,在推动全校的工作上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去年多项工作都具有参照性,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学院如果干成这么一件事,就像一座大厦若某一个房间亮灯没有什么好看的,如果整座大厦都是灯火通明,那这个大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1.党的建设有新突破,保障有力
过去的一年,学校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中央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努力学懂、吃透文件和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懂、会用。党建工作首次获得市委“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的表彰,标志着我校党建工作已迈进北京高校先进行列。在全校共同努力下,校领导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49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
这一年,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落实“一岗双责”,尽心尽力做好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学校采取切实措施,严明党的纪律,正风肃纪,取得了良好效果。
2.“学术立校”战略基础更加坚实
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启动了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有序推进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了完全学分制改革的系列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文件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本科专业校内评估指标体系,完成了69个本科专业的校内评估;开展了大学数学、计算机基础等重要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合格评估。
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有新进展。金融学、教育学、法学和临床医学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并已开始招生,其中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国内首个面向视障生招生的授权点;全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重大计划项目1项,实现零的突破;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突破5000万元。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获国家旅游局批准。智能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团队在2014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创佳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全赛程直播。
3.“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推进
积极酝酿、蓄意待发,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各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执行经费1884万元;入选2015年市教委“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中“长城学者计划”2名,“青年拔尖人才计划”8名,特聘教授1名;完成教师访学计划,全年推荐和派出国外的访问学者12人。加强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资助的实施细则》等四个配套实施细则;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着力点,开展系列活动,两位教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推进教师专业性发展,在旅游学院等学院建立教师分中心、教师俱乐部,开展了双语教学等紧密结合各学院专业教师发展的特色活动。
4.“开放兴校”战略内容更加丰富
以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目标,国际化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动商务学院完成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资格(AACSB)的认证申请工作;因公出国(境)交流访学共派出114个团组436人次,接待境外校级团组40个137人次;对台合作高校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3所合作高校;加强引智工作,提升引智效益,全年聘请外国专家51人次,承担经济类专业课程19门,开展系列英语讲座28场;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提高,有来自45个国家的留学生1497人次,其中在校留学生硕士人数达33人,较上一年度增加175%,全年共有795名学生参加各类长短期交流、交换、学位生项目,较上一年度增加11%。
搭建体制外平台,广聚校内外资源,填补历史空白。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教育基金会,2014年收到校内外捐赠款物共计1200余万元。
积极拓展政产学研合作范围,与北京卫星制造厂、故宫博物院、中央农产品北京管委会等单位签订校级协议9项。
5.着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认真梳理事业发展核心指标,总结十年办学理教的成果和经验,挖掘学校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初步撰写了《北京联合大学十年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持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北四环校区教学用房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应用文理学院第二教学楼项目建设竣工;特教学院康复资源综合楼一期工程全面启动等。建设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改造学生宿舍等场所3. 88万平方米,改造水、热、气管线4800米。
学校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建成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学校核心机房并投入使用;实现校本部和学院路校区等八个分校区的万兆互连;完成全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一期建设。
用好财政资金,继续完善了学校一级预算管理体系。学生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民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巩固食堂服务质量,优化了通勤车线路,调整、新增站点53个,服务校区增至10个;顺利通过“平安校园”检查验收;加强卫生保健服务硬件建设,完成医务楼升级改造;门诊部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校医院”。
二、关于今年工作
学校2015年的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已印发给大家,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1.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党委和宣传思想、组织等部门要加强对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关键在“治”,得治理,得治理有方、治理有力、治理有效,不能不治;要害在“严”,规矩都有,严格了没有?严肃了没有?嬉皮笑脸、马马虎虎,那不叫严格,也不叫严肃。
要准确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坚决落实中央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一是党员干部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常抓常管,联合大学的发展需要干部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一名管理者、一名干部,在任何一个平台上,都能干出好成绩,有的干不好,总是在埋怨条件、环境不好、领导不重视,挑肥拣瘦,其实这样的干部到哪里都很难干好。二是严格限制校外人员到校举办讲座,对确有需要的,要严格落实我校关于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审批制度,不允许师生私自邀请校外人员到学校开办讲座。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尤其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从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给予重点考虑和优先保障。四是要加强党支部建设,落实“三严三实”“十佳党支部”计划,选好配齐支部书记。
2.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四个全面”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是辩证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纲领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大势所趋;全面依法治国是经济发展的稳压器,代表着社会正义和现代文明的指向;全面从严治党,为法治和改革提供组织保障、领导保障、政治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我们如何落实“四个全面”?从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的角度思考什么?全校党员干部要认真回答。
3.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新定位、新目标
王安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四个中心”的新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新目标贯穿于全市各项工作之中,更高水平、更富成效地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特别要研究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北京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我们在这个工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做点什么?关系重大。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中心上动脑筋,在高精尖上想办法。
三、关于下一步的分析
北京联大下一步发展会更好的依据?
如今,我们下一步发展平台已经基本搭成:虽然是起步阶段,但有“大戏”唱,至于唱得好不好?关键还是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教师。
(一)面临的机遇
1.规模、数量微缩已成事实,但质量提升空间广,结构调整升级正逢时
我校现有21个硕士点,如果每个点保有量在30名学生,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就可以保持500—600人,那就有一定规模了,不仅可以弥补量的减少,更能提高质量的规模结构。
基建任务重:校本部、学院路基本完成,下一步:生化等几个有基建任务的校区。
科研有潜力:纵向、横向课题方面都在培育上升阶段,大家积极性很高。目前还有很多正高没有课题,而且每年新增20—30名正高。
长期发展不可能单靠一两项因素,而是要靠综合因素,综合因素的效益会更大,改革开放不是刺激单项,实验室建设、学生竞赛、高水平运动员、青年教师培养等都可做新的增长点。
联大成立,解决了布局调整、抱团取暖的问题;2000年扩招,为大众化贡献,解决了规模发展问题;在北京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役”中,北京联合大学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年有十分之一的北京考生进北京联合大学,自身地位提升,跻入市属高校核心圈。2006年以后,解决了内涵与质量发展的问题。下一步,中国教育要从大国走向强国,联大的任务更艰巨,也更光荣。
2.体制坚强,保障有力
公办高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公有制的保障,市财政的收入持续增加,可以安心办学、办教育。要尽快提高信誉,提高社会形象认可度。我们如何发挥好这个优势?集中人力、集中财力、集中精力,从全校的角度做几件增加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的事、干几件影响学校长远发展的实事。每个学院、每个单位做一件有分量的实事,要治理不作为、混日子、马马虎虎、不讲效率的行为。
3.需求旺盛,首都优势
人民群众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欲望仍然很强烈,目前仍然没能全面满足,这个机遇期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再加上首都的地域优势,我们在短期内招生还不会有太大的危机,现在关键是要在结构调整和错位发展上下功夫,不要等招生红利耗尽、不要与其更好,而要优而不同。
4.质量提高,内涵升级,成为下一轮发展的要求
首都新一轮发展不仅是新台阶,更是经济发展潜力。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使得高校获得新一轮发展的新机遇、新市场。
要聚集“三大战略”,围绕“三大战略”做文章。
学术立校:立内涵、立特色、立质量、立资源。抓学术精神、学术方法、学术追求、学术人才,抓出高水平有特色的标志性学术成果。
人才强校:积极酝酿、蓄势待发。强队伍、强团队、强带头人、强青年教师。抓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待遇、人才政策,抓出高水平有特色的标志性人才强校成果。
开放兴校:不闭门造车、不关门办学,不拘于原有的利益。
格局方面,不固守已有模式套路。抓着眼需求、抓放眼创新、抓结构增长、抓国际合作,抓出高水平有特色的标志性开放办学的成果。
实现“三大战略”的基础在学校党建提高质量,干部提质控量、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要继续加强作风建设,要整体合作、团结一致,也需要像马云那样敢赌、敢冲、敢试一把的勇士,在教学、科研上大胆实践一把,在学术方向、学术发展上有“看三步棋”的杰出人才。
(二)面临的挑战
两个不确定性,不容忽视。我们要理智、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联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真实反映它的侧面很多:既有充满活力前景壮观,又有困难重重发展缓慢;既有师生员工众多,又有缺乏高精尖人才;既有稳定数目不小的财政收入,又有自身造血机能虚弱;既有单项学科专业很好,又有整体质量不强的“身躯”;既有个别建筑功能齐全,又有资源紧缺、办学结构、学科布局不合理。总之,这些优势和不足同时并存,挑战严峻,机遇也诱人。
1.我们的能力和动力到底有多强大?在哪里?决定我们能攀登多高的山峰?
学校的收入、学生规模、教职工总数是有限的,人员开支增长、生均消耗是刚性的,而且是不断增长的。几个学院的办学条件仍然不好,未能得到改善,不可预见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客观的。下一步如何挖掘,一方面要有精神和物质的措施;一方面是建设性调动积极性和约束性的管理办法,如何交替使用,实现依法依规治校。只有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党的建设,走创新之路。
2.在京津冀的发展中,市政府到底让我们扮演什么角色、给多大支持,决定我们走多远的路?
走远路,还是要看大潮。当前的竞争形势很激烈,市属高校在“十三五”是否会有结构性调整?在央属院校重心下移后,市属高校会压力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学者讲,“个人干不过团队,团队干不过体系,体系干不过趋势”,最后还是看我们的实力,看我们的发展,看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市里认为我们是能打硬仗的队伍、是能成功办好的一所大学,那结果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同志们:
资源,可以供给生活、保障生存。信念,可以统一意见,指挥行动。梦想,可以描绘宏图,铭刻历史。“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是我们的梦,幸福生活是我们的梦。梦是靠实践实现的,我们可以暂时没有博士点,可以暂时不是重点校,但学校不能不实现小康的教育教学质量,师生不能不实现小康的生活待遇。这两点是需要树立发展信心、坚定改革决心,是需要努力艰苦奋斗、团结起来解决的。
(联办通报〔2015〕第4期,2015年3月6日)
刚才几位校领导发言,自己分管的工作做了认真的思考,这很重要,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深入思考很多问题。
我看过一张图表,是四个国家人均出口的对比。在国际上面的竞争力,德国比美国、日本、中国都高很多,尽管我们的GDP国际上排第二,但人员素质和竞争力水平还需要大幅度提高。
德国——出口机器。下图显示了德国是如何在21世纪击退其竞争者脱颖而生的。以美元计算,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中国第一,美国第二)。但是以人口和GDP加权计算,德国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大约达到人均17000美元,德国的人均出口量要比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人均出口量总和都要多。
制造业有过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动力革命,第二次是以电力普及应用为标志的自动化革命,第三次是以IT产业或者叫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革命。现在,国际讨论非常热门的是德国提出并发起的工业4.0计划。
与工业4.0相关的制造业方面世界发达各国都在干什么呢?美国军方的一个机械狗,可以跟踪、可以蹦跳、可以爬山、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有很多功能,可以经得住侧力推不倒,冰面上行走不倒,可以负重一百几十公斤自动跟着士兵同步前进,你往前走就行,它自动跟着你,你走到哪它跟到哪,可以在海边行走,不怕水。还有一个机械人抛物动作,这个看起来简单,其实从技术角度非常难,诸如此类机械还比较多。这就是创新,创新不是像我们想象的,要搞一个什么高精尖的,别人看不懂的就自己明白的东西。
去年暑假后,李德毅院士给我出了一个课题,说我们能不能搞机械人学院?这个课题出完以后我一直在脑子里想,机械人学院怎么搞?怎么把这个想法落实下去?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北京市需求,还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我们的老师也从中能得到一些自我锻炼和成长,几个要素都能够整合起来才能把这个机械人学院办起来。结合北京的发展,结合城市的需要,我们真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而这些工作那些985大学不愿做,他们的注意力、关注点和力量不在这里。这些方面,我们是有机会的,这里面有极个别点是需要高精尖的,总体上不需要。德国工业4.0概念的森林收割机,它伐一棵树,生产效率令人惊讶。德国人为什么人均出口量那么高?高出我们几十倍,什么道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关键是动脑筋,我们办学也要去动这种脑筋,发挥我们的优势,这能够做出业绩又跟别人不冲突。那些机器复杂吗?其实不复杂,只要有人投入精力,没有不可攻克的难关。从办学的角度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干不了的事,关键是多动脑子,琢磨点事。
俄罗斯研制的一种军用摩托车,什么复杂装备都没有,就是一辆摩托车,可以随意爬楼梯。这个摩托车几乎没有不能走的路,沙滩、沼泽、楼梯,30度、40度的坡都没有问题,还可以做梯子用,更神奇的是扔到水里不沉底,直接就洗车了。还有更神奇的,不用工具,就两只手直接就拆成零件了。用两个布袋子一装就可以拿走了。我们所有的摩托车都是发动机经过链条或者传动轴,或者是皮带,把动力传导过去的,这个摩托车最大的创新思维就是把发动机装在了轮子里,动力和行走装置一体化是这个摩托车最大的创新点。
北京一直在搞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六层以下的楼没有电梯,要装电梯就要占一间房,占谁家的谁都不干。这个矛盾已经很大了。但可以爬楼梯的轮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梯概念的设计思维。
我们的学术立校,可以贯穿在方方面面,不要把学术立校简单地理解为科研项目立校。学生培养工作也需要有这样的思维,去认真琢磨到底怎么培养。
关于工业4.0,去年12月19日《经济参考报》有一个报道,中德双方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合作有望成为中德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工业4.0涵盖的内容很多,核心是三个智能,第一个是建智能工厂,不是建资金密集型、人员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现在需要智能,作为智能工具。第二个是智能生产,智能生产的概念是整个从原材料流程,要多厂多行业协作才能形成智能生产。第三个是智能物流。现在叫作物联网,互联网的时代正在过去,互联网是物联网的一部分。
什么是物联网?把所有跟人类社会有可能相关的人和物都联系在一起,跟人类社会可能相关的物体都联系在一起,就叫物联网。这样一种网络智能、物联网的存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现在我们总在抨击小孩天天看手机,我乘地铁时,看到几乎80%的人都在看手机,也就是说这些人时刻都在网上连着。我们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是物联网当中的一部分,我们脱离不了这个网。作为大学的老师,作为一个大学的工作者,作为一个为未来几十年人生提供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的工作者,需要对网络有充分的认识,要尽量利用网络技术和提供的方便来改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我希望各学院把这个概念传达给教师,大学必须主动地去适应这样的网络时代,否则我们就会落后。
联合大学如果在北京若干高校里有一席之地、一点特色让人家认可的话,到底靠什么?靠规模显然不行,现实在这摆着。第一,要建立一些“坚果仁”,智能车牵头搞一个机械人研发中心再配套搞一个机械人的实验班,再跟其他的兄弟院校和社会的机构比如北京搞机械行业的,跟他们共同合作,搞一个高精尖中心去做一做的话,或许有可能。把人才培养、教师培养、技术革新、技术改进、技术研究和开发社会服务集为一体。第二,要在教学办学改革上、办学思路上有创新。你是办数学专业我也是办数学专业,我办的数学专业就是这个社会需求的,我的学生去了能干你那学生去了干不了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在2015版教学计划当中,在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中去发挥、挖掘学生的创意特点,我们需要的是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只会背书、考试的“机器”。
我们要用工业4.0的思维办北京联合大学的事,未来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思维用在创新上,而不是用在重复记忆背诵过去的知识上。因为这些记忆都可以储存在电脑里、手机里、任何一张U盘里。我到一个学院跟学生聊天,学生问我说,校长你看看我适合干什么?将来我能有什么发展?我说你这个问题很复杂,我问你三个问题,回去自己反思一下就能预测你将来干什么。第一个问题你小的时候都跟什么人一块玩?这预示着你人生的特点。第二个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你是什么角色?这也反映你人生的特点。第三个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搬一次家或者到一个新的单位工作,或者行走的过程中你是只走一条路,习惯于一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还是希望把所有的通路都探究一遍?你把这三个问题都想一遍就能基本判断你的人生适合干什么。我们要去想这些事,通过日常行为和习惯来分析学生的特点和未来的可能性,你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把所谓工业4.0的这些思维用上去。我们不能够因为会这门课,教了好多年就抱着这个课本一直教下去,这样的老师是很难受到学生欢迎的。
工业4.0在中国应该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全部是外资来做。所以,跟德国相比,中国工业4.0规划正在做。2013年中国万名工人拥有机械人量是23台,全球平均是58台,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40%,我们出口量不低,但是人均出口量很低。这样一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又地处北京,希望各个学院的院长书记、学科带头人、各位处长工作当中去琢磨这个事。
去年一年工作确实很辛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感谢大家的努力。希望我们2015年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也相信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联办通报〔2015〕第7期,2015年4月29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全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校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2015年的主要任务进行部署。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田明海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关心、重视。徐永利书记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回顾
2014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和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我校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成效。2015版普通本科方案制(修)订工作启动并顺利推进,完全学分制试点改革有序推进;金融学、教育学、法学和临床医学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智能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北四环校区教学用房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应用文理学院第二教学楼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北京市高校党建先进校评选中我校喜获提名奖,学校领导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49个整改项目全部完成;接受市委第四巡视组对我校为期两个月的巡视,接受市教育两委对我校平安校园建设验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校党委和纪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守责任担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焦中心任务,“两个责任”落实有效
校党委、纪委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党委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纪委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
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准确把握形势要求。2014年,学校传达上级党风廉政建设会议、文件精神18次,召开专题会议2次;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等层面组织学习上级有关精神11次,主责意识明显增强。
