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引例

猫形幼儿园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8平方米小卧室【参考视频】

猫形幼儿园,位于德国Wolfartsweier,由知名艺术家Tomi Ungerer设计。其灵感来源于他最喜爱的动物——猫。

猫嘴是门,肚子是更衣室、教室、厨房与餐厅,头部是娱乐场,尾巴是紧急逃生通道,头顶上还有草坪以模仿猫的皮。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造型是指构成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的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接感知的建筑环境的和建筑空间。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的造型设计应反映公共建筑造型的共同规律及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自身所特有的环境特征及空间特征。它们都是通过各种造型相关的要素,如体量的组合、虚实的排列、色彩的处理、光影的变化及材料、质地效果等来创造托、幼建筑所特有的心理感觉与个性特征。

猫形幼儿园的整体结构使人们通过猫的嘴进出建筑。看起来像猫的眼睛般的大窗户让充足的阳光进入教室。猫的尾巴则是一个滑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在滑梯上自由地玩耍。整体建筑外部采用特殊钢材制造,在阳光的照射下不会发出刺眼的反光,以柔和之美给孩子们留下唯美的童年回忆。

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人是环境的主体,理想的环境不仅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人体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人的一切活动与环境相协调,使人与环境系统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从环境艺术的角度看,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使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统一。人体工程学的重心完全放在人的上面,而后根据人体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要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设施的设计,使人的活动场所更具人性化。

人体的结构非常复杂,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看,人体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与活动的关系最密切。运动器官方面,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尺度,活动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无论是采取何种姿态进行活动,皆有一定的距离和方式,因而与活动有关的空间和家具设施的设计必须考虑人的体形特征、动作特性和体能极限等人体因素。感觉器官方面,人的知觉和感觉与室内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诸如周围的温度、湿度、光线、声音、色彩、比例等环境因素皆直接和强烈地影响着人的知觉和感觉,并进而影响人的活动效果。因而了解人的知觉和感觉特性,可以成为建立环境设计的标准。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统计数据,从人体尺度、心理空间、人际交往的空间及使用人数的多少、使用空间的性质、家具的数量等,来确定空间范围。

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的活动范围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因此,在确定场所空间范围时,必须搞清楚使用这个场所空间的人数,每个人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空间内有哪些设施及这些设施和设备需要占用多少面积等,如图1.2和图1.3所示。

图1.2 人体工程学与确定空间范围关系的例图(单位:cm)

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础,要准确测定出不同性别的成年人与儿童在立、坐、卧时的平均尺寸,还要测定出人们在使用各种家具、设备和从事各种活动时所需空间的体积与高度,这样一旦确定了空间内的总人数,就能定出空间的合理面积与高度。

2.为设计家具、设施等提供依据

家具、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使用。所以,家具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的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人体家具还是储存家具都要满足使用要求。属于人体家具的椅、床等,要让人坐着舒适、书写方便、睡得香甜、安全可靠、减少疲劳感;属于储藏家具的柜、橱、架等,要有适合储存各种衣物的空间,并且便于人们存取;属于健身休闲公共设施的,要有合适的空间满足人们的活动要求,使人感觉到既安全又卫生。为满足上述要求,设计家具、设施时必须以人体工程学作为指导,使家具、设施符合人体的基本尺寸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尺寸。

为家具设计提供依据主要体现在可获得相应的家具尺寸和家具造型的基本特征这两个方面。

(1)利用人体测量数据可以获得相应的家具尺寸。例如,座椅的高度应参照人体小腿加足高,座椅的宽度要满足人体臀部的宽度,使人能够自如地调整坐姿。一般以女性臀宽尺寸第95百分位数为设计依据。座椅的深度应能保证臀部得到全部支撑。人体坐深尺寸是确定座位深度的关键尺寸。

很多初学室内设计的学生,对于人的生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常会犯一些不遵照人体尺度进行设计的错误。如有的同学设计的桌子太高、椅子太矮,这样的设计使用起来就会不舒适、不合理。在装修时,橱柜需要多高,写字台需要多高,床需要多长,这些数据都不是随意定夺的,而是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分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图1.3所示为人体与床的尺寸的关系示意图。

