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日合编《中日桥汉语》系列教材(全6册)的中级部分,为了帮助使用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特做如下说明:
一、编写构思与特色
◇ 课文形式: 在准中级基础上,由主要是对话体转为文章体,由主要是日常生活会话转为对更具社会、文化含量文章的读解和听说,提高在较深层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 课文内容: 以介绍当代中国为主,兼顾日本和中日对比,叙述、议论相结合,涉及文化、历史、人物、经济、社会、人生、习俗等,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
◇ 课文容量: 分为上下两册,每册9课,共18课。课文长度上册800—1000字,生词40个左右,下册1000—1200字,生词45个左右,语言点两册均为每课4—6个。
◇ 难易程度: 课文是从数百篇文章中精选的,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了适当删改。上册乙级、丙级词各约占一半,丁级词很少;下册乙级、丙级词各约占40%,丁级词约20%。
◇ 两册关系: 内容类别相似,话题互相联系,构成大循环,同时又各成体系,可以分别单独使用;在篇幅、语言、程度上,上册容易些,下册难一些,体现了中级两个层次。
◇ 授课学时: 按日本的1学时90分钟计算,每课需3—4学时,两册各需30—40学时。若每周1学时,一册学完需1年,两册需两年,如每周2—3学时,一年能全部学完。
◇ 预期目标: 扎实学完这两册中级教材,学生所掌握的总词语量将达到约3200个,可以比较自由地用汉语与中国人进行话题较为广泛、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步骤与方法
◇ 课前热身: 针对课文题目,通过提问和简单介绍相关信息,进入授课氛围,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引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带读课文: 针对日本人发音薄弱的特点,通过带读并让学生标上陌生词的汉语拼音,使学生避免受日文汉字发音干扰,首先了解并初步掌握课文的读音。
◇ 生词读讲: 让学生轮流朗读生词表中的生词,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矫正错误的发音。每读一部分后让学生提问,教师对难点和重点词进行讲解,其中要特别强调词语的搭配。
◇ 课文读解: 为了启发学生理解和动口,采取全班或分组逐句逐段边读边议的形式,学生轮读课文,每读一段后学生和教师互相提问,教师对学生不懂之处进行讲解。
◇ 语言点讲练: 语言点因有中日文解释,除较难者外,一般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重点是让学生在熟悉例句的基础上,按照设定的要求进行操练、运用。
◇ 综合练习: 包括听句子填空白、听后判断正误、选词填空、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成段表达等,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课文的内容和词语,由易到难地训练听说能力。
◇ 布置作业: 一是熟读课文和记忆生词,二是造句和短文写作等,以便消化、巩固和补充课上的教学内容。最后使学生的汉语水平全面提高,达到本教材所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一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上述教学步骤与方法仅供参考。
编者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