科学制定分工,全面部署任务。制定《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任务工作分工》《惩防体系2014—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等制度,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和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执行、科研经费使用、制度建设和执行、“七公经费”使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落实、处级干部外出请假报备执行、副局级学院纪检监察工作情况等8项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把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寓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积极构建“五个一”宣传教育模式。依托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平台,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师生创建廉洁文化作品,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改版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网站,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合力不断增强。2014年,学校开展19项宣传教育主题活动,3000余名师生创作3000余件作品参加中央纪委等部门组织的廉洁文化作品创建活动。召开2014年廉洁文化创建活动表彰大会,对321名作者、7个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编写出版《大学生廉洁文化教程》,建立北京联合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不断深入。
(二)严明党的纪律,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校党委、纪委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各级党组织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各二级党组织共组织学习贯彻活动61次。学校领导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43项整改任务、6项专项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北京联合大学章程》编制、财务一级预算管理等重大决策部署顺利推进,学校政令畅通。
严明党的纪律,从严管理干部。规范干部档案管理,开展处级干部人事档案核查工作,对档案中“三龄两历一身份”存在问题的干部做出处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全校共395名局级、处级干部进行了2013年度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对存在漏报问题的9人进行了谈话、批评教育;对4名存在配偶已移居国外的干部进行了谈话并做出相应处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请假事宜报备制度,共有587人次处级干部办理了请假报备和销假手续。
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改进作风。规范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程序,加强文风、会风整治。2014年,学校召开各类会议较同期减少10%、文件同期减少23.7%、信息简报同期减少53.6%。基本完成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用房整治。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全校局级干部用车情况每季度在一定范围公示。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66.7%,会议费同比下降36.3%。
加强正风肃纪专项整治。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十五条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学校领导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49项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完成全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告工作。抓住元旦等重要时间节点,狠刹公款送贺卡、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开展借公务之名旅游、“庸懒散”、在公务活动中赠送或接受礼品等各项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加强“四风”问题警示教育,校纪委负责人面向中层干部、党员、教师、学生等1200余人讲授廉政主题党课;组织全校干部和教职工1000余人次参观“高等教育领域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展”,通过警示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三)落实“三严三实”,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校党委主要负责人管好自己、管好班子,与班子成员一道带好队伍,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校纪委严格监督《干部任用条例》的落实执行,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按标准选用干部,制定实施《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干部任免票决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试用期考核制,确保流程清晰、环环相扣。2014年,校党委调整46名处级干部职务(含18名到龄退休干部);落实市委巡视组意见,进一步规范对试用期满处级干部考核。
(四)防控廉政风险,“三个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体系”建设。2014年,在人事处、国资处、学生处和审计处等4个第一批试点单位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向学院纵向延伸,向机关职能部门横向扩展。监察、招投标平台获得立项并开工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网上考核体系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通过细化办理流程,科学配置职权,分解防控责任,开发信息平台等,加大对招生、科研、基建、财务等重点领域权力运行制约监督,防控廉政风险。
持续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通过学校网站、校内宣传栏、电子公告屏、校内OA网等方式,分别公开招生、财务预决算、职工奖惩等事项;定期向党风廉政监督员通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2013—2014学年度,学校共主动公开信息7060条。
(五)坚持从严治党,查办信访案件力度进一步加大
校党委领导和支持纪委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校纪委突出维护党的纪律和查办案件职能,加大查办信访案件力度,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学校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小组。坚持所有反映问题线索集体研究、集体决策。2014年学校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小组共召开6次会议,研究22个信访件。规范程序,依法依规安全办信,初步形成信访小组集体研究制、问题线索专人月报制、信访调查方案制、谈话提纲制、信访案件档案制等制度规范和运行模式。严肃信访工作纪律,采取办案小组负责制度,严肃回避纪律,坚决防止“跑风漏气”和失密情况发生。
落实重要信访举报和案件情况向上级纪委报告制度。加强对副局级学院信访线索管理,对副处级及以上干部涉嫌贪污等9类涉嫌违犯党纪政纪行为的线索进行统一管理。
严格责任追究。2014年,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件25件,初核18件,初核率为72%。整合全校纪检监察干部力量,集中时间查办信访案件。截至2014年12月底,市委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调查工作基本结束。2014年对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11名干部进行了集体批评教育。为13名干部和1个单位澄清反映失实的举报问题。
(六)全面加快“三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按照“三转”要求,校党委定期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情况,校纪委加快“三转”,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进一步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以加强再监督为主线,梳理调整议事协调机构。2014年,纪委负责人及纪检监察办公室主任从学校招投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中退出,从“三个体系”建设一线转变为组织协调角色,把牵头教育收费检查工作交还给主责部门。6月、12月对校党委全面自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应用文理学院等6个学院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进行全程再监督,对基建、行政管理、科研、财务处等22个(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进行再监督,对处级及以上干部履行“一岗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
突出监督重点。继续加强全校所有因公出国(境)项目出访前后公示监督,2014年监督160件公示,并对有关具体内容提出要求和质询。对招生、基建、科研项目评审等12个领域的有关事项,派出313人次进行行政监察,对1.95亿元的161个政府采购项目,对3810万元的7个基建工程项目进行行政监察。行政监察由全领域覆盖、现场监督的模式转变为重点监督与审查备案相结合,切实转变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
提升监督实效。对招生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持续推进“阳光招生”工作,保持招生工作零投诉。定期开展科研经费执行情况检查,监督检查校、院科研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对21个科研项目开展审签,涉及经费156万元。
加强监督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网上考核体系一期建设完成,并在二级单位和处级干部年度考核中运用。
(七)加强队伍建设,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有效提升
学校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定期集中学习研讨、专业培训、挂职锻炼、专题研究等形式,逐步形成了“经常培训、以案代训、以研代训”干部培训模式。2014年,组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学习6次,派出1名干部到教育纪工委挂职锻炼。加强理论研究,完成《北京联合大学2009—2014年制度执行力研究》课题。校党委大力支持纪委工作,统一抽调副局级学院专(兼)职纪检监察员,集中查办信访案件。
校纪委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2014年,1人被北京市纪委授予“2012—2014年度北京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荣誉称号。
2014年,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是,工作中仍存在不足,如有的党员干部对当前反腐倡廉严峻复杂形势认识还不够足,二级单位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够平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需要今后不断改进。
二、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任务
2015年是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的任务有以下几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按照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从严依规治党、保持政治定力,加强纪律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围绕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推进纪检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深化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大信访案件线索查办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深化“三转”,提高履职能力,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提供坚强保障。
(一)深入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反腐倡廉专题学习制度,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峻复杂形势,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决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党纪党规贯彻落实到学校政策制定、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加强对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校园网等意识形态阵地管控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绝不允许自行其是、团团伙伙、乱评乱议等行为。严明组织纪律,加强对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制度和干部请示报告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明干部纪律,监督《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严肃查处跑官要官和“跑风漏气”等不正之风,强化选人用人的廉政审查。严明财经和工作纪律,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国有资产监管、教育收费以及招生工作纪律执行的监督检查。
坚决从严管理党员干部和各类人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函询约谈等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和财务监控,落实《审计结果运用管理办法(试行)》制度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学科带头人、教师等人员的纪律监督和教育,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问题,严肃查处欺骗组织、对抗组织行为。
(二)强化责任追究,深化“两个责任”落实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党委要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学校、各二级单位和职能部门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业务工作,同步推进。校院党政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做到“五个亲自”;校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学校、各二级单位和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网上考核体系二期建设,加强考核结果运用。
严格落实监督责任。校纪委要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落实上级和学校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党风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落实情况的执纪监督,加大正风肃纪和查办案件力度。严肃责任追究,坚持“一案双查”,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各项纪律;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对接二连三发生腐败问题的部门和单位,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要严肃追究分管领导乃至一把手的领导责任。
建立二级学院党委定期向纪委汇报反腐倡廉建设情况制度,依规依纪加强对二级学院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监督。探索建立对副局级学院实行巡视制度,重点监督民主集中制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和作风建设等情况。探索建立工作约谈制度,督促检查约谈对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探索建立对二级单位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加强对各级党组织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深化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监督检查作风建设各项制度落实。检查我校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等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强对厉行节约、公务接待等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为纪律审查重点,对发生顶风违纪问题的部门、单位及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强化重点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的问题。抓住教师节等关键节点,严厉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购物卡,参加有失公允的谢师宴、升学宴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评审评估评价中的违规违纪问题。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督促推进建章立制,继续完善经费、领导干部因公、因私出国(境)等管理制度。监督机关19个支部(部门)作风改进情况,探索建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性检查机制。
(四)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突出纪律审查重点。坚决查处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行为;严肃查办滥用职权违反规定录取学生、选拔任用干部、使用科研经费等问题;严肃查办利用职务插手职称评定、基建工程、校办企业、招标采购等领域的问题;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取酬、违规领取薪酬的问题;从严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规违纪案件。
改进监督审查方式。严格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了结五类标准分类处置信访件。对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问题,要迅速查处,依规依纪给予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提高办信办案质量和效率。坚持重要案件线索统一管理、“一案两报告”、案件通报,坚持信访小组集体研究制等工作制度。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坚持抓早抓小、快查快办,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作用和治本功能。
严明审查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初核、立案请示报批制度,依规依纪进行审查,遵守审查纪律和程序。严禁以案谋私、泄露秘密,规范管理涉案资料和款物。加强申诉复查复议工作,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严格执行办案纪律,保证办案安全。
(五)强化教育管理监督,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党委全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工作,纪委加强对“三个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
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围绕重大决策、招生考试、科研管理、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校办企业、学术风气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防控领导班子、部门、岗位和个人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中的廉政风险。完善重点监督与审查备案相结合的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推进电子监察平台建设,推动我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涉权事项网上运行系统的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依托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平台,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为抓手,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制度宣讲力度,组成纪检监察制度宣讲团,分类指导,宣讲纪检监察制度。多渠道多方式,重点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发挥学校廉政研究中心作用,加强廉政研究,指导工作实践。
(六)全面履行监督责任,持续深化“三转”
强化纪检监察干部责任担当。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持续深化“三转”,强化运用会商、约谈、倒查、通报、监察建议等方式,增强监督的针对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加强组织和制度创新。认真落实上级关于纪检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校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健全“经常培训、以案代训、以研代训”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培训模式,拓展“以挂代训”方式,多举措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
同志们,让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严峻复杂形势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适应反腐倡廉工作新常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为建设首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营造山清水秀的育人环境。
(联办通报〔2015〕第10期,2015年6月6日)
我代表学校就2014年6月21日三届四次教代会以来,学校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做报告,2014年其他工作完成情况已在《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下半年工作总结》中体现,在此不做赘述,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人才强校、学术立校、开放兴校战略进展顺利
1.招生就业工作运行平稳。2014年圆满完成高考和高职升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全校共报到新生6907人,报到率为95.32%;继续稳定学历教育规模,录取2489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继续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积极开拓就业市场,2014届毕业生共计7603人,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就业率为97.76%,高职就业率为96.87%。
2.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围绕落实“学以致用”校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推进2015版普通本科方案的制(修)订工作;在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开展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分制改革试点学院范围;积极推动商务学院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资格(AACSB)的认证申请工作。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级文化遗产传承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3.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积极申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共获批4个点,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后,已招收4名学生,该授权点为国内首个面向视障生招生的授权点;目前,我校硕士授权点已达10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2个,覆盖绝大多数学院和市级科研机构,提前完成“十二五”该项目标;设立旅游信息化与文化遗产区域保护与综合利用两个博士培育项目。成功组织承办了2014全国大学生(含研究生)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大赛,我校4个队进入总决赛,并取得一、二等奖。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获“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称号;《旅游学刊》连续第三年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称号。
