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写字教学而言,要抓住这样几个重点:一是书体以楷书为主,二是笔种以硬笔为主,三是风格以规范为主,四是教法以直观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力求以通俗简洁的语言、直观易懂的图示揭示出规律,让学生迅速掌握汉字的写法。
写字教学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课程讲授和课后延伸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根据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制作课件等。
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环节,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二”字时,我强调这个字的两横弯度相反,这样两个横相互吸引,结构内紧外松。然后我就问学生,“二”字加一笔可以组成什么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三”“工”“干”“土”“于”“亏”等字。我再问:加两笔可以组成什么字?学生又答,有“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五”“车”“互”“午”“牛”“手”“仁”等很多字,而这些字中的两个横都是上边的横短,下边的横长,上下两横的弯度相反。这种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也讲清了笔画组合的规律。
写字教学容易陷入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我们不断去寻找技巧。比如在选择例字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姓名中的字进行讲解,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比如在讲解“辶”时,我选择了一个叫陈五达的学生的名字中的“达”字,这个字很常用,又包含了一个字一般不允许有两个捺的结构规律。讲完后我特意提问陈五达,你知道你名字的含义吗?学生说不知道。我就解释,五达谓之康,是通达五方的大道,也有昌盛的意思。所以这个名字寄寓了家长对于孩子的美好祝愿,希望你努力学习,去创造美好光明的未来。陈五达听了非常佩服老师的学问,也非常以自己的名字为荣,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了。
在讲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扩充,把学生引向文化。如在讲短斜撇的时候,我选择的例字是“向”,讲完了写法我就问学生:中国地处南北哪个半球?学生回答:北半球。我再继续问:阳光从哪个方向照过来?学生答:南边。我继续追问:早期古人的房屋为了牢固和保暖只有一门一窗,门朝哪边?窗户朝哪边?学生往往答不上来。答案是门朝南,冬天开门时不至于太冷。为了通风,窗户就朝北。所以“向”的本义是北窗户,因为固定朝北,所以引申为方向。《诗经》中有“塞向墐户”之语,意思就是冬天里把窗户堵上,把门缝塞严,以此保暖。这样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古代建筑以及《诗经》都有了一点了解。在讲竖折时我选择的例字是“区”,讲完“区”字的书写技法后我就提问:以“区”为部件的字有“驱”“岖”和“躯”,但是为什么“欧”“鸥”“殴”“瓯”“呕”“怄”“沤”“抠”“讴”等字也以“区”为部件,但是读音和“驱”和“躯”不同?多数学生答不上来。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这个字是多音字,既念qū,又念ōu,念ōu时是个姓氏。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形声字了。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童区寄传》,加深对“区”字的读音的记忆,学习区寄临危不惧、胆大心细的优秀品质。
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节奏,讲练结合,师生互动。学生精力集中时,重点讲解相对难懂的规律;学生兴奋程度下降时,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的练习,由听课转为自己动笔书写;在学生感到枯燥之前,结束练习,进行展示和讲评;每节课都安排一点小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
课后延伸主要包括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活动的指导。
课后作业的量要适中,既要巩固课上所学,又不能简单枯燥地重复。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讲左“阝”时我讲了“除”字,布置的作业就是查找古代诗文中带“除”字的句子,并且翻译成现代文。有的学生找到了《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有的学生找到了杜甫所作《南邻》:“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有的甚至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汉书·苏武传》中的“扶辇下除”。第二次上课时我让学生念自己找到的结果,并且给学生讲解:左“阝”是“ ”字的简化,本义是有高低变化的山形。“除”字的本义是土石工程的附加部分、多余部分,如为方便施工而修筑的临时性土石台阶等,引申为台阶。所以同学们查到的诗文中的“除”字都是台阶的意思。我们平时说的大扫除的除,本义也是台阶。这样学生学会了使用工具书、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料,对于左“阝”的含义更清楚了。
课外活动指导主要包括书法展览,组织参加书法比赛,向报刊投稿,走上街头进行社会用字调查等。组织学生参加展览、比赛和投稿时要特别注意章法的指导。走出校园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可以检验学生对于字音、字形的掌握程度,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