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普通话儿化

【学习导航】

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就称为儿化。儿化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在汉语方言里,北京话以多儿化而闻名。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

儿化词语表

一、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普通话里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音变现象,韵母“er”同其他韵母合成一个音节,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动作,变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儿化时,词语后缀的“儿”字不能单独自成音节,只代表一个卷舌动作,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它提示在发前一个字时,该音节要加上卷舌动作,带上卷舌音色彩。普通话中大多韵母都可以儿化。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时,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动作)就可以了,而不是加上整个的韵母“er”。

例如:

xiaoniao——xiaoniaor hua——huar

儿化了的音节只是一个音节,但是用汉字书写却是两个汉字,如“草儿、车儿、本儿”等,其中“儿”只是词缀,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另外,并不是所有带“儿”字的词语都需要读作儿化,如婴儿、幼儿、女儿等,就必须把“儿”读作一个完整音节。

二、儿化的发音

普通话里除了ê、er韵母外,其他的韵母都可以儿化。韵母儿化后,读音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儿化韵的基本特征就是卷舌,如果韵母的发音与卷舌动作不冲突,发韵母时就可以直接卷舌;如果冲突,就要改变韵母的发音,以适应卷舌的要求。

根据儿化后原韵母发生的变化,儿化发音规律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1. 无韵尾或只有u韵尾的,直接加卷舌动作。如a、ia、ua、o、uo、e、ie、üe、u、ao、iao、ou、iou。

例如:

马扎儿 豆芽儿 酒窝儿 火锅儿 小车儿 山歌儿

麻雀儿 小鸟儿 符号儿 面条儿 眼珠儿 主角儿

2. 韵尾是i、n的韵母,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加卷舌动作,有的要改变或增加韵腹。如ai、uai、ei、uei、an、ian、uan、üan、en、uen、in、ün。

例如:

盖盖儿 乖乖儿 宝贝儿 耳坠儿 饭碗儿 小眼儿 花园儿

圆圈儿 脸盆儿 光棍儿 使劲儿 红裙儿 一会儿 等会儿

3. 高元音韵母i、ü作韵腹的,在原韵母以后加上央元音 [ə]。

例如:

果皮儿 针鼻儿 小米儿 摸底儿 难题儿 小妮儿 鸭梨儿

小鸡儿 打气儿 凉席儿 玩意儿 毛驴儿 马驹儿 有趣儿

4. 韵母是舌尖前韵母-i和舌尖后韵母-i的,把韵母变成[er]。

例如:

石子儿 没词儿 血丝儿 树枝儿 锯齿儿 没事儿

5. 韵尾是ng的韵母,卷舌时韵尾丢失,主要元音鼻化,有i韵腹的要加上[er]。如ang、iang、uang、eng、ing、ong、iong、ueng。

例如:

帮忙儿 照亮儿 蛋黄儿 板凳儿 人影儿 胡同儿 小熊儿

三、儿化的作用

“儿化”在普通话里起着修辞和表示语法功能的积极作用,如下所述。

1. 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

例如:

慢慢儿 宝贝儿 小孩儿 脸蛋儿 花朵儿

2. 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

例如:

小鱼儿 门缝儿 一会儿 办事儿 一丁点儿

3. 区分词性。

例如: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画儿

个(量词)——个儿(名词) 尖——尖儿

4. 区分词义。

例如:

信——信儿 头——头儿 眼——眼儿 面——面儿 pfYbpnX/WOZH3Ex0+SWCjW6mAN1Tgxx/8A1C0+gfE+8eNqYMOu3Z+773mR+6eAV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