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新市场人的新特征

新市场人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十分明显的,因为他们生在一个市场变革的时代和创新创业的时代。中国素来有这样一个关系到成功的古老命题: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英雄与时势应当是互动的。但是,从事业成功的基础属性来讲,时代的走势更重要。新市场人生逢其时,这个时势给了他们一种从未有过的素质“内存”:他们是“网络原住民”和“数字原生代”,是新技术的创造者、运用者和敏感的消费者,是趋向于清新生活的追求者和消费时尚的变革者,也是把创意、创业、体验和自助奉为最高生活哲学的行动者。他们将是第一代真正的全球经济人。

数字消费原生代与“手机人”。 人们对新市场人的内在技能素质,特别是大数据视野里的思维状态,有过多种描述,如“网络原住民”“数字原生代”“鼠标一族”和“手指人”,意思大体一样。无论走到哪里,他们关心的第一件事都是有没有Wifi。他们关心PC网络和移动网络,关心网上的社交圈和各种网络新闻。80后也会上网“淘宝”,或者打游戏、玩博客。90后更关注微信、App以及与“虚拟社会”的沟通,他们中有很多人还热衷于网上组织的各种活动。有统计说,QQ社群中80%是10岁到29岁的用户,而微信的用户90%以上也是年轻人。鉴于新市场人的这种明显的特征,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刘德寰教授使用了“手机人”的概念。他认为,微信从“超级App”发展为“超级平台”,渗透到所有的时间、地点与场景,覆盖率达到96.8%。JuniperResearch调研公司在2015年底发布报告指出,随着虚拟现实头盔技术(VR)逐步走进主流消费者市场和物联网的发展,通信能力“跨平台整合”也会在2016年成为现实。

中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规模是惊人的。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3G、4G用户总数突破6.7亿,其中4G用户达到2.25亿,光纤用户超过3.3亿,3G、4G基站达到258万个,手机网民规模为5.94亿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是2000年的30倍至40倍,移动应用收入达到1.15万亿美元。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最新调查报告,认为目前全球有32亿人联网,手机用户达到71亿,覆盖了全球95%的人口。近20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基础创业期、产业形成期、快速发展期,开始进入融合创新期。据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报告,到2015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68亿,规模居全球第一,网站数量为413.7万个,域名总数超过2230万个,CN域名数量约1225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已经成为网络大国。

2015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情况,交易额为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59.4%,其中网络零售额为2.3万亿元,超过了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到2015年底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目标的一半还多。2015年11月11日,有关部门发布最新消息,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突破了8.75亿,2015年前10个月网络零售额为2.95万亿元,移动端交易额占比为68%,大大超过PC端,跃居世界首位。2015年底,淘宝发布中国互联网消费趋势报告,通过对2011年至2015年的淘宝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这样三个结论:一是“移动电商时代来临”,二是网络消费“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三是“28岁以下网购用户迅速增长”。无论是官方的还是企业的调查与测算都显示,互联网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消费趋势。

网上消费者主要是年轻的消费人群,他们是网络经济的创造者和支撑者。2015年7月,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千禧人的数字移动生活》,这是对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千禧人最系统的一次调查。在这份调查报告中,给出了“新市场人”概念,具体是指出生在1980年至2000年的人,数量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1.8%。这其中并未包括00后。如果再过5年去研究,00后也必然会成为研究对象,这个数字就要大得多。当前,我国PC网民约为3.7亿,移动网民约为3.2亿,占到全国网民总量的70%。该报告对新一代人个性特征的描述是,个性张扬、喜欢运动、有些自我;PC时间分配,主要是导航、门户网站、电子商务、视频和社交,其中电商占16.4%。App时间分配,主要是社交、文体娱乐、通信聊天、实用工具和电子商务,分别占22.5%、16.89%、16.7%、15.5%和6.9%。他们有无须为之隐晦的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其中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80后网购更习惯于借助PC端,在PC电商的选择对象上,主要是淘宝网、天猫和京东商城。手机淘宝在生活中也不可或缺。社交中,更多使用App,而微信独大。报告还分析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萌芽期的通信与社交到购物与娱乐,再到多元化生活服务三个消费段落。多元化生活服务包括出行、医疗、教育、家政、旅游、餐饮等。线上线下结合与互动成为消费趋势,对许多传统行业形成颠覆性的冲击。报告还指出,移动互联网的马太效应显著,App的推广将会越来越依靠渠道和品牌推广能力。

