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普通话变调

【学习导航】

变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音变现象。人们说话时,一连串音节不断发出,形成语流。在语流中,有时由于不同语体环境、语义环境或语调环境乃至一些特殊情况,引起某些音节的声调调值发生规律性变化。常见的变调情况,有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的变调、重叠形容词变调、“啊”的音变等。

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一个一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音节和音节相连时,有的音节的调值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变调是一种较常见的音变现象,四声在语流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调。

一、上声变调

(一)上声+非上声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变成半上,即由214变为211。

例如:

在阴平前 首都 北京 始终 普通 老师 小说 展开 产生

在阳平前 祖国 海洋 语言 旅行 改良 古文 拱门 赶忙

在去声前 感谢 岗哨 翡翠 晚饭 朗诵 准确 解放 法定

(二)上声+上声

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阳平35。

例如:

美好 洗澡 表演 讲解 影响 审美 演讲

(三)上声+上声+上声

1. 2+1结构(双单格):前两个音节为一个词语,前两个变阳平35。

例如:

展(214)+览(214)+馆(214) 展览馆(35+35+214)

蒙(214)+古(214)+语(214) 蒙古语(35+35+214)

洗脸水 管理组 水彩笔 手写体

洗染组 选举法 跑马表 勇敢者

2. 1+2结构(单双格):后两个音节为一个词语,则变为半上211+阳平35+上214。

例如:

很(214)+理(214)+想(214) 很理想(211+35+214)

小(214)+两(214)+口(214) 小两口(211+35+214)

老保守 小拇指 孔乙己 耍笔杆 纸雨伞

请允许 好总理 鲁厂长 小海岛 冷处理

3. 三个以上的上声音节相连,则按词或语气先划分若干部分,按“上上”或“上上上”的格式变调。

例如:

永远/友好(35+214+35+214) 请/往北/走(35+35+214+214)

我/很/了解/你 给/你/两碗/炒米粉 老李/想走

请你/给我/打点儿/洗脸水 展览馆/里/有/好/几百种/展览品

(四)上声+轻声

1. 轻声音节的本调是非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半上211。

例如:

好的 老了 满了 斧头 晚上

老实 宝贝 尾巴 我们 你们

2. 轻声音节的本调是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又取决于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

(1)当词语组合以上声音节为主,以轻声音节为辅,即轻声音节在词语中大多为虚化的语素时,套用“上声+非上声”的变调规律,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半上211。

例如:

椅子 矮子 本子 耳朵 显摆 抖搂

姐姐 奶奶 姥姥 宝宝 痒痒 马虎

“椅子、矮子、本子”中的“子”是后缀,属于虚化的语素。“耳朵、显摆、抖搂”中的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为表义语素,词义基本上是由该语素来传递的;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则为别义语素,在词语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词义,也是虚化的语素。“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等是都是叠音名词,其中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的地位是附属的,同样属于虚化的语素。“马虎”所表达的意义和其组成的两个语素都没有直接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词汇,在这个词汇中,上声音节和轻声音节都没有实在意义,同属虚化语素。

(2)当词语组合以轻声音节为主,即轻声音节是表义语素或限定性的表义语素时,套用“上声+上声”的变调规律,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阳平35。

例如:

老鼠 老虎 小鬼 指甲

想起 水里 眼里 哪里

想想 管管 舔舔 走走

“老鼠、老虎、小鬼”的“老”或“小”只是起到前缀的作用,表义基本是由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来完成的。“指甲”一词的意义主要依托在“甲”这个轻声音节之上。“想起、水里、眼里、哪里”中,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有限定作用。“想想、管管、舔舔、走走”是重叠形式的动词,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同样有限定作用。

二、去声变调

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的前面不变调。如问题、告辞、冒险。但是两个去声音节相连时,前面的去声音节变调为半去53。

例如:

电话 热烈 试验 现在 上课 促进 事故 计算

三、“一”“不”的变调

(一)“一”的变调

1.“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55)。

例如:

一 第一 不管三七二十一

2.“一”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51去声。

例如:

在阴平前 一般 一边 一天 一生 一瞥 一心 一端 一丝

在阳平前 一头 一直 一行 一时 一连 一齐 一团 一条

在上声前 一统 一手 一体 一起 一总 一早 一举 一己

3.“一”在去声前面变为35阳平。

例如:

