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汉族服饰民俗

一、儿童服饰民俗

汉族儿童服饰在汉族服饰民俗中颇具特色。儿童服饰民俗突出地反映了人们对孩子的百般呵护和对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的美好祝愿。毛衫、开裆裤、肚兜和马甲,童帽、童鞋和其他饰物以及小孩的发型都是汉族儿童服饰中民俗特色鲜明的装束。

1. 毛衫、开裆裤、肚兜和背心

毛衫一般都是用柔软的棉布做成,是婴儿出生时穿的贴身内衣。所谓“毛衫”,一是指不缝边,寓意自由成长;二是指不用纽扣,以免碰伤婴儿娇嫩的肌肤。传统毛衫都用大襟式样,因为新生儿脖子绵软无法套头,里襟用一根细细的布带从腋下的小洞穿出与外襟的带子轻轻打一活扣即可。毛衫原先都是用绵软布料人工手缝,现在商店销售的成套婴儿装,毛衫的款式基本未变。中国北方民间还有过让小孩穿百家衣(图8)的风俗。婴儿诞生后,其姑、姨、外婆等亲属,向街坊邻里每家讨一点布角料,最后,将五颜六色的布角拼制成衣服,所以称为“百家衣”,又称“百宝衣”“吉祥服”等。人们认为孩子穿着这种衣服可保平安。

图8 百家衣

“开裆裤”(图9)是指前后裤裆不缝合的童裤。汉族男女儿童的裤子一般都是开裆裤,一般要穿到上学。单裤、夹裤、棉裤都可以做成开裆裤。开裆裤不系腰带,一般在背部裤腰上缝两根带子,再与胸前裤腰相连,所以,又称“背带裤”。开裆裤便于孩子及时大小便,并帮助孩子尽快学会自己大小便。

图9 开裆裤

肚兜也称“兜肚”,也是男女儿童的贴身内衣。婴儿兜肚多用红布或花布制作。方形或菱形兜肚以对角线为上下,有的兜肚则呈椭圆形。兜肚一般绣有吉祥图案或祝福字样。中国北方流行“五毒兜肚”,即在兜肚上绣蝎子、蜈蚣、蛤蟆、蛇和壁虎 的形象,这叫“以毒攻毒”,为孩子护身。有些地区对肚兜的使用特别广泛。在陕西,孩子呱呱坠地,穿上的第一件衣服就是红肚兜。自此以后,孩子舅舅或外婆家年年要给外甥送肚兜。在一些地方,人成年以后的重大关头都离不开肚兜,如定亲时媳妇要送肚兜;三十六岁,四十九岁,本命年,民间叫作“过门坎 ”,也要在贴身系个红肚兜;寿终正寝 后,给死者穿老衣 时还要戴肚兜,肚兜上通常绣上青蛙、蟾蜍等图案。

儿童背心,又叫“马甲”,很讲究图案的精巧别致。儿童背心比较流行的图案有“五毒”和“八卦”等。“五毒”图案一般是在儿童马甲前襟或后背的正中,绣上较大的蟾蜍,周围绣上较小的蜈蚣、蝎子、蛇和壁虎,并套以其他图案或花样。绣出的各种毒虫五彩斑斓。蟾蜍以草绿色为主,蜈蚣为黑色,蝎子为红褐色,蛇为黄褐色,壁虎为白色,最后用圆金线或黑、白线将“五毒”虫体的关节、项颈锁扎,显现出躯体、眼、耳、口唇,四肢部位分明,形态逼真。绣这些图案的意图都是驱邪镇恶 ,保孩子百病不生,平安吉祥。

2. 童帽、童鞋、其他饰物及儿童发型

儿童头饰既讲究实用,也讲究利用各种符号求吉祥,驱邪祟。汉族儿童的帽子形状有多种。最有代表性是狗头帽和虎头帽。“狗头帽”是冬季的一种儿童风帽的俗称,帽顶两侧各有一只耳朵;脑后有披风,长可到肩部,下边缘呈波浪形;两旁各有一根飘带,有的披风末端缀有几颗小铃铛,孩子玩耍时,铜铃丁当作响;风帽的额头上绣有小狗的面孔,下边缘钉有八个小罗汉。若系上带子,孩子的头、耳可全部包裹好,只露面部于外。狗头帽多用鲜亮的绸缎制作,并镶嵌 金钿、小玉片,可以在帽筒周围滚上花边。“虎头帽”与狗头帽相似,只是帽顶两旁,左右开孔装上两只毛皮耳朵,正中间绣一“王”字。帽用鲜艳绸布做成,帽筒用花边围起来,帽上缀有多种银饰、铜饰。民间传说孩子戴狗头帽容易养活,戴虎头帽能茁壮成长。