还有一份名为《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年移动消费者行为》的调查报告称,目前约有58%的移动消费者每天查看手机11至50次,每小时查看不少于1至2次。其中,有20%的人每天查看50次以上,每小时大于3次。这些都是对新市场人当前数字生活的描述。

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年轻人对智能手机的要求更高。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手机市场规模出现6年来的首次下滑,第一季度缩水4%。工信部《2014年手机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给出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2%,低于电子制造行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讲,下一步的目标不仅是如何提高效益,更要在创新中进一步满足消费者数字生活的更高要求,比如芯片的速度、电池的续航能力和扩大存储空间等,而新的“全网通”和“虹膜识别”技术则是智能手机的新突破口。其中,“虹膜识别”是高端手机的一个标志。在快速解锁、快速支付方面,小米、中兴、奇酷先后拿出了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的陆续出现,将会进一步推动移动网络的市场应用。

如果对中国不断升级的网络建设继续作一些展望,人们将会感知到未来更多令人吃惊的变化。在2015年7月于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宣布,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4G用户已达2.5亿,基站数量为94万个,覆盖人口10亿,覆盖城市300个,是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他透露,随着全息直播、无人驾驶、超高清视频业务的发展,中国正在研究5G并开始考虑制订相关标准、未来试验以及产品开发和预商用等发展目标。中国未来的5G前景确乎让人憧憬。从概念上讲,5G是继4G之后的第5代移动通信,与4G有质的不同,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演进集成后的总和。5G网络的速度将是4G网络的100倍。差不多每隔10年,移动通信技术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诞生起,已经经历了1990年的GSM网络、2000年的3G网络、2010年的4G网络的演化过程,性能指标不断提升。目前,移动通信还是以音频通话为主,5G时代将完全进入视频交流阶段。有关机构预计,从2010年到2030年,中国的移动数据流量将呈爆炸式增长,增长或达4万倍。5G在性能上不仅可以在人员密集和严酷环境下高速上网,更是物联网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技术支持。5G让“万物互联”成为现实,而这种巨大的变化将会发生在新市场人和新消费者活跃的一段时间里,再次重塑人们的消费与生产活动。目前,已有多家运营商在测试5G网络,包括爱立信、KPN、华为、中兴、软银和KT等。完全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中国的80后、90后和00后就会成为5G人和5G消费人。

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各种终端连接,具有枢纽性和全局性,因此也代表和影响着中国新市场人和新消费者的科技追求。尽管中国年轻人喜欢苹果,但他们同样钟爱自己的小米。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状态特别是运用状况,连苹果的“故乡人”都感到“艳羡”。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于2015年8月21日发表记者乔安娜·斯特恩的文章,题目是《我们为何羡慕中国的智能手机》。起头的导语就是:我们(美国)尚未完全发挥手机的潜能。她说:“中国(年轻)人通过智能手机过上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这让我们艳羡不已。中国的优势是什么?技术往往更便宜,人们可以频繁地换手机。还有,存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文化——大约6.68亿人上网,其中89%用手机上网。”“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巨头在移动服务中争夺用户的忠诚度,包括即时通信、购物、视频甚至送餐。”她认为,中国人在手机方面给美国人上了“5堂课”:一是手机成为生活服务的操作软件系统,从社交到游戏、找歌、预约、叫车和付账,应有尽有,“因此你真的可以活在微信中”。二是“手机事实上是钱包”。三是无须等待就会得到一部新手机,“使人们始终能享用最先进的技术”。四是操作系统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五是手机成了电视机——“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面临的历史性挑战帮助市场为媒体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她讲的不是恭维话,是事实。这些事实说明了中国新市场人的幸运,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对互联网、对高科技如此热情。

是的,我们自己至少能够这样判断: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中国新市场人的移动数字生活不仅将有更便捷、更安全的社交环境,市场消费和数字营销也将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将更通畅、更便捷,App将带来更多的惊奇与惊喜,生活服务业与工业服务业将渗透到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市场的更多活动环节中,真正的网络时代将到来。