一道 一半 一并 一定 一度

一律 一再 一贯 一切 一致

4.“一”嵌在重叠动词中间变为轻声。

例如:

读一读 想一想 笑一笑 摸一摸 等一等 去一下 好一些 来一下 说一遍 走一回

(二)“不”的变调

1.“不”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不变调,念去声。

例如:

不 偏不 何不 要不 莫不

2.“不”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仍念去声。

例如:

在阴平前 不安 不单 不支 不堪 不公 不屈 不惜 不消

在阳平前 不成 不曾 不迭 不凡 不符 不及 不才 不然

在上声前 不齿 不逞 不等 不法 不轨 不久 不朽 不许

3.“不”在去声前面变为35阳平。

例如:

不对 不会 不愿 不妙 不见 不顾

不够 不是 不外 不幸 不论 不愧

不但 不肖 不逊 不屑 不适 不日

4.“不”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变为轻声。

例如:

听不听 来不来 看不看 去不去 走不走

受不了 吃不了 了不起 起不来 下不去

不疼不痒 不折不扣 不慌不忙 不闻不问

不卑不亢 不屈不挠 不伦不类 不偏不倚

四、重叠形容词变调

(一)“AA+儿”式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阴平55。

例如:

红红儿的 好好儿的 慢慢儿的 短短儿的

(二)“ABB”式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阴平55。

例如:

红彤彤 轰隆隆 沉甸甸 亮堂堂 慢腾腾

暖洋洋 绿油油 软绵绵 明晃晃 笑吟吟

骨碌碌 文绉绉 亮铮铮 汗津津 孤零零

(三)“AABB”式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轻声,第三、第四个音节都变阴平55。

例如: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清清楚楚 干干净净

舒舒服服 漂漂亮亮 马马虎虎 结结实实

注意:以上重叠式形容词变调类型多用于口语。书面或口语说话慢的,可以不变调。

五、“啊”的音变

“啊”单独念“a”,用在句子末尾的时候,由于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发生种种变化。这种种变化都是在a前增加一个音素,其变化规律如下:

1. 前面音素是a、o(ao、iao 除外)e、ê、i、ü,读成ya,汉字写作“呀”。

例如:

是他呀?

好多呀!

是你哥哥呀!

应该注意节约呀!

要认真学习呀!

好大的鱼呀!

2. 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读成wa,汉字写作“哇”。

例如:

写得多好哇!

他的手多巧哇!

这是一本好书哇!

小李真是个多面手哇!

我们激动的心潮哇!

有没有哇?

3. 前面的音素是n,读成na,汉字写作“哪”。

例如:

多好看哪!

你走路可要小心哪!

他真是个不知疲倦的人哪!

4. 前面的音素是ng,读成nga,汉字写作“啊”。

例如:

大家一齐唱啊!

下午劳动啊!

这可不成啊!

歌声多好听啊!

5. 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后元音)、er,读成ra,汉字写作“啊”。

例如: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用什么纸啊!

今年六十二啊!

6. 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读成za,汉字写作“啊”。

例如:

两个什么字啊?

哪个公司啊?

多少工资啊?

你就去过一次啊!

【练习】

1. 这些孩子啊,真是可爱啊!你看啊,他们多么高兴啊!又是作诗啊,又是朗诵啊,又画画儿啊,又剪纸啊,又是唱啊,又是跳啊……啊!他们多么幸福啊!

2. 鸡鸭猫狗

鸡啊,鸭啊,猫啊,狗啊,

一块儿水里游啊!

牛啊,羊啊,马啊,骡啊,

一块儿进鸡窝啊!

狼啊,虫啊,虎啊,豹啊,

一块儿街上跑啊!

兔啊,鹿啊,鼠啊,孩儿啊,

一块儿上窗台儿啊!

3. 菜市场

菜市场的货物真丰富,

鸡啊,鸭啊,鱼啊,油啊,盐啊,

酱啊,肉啊,蛋啊,肠啊……

生的熟的应有尽有。 Ui2rkiueP3FrDbfqghuEepx52SaWVTqsbegLde1jYO5a0PkP929f1AcI/U5Y7T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