图1.3 人体与床的尺寸的关系示意图(单位:cm)

(2)通过了解人体结构可以获得家具造型的基本特征。人体工程学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普遍性数据的学科,它还是一门优化人类环境的学问,通过它,人们可以设计出舒服的沙发和床垫,还能设计出更方便的工作制服。

人们经常使用的座椅,它的基本功能是支撑身体,让人坐在上面休息和工作。通过了解人体结构,可获得合理的座椅造型设计。按人体工程学理论可知,人体受力最不平衡的部位为腰椎,因为它要支撑整个上躯并要进行大幅度的运动,所以最容易疲劳。因此,座椅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人体腰椎得到充分休息,座椅靠背的曲线就是根据人体这种生理特点得出来的。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辐射环境等,人体工程学可以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例如,人的感觉器官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感觉到刺激物,什么样的刺激物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刺激物是不能接受的,等等,进而为室内物理环境设计提供科学的参数,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人的感觉能力是有差别的,从这一事实出发,人体工程学既要研究一般的规律,又要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感觉能力的差异。

在听觉方面,人体工程学首先要研究人的听觉极限,即什么样的声音能够被人听到。实验表明,一般的婴儿可以听到频率为每秒20000次的声音,成年人能听到频率为每秒6100~18000次的声音,老年人只能听到每秒10100~12000次的声音。其次,要研究音量大小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心理反应以及声音的反射、回音等现象。以音量为例,高于48dB的声音即可称为噪声,110dB的声音即可使人产生不快感,130dB的声音可以给人以刺痒感,140dB的声音可以给人以压痛感,150dB的声音则有破坏听觉的可能性。

听觉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在7m以内,耳朵是非常灵敏的,在这一距离进行交谈没有什么困难。大约在35m的距离,仍可以听清楚演讲,比如建立起一种问与答式的关系,但已不可能进行实际的交谈。超过35m,倾听别人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了,有可能听见人的大声叫喊,但很难听清喊的内容。如果距离达1km或者更远,就只可能听见大炮声或者高空的喷气式飞机这样极强的噪声。

当背景噪声超过60dB时,几乎就不可能进行正常的交谈了,而在交通拥挤的街道上,噪声的水平通常正是这个数值。因此,在繁忙的街道上实际极少看见有人在交谈,即使要交谈几句,也会有很大的困难。人们只有趁交通缓和之际以高声说几句短暂的、嘴边上的话来进行交流。为了在这种条件下交谈,人们必须靠得很近,在小到5~15cm的距离内讲话。如果成人要与儿童交谈,就必须躬身俯近儿童。这实际上意味着当噪声水平太高时,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会完全消失,儿童无法询问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也不可能得到回答。

只有在背景噪声小于60dB时,才可能进行交谈。如果人们要听清别人的轻声细语、脚步声、歌声等完整的社会场景要素,噪声水平就必须降至45~50dB以下。

嗅觉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感知不同的气味。只有在小于1m的距离以内,才能闻到从别人头发、皮肤和衣服上散发出来的较弱的气味。香水或者别的较浓的气味可以在2~3m远处感觉到。超过这一距离,人就只能嗅出很浓烈的气味。

视觉具有更大的工作范围,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也可以清楚地看见已听不到声音的飞机。但是,就感受他人来说,视觉与别的知觉一样,也有明确的局限。在0.5~1km的距离之内,人们根据背景、光照可以看见和辨别出人。在大约100m远处,就可以分辨出具体的人。在70~100m远处,就可以比较有把握地确认一个人的性别、大概的年龄及这个人在干什么。在30m远处面部特征、发型和年纪都能看到。在20~25m处,能看清人的面部表情和情绪。

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不难想象,研究这些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对于确定室内外环境的各种条件(如色彩配置、景物布局、温度、湿度、声学要求等)都是绝对必需的。 3PTCSLZNS7ZgyE/7Z8Fdx54vhxlSL0U5Elbp5toNmF7PmFCOgOCwHHQzz4JYfu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