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了2.76亿人次、2.7亿人次、1.68亿人次。在一些商务领域,一站式服务和全产业链商业布局已经开始出现。可以预见,随着3D打印、无人机送货、虚拟试衣技术的运用,电商运营模式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影响到更多的消费者与商业和物流配送领域。智能手机的不断进化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5G技术的广泛运用,还会大幅度提升数字商业消费的水平。

在中国,大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显示,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4%,在五大中心城市里居首位。2014年,广州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9.75小时,其中手机上网的占到79.2%。上网动机排列顺序是:获取免费信息65.9%,网上购物63.2%,获取生活服务资讯57.7%,网聊55.1%,影视、音乐53.0%,网络游戏35.2%,对外通信联络35.0%,办事26.6%,商务12.2%,炒股、炒汇、炒基金11.2%,信息发布9.8%。70%的网民有过网购经历,21.6%的网民每月有3次网购。这份蓝皮书还显示,广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过万亿元。

十分有趣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之大,已经体现在人们意想不到的生活领域。在北京,新一代“互联网+”公厕在房山区出现了,并被称为“第五空间”。这个“第五空间”除了具备基本的厕所功能外,还将提供金融、上网、购物、电动车充电、缴费等多种公共服务。据说这种“第五空间”的成本并不高,单体设备成本可以控制在20万元左右,还可以带来一定的服务收益。

移动互联网商业的广泛应用,最终还是来自新市场人的创新和新一代消费者群体内生的消费动力。美国代际动力学研究中心创始人贾森·多尔西说:“不同于以往几代人,千禧人希望按他们的要求接近他们,这意味着社交网络、短信和电子支付体系大量使用。”因此,他们不仅是数字原生代,推动了技术创新,也是新的消费行为和商业模式的践行者。

在2015年底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许多互联网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互联网市场的未来。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未来5至15年,消费时代一定会来临。百度的李彦宏说,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世界。滴滴出行的程维则说,10年之后,大家不会再谈互联网,因为到那时互联网已从新鲜事变得稀松平常。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支撑。2015年7月18日,经历了从1997年到2015年的18年时间的断续谈判,世界贸易组织主持的日内瓦信息技术贸易谈判终于在54个成员国间达成协议。该协议可以降低大约200种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新增的免税产品包括电脑软件和软件媒体、电子游戏机、打印机墨盒、全球定位系统设备、医疗设备和下一代半导体。该协议涉及的全球信息产品的价值相当于每年全球钢铁、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总和。

上文已提及,2015年底,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和600多位互联网企业代表与专家学者与会,8位外国领导人出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此次互联网大会的议题不仅包括互联网文化传播以及互联网治理,而且更多地突出了互联网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合作和互联网技术标准等热点问题。作为大会永久举办地的乌镇虽不大,但在会议全智能、服务云系统、智能乌镇以及创客空间发展等方面都呈现了互联网发展的国际水平。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智能手机本身的发展与革命。这需要等待5G技术的到来。从手机的发展规律来看,模拟手机到数字手机用了20年,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经历了15年,苹果公司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已有8年时间。因此,还会有一个过程,5G技术实现与普及,将会引起智能手机应用新场景的出现。5G不仅意味着速度的成百倍提升,网络无处不在,还将具备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和重构安全的特点。二是继续打通互联网发展的瓶颈,让更多的人进入网络世界。

对于后一个问题,即中国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景,要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方面是发展空间很大,另一方面是目前进入了瓶颈期。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在分析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之后指出,中国网民规模增长进入了瓶颈期。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88亿,普及率达到50.3%,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了,现在的中国人正在分为两大群体,一半是网民,一半是非网民,半斤八两。一条非常泾渭分明的数字鸿沟横亘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无法通过非常规的战略性决策,将中国的另一半带入网络时代,那么中国互联网将无法顺利跨越发展困境。”