4.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有新进展。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重大计划项目1项,取得零的突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突破5000万元,提前一年完成该项“十二五”单项目标任务;获批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工程中心;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获国家旅游局批准。智能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团队在2014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创佳绩,今年5月在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中参展,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等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入选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最受公众喜爱科普项目。
5.师资队伍发展进一步加强。2014年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着力点,开展系列活动,两位教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今年4月举办了学校第七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以赛带练促执教能力提升,13名教师参加比赛;5月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征集提升青教赛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推进教师专业性发展,2014年在旅游学院等学院建立教师分中心、教师俱乐部,开展特色活动;支持“设计类教师产学研修工作坊”等教师自主性发展组织开展系列学术实践活动;今年4月,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建立周成虎院士工作站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带动相关学科发展;5月启动“教师名家发展讲坛”活动。
6.创新育人模式,德育效应显现。学院路校区建立学知书院,其他学院将陆续建立书院,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开展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和红色“1+1”支部共建活动,荣获2014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优秀组织奖和1个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成功实现北京市三连冠。深入推动社会实践,首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扎实推进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承办了2014北京高校国防教育专题论文报告会,征招93名学生入伍,连续第四年获“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7.国际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自去年6月至今,我校新与8个国家和地区的14所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共派出102个团组计394人次出国及赴港澳台交流,派出812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二、加强集约化发展,管理与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8.积极总结“十二五”成果,谋划“十三五”规划。对学校“十一五”“十二五”事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北京联合大学十年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分析报告》初稿,为合理规划学校下一个五年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列为本年度要重点抓的十项工作之一,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以学校“点”的发展带动“面”的共同发展,今年5月召开了学校2015年重点工作(10+1)汇报会,督促、检查11项重点工作的完成进度;6月份还将召开学校13个重点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汇报会,督促、检查13个重点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情况,并对各平台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
9.校园基本建设、修缮改造持续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北四环校区教学用房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应用文理学院第二教学楼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特教学院康复资源综合楼一期工程立项工作全面启动,校园基本建设持续推进,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10.学校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学校信息化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建成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学校核心机房并投入使用;实现校本部和学院路校区等八个分校区的万兆互连;完成无线网升级改造工作,将连接性能提升4.6倍;完成全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一期建设;启动校级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平台一期建设。
11.大学章程建设推进顺利。以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按照市教委部署,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2014年9月向市教委报送了《北京联合大学章程》,今年3、4月先后两次根据市教委修改意见对章程进行了修改。
12.发挥校友会作用,教育基金会成绩喜人。广聚校内外资源,通过认真筹备和联络,于2014年10月25日举行了北京联合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仪式,基金会的成立为学校发展再添助力。截至2015年5月25日,基金会收到校内外协议捐赠款物共计1300余万元。
13.可支配收入创历史新高,经费管理更加科学。2014年学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可支配收入达18.58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当年财政补助收入13. 52亿元,较“十二五”初期增长39%;及时修订规章制度,加大预算调整力度,提高预算科学性;严控“三公”经费;2014年较上年减少141.7万元,减幅达12.71%。
14.持续加强民生建设,教职工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以健康幸福工程为抓手,成功举办校第二届教职工运动会,尤其是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教职工亲子趣味运动会,全校近200个家庭660多人参加,把服务教职工的理念延伸到促进教职工家庭和谐建设中;爱心互助基金工程2014年慰问教职工147人次,送达慰问金近42.6万元;贴近职工需求,完成门诊楼装修改造和软硬件设施升级工程,增加多个医疗服务项目;启用北四环两个地下车库,缓解了停车难。
三、以理论学习为指引,用党建成果助力学校发展
一年来,学校党委和行政将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今年年初,召开党委全会,专门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5月,启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指引,加强党的建设,为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保驾护航。
15.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落实。协助完成市委第四巡视组入校检查,并根据巡视组反馈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意见的整改。同时,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的督促、落实工作,扎实推进并有效完成党委制定的43项整改任务、6项专项整治任务,兑现对群众的承诺。迎接市委群众路线活动办公室群众路线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对我校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与自查。
16.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圆满完成2014年北京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检查工作。2014年9月、2015年4月先后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工作的开展。加强作风建设,基本完成校领导办公用房调整工作;规范办信接访程序,构建信访案件查办工作模式,2014年至今共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39件,初核24件。
17.加强社会宣传,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升。我校2人入选2014年度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建议人选。外宣质量进一步提升,累计在各媒体发表新闻报道300余篇,较2013年全年提升130%,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前线》等重要报刊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刊发、播放关于我校报道、研究成果50余篇。
18.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以迎接“平安校园”创建检查工作为契机,认真贯彻“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软硬件设施,顺利通过检查工作,并进一步增强了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在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聚焦内涵建设的结果。我校正值“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谋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双代会”的积极参与,需要大家的建言献策,愿我们共同尽智竭力,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上新台阶!
(联办通报〔2015〕第17期,2015年9月4日)
今天八位校领导分别进行了发言,讲得很细致,干得很用心,这其实也反映了他们所分管部门、单位的工作,对他们表示感谢!卢校长对学校如何制定“十三五”规划,做了很理性的分析,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谈几点想法,供大家讨论。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学校发展
(一)深刻理解关于疏解的上级精神
去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时,讲了两件事,一是京津冀一体化,即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他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这意味着以前北京市在不同场合提到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会展之都、体育赛事之都、总部之都等都要被疏解。
今年6月26日,中央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也讲了两件事,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明确规定了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即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核心是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
7月10—11日,北京市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到2017年、2020年和2030年等不同时间节点的疏解目标和要求。
(二)清晰把握市属高校的疏解安排
关于北京市属高校的疏解,各种媒体都已公开报道,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目前,涉及的市属高校主要是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明确规定,疏解工作到2017年要有实质性进展,到2020年已经确定的教育和医疗疏解项目要完成疏解任务。还有5年时间,我们也在下一步的疏解计划里。
(三)正确看待疏解对于联大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就地整合、就地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办学条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相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需求和兄弟院校而言,我们的办学条件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疏解的时候,市领导明确要给我们找一个地方,解决学校的发展需求问题,这和我们多年的期盼实际上是一样的。怎么看待疏解?我谈几个想法。
第一,要从首都发展战略的高度看疏解。这是大的战略,不用质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服从。机遇和挑战共存,从当前看大家可能觉得挑战大,但从长远看可能机遇更大,因此,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想明白,积极应对。
第二,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疏解。疏解对我校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什么是世界级的城市群?疏解后的北京是什么样?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种什么状况?这都是我们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得认真琢磨,争取不留下历史性遗憾。
第三,要从联合大学的使命看疏解。立足北京是联合大学的生命力所在,服务北京是我们的根本使命。从招生来看,北京高等教育的生源仍在逐年减少,加上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限制京外招生的因素,北京高校的招生存在新的困难。这对于曾经长期在数量上为北京高等教育做出历史性贡献的我们来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科学准确研判形势,积极应对疏解,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推动学校由规模大校向质量强校转变。将来疏解也不是简单的搬迁,要有质的变化,核心是如何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契合度。
第四,要从疏解的部署看疏解。上级文件明确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要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不搞一刀切,确保平稳有序有效。对已经达成共识、易于操作的疏解项目,要加快实施,率先突破;对促进在较大困难、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项目,要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择机启动……
我们怎么办?我的认识是“三个情愿”:第一个情愿是政府得情愿;第二个情愿是你搬到所在地的那个区县得情愿;第三个情愿是联合大学也得情愿。
郭金龙书记在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认真学习,学出境界。什么境界?我想,一要学出创新。到底做成什么样?我们可以创新。到底京津冀协同做成什么样?我们也可以去琢磨。二要学出信心。疏解一定是在办好事,要把好事办好。这也是我们在座各位的责任。三要学出思路。按照现在形势要求,联大怎么想?联大怎么办?一定要经过充分沟通、协商、请示,形成可操作的方案。四要学出干劲。疏解要有利于学校发展,我们不能消极地等疏解,工作不能等,发展不能停,但是自身的调整整合和提质工作从现在就要抓紧,这是“十三五”的要点。任何条件下把自身做强做大才是硬道理,才是关键。
二、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好“十三五”学校改革发展
(一)要做好“十二五”的收官总结
总结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十二五”的总结直接关系到“十三五”的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九大工程任务指标基本完成,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刚才八位领导讲得都很好,能看出“十二五”期间我们办了不少事。要认真总结分析“十二五”的工作,搞清楚学校今天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成绩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哪些方面需要提质?哪些事儿能记到联合大学发展的大账上去?能记到大账上的事儿就是“十三五”期间发展的基础,也是在此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的基石。同时,还要明确怎样在“十二五”基础上继续稳步、大踏步地往前走、向上走。这是我们要想的事。
(二)要分析学校发展的大背景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规定,也是我们科学谋划学校“十三五”规划必须明确的大背景。
首先,要抓人才培养,将其贯穿学校发展的始终,融入学校发展各方面。我们平常做的很多事情怎么样用一条线串起来?这条线从根本来讲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这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刚才讲到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等,那些东西不是天天挂在嘴边的东西,我们做的事能不能用人才培养这条线串起来?这是学校最根本的事。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应该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就是串起我们所有工作的主线。
其次,要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是学校提升的硬件,但学校的制度、风气、文化等软件的建设对于学校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任务,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同年,教育部公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和《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核准与实施工作的通知》,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所有这些,都是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推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出台的措施。因此,我们要站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来看待和谋划我们的“十三五”规划。
(三)要明确“十三五”规划的方向
第一,要坚定目标。学校“十二五”规划和第四次党代会都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做过明确规定,就是“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十三五”期间还得按照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第二,要明确任务。一是怎么推进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二是如何加大与北京“四个中心”的契合度;三是如何主动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作为综合性的大学,与其他非综合性的市属高校相比,我们的优势在哪?我们发展的难度又在哪里?当前,我们除了极个别专业外,多数学科专业在北京尚不突出,我们立足北京所表示的特点和优势还不明显,下一步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加大与企业行业的密切结合。我们要在建设应用型大学方面有所突破,浙江省为发展应用型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重点的应用型高校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值得我们关注。
第三,要措施明确、有力。要把我们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任务和服务北京“四个中心”的任务分解到各学院、各专业,要量化,这是我们的要求。一方面,校院都要强化对“应用型”的认识和实践,要深入落实,把“开放兴校”战略融入行业、企业和地方;另一方面,要谋划好专业建设布局。面对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我们的专业建设如何布局?这就要充分考虑在北京城市功能的优化调整中市长怎么想,市场有什么需要?我们怎么为之服务?我想,对现有优势专业要继续支持扶强,要像同仁医院打造他们“眼科”一样,打造我们联大学科专业的“眼科”;对特色专业要继续扶特,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要在新的领域和学科专业上寻找突破,培育新的增长点;对招生吸引力不强的专业要进行调整,要有指标,用数据说话。
第四,要全面提高学校建设水平。首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提高学校建设水平的核心。其次,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上级《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提升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工会教代会建设等,这些都要通过“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进行专门研究。
三、落实从严治党,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阅兵式上讲到,前进道路上,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还讲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第一个“全面”是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是三大战略措施,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于我们来讲,落实从严治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
党员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有的干部讲道理的时候都明白,但干事的时候就都忘了,这说明我们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觉悟还不够。怎么办?再不加强平时的学习就更不行了。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这两年,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重要文件,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今年又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特别是在中纪委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讲规矩”也是首次提出来的,这些东西我们要清楚,不能忘,党员干部要知道识大体、顾大局。
(二)从严管理干部是关键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严管理干部,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和要求: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的标准;2014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上,提出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同年10月,在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批示里,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2015年初,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曾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6月30日,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重申了“四有”要求,并进一步勉励大家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
对于这些标准和要求,我们大家不仅要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做到,要增强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坚决执行好中央这两年在从严管理干部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完善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专项清理违规办理和持有出国(境)证件和出国(境)情况,清理“裸官”,核实干部档案等。我们干部对这些事要敏感、要清楚、要做到。但有些干部却偏偏不听话、不照着做,不按要求申报、报告,违规持有出国(境)证件,未经组织批准擅自因私出国(境),擅自变更因私出国(境)行程和日期,等等。北京市委在反馈给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结果中,也明确指出,我们“干部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有差距”。
对这些问题,我们干部应该怎么看?应该有什么样的启示?我认为,首先要知道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干什么;其次,要明白干部不应该是什么样,不应该干什么;第三要清楚作为干部应该干什么,应该干成什么。在发给大家的学习资料里面,选了几篇文章,如《美国前众议长遭指控曾为掩盖不端行为付封口费》《两瓶酒毁掉一位部长》等,大家要学习和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对干部的从严管理,努力做一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领导干部。
(三)领导班子建设是保障
干部是落实工作的关键,领导班子是推进工作落实的保障。在座的同志都是学校二级单位与校机关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对联合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自觉认识领导班子的重要性。继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落实好北京市委关于《北京联合大学党委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反馈意见》;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联系实际,把自己摆进去,起到示范作用;要带头把握形势,分析机遇和挑战,这就是我们这些人存在的重要性。
其次,党政正职、部门正职要从自己做起。要增强带班子的意识、带队伍的意识和主动做思想工作的意识。一个单位,班子弄不好,单位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工作都推进不了,我们对得起教职员工吗?