童鞋,民间的童鞋都由妇女们手工制作,附加动物图案,许多都是情趣盎然的工艺品。绣有各种动物形象的童鞋在山西民间被称作“兽鞋”。在山西,家里有了一个孩子,孩子的外婆、舅母、姨娘、姑姑都要给孩子做“兽鞋”,常见的兽形有虎、狮、龙、牛、豹、羊、兔、猫、狗等,都是生命力极强的动物。做鞋模仿这些动物的形状,表示希望孩子容易养大的意思。这种鞋有棉的、夹(jiá)的两种,手工绣成,千姿百态,造型夸张。其中最流行的是“虎头鞋”(图10)。虎头鞋用黄布缝成,鞋头绣虎头,虎头额顶绣“王”字。民间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孩子穿上虎头鞋,就可以壮胆、辟邪,长命百岁。山东又称虎头鞋为“老虎鞋”,最好以彩色布料作鞋面,在鞋头绣虎头,在鞋跟做一个“虎尾巴”。河南民间流行的童鞋绣则有老虎、猫、狗、猪等动物形象,统称“眉眼鞋”,或者分别称为“虎头鞋”“猫娃鞋”“狗头鞋”“猪脸鞋”等。这些鞋是用布做成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其眼、耳、鼻、舌以及胡须用彩线绣成,然后缝在鞋脸前部,显得生动有趣,无形中还可以当作儿童教具。

图10 虎头鞋帽

汉族儿童发型中最有民俗意味的是“桃子头”。所谓“桃子头”是给新生儿剃头时在顶部留下一片头发,或者剃成桃形,或者剃成圆形,这种发型的目的是保护囟(xìn)门。还有一种儿童发型叫“鳖尾儿”童头,是在脑后留一撮头发,形状像鳖的尾巴,其余全剃光。这种发型的寓意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以这把头发把孩子扯住,防止夭折 ,保佑孩子长命百岁,所以也被叫做“百岁毛”;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报答外祖家的恩情,所以也叫“舅舅毛”;但客观上脑后留发起到保护孩子后囟门的作用。男孩留桃子头或鳖尾儿头有的地方一直到上学,有的地方到十岁生日时才剪掉。还有一种儿童发型叫“铁箍型”,头顶中心剃光,周围留一圈短发,耳际上面也全剃光,使所留的一圈头发像一个铁箍。这种发式的意思是把小孩牢牢“箍”住,别让他“跑”了。以前家族单传 的男孩常常留这种发型,现在已不多见。

儿童的饰物比较多见的是项圈、手镯、脚镯、耳环、耳坠以及各种“锁”(图11),这些民俗饰物的寓意十分明显,都是希求孩子能健康地成长。

图11 银锁与项圈

二、成人服饰民俗

汉族成人服饰,通常叫做“中装”或“唐装”。汉族服饰民俗历史悠久,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发展。汉族分布区域广泛,东西南北的服饰特点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并且,随着中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扩大和深入,汉族服饰民俗自身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 汉族男子服饰

汉族男子服饰的特点是中西各种款式杂陈,汉族服饰民俗特点越来越不明显。传统汉族服饰因不同职业、地位而采用不同面料、款式。普通人穿对襟衣衫和长裤,而旧时读书人一般穿长衫,豪富子弟则常常穿绸缎制成的长袍马褂,20世纪20年代以后,汉族男子,尤其是学校师生多穿中山装(图12)。旧时汉族中青年男子平时大多穿中式或西式的短衣长裤,以蓝色、青色或灰色为多,读书人有时穿白色的。而老年男子冬季多穿大襟长袍,并在长袍之外加罩马褂,春秋季多穿夹层长袍;夏季外出办事或在家待客均穿单层长袍,通常称“长衫”;歇息或做家务时,多穿对襟短袖和长裤。汉族男子通常穿青鞋、白袜。春秋时节,中老年喜穿“剪子口”布鞋,青年人则多为圆口布鞋;冬季,老年人穿棉鞋,俗称“两片瓦”。汉族布鞋后来逐渐被皮鞋所代替,但因为布鞋穿着特别舒适,近年又呈流行趋势。