中国在互联网网民数量方面是绝对的世界第一大国,但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仅仅比全球普及率高3.9个百分点。尽管欧盟国家的数字经济推进步伐也在放慢,需要作出新的努力以挖掘数字经济的潜力,但这不是我们满足于现状的理由。在中国,智能手机呈爆炸式发展更多体现在原有PC网民的转化升级,并没有引发未上网群体的上网新浪潮。这个空白群体从年龄上划分主要是中老年人,从区域上划分在农村。对前一个空白,年轻人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商业和非商业模式帮助中老年人“扫盲”。对于深刻体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数字鸿沟”,要在城乡协调发展和老少边穷“脱贫”中着重解决。20世纪90年代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则是“要想发先触网”。2014年,中国城镇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4个百分点,分别为62.8%与28.8%。2015年,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略有增加,但总体上变化幅度不很大。有统计说,欧洲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77.6%,美洲地区为66.0%,而中国网络最发达的“北上广”也只有40%上下的普及率,大致与亚洲多数地区持平。2015年末,农村网民占全国网民总数28.4%,规模为1.95亿,较前一年增加1694万。调查还显示,城乡非网民中只有11.8%表示未来可能上网,上网意愿较低,与群体特点、网络技能不足有直接关系。方兴东认为,未来10年,中国互联网的基本规律就是“得农村者得天下”。这个判断是准确的。让另一半中国人进入网络时代的主要途径,应当是发展真正的农村电商,而不是仅仅依靠城里人去办农村电商。创制更适应于中老年人和农村人的智能手机,一步到位也许效果更好。这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年轻的创业者不仅要瞄准同龄人的网络需求,同时也要把市场目光投向更需要关注的潜在网络群体。

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中指出,尽管互联网、移动电话和其他数字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快速推进,预期中的数字红利却没有如期而至。全球60%的人口仍置身于不断扩张的数字经济之外,数字红利没有被广泛分享。世界银行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普及互联网,缩小“数字鸿沟”;二是使劳动者的技能适应新经济的需求。

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消费者。 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只是解决了渠道问题,并不代表商品本身。千禧一代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必须有足够的技术含量。如果渠道里只是流着同样的水,甚至是陈旧的水,这样的水是不能反复饮用的。

各类创新产品是新市场消费中最重要的商品元素,也是一些把促销作为最高商业目标的电商需要考虑的关键点。缺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终究不会有长久的市场生命力。在一段时间里,消费领域曾经出现引人注目的“淘品牌”。但是,这些“淘品牌”被淘过多次,最终都会“赔钱赚吆喝”,甚至销声匿迹。为什么?因为都是老面孔。有些商业分析认为,问题出在品牌推广费用上,那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增加推广费用固然重要,但消费终究不是消费“吆喝”,要想引起足够持续的市场消费热点,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品牌赖以生存的创新价值。

智能手机的功能演进和更新换代本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手机一直停留在当年的“大哥大”水平,消费者是要厌倦的。许多年轻的消费者之所以一年半载就要换手机,也是因为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随着5G时代的来临,“万物相联”,智能手机功能不断进化与物联网产业突飞猛进相辅相成。虽然带上一张城市卡或佩戴一块智能穿戴手表就可以轻松出行、就医,以及出入超市、餐厅、影院和商场等多种场所消费,体现了物联网的魅力,但是以移动手机为中心的“万物互联”更是一种努力的方向。

在2015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各大手机商不仅推出新机型,还纷纷推出许多手机与其他家电设备互联的解决方案。随着芯片和传感器越来越质优价廉,包括音响、门锁、开关、洗碗机、烤箱、智能床、具有除皱功能的衣物护理机等,都可以与手机联网。虽然这一切都还处于开始阶段,智能单品出现较多,能够在多个生活领域提供智慧生活的系统性家电还在发展之中,但是大的家电商都在加紧布局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早在1997年,比尔·盖茨就用7年时间,花费近亿美元,建筑了一套智能住宅,所有家电的设定都是智能调控的,连宅中的一颗老树都配有传感器,根据需水状况实现自动浇灌。比尔·盖茨的智能住宅已经建起了快20年,如今智能产业终于开始跨越式发展,并从各个方面出现由初级到中高级、由城市到家庭、由单品到多品的智能交集发展过程。

我们不能低估这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级物联网”产品的市场投放速度。截至2014年,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已有50个城市加入。2015年,共有70个城市加入。全国城市一卡通发行数量已达5.8亿张。空调、洗衣机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正在形成进入物联网门槛的第一波产品“访客”,开启了智能生活的第一道大门。应当说,物联网将会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方面带来层出不穷的新体验,而这种新体验的第一波“主人”正是新一代年轻消费者。