最后,要有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好的作风,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取得可以拿出来“晒”的成绩。
李克强总理在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我们要锲而不舍、狠抓落实,坚决克服不作为的懒政、庸政!”“对于国务院确定的政策措施,一定要落实、落实、再落实!”当前联大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从眼前看,挑战大于机遇;从长远看,机遇大于挑战。这就需要在座的同志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我们的师生一同,团结、务实、奋进,落实、落实、再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我们的品质、提高我们的生命力。
(联办通报〔2015〕第18期,2015年9月4日)
刚才八位分管校领导分别就所分管工作“十二五”完成情况和“十三五”的设想进行了交流,讲得都很好。下面,结合我对学校“十三五”发展的思考,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们科学谋划“十三五”,首先要梳理总结好在“十二五”期间,特别是我们建校30年(办学37年)来,我们形成了哪些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即稳定性)、具有延展性的(即可扩展性,不仅对事物本身有很重要的作用,对相关的跟它能发生关系的很多事情都具有促进、带动作用),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一、“三圈理论”及其应用
“十三五”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干什么,第二是怎么干。“十三五”期间,在过去若干年学校发展的基础上,面对现在的办学环境和条件,我们到底干点什么?这是做“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请在座各位认真思考。我重点要讲第二点,关于怎么干的问题,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三圈理论”。
(一)关于“三圈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达奇·李奥那多(Dutch Leonard)提出了一个“三圈理论”,其核心价值就是构建了价值(Value)、能力(Capability)、支持(Support)三要素分析框架,突出强调了领导决策与执行的相关性、价值判断的根本性与创新的重要性。美国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基本上是按照“三圈理论”运行的。
“三圈理论”中的三个圈分别是“价值圈”“能力圈”和“支持圈”。如图一所示,第一个圈是“价值圈”,即目标的客观价值,也就是你要干的事情对于社会、单位以及周边人的客观价值;第二个圈是“能力圈”,也就是对所要做的事情需进行能力评估与判断,选择你能干的事情;第三圈是“支持圈”,也就是说干事情离不开各种资源和条件的支持,没有支持什么也干不成。
(图一)
这三个圈同时往中间聚拢、交叉、整合,就会形成七个区(如图二所示),代表着七种决策状态,分别是梦想、潜在、闲置、压抑、浪费、羡慕和成功。
(图二)
第1个区域,是梦想区,特点是有价值,但没能力、没支持。所以说,天下有价值的事很多,但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事情都要做。
第2个区域,是潜在区,特点是有能力,但没价值、没支持。说明你有这个能力,但缺乏机会和舞台,也没有吸引人的价值。
第3个区域,是闲置区,特点是有支持,但没价值、没能力。我们有很多资源都在这个圈里,闲置不用,包括人、财、物。
第4个区域,是压抑区,特点是有价值、有能力,但没支持。很多教授想干一件事情,事情也挺好,有学术价值,教授也有能力,就是干不起来,为什么?因为没有把要做的事情放在更宏观的尺度上去分析,得不到政府、企业、社会包括同事的支持,形不成支持圈,所以只感到压抑。
第5个区域,是浪费区,特点是有能力、有支持,但没价值。有些事情我们干得很欢、很卖力气,也耗费了很多社会资源,但仔细想想却没有什么价值。所以,做事情一定要做价值分析。
第6个区域,是羡慕区,特点是有价值、有支持,但没能力。所以,做事情首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特长,不要只看着别人好,要思考自己的事。
第7个区域,是成功区,是三个圈的交集,特点是有价值、有能力、有支持。凡是能顺利干成的事情,一定在中间这个区域里。刚才,鲍校长讲的李德毅院士的事,为什么能干成?价值、能力、支持都存在,所以,这个事能办成。
因此,要真正做成功一件事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要做价值、能力、支持这三个方面的评估,使要做的事情处在“成功区”而不是其他区。这就是“三圈理论”给我们在决策时所提供的重要启示。
(二)“三圈理论”的应用
我们要学以致用,学着用“三圈理论”来分析我们的事情。今天,我们来分析两件我们正在做和要做的事情,一是特聘教授工作,二是“十三五”规划。
1.关于特聘教授工作
对拟聘的特聘教授和要做的事情要用“三圈理论”进行认真分析,从价值、能力和支持三个方面做好全面评估。
首先,要做好价值评估。对特聘教授的聘请要做客观的价值分析,要定位准确、讲得清楚,不能只一厢情愿地强调主观价值;同时,至少要设计上、中、下三个方案,清楚了解聘请特聘教授的预期效果的理想状态、一般状态和保底状态。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最大程度的支持。
其次,要做好能力判断。一件事能不能做、能不能做成,首先要做优劣势分析。要把优势和劣势分析清楚,用优势发展自己,并努力化劣势为优势。为什么我们能够请李德毅院士做我们的特聘教授,并把智能车项目搞得不错?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把30多位年轻博士教师组织起来的优势,这是其他学校不可能做到的。在特聘教授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认清自己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对特聘教授的关键角色和核心作用也要认识清楚。在与特聘教授合作的过程中,只有把能力判断做好,把决策分析清楚,才能实现“1+1>2”的效果,并积极寻求更大成绩的突破。
最后,要做好支持资源分析。校内谁支持你?政府谁支持你?行业谁支持你?社会资源谁支持你?没人支持你,你做它干什么?因此,对要做的事情,要做好预研工作,通过预研争取最大范围、最大程度的支持,这就成功了。
2.关于“十三五”规划
我们办学的资源、条件、精力、时间、机会都是有限的,有限条件下不能做无限的投入。对于“十三五”规划来讲,各学院各专业必须做出选择,做出规划,想好未来五年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培育好各自的“坚果仁”,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学院领导水平的最核心体现。
首先,要做好价值评估。要利用务虚的形式,从宏观、使命、社会角色、办学定位、区域定位、环境分析、未来预测等方面,对不同学科、不同学院进行分析,要集思广益,在价值评估目标确定上求大同。在“坚果仁”培育方面,“十三五”的核心目标要求大同,不要纠缠于微观的细枝末节,要着力解决涉及未来五年发展的大问题和宏观问题。
其次,要做好能力分析。确定“十三五”的目标后,要认真分析我们自身有什么能力,校内有什么可用能力?社会有什么可用能力?还有哪些可用能力?这些能力组合起来能不能完成“十三五”的各项目标?不能只看眼下和当前,要开阔视野,学会借势、借力发展。我们聘请李院士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拿不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最后,要做好支持分析。做一件事情必须获得同事相关人员的支持、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支持、社会的支持。下半年,要重点谋划“十三五”规划,各学院回去以后要认真开好务虚会,认真琢磨,各系统、各部门也要认真琢磨。
(三)“三圈理论”小结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三圈理论”做个小结。“三圈理论”的起点是战略分析。做战略分析时,要坚持宏观视野、中观把握,微观把握不行。做“十三五”规划也要中观把握,灵魂是塑造愿景。要通过务虚的形式对发展目标进行高度概括,并达成共识,形成宏观务实的发展战略。重点是争取支持。战略分析和塑造愿景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了。具体说,就是要说服周边、整合资源。说服得越多,受支持力度就越大,就越容易把事情干成。基础是发展能力。组织愿景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的关键取决于组织的各方面能力。各学院要按照“三圈理论”认真研究分析我们的能力状况,用有限的资源激发热情、形成团队,经过“十三五”发展以后,争取形成一两个“坚果仁”,提升核心竞争力。核心是领导者。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的书记、院长以及班子成员。领导者要扮演三个角色:分析师、倡导者和管理者。作为分析师,就是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对要做的事情做目标选择、价值分析、能力判断、形势评估、环境评价等;作为倡导者,就是对已经分析清楚、达成共识的事情,要想办法把其变成一个说法,变成一个“坚果仁”,变成一个价值点,变成一个战略,让大家逐渐接受,说服大家,争取大家的支持;作为管理者,要在项目实施的路径设计、组织实施、团队建设和能力发展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以高水平的管理提供更高级的服务,解决好“坚果仁”培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用“能力三分法”分析和提高管理能力
为提供更高级的服务,作为管理者应该具备三种能力:第一种能力是干事的能力,第二种能力是把握机会的能力,第三种能力是调动资源的能力。
干事的能力是一种微观能力,就好比一个人会唱戏,可比作“唱戏”的能力,这是最简单的能力,大部分人都有点儿这种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是一种中观能力,它不仅要会唱戏,还要能寻找到舞台,可以叫作“找台”的能力;调动资源的能力是一种宏观能力,你能“唱戏”、能“找台”,但能不能“组班”演一场戏?这个能力比前两个能力更强,可以叫作“组班”的能力。
微观能力是一种局部能力、个体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是“智商+技能”,是干事的基础,是通过训练和学习可以得到提高的。
中观能力是发挥个体能力的基础,是一种观察分析环境、把握规律的能力,是“智商+情商”,只有通过思考研究、反复分析、不断反省,才能提高这种能力,才能抓住机会。
宏观能力是一种配置、组合资源的能力,掌握大局的能力,是“情商+智商”,不仅能“唱戏”还能“找台”,不仅能“找台”还能“组班”,不仅能到大剧院唱,还能到村里唱。
作为领导干部,要不仅能发现自己的机会,还要能发现团队的机会,要有把握长远的、集体的、共同的利益的能力。这是一种宏观能力,与人的知识、人格、修养、思维模式、真知灼见等联系在一起,与为大局而牺牲自我利益的个人品质连在一起,表现为高风亮节、宽大胸襟和人格魅力,这是组织大家干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
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要有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微观能力、中观能力、宏观能力都要有,微观能力是必备,中观能力是基础,宏观能力需努力。毛泽东同志讲,“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座各位是学校未来“十三五”能不能发展好的“决定性”因素。
讲一个关于鸡蛋的故事:一个鸡蛋,如果从内部破壳,孵出的是小鸡,产生的是新生命;如果是从外部破壳,只能是食物;如果孵化没有成功,从内部破壳失败,最终还沦为食物或被扔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敢于进行自我否定、自我革命,努力争取从内部破壳,进入一个新的生命轮回,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如果我们只是消极地等着从外部破壳,那终究会沦为食物或被抛弃。
有一句话叫作“你战胜别人一万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我加一句,“你不能战胜自己一次,就不可能战胜别人一万次”。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中。不仅干部,包括我们的教师,也需要听这句话。现在是需要否定自我的时代,一个教师不能否定自我就不能进步;一个教师不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就是失败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这就是客观存在。
三、分享的三个信息
(一)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兼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在我校文理学院暑期务虚会上的报告
他认为,关于专业分类,可以分为单一学科专业、跨学科专业和问题为中心的专业。北大实行辅修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教育,2014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2662人,其中1306人双学位,占49.1%,122人辅修, 4.6%,两个加起来占一半以上。而我们才有十几个,今年才2个。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重要改革是减少本科毕业学分要求。1997年,由160—170学分减少到150学分左右,2003年又从150学分减少到130—140学分之间,现在武汉大学文科140学分,理工科150学分,目的就是减少结构化学习量,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美国的高校学分普遍在120—128学分之间,日本是124学分,台湾地区大概140学分。北京大学的重要改革是减少课堂内教学时间与学期制度改革。2012年,由17学时=1学分,减少为15学时=1学分,学期长度减少为18周。如此,我们再不寻求自我革命,就将被社会远远地甩到后面,也难以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关于一本书——《教师的五重境界》
有个叫万玮的中学老师写了一本书——《教师的五重境界》,对教师的五重境界做了深刻分析:第一阶段是教知识,大部分教师处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教方法;第三阶段是教状态,要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教会;第四阶段是教人生,就是你的学习跟你的一生有什么联系?跟你未来20、30年人生有什么联系?最后一个阶段是教自己,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把自己教好。
(三)“互联网+”生活服务调查
北京最近做了的一个“互联网+”生活服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互联网提供的生活服务方式的接受程度,包括对使用过的互联网服务,被调查的满意度超过7成;上半年全北京市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商品或者是服务支出是378元,同比增加了将近6成;全市居民人均购买移动电话支出的同比增加超3成,人均上网费的支出同比增长超过4成;近7成的被调查者偏好用网上银行来理财,使用缴费是2013年的2倍;6成以上的被调查者更喜欢网上购物,是2013年的2倍;超过8成的被调查者习惯网络阅读,比2013年提高了1成以上;对日常生活影响最大、改善最多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网上购物、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得居民的自主消费的自主性和公平性增强了,比如利用实时的路况可以选择最优的出行路线来躲避拥堵,移动医疗实现了网上挂号、缴费、查询等这样一些自助的功能。
作为大学教育,现在不用互联网做教学、不知道利用网络的、不知道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网络完成这门课程的老师,基本上被淘汰了。
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认为,中国未来十年的三大趋势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市场化,新技术、新经济和新商业,社会重建。“改革、创新、规范将使中国的商业环境、竞争态势、机会与风险的分布发生历史性巨变”,所以,“更新思维、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甚至更新你的习性,打造一个Web3.0的‘自我’升级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任务”。作为大学的老师,作为培养未来30年社会骨干的这样一个机构,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理念。
从学校“十二五”发展成果来看,发展还是很快的,大家对联大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力,相信我们会越办越好,特别是如果能把特聘教授这项工作做好,再加上“坚果仁”的规划、核心竞争力的规划,到“十三五”末,相信我们学校一定会大有改观。
(联办通报〔2015〕第21期,2015年12月4日)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久,我校召开四年一次的北京联合大学科技工作会,具有重要意义。这次科技工作会的首要任务是结合我校实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建议》精神,准确把握其要求,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指导行动。
本次会议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期近半个月。除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集中开会外,其他时间由学院、部门、单位安排。请各单位负责人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组织有关人员召开有针对性的、务实有效的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和成果展示等。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共同完成本次科技大会的各项任务。
今天,我受校党委和行政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报告自2011年科技工作会以来我校科研工作情况和“十三五”科技工作规划建议,题目是《深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创新驱动科技工作新发展》。
一、2011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2011年科技工作会召开时,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主题是“实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确保实现‘十二五’学科与科研规划目标”,五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我校的科技工作不仅在整体水平上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在不少方面迈出了大步伐,有了新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或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科研和学科建设的目标,为我校今后科技工作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打好了基础。
(一)主要成绩
2011年(含)以来(截至2015年11月的不完全统计),我校科技工作和学科建设主要成绩按“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分为以下六方面。
1.科研立项数量大幅增长和立项层次取得突破
近五年来,我校获批主持的国家级项目达100项,省部级课题150多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6项,北京市重大、重点项目21项,比“十一五”期间的立项数有了大幅度增加,很多学科领域在立项层次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次大会上,学校决定对“十二五”期间为学校的科技发展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员工给予表彰。这次表彰的就是有突破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项目,在国家级课题方面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突破等,这些项目的获得体现了我校在承担国家重大经济发展和重大应用研究方面能力的提高。
2.科研经费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校每年从事业经费中投入科研提升常规和专项经费,从2010年的2600万元,每年平稳增长,五年总投入约1.5亿元,平均每年3000万元;科研竞争性经费从2010年的1097万元,2011年跃升至2573万元,并逐年快速增长,到2014年,全年到账经费总计5420万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中该项指标,预计近五年科研竞争性经费总额达2亿元,并实现首次科研竞争性经费超过事业费中的科研提升经费投入。二类来源的科研经费加起来约3.5亿元,标志着我校研发(R&D)经费投入占全校事业经费投入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到上一年度已超过5%(五年平均达4.67%)。
3.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
五年来,我校师生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83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C刊)1433篇,SCI/SSCI/EI检索期刊论文559篇,ISTP检索国际会议论文527篇,学术著作434部;我校相关知识产权授权的创新成果近500项,其中,专利380项,这之中的授权发明专利有185项,在北京市属高校位列前三;调研报告和建议100多项,其中大部分被各级部门、领导批示、采用或媒体报道;获省部级和行业及以上科研奖9项,其中,第一单位的有5项。考虑到社科和自科的成果形式的不同特点,C刊中不乏本领域权威期刊,还有一些优秀调研报告和著作、作品等,因此,学校完成了“十二五”的成果目标。很多成果服务北京、特色鲜明,达到国内或行业领先水平。例如,面向北京市中小企业地方立法研究,提交的《北京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立项论证报告及《条例》草案获市人大通过,并获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学术专著)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由特聘教授李德毅院士率领的智能车研究团队,在“轮式机器人”领域研发中,取得可喜成绩,获得重大社会影响,在“2014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获得佳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了直播,得到中央领导和北京市领导的关注和批示。
4.科研平台和科技服务能力又有新增加和提高
学校创建两个院士科研工作站,新增市级科研平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京台文化交流中心”“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旅游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使我校市级科研机构平台数量达到8个,校级科研机构总量达到40个;国家级食品检测中心通过新一轮考评验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旅游学刊》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2012—201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这些平台不仅对学校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而且面向社会提供大量技术服务和咨询工作,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和较大的社会影响。
5.学科建设有新进展和突破
