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互联网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而又异常喧闹的世界。异乎寻常的热闹喧嚣,当然是创新活力的一种体现。但深入观察就可以发现,中国互联网世界的创新活力并没有表现在新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的原创能力上。毕竟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大多数商业模式都是在拷贝基础上本土化改造、本土化适应的结果。

中国互联网世界的创新活力主要表现在新概念的创造能力上。如“平台异构、生态化反、生态核爆力、生态理想国”等“不明觉厉”的概念,绝对是中国原创的。而且这些新概念更新代谢的速度极快,一批概念和思潮还没有被消化与体会,马上就被又一批全新的概念替代。被这些用全新概念装潢、修饰后的世界,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千变万化、气象万千,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既包含着动人的诱惑,又隐含着深深的陷阱。

对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平台型企业,创业者、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的看法也分歧巨大。同样的企业,被某些投资者视为未来之星,支撑中国新经济的希望;却被另一些投资者视为庞氏骗局,当作圈钱捞地的“忽悠”高手。

政府对这些企业的产业政策也模糊不清、变幻无常。时而倡导,时而打压;时而鼓励,时而限制。前后不一的态度和政策,常常使政府成为那些不愿意承担自己错误决策责任的投资者施压的对象。他们常常通过集会、游行、网络谩骂等方式转移风险,要政府来承担个人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诿过于人进而设法讹诈,这个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时髦现象在投资领域也变得流行起来。

出现这种生机勃勃的喧嚣和混乱的根源在于平台与生态实践方面的巨大活力、无限潜力与理论研究方面的相对贫乏、落后方面的冲突。虽然平台与生态早就存在,但从平台与生态的视角来做学术研究,却是很晚的事情。主流经济学、管理学的期刊发表有关平台方面的研究,大约也就十多年的历史,而且大多数是纯理论的研究,与商业实践相距甚远,因而无法给商业实践提供合适的指导,以及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制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相应的判断标准。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书中的部分内容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MBA的课程中均与同学们交流和讨论过,并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改进建议。本书的基本架构安排,是在给出平台及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战略势能、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平台设计的关键要素,以及这些关键要素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势能(第2章);然后为投资者、创业者构建一种评价新商业模式(平台)到底是价值创造、价值攫取,还是价值破坏的基准和方法(第3章);在此基础上,围绕平台与生态系统演进、传统企业的平台化转型两个主题,研究一系列中外著名企业的案例。在平台演进方面,主要研究腾讯从单边网络QQ向游戏、拍拍、微信、支付等领域演进的历程(第4章);乐视以内容为纽带,从电视平台向手机、汽车等平台覆盖的历程(第5章);万达商业地产利用网络效应构建生态系统的历程(第6章)。在传统产品提供商的平台化转型方面,研究了中国家电制造商海尔、美国通用电气(GE)的平台化转型(第7章),等等。

研究这些案例的核心目的不是介绍过程,而是运用经过科学构建的学术概念、方法和架构,分析评价其演进与转型的关键成功要素,识别成败根源,预测未来前景,从而为创业者、投资者提供参考,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本书第2章的内容,可以视为商业模式的架构和方法在平台领域的全新运用,而第3章商业模式价值的评价基准和方法则是创新性的。案例研究所运用的概念架构除了源自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外,还有作者从生态学、物理学等领域借用的相应的概念架构,并根据商业生态与竞争的特点进行了新的定义。资料与数据除了作者的实地访谈以外,还引用了网络上的第二手资料和相应企业网站上的资料及数据,有些地方没有指明出处,敬请原作者谅解。

本书是为受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训练的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产业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而写的,也适合作为商学院EMBA、MBA教学过程中的参考书。平台构建及生态系统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书中一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刘学
2017年3月 F3ES3E5OnqpdZxBr2zNJxtPyXRnRkM0ON26T5E7WD/cGwn3x9hklbyjLEv1xId5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