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和中国RFID(射频识别)产业联盟最新的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5679亿元,预计到2018年将超过1.5万亿元。尤其是“互联网+”推动物联网、大数据运用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将会进一步整合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一体发展,市场前景十分明朗。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也有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2015年,继中兴、小米的品牌手机之后,国产手机OPPO、魅族、一加也冲刺高端手机阵营,投入新品手机市场。

当前,智能穿戴的“文武场”已经开台,物联网体验正在进入日常生活。例如,智能手表上市,有的智能手表还具有支付功能。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将会扩展到更多领域,带动物联网产业起步并发展。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行业各个系统销售额达624亿美元,增长率为29%。2015年7月,首届中国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开幕,中国国产单兵外骨骼首次曝光。很多人熟悉电影《钢铁侠》,单兵外骨骼就是像钢铁侠行头那样的一种特殊的穿戴装置。单兵外骨骼虽说不上是超级的智能机器,但也是世界制造业界的一个热门。单兵外骨骼或许并不能承担实战火线的任务,但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在后勤保障和医疗、探险方面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重要领域,与物联网、互联网有着密切的关联,相信会成为青年探险家们的重要装备。还有预测说,智能穿戴不仅进入个人消费市场,也会进入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比如,物流企业为职工配备智能眼镜,可以使商品的拣出效率提高25%。

汽车产业正在酝酿“无人驾驶”革命。未来的汽车或与我们眼前的汽车截然不同,无须驾驶员去驾驶,其生产商也不完全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法国《费加罗报》甚至在其评论中说,苹果、谷歌与Uber很可能会取代通用、丰田、奔驰与标致,成为“无人驾驶”革命的推动者。现在,苹果已经推出CarPlay车载系统,并有15个汽车品牌成为该系统的合作伙伴。正在测试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原型车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60万公里。在伦敦的希思罗机场,从停车场到候机楼,已经有无人驾驶汽车在为旅客服务。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无人驾驶汽车有可能在2017年上路,2020年前开始普及。Uber的首席执行官充满信心地说,未来20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取代传统出租车和大巴车。不少研究者还认为,无人驾驶将会重新定义城市生活。比如,纽约号称“四个汽车轮子上的城市”,汽车梦曾是美国梦的一个象征,但汽车数量的激增也带来了一些大城市的世界性拥堵。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完全可以用数量少得多的车提供同样水平的交通流动性。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9000辆无人驾驶汽车可以代替13000辆出租车,而且出行价格低廉,交通事故降低,拥堵消失,停车空间减少。该研究说,自动驾驶可以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心。喜欢飙车的年轻人可以去赛车场,而更多的年轻人减轻了上下班途中的疲劳。

服务机器人正在向人们“招手”,在教育、医疗、娱乐、家政等诸多服务领域展现它们的效能。正如一位机器人制造商所言,婴儿出生,有机器人保姆;上学,有教育机器人;在职场上,我们与机器人共同完成工作量;退休后,机器人为我们提供养老服务。除此之外,社交机器人也开始普及,能与人交流互动,甚至解读人类感情。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4年发布报告说,个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2013年的销量已经达到400万台,2014年到2017年之间将增加到3100万台。目前,欧盟已经启动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项目,中国在2012年就制定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计划》。

许多人都相信,未来世界将充斥大量机器人,取代传统的需要人力充当的劳动角色,甚至智力劳动角色。这似乎并不遥远。机器人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更早。据估计,2035年前后,智能型机器人就会被广泛地利用。在此之前,机器人其实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从银行的ATM取款机到工厂的机械手,还有参加了《危险边缘》智力问答节目的超级计算机,都是不同形式和不同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机器人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与生活。以服务机器人为例,就有家庭机器人、教学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助残机器人、仿人机器人等。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机器人有医疗、太空、水下、军用等用途,其中医疗机器人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应用。机构调查显示,在未来的几年里,医疗机器人每年的增长速度为19%,2016年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19亿元。