我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力促进了学科建设的新进展。近五年来,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由原来的空白增至5个,成功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使全校授权硕士学科总数达10个,自主设置二级硕士学科12个,不仅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学科点设立的目标,而且我校精心设计和组织设置学科点,使之已覆盖到我校所有有学历教育的学院和市级科研机构。此外,我校建立了与重点高校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特殊教育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点,是我国特殊教育史上的新突破,获批全国首批职业教育领域专业硕士试点,具有示范效应和鲜明特色,四个一级硕士学科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评估,其中,考古学学科评估成绩超过一些高校本学科博士学科点的成绩。
6.人才培养层次和创新能力有了新提高
到2015年,我校直接培养的在校研究生已达361人,其中,外国留学研究生54人,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导师300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3人,生均科研经费在市属高校中名列前茅。以科学任务和创新应用为导向,开展研究取得了高水平成果,在一些学科中研究生已成为创新队伍中的生力军。例如,考古学学科研究生在有考古挖掘资质导师带领下,到田野现场实地考古取得新发现,发表了考古报告,或发表在权威期刊上;食品科学学科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扎实进行生化科学实验,发表了多篇有较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研究生智能车实验班、本科生“德毅”机器人实验班的学生不仅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承担科研任务,并且到城郊道路上进行智能车辆的科学试验,试验里程达上万公里,本科机器人实验班学生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脑机接口”的单项竞赛等,取得了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在校研究生发表论文399篇,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75项,在教师指导下本科生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达上千人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种竞赛奖百项以上。
以上成绩表明,科技工作及其成果对学校社会影响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事业发展的作用已经凸显,这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次大会,在各基层单位推选的基础上,评出的十大“突出贡献奖”项目人员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里,我代表校党委、行政对全体师生在“十二五”期间对科技工作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主要问题与不足
必须看到,我校是规模大校,但科技工作底子薄,尽管近几年进步很大,但目前仍处于一个发展平台期,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
1.应用型科研的优势还不显著。我校作为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大学,以应用型为主要特色的科研创新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形成。主要表现为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原创性的少,申请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实现转化应用的少;科研走入社会实践与市场企业对接的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开放性和技术服务能力不够。当然,一些科技政策和评价体系还不能适应应用型创新体系的建立。
2.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表的论文总数不少,但高水平论文数量偏少;相对纵向课题和人才项目,承担的企业或行业委托的横向课题较少,承担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创新能力不足;高水平成果获奖特别是科技应用类奖较少;一些单位、学科、专业聚焦度不够或落实不力,因此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专业较少。
3.高层次领军科研人才匮乏。部分师资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解决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问题的需要,表现在一些单位相当部分的领导和教师科学研究视野不够宽阔,对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需求不清楚,缺少高层次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也不足,协同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学校的人员规模大,但师生人均创新性成果较少,不能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对“双创”人才培养的要求。
这次科技大会,要客观全面地总结“十二五”期间我校科技工作状况,从正反两个方面为科学编制我校“十三五”规划和制定政策提供经验和借鉴,找到新的科研动力和潜力。
(三)经验和启示
“十二五”时期,学校针对科技工作发展的规律并结合我校实际,明确了目标,出台了科研工作量、成果认定办法、学科评估标准、科技人员考核办法和激励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科研积极性,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业绩也大大鼓舞了广大师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自信,向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分析过去五年科技工作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目的是使学校今后的科研工作更加健康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经验和启示。
1.聚焦方向。就是谋事要实,在学校层面,应用型是我校科研工作的主导方向,实践证明,我校确立的办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和“学以致用”的校训是准确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应用型高校中的科研工作要坚持应用型的科研方向,研以致用。在各基层单位层面,以科学任务为导向带动科学研究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任务的确定应在社会需求和应用中找到聚焦点,把这个点(人或事)打造成为形成本单位特色的亮点、撬动本单位发展的支点。
2.聚集资源。就是创业要实,在人财物各种资源中,人才队伍是保证科技工作和学科建设质量的第一要素。要有本领域的领军人才,还要有一支与之适应的创新团队,领军人才要引进和培养并重,市教委和我校特聘教授计划所采取的“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一种模式,是解决领军人才缺乏的一种经验,但要为特聘教授构建人才队伍,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中青年教师派任务、压担子,同时要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配合相应政策支持,加大和落实对科研人员的经费投入和收益保障,整合物质资源,保证师生有充足的创新创业空间。
3.聚合力量。经验证明,个人力量大不过团队,团队力量大不过体系,体系力量扭不过趋势。在世界性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中,要面向未来、审时度势,按中央的《建议》和北京市十一届八次全会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我校目标,聚合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政产学研用”结合,协同创新,是科研取得成果的坚实基础和有效途径。体系所具备的多元措施、制度和资源是科技工作取得发展的有力保障,今天的科技项目和学科建设往往是多元组合,涉及人财物和政策等诸多方面,重大项目需要举全校之力,形成合力,才能保证科研任务的出色完成,出高水平成果和人才。
4.聚变成果。有一流的科研才会有一流的学科和人才,要使我校人才和成果进一步达到高层次、高水平的巨大变化,就要以特色求发展。前面提到我校取得具有一定优势的项目,是在融合跨界有特色或新兴领域中产生的,是协同创新的结果。旅游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跨界的产物,智能车项目则是集合了校外研究机构的院士作为特聘教授、有北汽集团等企业合作,校内集合了信息、自动化、机电、特教、实训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专业的人员,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才能攻克具有高难度的科技项目,建立科研高地,攀登科研高峰。
综上所述,一个重要经验就是一个单位要达到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目标,首先要聚焦方向,之后聚集资源,在此基础上聚合力量,最后达到聚变成果的目标。
二、形势与目标
(一)形势
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北京“十三五”的目标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过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为发展的主要方式,将转变为以智力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为发展的模式,这对高等教育是一个重大机遇,也使高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新常态下,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谋划今后五年科技工作发展规划,聚焦目标,汇集资源,聚合力量,为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我校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与总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为指南,全面指导我校科技工作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现代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服务首都“四个核心”功能建设为己任,坚持应用为本,协同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再经过五年努力,为争创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做出科技工作的新贡献。
三、深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建议
中央和北京市已经出台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建议》,学校“十三五”规划要与之相对接。未来五年我校科技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指标,正在征求意见中,《北京联合大学深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当前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征求意见稿将发给大家讨论。在这里,我从应用导向、创新驱动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我校“学术立校”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要研究应用型大学学术立校的内涵和特色,学术领域包含了学科和术科、文科和理科、理论和实践、科研和教研,以及管理和服务等,学术立校就是在这些领域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仅要开展知识创新、理论创新,还要鼓励理念创新、制度创新、集成创新、应用创新以及价值创新等。学术氛围就是要让创新驱动、创新发展蔚然成风,成为我们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坚持应用为导向。卢校长刚才的讲话中已就应用型大学的科技工作定位做了阐述。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理论研究和应用型研究,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全部内容。过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很多从理论研究出发指导应用实践,推动了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实践和应用驱动带动理论突破和科学的发现,已成为新常态,例如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兴起,是从数据量激增到一个巨大数量级后产生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颁发的一系列文件都强调了科技活动、成果转化,要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对接,以及科技人员的贡献与收益对接,“三个对接”的本质是体现了应用的价值。科研政策和评价体系要符合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标准。例如,科研项目和经费要鼓励对横向课题、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的认定,科技成果要体现对专利、实验与调研报告和实际社会影响的工作量的计算和层次认定等。
3.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的首要资源,人是科研工作的主体,是创新活动和学科发展的首要因素,“十三五”要深化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明确在高校的各种岗位承担科研任务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要求。共同任务就是大学教师要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有区别是不同岗位承担职能的任务量和考核标准有所区别,分类指导。例如,要体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体育等不同学科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评价标准,继续调整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和科研为主岗位职责,还可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及其他专技岗,加强对“双创”师资培训和企业行业实践的力度,制修订相关人才评价标准,既要有少数“顶天”的高精尖人才和项目,也要支持大部分能“立地”人才和项目等。造就一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师资队伍。刘延东同志最近发表的文章指出,“要为科研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改革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4.坚持协同开放。当今的科技活动,涉及诸多领域,多个专业学科,具有综合性、集成性和跨界融合性特点。一些关键技术和难度较高的项目或任务,更需要多方协作才能完成。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有协同开放、联合攻关的机制,协同研发和协同创新应当成为我校科研创新工作的新常态。继续做实做好已有优势特色项目和平台建设,力争进入高精尖创新中心和项目,力争进入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能为“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提供发展动力。
根据“十三五”时期创新发展要求,大会拟定了一些新的文件,将下发各单位进一步讨论和征求意见。在这些政策文件中,既保留了原有文件的成功之处,又加入了应用导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既贯穿了上级新的文件精神,又结合了学校实际。在充分听取意见后,进行完善,经学校审批后,将陆续下发执行。在拟定过程中,虽然我们尽力做到这些要求,但限于文件多,涉及面广,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建言献策。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全会精神和《建议》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把这次科技工作会开成改革创新的大会、团结奋进的大会,为我校的科技工作和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联办通报〔2015〕第23期,2015年12月18日)
为期两周的学校科技工作会即将结束。开幕式上,卢振洋校长强调,科技工作是我们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前进动力,并指出我校的科技工作要适应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把科技工作看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和必要条件,贯彻好“学以致用”和“研以致用”。鲍泓副校长对2011年以来我校科技工作做了全面回顾,总结了成绩,指出了不足。提出“聚焦方向、聚集资源、聚合力量、聚变成果;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应用导向、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协同开放”的开展科技工作的经验和启示。我完全赞同他们的报告。
李德毅院士“用任务带学科”的报告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可行的应用型大学改革创新途径。
会议期间,各学院、部门和单位,组织召开了座谈会、研讨会和专题报告会,为大家提供了广开言路的平台。一些专家和教授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师生们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可以说,这次科技工作会是一次成果丰硕、凝心聚力、继往开来的大会。
结合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应用型大学建设面临新的机遇
当前有许多“热点”词汇,从国家层面看有:“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等。具体到北京市属高校,当前我们面临的两件大事,一是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这些背景,尤其是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科专业结构,要及时向着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方向进行调整,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适应和相一致,这些都是“十三五”期间,应用型大学发展必须面对的新形势,必须回答的问题。
近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举措,也为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13年1月教育部部署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30余所本科院校入选该项目研究工作。在教育部推动下,由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于2013年6月28日在天津成立,该联盟围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探索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分类办学和特色发展。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新设立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国教育科学院受教育部委托,正在研究制定应用型高校准入标准和评估标准。
二、关于应用型大学的科技工作
1.认清应用型大学科技工作的特点
应用型大学同样要重视科研,抓好科研,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法》赋予所有高校包括应用型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功能。应用型大学的科技是反映应用型大学“应用”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具有“应用”特征的科技又能促进、推动大学总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校的领导、职能部门、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应用”不放手。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有发展。
2.把握应用型大学科技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应用型大学的科技工作要有浓郁的应用型的氛围。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同样离不开具有应用型背景的师资队伍和具有应用型特征的科学研究的支撑。
学校要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实践,尽可能参加到教师的项目中去。同时也要在政策上鼓励、支持教师在课下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创新和创业。
3.重视应用型大学科技工作的内在要求
要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就要探索、遵循应用型大学自身建设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推动我校科技工作的发展,就要配合有效的政策予以保证。学校要针对创新、创业的新形势,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激励应用型科研工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目前,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应用型大学科研工作的评价办法和考核机制也处于不完善或缺失状态。要边实践边研究,着手改变这一状态。
在教师的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和业绩考核中,对于一线应用研究与学科前沿研究、学术论文与技术应用和创新成果,要给予同样的甚至更高的重视程度和价值评判。
要逐步改变只以论文和课题数量论英雄的局面,制定鼓励教师开展与应用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教研、科研评价办法,至少要建立起相应的通道。
要创造条件,聚集力量,用好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学生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
要广开渠道,通过学校自身能力,自行筹集资金、校企合作、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扶持我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对毕业生要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让我校有应用特长的毕业生在创新创业的起跑线上继续得到学校的支持。