图12 中山装

从服饰民俗角度看,汉族男子服饰中极有特色的一样东西是布腰带,在部分少数民族服饰中也较为盛行。布腰带一般一米多长,半米多宽,在腰间能缠两圈多,为青色或蓝色。勒布腰带的好处很多:布腰带有助于挡风御寒,带子一勒,衣服贴身,再大的风都钻不进去,所以民间有“三棉不如一缠”的谚语;布腰带可以当工具,农民下地干活,碰上些野菜野果,遗漏的玉米,放开带子一包,稳稳当当就背回来了;布腰带能当毛巾擦汗;布腰带还能背孩子,大人带小孩出门要是途中孩子瞌睡了,可以用带子把孩子包好背在背上;扎上腰带,大襟上衣的当胸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荷包,人们习惯用以装各种杂物;北方男人们还习惯将长管烟袋、烟荷包等物件系在一起,别在腰带上。

2. 汉族女子服饰

女子服饰向来是服饰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服饰民俗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汉族女子服饰是汉族服饰中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变化多端的一个组成部分。

首先是首饰。汉族女子首饰分头部首饰和四肢首饰。女子发式有少女和妇女之分。传统民俗中,未婚女子额前梳有“刘海”,脑后留独辫,辫的根部和末端扎有红头绳,并在头的右侧插花。有的梳两条辫子,则额前不留刘海,而将前面的头发分向两侧。女子从结婚开始挽髻于脑后,髻可以用簪子固定,也可以用线网罩住。20世纪20年代各地开始流行“剪发头”,有长有短,长的披于肩,短的与耳垂相齐。城市女子也有烫发的。有的中年妇女剪发后,将头发梳于脑后,用夹子夹牢。中老年妇女使用多种头饰,如青纱包头、勒子、平绒帽、方巾等,如今在中国农村有的还可以见到。耳环、发簪(zān)以及项链等头部装饰,经济条件好的人家用金质的,一般人家用银质的。20世纪起,越来越多的妇女剪短发,头发上的首饰用得越来越少,只有在结婚时才用一下。四肢首饰主要是指戴在手腕上的钏、戒指,质料有金、银、玉、翡翠等。

其次是上衣小袄和旗袍。汉族妇女绣花小袄有领,有襟,袖长齐手,衣长齐腰,袖口有绣花挽袖,四周有约15厘米宽的黑缎绣边,边内又有约7厘米宽的绣花丝边,为黑及藏青色。以前各阶层妇女都穿,不过,贫寒人家主要用土布或洋布,用绸缎的少,有的甚至不用挽袖和花边。20世纪30年代以后,汉族女子服饰主要为旗袍。旗袍如今是中国女子服饰民俗的代表。旗袍款式、面料也在不断变革之中。近年中国旗袍频频出现在国家重大活动和庆典活动中,成为广受欢迎的中国民俗服饰。

第三是裤裙。裤裙包括裤子和裙子。汉族女子的裤子的有裤长到脚面的,也有九分裤、七分裤等分别。裤脚有束与不束、宽大与窄小等多种不同款式。汉族妇女服饰的裙子有百褶裙、无褶裙、筒裙、喇叭裙之分,一般都有用金线或五色线绣成的裙花;另有各色缎边,边内又有花边。其中最讲究的是龙凤裙,裙的前后绣彩龙,旁边绣彩凤。龙凤裙以红色的最好,还有蓝、绿、白、古铜及黑色,少妇多用红、绿、白等色。

第四是鞋袜。汉族女子在20世纪20年代前裹足(俗称“包脚”),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风俗,曾在民间广为流行。女孩长到七八岁时,用布将脚紧紧缠住,限制它生长,裹足妇女穿的鞋称“小脚鞋”,雅称“三寸金莲”(图13),三寸相当于10厘米。小脚妇女用长布条裹脚,名为“裹脚布”,大脚(又称“天足”)妇女穿花袜子。后来流行短布袜子,再后来与西方流行同样的丝袜和棉袜,有长筒、短筒、船袜和连裤袜之分。小脚大脚从前多穿绣花鞋,20世纪50年代后绣花鞋逐渐绝迹,80年代起风行高跟鞋、旅游鞋、运动鞋等。

图13 三寸金莲 VoxFNW5QROxFfstcw6z3qKrXKCC87V7q4A09MIerHrUru6XNMZeH4vdpniONBJ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