也许有人担心自己的“饭碗”会被机器人抢走,甚至担心未来机器人的智力水平超出人类,导致电脑超过、控制人脑。特别是德国大众发生机器人“杀死”职工的事件,让这种担心加剧了。一些科幻小说和科幻大片里经常出现未来机器人代替人类接管地球的场景,也加重了这种担忧。甚至连霍金也说,“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就将是人类的末日”。持有同样观点的计算机科学家库茨韦尔讲得更尖锐,他给出了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时间点,认为2045年将是“跨入高智能机器时代”的关键年。作为顶尖的物理学家,这也许是一种可能的逻辑推理。但是,这个逻辑推理的成立需要一个前提,即机器人的研究发展处在“无政府状态”,不受任何限制,没有任何管理和法规。因此,与其说霍金和有关科学家在预测机器人时代的未来,莫如说是一种提醒。就像我们对克隆的研究一样,缺少了法规而随心所欲,当然也会招来生物灾难。研究和应用虽有区别,但任何研究和应用都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这是必须也是可以做到的。对这个问题,比尔·盖茨讲得更平和一些:“人类应当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将最终构成一个现实性的威胁,但它在此之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机器人”的概念出现得很早,“robot”(机器人)源自捷克语,是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剧作品《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首先提出来的,意思是“苦力”。在该剧的结尾,不甘于一直做苦力的机器人接管了地球并毁灭了人类。因此,对于人工智能或者电脑“天网”是否会超越人类消灭人类的担忧,在较早的关于机器人的科幻作品里就开始出现了。

关于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毁灭人类,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各方看法并不一致。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尼克·博斯特伦认为,机器人还要依赖人类,特别是人类建立的社会关系。他举的例子是,如果将一名母语为英语、从未说过汉语的聪慧女孩关进有大量汉语学习用书的房间里,要求她流利地说汉语,无论她多么聪明、多么努力,也无法达到母语是汉语的人的水平。因为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关键是与语言流利的人一起交流,人工智能在缺少与人类自然交流的情境下很难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如果居心叵测的人在“无法制状态”下进行研发,也有潜在的危险,因此多名科学界人士呼吁禁止智能机器人的生产。

就经济生活而言,机器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比如,2012年亚马逊公司收购的一家自动化物流公司中,机器人成为最优秀的“搬运工”,还可以处理法律文件,一个机器人顶500个律师。智能机器人可以做厨师,更可以打理店面,这都不是什么问题。对于这样一种已经看得到的前景,美国物理学家雷哈特·阿尔莱恩称之为“机器人化”,也即人类完成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取代的不仅是简单劳动,通常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会计等,也可以交由机器人去完成,甚至一些更复杂的精神劳动如作曲与绘画,也会出现新的创作场景。

还有人担心,如果人工智能发展不合理,也会出现人群的两极化,精英人群控制智能终端,而普通大众的智力则在智能产品的“包围”中逐渐退化,最后沦为社会下层等。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究竟是祸还是福,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给出了一个比较辩证的说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握得好,人工智能就是天使。在他看来,任何一种高技术都是“双刃剑”。

另一个争论是机器人的发展会不会危及未来年轻人的工作岗位,所给出的初步结论并不一样。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副教授迈克尔·奥斯本的研究结果是,美国47%和英国35%的劳动者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代替,日本近半劳动力将被机器人代替。英国巴克莱银行的研究人士则认为,机器人制造将为英国提供10万多个工作岗位。研究视角不一样,结论不相同。重要的是,就业的市场结构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随着服务业的细化发展,服务产业会是一块“大海绵”,吸收的社会劳动力接近于无限。在中国,服务业占GDP总值的比重2011年为44%;2014年达到了51%;2015年尽管经济在转型中有波动,但服务业的整体增速却从上半年的8.4%提高到第三季度的8.6%,远高于总体经济6.9%的增长率。

争论无疑还会继续下去,但有几个事实是无可否认的,那就是我们尚处于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初始阶段,一切都有可塑性。据有关研究,目前机器人的智商只相当于人类4岁时的智商。百度的李彦宏就说,“百度大脑”目前只有3岁小孩的智力。另一个事实是,即使智能机器人发展很快,既阻挡不了,也无须阻挡,唯一重要的事情是一面发展,一面加强规范与立法管理应用活动。发展人工智能是让人的智能延长,并不是以取代人类自身的活动作为目标。显然,要取得这样一种发展中的平衡,所依靠的力量与智慧提供者并不是老一代人,而是千禧人中的科学家和商业应用者。他们既是新技术方面的敏感者与创新者,也是新法则的创立者。