三、积极做好我校科技工作,为建设应用型大学助力
北京联合大学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在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恪守“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继续做出新贡献。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是这次科技工作会期间很多同志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当前在制订学校“十三五”规划过程中要研究、回答的问题。
1.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围绕“应用”、立足北京,建设应用型大学,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根据首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积极优化我校学科和专业结构,把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落在实处。
比如,浙江省对明确要建设的41所应用型高校提出要求,应用型专业占所在院校专业数的70%以上,在应用型专业中就读的学生占所在院校在校生的80%以上,前8位应用型专业就读学生占所在学校在校生的30%以上。辽宁省提出,(应用型大学)试点学校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业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应用型专业占比要达到70%以上。
我们要从中得到启示。如果学校、学院的“十三五”规划不回应专业调整这个问题,就不能说我们的规划是从当前学校面临的形势、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的。
2.努力探索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体系
当前,国家开始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各省市也在制定自己的办法,鼓励、指导、督促高校按照应用型大学的特点、模式积极探索。“应用型”是北京联合大学建校之初就确立的办学定位,但我们对应用型大学特征、规律的研究也还不够。现在,要借国家大力推进部分高校应用型转型的东风,加快行动;否则,我们仅有的一点优势也会很快失去。
比如职称评审。我们总说现有的评价标准不能准确评价应用型的教师,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应用型了,今天能提出一套自己的体系吗?可能还提不出来。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应用型教育发展的实际。浙江省提出应用型教育在师资、聘任、薪酬、考核、评价等各方面都要尽快明确自己的模式,这也是我们要努力的。
比如教学改革。应用型大学的教学计划应该是什么样的?有的省提出,学生专业学习阶段要有30%—50%的课时不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尽管不同的专业在教学的实施上有不同,但总体上应该能看出应用型教学的特征。我们这几年试点的“德毅机器人实验班”在这方面有些新意,在教学安排上课堂讲授和实际动手的学时比,第一年是7∶3,第二年是5∶5,第三年就成了3∶7。这就是试点的意义。
比如管理体系的保障。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相关的制度、机制十分重要,管理要先行。人事部门、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要有领先的理念、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措施,这是推进应用型建设的必要保障;否则不是推进,而是拖后。
3.积极探索、大胆试点,创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实践
浙江省提出了对应用型大学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现状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这就把应用型大学建设落在了实处。
近日,教育部同意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和服务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需求,这是优秀的高职院校升格办应用型教育的典型,它们有自己的优势,对我们也是挑战。
一年前,李德毅院士提出了组建机器人学院的想法。两周前,在科技工作会开幕式上,李院士再次提出了这一“愿望”,我们要积极呼应李院士的建议,尽快行动起来,大胆创新组建机器人学院。这所学院应该是全新机制的学院,在体现创新、体现应用型特征上,都应该是我们办学的典范,反映学校发展、改革的方向。
4.践行“三严三实”,推动学校发展
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在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目前准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专题教育的成果要落实到推动科技工作、带动学校全局工作上,这需要我们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每一名党员干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履行好职责,真抓实干,取得实效。
各级组织、各个部门,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融入工作规划、运行、制度建设与保障的各个环节,为建设应用型大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以“三严三实”的精神状态,发挥带头作用,推动学校工作任务的落实,把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落实在教学、科研、管理的方方面面。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北京的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将面临新一轮分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也是北京联合大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北京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十三五”期间,北京联合大学的发展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需要脚踏实地的干劲。把北京联合大学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积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迎来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京联党〔2016〕32号,2016年3月2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北京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题,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科学制定“十三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谋划切实措施,抢抓机遇,全面推进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建设。
一、继续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规范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党员领导干部和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广“原创联大”,聘请理论宣讲员,说联大的人,讲联大的事,唱联大的歌,将宣传教育重点落在学校发展上、落在教师身上、落在人才培养上,切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效。开展好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加强爱校荣校教育。
2.做好组织工作。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扎实推进校领导班子2015年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落实。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部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成立党建工作督导组,建立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出台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计划。完成2015—2016年“十佳支部”评选工作,启动“十佳红旗党支部”创建工作,开展支部书记评优活动。制定《发展党员工作手册》,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继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干部轮岗交流,注重多岗位锻炼青年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加强以政治纪律为重点的纪律建设,着力保证学校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强化纪委监督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以《准则》《条例》为重点,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制度执行与落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强纪律审查,实践“四种形态”,严格执纪问责,强化责任追究。把纪律挺在前面,持续深化“三转”,强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
4.加强教代会、工会及离退休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以“人”为本、以“文”为核的“人文联大”建设。做好“双代会”换届工作。深化爱心互助基金工程、教职工健康幸福工程和“十送温暖”服务工程,推进教职工文体协会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
5.持续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明确责任、落实考评,扎实推进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探索开展师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大安防基础设施投入,均衡各校区安防设施水平。加强信息收集和动态掌控,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做好敏感节点、敏感类案事件、大型活动等维稳工作。做实反恐日常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整体事业发展
6.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把握形势、抓住机遇,积极顺应、融入并服务于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调整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解放思想、集全校智慧,科学编制学校“十三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深入推进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建设。
7.创新推动办学资源整合。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成立后的运行工作。筹建机器人学院。完成蒲黄榆校区总体规划和园区改造工作。
8.规划特色智慧校园生态体系。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改造网络学堂,推进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搭建环境管理与资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启动智慧教室建设,构建方便易用、服务全校的软视频会议系统。推进学校注册中心系统建设,规范各类人员电子身份管理,构建学校电子身份管理体系。启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全校资产数据库和招标采购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承办高教学会信息化分会校长论坛。
三、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启动实施“教学品质深化计划”。制定“十三五”时期专业、课程和教材专项建设规划。完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继续开展专业年度评估。开展学科大类必修课程合格评估,推进优质在线课程建设、引进及使用。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重点支持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
10.继续推进教学综合改革。理清校院教学管理职责,构建责、权、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综合改革。加强校级实验班建设,以“德毅”机器人实验班为依托,开展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依托“双培计划”,搭建专业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
11.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依托“实培计划”,推动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制度。开展校级示范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完善学科竞赛体系,打造品牌赛事。
12.推进招生就业工作。适应招生制度改革,做好招生与专业培养衔接,强化专业宣传,推进大类招生实践探索。落实好就业责任制和就业指导服务项目的基层延伸工作。采取措施,稳定基层就业队伍。依托专业,建立校院两级就业基地,推进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融合。发挥校院两级创业平台作用,协同推动创业工作。
13.加强体育工作。丰富网络时代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体质健康测试管理工作,测试率争取达到98%以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召开第十五届全校运动会。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力争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进一步做好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及文化建设工作,为师生健身服务。
14.做好继续教育工作。巩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成果,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国培项目培养方案,做好基地工作。巩固已有培训项目,努力开拓新项目。适时启动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加强继续教育教务管理系统建设。
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
15.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对“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涉及的学科专业进行专项资助。遴选招生优势学科方向与团队,加强特色学科专业方向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点建设,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模式,努力占领首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高点。支持推进特殊教育和中医特色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建立学科点动态调整机制。
16.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发挥好基层培养单位作用。做好硕士学位点2016年度合格评估工作,建立成果库,撰写自评报告报备教育部学位办。做好2016年推免生接收工作和普通生复试、录取工作。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17.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落实《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推进学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坚持应用导向,初步构建应用型大学的科研评估体系,推进试点学院的应用型科研评价工作。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协同创新能力,面向京津冀区域协同和首都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继续做实做好已有优势特色项目和平台建设,继续培育和力争进入高精尖创新中心和项目。完成学校学术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换届调整和章程修订工作。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落实“人才强校”战略
18.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建设及发展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继续选派教师到国外做访问学者,组织优秀专业负责人赴美国进行培训,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
19.加强教职工聘任和培训工作。做好2017年岗位聘任政策调研,进一步完善专业职务晋升必备条件制定工作。加强科级干部管理和培训及档案审核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发展中心工作,实现学院分中心全覆盖。建立教师发展指导专家队伍,研究制定新教师主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0.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围绕学生专业开展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做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布局以及规划、科研管理相关制度的增补和修订、教师队伍和学科团队的管理等工作。深化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优化整合学科团队,争取高水平科研项目立项,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
21.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水平。完善深化应用型大学“学专融合”工作模式,推进全员育人。培育和打造“树人工程”,搭建网络思想教育平台,推进书院建设。完善学生党员培养体系,建设学生党建活动品牌。实施学风建设提升计划,深化就业教育,探索学分制模式下评优奖励措施,推进发展辅导和学业辅导,规范德育研究会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心理中心软件模块系统,打造心理素质教育品牌活动。
22.提高共青团工作水平。深入推动思想、教育、体制创新,切实增强共青团工作活力和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加大支持和指导,推进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加强“青春联大”微信平台建设,增强舆论影响力。完成校、院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学生创新科技活动,召开学生科技大会。开展学生创业训练和培训,运营好“联合咖啡”和“家乡的味道”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提高第二课堂活动质量,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加强艺术团建设,开展校内巡演,面向社会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和比赛。
七、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23.做好国际交流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因公派出工作,探索因公出访计划的执行机制,加强出访后成果共享和评估。积极参与“留学北京行动计划”,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在欧洲国家选择合适的合作院校,逐渐形成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办好孔子学院,创建对外文化输出品牌。
24.开拓师生交流新渠道。探索成建制地开展学生学期交流的机制和项目,扩大对外合作院校规模,多方渠道筹措资金,设立出国(境)奖学金,鼓励并积极推动在校学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开展全英文教学资源建设。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办出品牌和特色。深化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向交流,加强特色专业学生对口交流。
八、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25.推进依法治校。在首都教育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探索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落实《大学章程》,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做好“六五”普法总结工作,研究制定学校“七五”普法规划。
26.提升财务资产管理和服务水平。从人员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实施保障四个方面,做好财务统一核算工作。落实学校公务卡管理办法,扩大公务卡业务覆盖面,扎实推进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根据新的管理模式,调整预算编制时间,改革预算下达方式,推进预算评审工作。履行好财务廉政风险防控职责,加强财务监管。做好北四环、昌平等校区以及蒲黄榆校区资源配置和调整工作。
27.严格审计监督工作。贯彻落实北京市《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做好财务预决算审计和各项财务审计,助推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服务工作。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开展审计结果运用与公开,推动审计整改意见落实。
28.提高后勤服务品质。拓展后勤服务渠道,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切实提升后勤服务内涵发展水平。推进标准化建设力度,新建设1—2个标准化宿舍楼、食堂。北四环校区通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标准化校园环境”评审。
(京联党〔2015〕43号,2015年9月14日)
