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显示的含义;了解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学会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了解统计数据的误差的来源;掌握数据分组和数据频数分布表编制的方法;了解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
教学要求
我们知道,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方法论学科,是用来处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而现实经济现象的表现就是数据,所以本章介绍对数据进行处理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本章是后面各章的基础。由于数据是分析的对象,所以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数据。为了便于数据的分析,我们还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使其显示出一定的数量特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技术也非常重要。
导入案例2-1
研 究 垃 圾
一般人听起来,研究垃圾是个荒唐的举动,对经营决策不会有什么帮助。但事实恰恰相反,著名的雪佛隆公司花重金聘请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威廉雷兹对垃圾进行研究,教授每天尽可能多地收集垃圾,然后按垃圾的内容,以及所标明的产品的名称、质量、数量、包装形式等予以分类,从而获得了有关当地食品消费情况的准确信息,用雷兹的话说:“垃圾决不会说谎和弄虚作假,什么样的人丢什么样的垃圾。”雪佛隆公司借此做出相应的决策,大获全胜,而其竞争对手却始终没有搞清雪佛隆公司的情报来源。
资料来源:陈明杰.市场调查奇招多 [J].现代企业,1995(12).
以上的案例资料说明,调查研究是经营决策的前提,只有获得充分准确的信息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决策才具有针对性。那么,我们应如何开展统计调查活动,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呢?本章第一节将会为大家介绍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导入案例2-2
三大姓氏是如何统计的
姓氏是一种标记。在生物学研究上,可以用它来探讨一个国家的某些现象。关于姓氏的研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门边缘学科,实际上它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人的姓氏反映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进化的痕迹与传递的过程。
1982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1986年此次普查的相关抽样数据被统计出来。国家统计部门根据相关的资料数据,开始对我国的姓氏做统计研究。1987年,统计出中国的姓氏有12000~13000个。同年,中国科学院正在进行有关姓氏研究的消息被一些媒体广泛传播。1987年5月2日,国家统计部门将此次姓氏统计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于众,被称为“新百家姓”。“新百家姓”中,“李、王、张”位居前三甲。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一次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截至2015年,李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53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94%,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李,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第二大姓是王,有889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41%;第三位是张姓,有848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7%。资料来源:中华统计学习网-新京报.
【拓展知识】
给出本案例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本章所讲的“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种具体的认识。在这里,读者看到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录入的基本程序,从而明了数据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