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广播业的诞生

图1.1西屋电气工程师康拉德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世界上第一座正式获颁牌照的商业电台诞生于1920年,地点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工业城市匹兹堡。是年10月27日,当时的美国商业部向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颁发了第一张商业电台执照,呼号为 KDKA 。该电台的前身则是西屋电气的工程师 弗兰克·康拉德 (FrankConrad)创办的试验电台8XK。KDKA于11月2日正式开始定期广播,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第一家正规的商业电台,1920年11月2日也就成了世界广播业的诞生日。开播第一天,KDKA就对共和党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大胜的结果进行了音频报道,为美国广播电视业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打下了基础。

创办之初,KDKA的发射功率只有100瓦,节目内容也以播放西屋电气旗下一支乐队现场演奏的音乐为主。今天,隶属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KDKA电台仍在正常运营,其发射功率已达50千瓦,日间信号覆盖宾夕法尼亚州的中西部,以及俄亥俄、西弗吉尼亚、马里兰、纽约、弗吉尼亚、肯塔基等州的部分地区。尽管关于KDKA究竟是不是世界上第一家正规电台的争论始终未曾停止过,但无论主流广播史家还是KDKA自身,都坚称KDKA就是全球广播业的先驱。

KDKA的成功令北美的无线电通信业巨头们眼前一亮,他们将发展商业电台视为促销利润丰厚的家庭用收音机的有效手段,于是美国开始出现电台数量和家用收音机销量的井喷。除KDKA外,早期的重要电台还包括西海岸的KQW、麦迪逊的WHA、芝加哥的KYW、纽约的WEAF以及底特律的WWJ等,全美电台数量至1922年年底已达到近600家。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家用收音机在美国完成了从奢侈品到日用品的转换。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美2600万个家庭中,有500万个家庭(占总数的19.2%)购买了收音机;全国收音机销售总金额从1922年的6000万美元跃升至1929年的8.43亿美元;据估计,至1929年,超过75%的城市与近郊的富裕家庭拥有收音机。 1922年,旧金山一家报纸曾如此报道电台广播所引发的狂热(radiocraze):“空中飘荡着电台播放的音乐,不分昼夜、不分场合,任何人都能在自己家中通过一个接收装置来收听广播。”

1926年11月15日,由RCA(50%)、通用电气(30%)和西屋电气(20%)合资的 全国广播公司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NBC)成立,主要创办者为RCA的 戴维 · 萨尔诺夫 。由于三大股东本身就是美国无线电通信业的巨头,各自旗下拥有为数甚众的商业电台,因此NBC实际上就成了一个美国商业电台的联合网络。经规划,NBC将旗下电台整合为两个广播网(networks):一为“红网”,主要播出商业化运营的娱乐与音乐类节目;二为“蓝网”,其内容则以难以盈利的新闻与文化节目为主。这两个广播网分别以WEAF和WJZ为旗舰电台,附属电台则分散在全美各地。这些电台在重要或指定时段须联播广播网规定的节目,在其余时段则可播出本地节目。通过这种方式,偏远地区的电台也能获得来自纽约的高质量节目,而广播网则可通过自身内容对广袤国土的覆盖来吸引全国范围内的广告商,从而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1927年,另一家全国性广播网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olumbiaBroadcasting System,CBS)仿照NBC的运营模式成立,与后者展开竞争,主要负责人是 威廉 · 佩利 (William Paley)。自此,广播网就成了美国广播电视业运营的基本形态。1943年,在规制机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一项禁令下,NBC被迫将旗下的“蓝网”以800万美元价格出售给商业巨头爱德华·约翰·诺贝尔(Edward John Noble),诺贝尔则为其专门成立了新的广播公司,并于1944年将购得的广播网正式命名为 美国广播公司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ABC)。自此,美国广播电视业进入NBC、CBS和ABC“三足鼎立”的阶段。