上半年,学校按照《北京联合大学2015年工作要点》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论述,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进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发展内涵,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推进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重点,党建工作推动有成效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筑牢思想根基。持续打造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高端品牌,先后邀请党建、教育等领域知名专家,围绕党的理论热点、高等教育发展等内容为全校处级以上干部集中授课4次,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谋事干事的意识与能力。深入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特色项目申报培育及答辩评审活动;开展2015年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立项评审工作,立项12项。弘扬主旋律,开展“原创联大”校园文化活动和先锋模范示范引领活动,上半年在社会媒体发表新闻报道较去年同期提升68%。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宣传与研究的积极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2.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进校领导班子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巡视整改任务和2014年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任务的落实,顺利通过市委第四检查组对学校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面向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突出主题,以上率下,实现各级党委书记讲党课全覆盖,动员部署全覆盖,已完成两个专题的集中学习研讨。
3.严守规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北京联合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根据工作需要,调整24名处级干部,并梳理全校处级后备干部库。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对全校342名处级干部的档案进行初审、复核。加强干部出国(境)管理,完成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专项治理工作。修订完善《北京联合大学二级单位和处级干部2015年度考核工作方案》,并启动实施。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深入推进“十佳党支部”创建工作,21个教工、离退休和学生党支部参加中期建设汇报会;召开全校“七一”表彰大会,表彰了2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4名优秀共产党员和2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过程监管和指导力度,实行入党志愿书编号管理制度,完成了迎接市委教育工委对学校发展党员工作的专项检查;健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制定《2014—2018年北京联合大学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上半年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举办第一期教职工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
5.切实落实“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年初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教学、科研、组织、人事等学校重要工作一起研究和部署,制定了《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召开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大会,部署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二级党组织签订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承诺书》;开展全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中期检查,在全校自查基础上,对27个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五个一”活动;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开展“四风”问题监督检查;持续深化“三转”,对37个招投标项目实行备案监督,对重点领域14个行政事项开展80人次监察;实行工作进程备案制,督促检查“三个体系”建设工作,完成59件因公出国任务公示。加大信访案件线索查处力度,坚持案件线索月报制度。截至7月,受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10件,办结7件,在办2件。为3个单位和8名干部澄清了反映失实的举报问题,对2人进行责任追究。
6.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夯实。制定全年工作计划,抓好工作重点,落实安防责任,签订《2015年北京联合大学维护安全稳定责任书》和《2015年北京联合大学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选送10余名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强化内功,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完善安防、消防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扎实做好节假日、敏感期等突出节点的安全工作。
二、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学校规划事业有新进展
7.督办重点工作寻求突破,总结谋划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对照年度工作要点,遴选涉及学校规划、教学改革、科研、学生管理、校园基本建设、教职工民生等方面的11项重点工作,作为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召开专门会议,听取11项重点工作汇报,督促、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进度,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发展。启动“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筹备工作。
8.校园基本建设等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基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学院路校区第二教学楼夹层扩建和市属高校三年基建规划项目竣工结算;北四环校区教学用房项目和艺术广场项目将于暑假完工;蒲黄榆校区康复资源综合楼前期立项进展顺利。基础设施改造协调推进,完成19号楼学生公寓改造一期工程;调研统计部分校区的房屋资源,为后续资源调整、搬迁做好准备。
9.信息化建设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健全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加大统筹规划力度,制定了《北京联合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的意见》及《实施细则》。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成网络中心机房与管理学院、图书馆、国际交流学院的硬件设备整合和学生相关数据整合等。提升网络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水平,完成无线网升级改造一期工程、Bb (Blackboard)网络学堂升级改造等。梳理关键业务流程,推进学校信息化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成立北京联合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校信息安全及风险防控工作会。
三、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10.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召开2次专题汇报会,全面推进并完成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凝练学院专业特色。对课程建设、学业考核及成绩管理等环节开展调研,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厘清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提升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高参小”项目,上半年选派师生3200余人次赴7所小学开设舞蹈、合唱、健美操、书法等近100门(项)次课程及活动,受到市教委肯定。
11.加强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和教学评优,提升教学水平。发挥教学督导专家和信息化管理的双重作用,利用随机听课和“多媒体听课系统”等方式检查全校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普通本科第二批8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22个课程单位的评估,四类重要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评估方案得到进一步完善。3名青年教师参加北京高校青教赛,全部荣获比赛一等奖,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1名教师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12.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落实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要求,起草“双培计划”实施细则;总结梳理完全学分制改革、AACSB (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校级实验班和书院制改革等经验,为下一步推广奠定基础。推进“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三个一”工程,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承办第八届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2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13.增进招生实效,联动推进就业。制定《北京联合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规范招生录取规则;改版《北京联合大学报考指南》,加强全媒体宣传力度;加强表演类专业、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残疾人单考单招以及高职升本科公共外语、专业课等招生考试管理。以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为抓手,以召开毕业生就业推进会为契机,加强各级就业工作联动,强化责任落实,促进毕业生积极、安全就业。与北京市人社局合作共同举办大型招聘会,共召开校园招聘会34场,提供18000余个岗位。为低保家庭、残疾和助学贷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共计51万余元。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有42个团队参加。
14.稳定学历教育规模,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完成2015级2403名新生的学籍注册工作。以免试专升本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上半年录取293人。加强信息化建设,“联培中心”微信平台发挥作用显著;到中华女子学院等兄弟院校积极开展调研,推进培训中心信息系统建设。
四、加强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实力水平进一步增强
15.硕士点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调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积极申报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巩固学术型硕士点建设成果,完成2015年学术型硕士授权学科点评估。大力支持学科体系建设,完成2015年学科建设立项工作。
16.研究生管理培养不断规范。完成2015级研究生招生工作,录取136人;完成《2015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的修订和《2015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编码以及教学大纲编写等工作;完成2015年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立项工作。
17.科研平台建设有新突破。全面统筹谋划学校科研平台建设,认真梳理13个重点教学科研平台的队伍、学术成果与投入、产出情况,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召开2015年校领导务虚会,专门听取13个平台建设工作汇报,挖掘亮点与优势,谋划“十三五”时期学校规划发展新的增长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首次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获批学校首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建立周成虎院士工作站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申报“北京市旅游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积极筹备和培育北京市“高精尖”科技创新中心。
18.高水平科研项目、成果有新增加。目前,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组织和选拔新起点等校级项目91项;申请专利获批20项。科研成果影响力有新提升。智能车团队研发的“京龙2号”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亮相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入选主场最受公众喜爱科普项目,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郭金龙等领导亲临展区对该项目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京校十条”,出台《北京联合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办法(试行)》和《北京联合大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的实施意见》。
五、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师资队伍活力
19.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引领师资队伍发展,重新制定了《北京联合大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必备条件》,并经教代会原则通过;探索建立“人才特区”和“特聘教授”聘任制度,制定《北京联合大学关于设立“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的意见》,推荐遴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出台《2015年奖励津贴使用指导意见》,规范奖励津贴的使用。
20.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开展人才招聘工作,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并公示,拟聘教师59人,其中博士50人。落实“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资助长城学者2名、青年拔尖人才8名、特聘教授1名。落实“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四项计划”,资助培养创新团队、专业负责人、教学骨干等人才项目21个。资助2015年度校派国外访问学者9名。
21.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与北京市高校教师培训中心合作,系统优化面向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活动方案,组织学院、系(部)领导、新晋升教授和副教授等共计110人参加2015年高级人才系列研修班。开设教师发展名家讲坛,邀请李德毅院士等专家对中青年教师加强学术成长指导,实现教师发展培训周期化和常态化。加强新教师入职教育和执教能力训练,优化新教师研习营,启动新教师主讲教师资格校本认证制度试点方案设计。新增4个教师发展分中心。
六、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德育工作有新进展
22.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推进效果明显。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与应用”作为唯一市属高校项目,入选201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我校受邀参加人民网访谈,全国性示范效应初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建设学科建设,1人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和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获评2014年度“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
23.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推进。开展“中国精神民族魂”“传递联大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实施“铸魂工程”,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青春与价值的对话”系列活动,落实“核心价值观生活养成行动计划”;启动“大使带你看世界”系列讲座,开展学生发展状况、勤工助学调研;举办第六期学生党员培训班;深化学专融合工作模式,组织全校毕业典礼,启动书院制试点工作。拓展国防教育,荣获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先进会员单位和2014年北京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分类召开辅导员座谈会,组织校内集中培训和校外交流,开展评优答辩,产生“十佳辅导员”6人、“优秀辅导员”34人。
24.提升学生服务质量,做好共青团工作。推进学工系统和学生事务系统一体化建设,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承办第一届首都高校“最强大脑——心理技能比赛”,荣获“2015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最佳组织奖”。深入开展“三全”活动,逐步形成各学院特色项目和品牌活动;顺利实施“联合咖啡”和“家乡的味道”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举办“牵手蓝天”首都大学生环保辩论赛;圆满完成“世界田径锦标赛”志愿者招募;成功举办“海棠音乐节”毕业生晚会;开展“无烟校园”宣传践行活动。
25.体育工作成果丰富。继续推进校级实验班体育教学改革,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率达到98%以上。继续推进学生“健康幸福工程”和“阳光体育”活动,累计获北京高校各类比赛7金8银6铜。组织校内赛事5项,共计180余场。充分开放体育中心资源,进馆锻炼师生累计2万人次。承办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首都高校花样韵律跳绳教学培训班等。
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国际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
26.因公出国(境)、赴台工作规范有序。派出61个团组129人次,其中校级出访团组4个。因公出国(境)、因公赴台访问团组主要由校际交流、学术研究和带学生学(实)习及演出等组成,出国(境)团组以学术出访为主,占总数的87.27%。接待境外校级访问团组19个41人次。
27.学生国际(地区)交流项目有新进展。新增多个长短期交流项目,如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3+2项目、台湾地区东海大学长期交换生项目、波兰考明斯基大学暑期学习项目等。约450名学生参加各类长短期交流项目,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选择性进一步增强。
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层次,我校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上半年,我校累计在校学习留学生达到662人次,其中本科毕业生35人、研究生毕业生5人,我校留学生教育不论是规模上还是层次上都居全市前列。
28.引智效益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共聘请外国专家50余人次,开设经济类专业课程19门,重点支持商务学院推进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证。充分发挥外专特长,为全校师生开展系列英语讲座30场,3600余人次参加。
八、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29.校友会和校教育基金会助力学校发展作用显现。编写2008—2014级校友名录;整理在公、检、法、司系统工作的375名校友信息,为建立行业校友分会做准备。截至7月17日,基金会新签捐赠协议8份,协议捐赠金额176.7万元,其中到账76.6万元,接受教职工和校友捐款约57万余元。善用捐款,审批项目书21份,已支出基金77万余元,其中用于奖助学约59万元、奖教金约13万元、师资培训约5万元。
30.财务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控拆分报销,严格执行会议、培训等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开展校内财经制度、办事指南等系列宣传与培训,完成全校财务专网整合,完善汇总账套功能,提升服务品质;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完成《校园卡管理办法》《提升经费管理办法》的起草和意见征求工作;继续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工作,累计办理公务卡960余张,普及率达到60%;学费催缴工作进展顺利,从上年末到6月底,催缴学费351万元,无理由欠费人数由年初的495人降至47人。
31.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严把政府采购立项关、做好采购工作执行计划、强化采购制度落实、及时进行信息公示、加强政府采购政策培训,进一步规范采购工作流程。上半年受理项目67个,预算金额约10157万元;完成协议采购与非协议采购金额合计约698万元。合理制定售房方案,初步完成沙河高教园园区20套安置房申购排序工作。
32.审计监督进一步严格。大力推进基建、修缮项目审计,完成外审项目29项,送审金额5180余万元,审减金额356余万元,审减率6.88%;完成自审项目20项,送审金额113余万元,审定金额101余万元,审减率11.06%。对4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扩大了经济责任审计座谈会人员范围。加强科研经费审计,审签11项,涉及金额82万元。
