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比较文学即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本身就是不同文化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之桥。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很大发展。目前,在世界比较文学阵营中,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已是一支人数众多,能量很大,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队伍。特别是在国务院、教育部的领导下,近年来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比较文学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人才的体制已基本完善,比较文学在许多学校都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比较文学的快速发展与当前全球文化的发展态势有关。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如何保持文化的多元发展,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是人类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推进不同文化间的宽容和理解,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反对文化孤立主义。一方面要努力从他种文化吸取营养;另一方面,又要从与他种文化的比照中,认识和克服自己的弱点,尽量将自己的特长贡献于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同时,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人类思维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越来越琐细且相互隔离的分科研究框架正在被突破。因此,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成为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热点。

比较文学,作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显然处于21世纪跨文化研究的前沿。因为文学在各种文化中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它涉及人类的感情和心灵,在不同文化中有着较多的共同层面,最容易引起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心灵共鸣,所以也最有利于发扬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虽然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但过去多局限在以希腊和希伯来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体系中,对非西方文化则往往采取征服或蔑视的态度。全球化时代提出文化多元化问题以来,这一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变。西方文化需要一个完全不同的“他者”作为参照系来重新认识和更新自己;过去处于边缘,备受压抑的非西方文化也需要在与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中实现自身文化的现代化并向前发展,而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也正是日新月异。可以断言,在新的世纪里,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跨文化文学研究和文学与其他学科相连的跨学科文学研究势必大大超越前一世纪的比较文学,从而开辟比较文学的新纪元。

本书是笔者在1987年出版《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后,十余年来有关跨文化与跨学科文学研究的教学和思考的结集,包括“面向跨文化、跨学科的新时代”“传统,在现代诠释中”“重新解读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三个部分。除有关跨学科研究的几篇写于80年代后期外,其余绝大部分写于90年代;各部分大致又按写作年代的先后编排。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十余年来从我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37名研究生,是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切磋促成了这些文章的写成。

乐黛云
2001年1月于朗润园 TAUwDESgz3eLGl18xGZP5lUUIkyPGXIYi0rmt7WLo+YOjnBh+SXxm7mIqM4x0dV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