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专业长期贯彻的“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及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专家教师们密切关注的现行英语专业教育与大、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语言、内容教学割裂,单纯语言技能训练过多,专业内容课程不足,学科内容课程系统性差,高、低年级内容课程安排失衡及其导致的学生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欠缺、思辨能力偏弱、综合素质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上述问题,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在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如下改革思路:

更新语言教学理念,改革英语专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改变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模式,实现内容课程与语言课程的融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开发课程自身潜力,同步提高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 课程同时关注内容和语言,把内容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以英语为媒介,系统教授专业内容;以专业内容为依托,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提高语言技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辨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 依靠内容依托教学在方法上的灵活性,通过问题驱动、输出驱动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把启发式、任务式、讨论式、结对子、小组活动、课堂展示、多媒体手段等行之有效的活动与学科内容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升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项改革突破了我国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结构,改变了英语专业通过开设单纯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课程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传统课程建设理念,对英语课程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首创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英语专业内容与语言融合的课程体系;开发了适合英语专业的内容与语言融合的课程;以英语为媒介,比较系统地教授专业内容;以内容为依托,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崭新的途径实现英语专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

经过十年的实验探索,改革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

(一)构建了英语专业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包括美国历史文化、美国自然人文地理、美国社会文化、英国历史文化、英国自然人文地理、英国社会文化、澳新加社会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圣经》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综合英语(美国文学经典作品)、综合英语(英国文学经典作品)、综合英语(世界文学经典作品)、综合英语(西方思想经典)、英语视听说(美国社会文化经典电影)、英语视听说(英国社会文化经典电影)、英语视听说(环球资讯)、英语视听说(专题资讯)、英语短篇小说、英语长篇小说、英语散文、英语诗歌、英语戏剧、英语词汇学、英语语言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语用等。这些课程依托专业知识内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系统开发了相关国家的史、地、社会文化以及跨文化交际课程资源。 在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发了上述课程的资源。开发的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组织模式,系统组织了教学内容,设计了新颖的栏目板块,设计的活动也丰富多样,实践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此外还开发了开设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课件等。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系列教材已经陆续出版。

(三)牵动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 在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得到更新。通过问题驱动、输出驱动等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把启发式、任务式、讨论式、结对子、小组活动、课堂展示、多媒体手段等行之有效的活动与学科内容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曾有专家、教师担心取消、减少语言技能课程会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实验数据证明,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不仅没有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和语言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而且还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 开展改革以来,团队对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活跃了整个教学单位的科研气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课题组已经撰写研究论文60多篇,撰写博士论文3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撰写专著2部。

教学改革开展以来,每次成果发布都引起强烈反响。在第三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上,与会的知名外语教育专家戴炜栋教授等对这项改革给予关注,博士生导师蔡基刚教授认为本项研究“具有导向性作用”。在第二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上,研究成果得到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守仁教授和与会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在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上,成果再次引起与会专家的强烈反响,博士生导师石坚教授等给予了高度评价。本项改革的系列成果两次获得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目前,该项改革成果已经在全国英语专业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它触及了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影响了课程建设的理念,引领了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改善了教学实践,必将对未来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文化》针对的学生群体是具有中学英语基础的大学生。既适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生,也适合具有中学英语基础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爱好者学习使用。总体来看,本教材具有以下主要特色:

(一)打破了传统的教材建设理念

本教材打破了“以提高语言技能为终极目的”的传统教材建设理念,在先进、有效的内容依托教学理论指导下,改变了片面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却忽视内容学习的做法。教材围绕能充分代表中国文化的主题组织素材,摆脱传统的机械性词汇以及语法教学,给学习者提供了一本能让他们沉浸其中的英语教材,学习者对于教材内容更为关注,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学习使用语言的目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人生素养和外语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能搭建中西文化的桥梁。

(二)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主题

《中国文化》涵盖十五个精选的中华文化知识板块,其编排是按照衣、食、住、行等主题或专题来组织的。撷取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个典型侧面,涉及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或文化交流的很多主题。本教材大量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并为他们的语言输出提供了素材。

(三)体现了教材建设的人文关照

《中国文化》以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主线,主题内容力求具有代表性、民族性和趣味性。使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学习和领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在选择教材资源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异域文化,进行比较,培养文化敏感性,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文化既不妄自尊大,也不无端菲薄。对其他文化,批判中接受,吸取其精华部分,补充自己的文化。

(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教材设计了新颖的活动板块,每一单元的主体内容均包括Before You Read、Start to Read、After You Read、Read More四大板块,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也方便教师借助教材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在Before You Read部分,学生通过自测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热情;在Start to Read部分获得主要知识内容,拓展知识面;在After You Read部分通过练习检测对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Read More提供的两篇或三篇辅助阅读材料是对单元内容的延伸。这种设计理念,从学生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设计了多样的训练活动

在强调内容学习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教材精心设计了生动多样的综合练习。这些练习有注重丰富文化知识的,也有专门训练语言技能的,还有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的活动,这些活动学生参与度极高,可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多样化的活动打破了传统教材单调的训练程式,使得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六)推荐了经典的学习材料

教材的这一特色在于它对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部分,编者向学生推荐经典的书目、影视作品、名诗欣赏以及英文歌曲等学习资料,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开阔视野,也使教材具有了弹性和开放性,方便不同院校不同水平学生的使用。

本教材是我国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探索,凝聚了全体编写人员的艰苦努力。然而由于水平所限,还存在疏漏和不足,希望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和同学们能为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您的指导和建议将是我们提高的动力。

编 者
2016年5月17日
于大连外国语大学 eLZfCVxDIZYzwIClbIyScyKmnyOFCWjGMOQLR2zzo2Bu2YS8nGIBxEYS0chnOx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