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与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及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教学要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总体现象定量认识方法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索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而认识客观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律性。统计学是在统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经形成,又对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等起理论指导作用,并且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好书推荐】
导入案例
生活中的统计
统计是什么?我们接触过吗?提起统计大家会想到什么?下面我们列举两个统计学应用的实例。
实例一: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5月报道,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与2014年的56360元相比,增加了5669元,同比名义增长10.1%,增速比2014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3241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5%。图1.1为2000—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图1.1 2000—2015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情况
请大家思考,以上调查的测评结果是如何得出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例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统计数据,下面就是统计研究得到的一些结论:吸烟对健康是有害的;不结婚的男性会早逝10年;身材高的父亲,其子女的身材也较高;第二个出生的子女没有第一个聪明,第三个出生的子女没有第二个聪明,依此类推;两天服一片阿司匹林会减少心脏病第二次的发作概率;如果每天摄取500mL维生素C,生命可延长6年;统计调查表明,怕老婆的丈夫得心脏病的概率较大;学生们在听了莫扎特钢琴曲10min后的推力测试会比他们听10min娱乐磁带或其他曲目做得更好。
请问,你认为这些结论是正确的吗?你相信这些结论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如果大家想回答上面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正确阅读、理解统计数据,进而解释社会生活的现象,就必须具备统计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一些统计学知识对普通大众是有必要的。每天我们都会关心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其中就包括统计知识。例如,在外出旅游时,需要关心一段时间内的详细天气预报;在投资股票时,需要了解股票市场价格的信息,了解某只特定股票的有关财务信息;在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了解各支球队的技术统计,等等。统计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统计无处不在,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是人们认识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工具。
本章将介绍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问题,目的是帮助大家理解统计学、熟悉统计语言,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内容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