图1.2NBC的创始人戴维·萨尔诺夫

图1.3BBC的首任总经理约翰·里斯

除美国外,英国也是最早出现广播业的国家之一。英国第一家电台英国广播有限责任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 Company Ltd.)诞生于1922年10月18日,其执照由英国邮政总局(General Post Office,GPO)颁发,股份则由当时英国国内的六大无线电通信业巨头共同持有,首任总经理为 约翰 · 里斯 (John Reith)。与美国不同的是,GPO决定只颁发这一张电台广播执照,并规定这家电台的收入来源须由指定销售商售卖收音机的专利税和向收音机持有者直接收取的收听费两部分构成。但由于收音机销量并不如预期理想,再加上持有电台股份的几大商业巨头与GPO之间就抽税比例等问题不断发生冲突,创办初期的英国广播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这在本质上是由于,尽管公司的所有权构成完全是私营商业逻辑的产物,但国家管理部门却将其定位为公共服务机构——比如,从一开始,GPO就禁止其播放广告(但可以播出厂商资助的节目)。至1927年,在资金和政策的双重压力下,创办英国广播有限责任公司的几大通信企业纷纷退出,电台的性质从私营企业转变为国有公共机构,并正式更名为 英国广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其性质、权利和责任由皇家特许状(Royal Charter)规定,并由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理事会负责管理与运作。如今,拥有近百年历史的BBC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约2.3万名员工 ,其影响力也早已远超英国本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媒体。

BBC的诞生及后续的成功发展为英国确立了与美国商营体制截然不同的公营广播体制,这种体制通过直接向收音机使用者收费的方式为广播机构提供资金,并禁止其播放商业广告,这使得广播的内容得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政府和财团的干预,因此成为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广播业的国家如法国(1922年)、德国(1923年)和日本(1926年)等,均选择了公营体制;而诞生于1924年的苏联广播业则采取了与英美皆不相同的国营体制。至此,商营体制、公营体制和国营体制成为世界上的三大主流广播业体制。

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3年诞生在上海的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 广播电台 (呼号为XRO),是由一位名叫奥斯邦(E.G.Osborn)的美国人利用一位旅日曾姓华侨的资金创办的。电台与英文《大陆报》合作,以播放新闻和音乐节目为主,功率50瓦,并出售收音机,一时间“上海居民耳目为之一新,影响所至,宁、杭、甬各地均有人购去私装收听” 。不过,这家电台并未获得官方颁发的执照,并因违反北洋政府于1915年颁行的《电信条例》而在开播不足三月后被迫关张。其后,在上海租界治外法权的庇佑下,一大批外国侨民创办的电台陆续开始播音,包括新孚洋行电台(1923年)、开洛广播电台(1924年)等。不过这些电台大多寿命不长。

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允许国民有条件地使用收音机,并开始筹备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官方电台。于是,在1926年的10月1日奉系军阀治下的哈尔滨诞生了第一座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1927年,奉系军阀又分别在天津、北京和沈阳创办了电台。这些电台均为官方所有,虽因节目内容僵化而不受欢迎,却无疑为东北和华北地区打下了良好的广播技术基础。而在全国商业中心上海,民间创办的商营电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新新、亚美、大中华、东方等电台经营状况良好,很多电台稳定经营到太平洋战事爆发,在全盛时期达四五十座之多。这些商营电台“规模甚小,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播出戏曲、音乐节目,借播放广告以牟利,文化格调不高”

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以后,南京的国民中央政府取代了北京的北洋政府。1928年8月1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在南京诞生,功率500瓦,每天播音三小时,内容主要为来自官办中央通讯社的新闻稿和政治演讲,是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电台。此后,国民政府以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后更名为 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为规制主体,陆续展开了对全国各地电台的规范和领导工作,并依部门分工和政治层级有序创建电台,设立播音规范,逐渐形成了与苏联体制十分相近的国营广播体制。

可以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均出现了运作较为成熟的广播电台,并依照各自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形成了对电台广播进行规范、管理的机制。广播不但成为普通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被广泛运用于对外宣传和战争动员。人类历史进入了短暂而辉煌的“广播时代”。 R0HMltOYfLZJZe0MjN1AeCNJz1Qm44HPvc2fU5Up/ffhFngdgBLdtOWutE2Gp0y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