33.档案史志工作进一步丰富。提供各类档案查、借阅服务600余次,出具各类证明298份。参加北京市档案法制知识答卷活动,获评优秀组织奖。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初具雏形。校庆活动各项准备工作推进有序,《校志(2001—2010)学院篇》、年鉴2012和2013卷以及《李煌果文选》正式出版发行;校史画册已付印。
34.后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多举措提升服务品质;拓展服务内容,新增车辆保养、维修业务,优化、调整通勤班车线路,满足师生服务需求;试装“员工服务公示牌”,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后勤服务公司获评“北京市模范集体”。
35.加强工会、离退休和校医院工作。召开三届五次“双代会”,审议《北京联合大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必备条件》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文件,充分尊重教职工权益。贯彻落实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要求,1名老干部获评2014年北京市离退休先进个人。积极规划推进“教职工之家”实体化建设。充分利用改扩建后的校医院资源,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京联党〔2016〕31号,2016年3月2日)
2015年下半年,学校按照《北京联合大学2015年工作要点》和《北京联合大学201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认真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系统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科学研判形势,积极谋划“十三五”改革发展蓝图,持续推进学校各项改革发展事业。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学校事业发展保障水平有新提升
1.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理论学习与宣传有实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化党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全年组织集中学习10次,覆盖全校处级以上干部,3000余人次参加。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增强了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在《红旗文稿》《前线》和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知名报刊、网络刊登政治理论学习文章30余篇,比上年增加15%。我校教师撰写的《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一文被北京市委办公厅《领导参考》采编,市领导作了批示。2人获2015年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项课题立项;1人获“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1人获第六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
2.扎实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风建设持续加强。按照上级《关于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部署,有序开展专题教育。加强校地合作,建立首个校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成果,重点推进2014年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任务落实。认真梳理学校处级干部存在的9类“不严不实”问题,针对不严实问题,严肃认真进行整改。将专题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从征集到的800多条意见建议中梳理出问题清单22项。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收到较好效果。
3.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处级干部队伍管理。完成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对我校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情况的专项检查。开展2014—2015年度“十佳党支部”评选工作,启动2015—2016年度“十佳党支部”创建工作,35个支部参加创建。加强全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参加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举办的优秀教工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开展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专题党性教育。完善二级单位和处级干部的考核办法,提高科学性。完成处级干部人事档案核查,规范了处级干部档案的管理。严肃组织纪律,严格干部监督,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专项治理。
4.贯彻落实“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开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组成纪检监察制度宣讲团,开展5次制度宣讲;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检查。完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网上考核体系二期建设,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定期检查与考核。持续深化“三转”,强化再监督、再检查,深化“三个体系”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副局级学院专职纪检监察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纪律审查和信访案件线索查处力度,共受理22件信访件。完成市委巡视组交办的10件问题线索和3件信访件的查办工作。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党纪处分1人,立案调查2人,诫勉谈话2人,批评教育1人。认真做好对反映失实问题的澄清,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5.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通过了首都高校“平安校园”检查验收,获得“平安校园示范校”称号。持续推进校园技防基础设施建设,全校消防检测系统接入消防点位达9690个。加强节假日、敏感时间节点的安防工作,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7.工会、统战和离退休工作有序展开。完成了教职工之家实体化建设规划。2个二级工会获评北京市教育工会先进职工小家;以“爱联大、知联大、弘联大”和“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组织教职工书法、摄影展和广场舞原创比赛。完善统战台账,进一步加强了党外干部培养。贯彻落实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部署要求,有效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离退休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等工作。
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有新提高
8.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完成2015版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成立“德毅”机器人实验班。参与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中的“双培计划”和“实培计划”,其中“双培计划”惠及75名学生,“实培计划”获批13个毕业设计题目。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新增10个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获评2015年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艺术类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获评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名教师入选首批“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计划”。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人次和获奖人次均比2014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7项。
9.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启动首门慕课课程建设,完成了四类重要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69个本科专业的评估工作。出台《北京联合大学新生研讨课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确保新生研讨课质量。27件作品在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北京市复赛中获奖,其中1件作品获决赛优秀奖。3件作品在首届北京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的华北赛区获奖。
10.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认真筹备召开教学工作会。总结梳理完全学分制改革、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资格认证、校级实验班的经验,验收了2015年教学经费校内专项特色重点项目。整合资源筹备成立艺术学院。引入“三一”口语资格证书,加强高职英语口语改革。
11.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全校共报到新生6679人,总报到率96.74%,比2014年提高1.42%。学生国内外继续深造比率逐年提高,2015届达5.95%。全校平均就业率为98.56%,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86人次获得创业教育相关资格证书;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9支创业苗圃型团队入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率达98%;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全国健美操比赛,获5金6银2铜的优异成绩;我校学生作为主力参加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奥会获男子聋人篮球赛第二名,男子、女子盲人门球赛第三名,女子、男子聋人足球赛第五名;成功举办2015级新生运动会。
12.继续教育工作稳中有进。学历教育规模持续稳定,录取1532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完成继续教育教务信息系统一期建设。完成94名中职教师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师资培训基地“十二五”总结工作。获批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点建设项目。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成果有新突破
13.学科建设有新进展。完善现有专业型硕士点建设,获批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巩固学术型硕士点建设成果,形成学科建设评估方案,完成了工商管理专项评估,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考古学、专门史5个学位点进行合格评估。
14.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招生录取136人,较2014年增长26%。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组织召开“研究生教育暨导师培训会”,实施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完善研究生党团思政和日常管理,实施“研究生新生引航工程”,建立健全各专业学位硕士生基层组织建设。
15.成功召开科技工作会。以“推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开创应用型大学科研工作新局面”为主题,召开2015年科技工作会,总结了2011年科技工作大会以来,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学校今后实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深化计划的主要任务。
16.获批科研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各类省部级项目近50项;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到账总额为5204万元。
17.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有新成果。成立高精尖创新中心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新增北京市智能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旅游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2个市级科研平台;无人驾驶智能纯电动汽车“京龙3号”参加“2015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获综合道路环境单项测试第一名。全年专利申请77项,授权103项。《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旅游学刊》连续第四年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称号。
四、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师资队伍实力有新增强
18.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办公室。建立“人才特区”和“特聘教授”聘任制度,出台《关于设立“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的意见》,聘请8名知名学者为校级特聘教授。落实市教委“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资助各类高层次人才11名;落实“人才强校四项计划”,资助培养创新团队等人才项目21个。
19.持续做好人才招聘和职务晋升工作。全年招聘专任教师、辅导员、学术带头人63人,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15人,博士后出站人员1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30.1%,比2014年提高1.9%。2015年新增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69人,教师岗位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50.2%,比2014年增长3.19%,达历年最高水平。
20.师资培训力度持续加大。为培养新教师执教能力,举办新教师研习营校情解码等专题讲座23场次,举办教师发展名家讲坛5期。首次组织主讲教师资格认证试点,切实把好课堂教学入门关。扩大教师发展中心辐射力度,新增4个分中心。参加北京高校第九届青教赛的3位选手全部获得比赛一等奖,其中两位选手囊括所有单项奖,创参赛历史最佳成绩。
21.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出台《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在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实行人事代理的意见》,开展专业技术岗位人事代理工作。成立学校职称聘任特殊评议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搭建特殊通道,2人通过评议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五、强化思想引领,德育工作有新实效
2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新突破。筹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开展了对校史校情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论述融入思政课等方面的工作研究。深化课程建设,开展了残疾学生思政课教学和实验班思政课教学的调研与分析。承办了2015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23.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9·3”受阅退役士兵宣讲活动,举办“大使带你看世界”系列讲座,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举办学生党支部书记和理论导师培训,完成学生“十佳党支部”评选,开展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和红色“1+1”支部共建等活动,获北京高校一等奖等21个奖项。加强书院建设,推进学专融合,实施学风建设行动计划,组织“我的班级我的家”实践活动,1个班级荣获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
24.提升学生服务工作质量。举办首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集中培训等活动,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德育研究有实效,获批2016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6项、北京市基层重点研究课题1项,获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有成效,完成心理中心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建设;1人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工作者。扎实做好学生国防教育,在兵棋推演竞赛中荣获北京高校优秀奖;组织114名学子光荣入伍,荣获“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5.扎实开展共青团工作。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抓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年推送信息664条,累计点击量约94万人次。继续加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建设,开设各类讲座220余场,开展各种社团活动1700余次。学生实践活动成果丰富,荣获2015年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联合咖啡”“家乡的味道”实践项目投入运营;圆满完成北京2015年世界田联锦标赛志愿服务;艺术团赴新西兰巡演获得好评。
六、扩大对外合作范围,国际化办学有新推进
26.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目标,开阔师生眼界,全年派出96个团组222人次,其中校级出访团组9个,学术出访团组占80%以上。全年共接待境外校级团组37个,211人次。
27.交流项目进一步拓宽。全年接收来华留学生658人,学位生比例达到55.7%,留学生中研究生47人,增幅为53.2%,规模有新突破。出国(境)学生数稳步增长,共有901名学生参加各类交流、交换、学位生项目,比2014年增加13%左右,达到“十二五”时期最多数量。拓展合作范围,新增境外合作协议17项和2所台湾地区合作高校。
28.引智工作效应进一步体现。完成外专公寓建设。全年共聘请外国专家59人次,开设了经济类专业课程19门,开展系列英语讲座达30场;重点支持商务学院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推进学院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资格认证工作。
七、积极加强顶层设计,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新提升
29.系统总结分析了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围绕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成立了编制机构,科学研判形势,积极谋划编制“十三五”时期改革和发展规划。
30.校园基本建设持续推进。北四环校区教学用房项目完成验收,文化艺术广场项目竣工,新增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北四环校区功能基本健全。北四环校区东院投入使用,完成相关校区置换,增加土地面积约24亩。
31.学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21项;推进人力信息资源和财务数据整合,实现了人事、组织、科研、教务等多个业务部门的协同服务。提升学生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形成以学生注册中心为核心的学生一体化服务框架,构建BUU书院平台,助推书院制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与环境保障条件,扩展校园网出口带宽至7G,实现校区间全万兆互联。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提升全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32.理顺财务和资产管理体制。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全校财务集中核算。2015年学校可支配收入19.49亿,较2014年增加4.92%。完善财务制度,修订了差旅费、经费审批权限等管理办法,制定了公务卡管理办法。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招标采购,修订《北京联合大学招标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
33.审计工作作用进一步凸显。开展学校2014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审计,加强学校内控建设和制度执行力。完成7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守则意识。完成基建修缮项目审计218个,审计金额2亿多元,审减2500多万元,审减率11.33%;完善校内绩效评价,加强项目目标评价,增强项目绩效性。
34.档案史志和校友、教育基金会工作稳步推进。开展庆祝建校37(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推进综合档案馆库房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引进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李敬文集》《张玉如文选》公开出版,《朱耀廷文集》送交出版社审稿,年鉴2012年版、2013年版出版。2015年教育基金会协议新增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860余万元。
35.后勤与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与时俱进,开通微信服务平台,新增车辆检测等服务,提高师生满意度。校医院结合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专家进校区开展健康咨询和健康知识讲座,反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