智慧产业的发展是大趋势。尽管智慧产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并存在技术成本高的问题,但发展势头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201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达到56万台;智能语音交互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指纹的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许多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企业积极布局,如百度的“百度大脑计划”、科大讯飞的“超脑计划”和京东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等。“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商业机遇,第二次机器革命正在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成为创投的下一个“风口”。在国际上,谷歌、IBM等巨头也纷纷抢滩人工智能产业链,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与高新技术人才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短短的四五年,全球投资就达到1900多万美元。人工智能技术(AI)是未来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将对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恰如“互联网+”一样,“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也会成为一种趋势,在工业、农业、金融业、商业、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催生新的变革。

目前,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是主要的机器人市场,占全球销量的70%。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类。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5.6万台,在全球占25%。机器人应用目前正在从工业领域向服务领域扩展,服务机器人在全球接近2500万台,约为工业机器人的一半,主要提供家居、医疗康复和教育娱乐服务,包括清洁机器人、烹饪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商业型无人机、救灾机器人和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机器人从外形上说有人形与非人形的区别,也有单功能与相对多功能的区别。目前,功能单一的机器人更多见,如按摩器、扫地机器人等早已进入市场。在短期内,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高,生产成本偏高。如一台拥有识别人脸、陪聊、播放音乐、预报天气和查询股票功能的“小智”,售价需要5万元,能够跳舞的高达10万元。如果这类机器人批量进入家庭,应该在万元左右。不管这个商业普及的过程有多长,未来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都会向机器人方向发展。专家们预测,在10年之内,人类将从万物互联时代进入万物智能时代,所有设备都会有传感器,都会与人连接起来。手机将会掌握这把“钥匙”。把智能手机当成第二生命的千禧一代无疑会是机器人的拥趸。

无人机也是一种机器人。大疆公司的无人机载着汪峰送给章子怡的克拉钻,是一种浪漫,也是一个“广告”。大疆公司的确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成功者,有产业链优势,质量不错,价格低廉,每架无人机在1万元以内。比尔·盖茨也买了一款大疆公司的无人机。大疆公司的无人机占到全球民用小型机市场的70%,销量一直上升,2010年销售额为300万元,2013年为8亿元,2014年爆炸式增长到2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300至400家无人机企业,能够持续生产的有170家,未来产业规模将超过千亿元。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更胜任“三D”(枯燥、肮脏、危险)环境,还能提高效率与节省成本。无人机的生活与工作用途广泛,可拍摄风景、航拍、空中巡逻、监测、送货、农林喷施作业,更可以穿越交通条件不好的地方完成运输任务,获取地理信息和执法取证。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商品物流,无人机可以有效改变电商后续物流服务的被动局面。谷歌就计划在2017年推出无人机配送包裹服务。但是,无人机也会威胁传统航空业的安全,还涉及保护隐私问题。2014年12月28日,北京一家企业的3个员工操纵无人机,导致多机延误,各方面出动1226人参与防范,2架歼击机、2架直升机升空,25部机控雷达开启,出动车辆123台,最后不得不将其击落。无人机在发展,商用无人机起落规则却还没有相关规定,需要建立相应的交通规则。据说,英国的工程师研发了一种盾牌防御系统,能够辨识并控制“流氓”无人机,确保无人机更正常、更优质地为商业服务。近年来,无人机正在与一些新兴技术行业跨界融合,如空中机器人以及让无人机沿着预定的航线在城市道路上方飞行等。这一切无疑会拨动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神经。至少,无人机带来的新的摄像功能得到了年青一代消费者的欢迎。大疆公司推出了手持云台相机Osmo,售价不高,同样能实现广角拍摄,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实,一切都有它的原始形态,无人机的原型说到底就是每个孩童曾经玩过的纸飞机和长大以后制作的航模。

诚然,讲技术创新,不能只是机器人和无人机,“互联网+”的创新力几乎是无限的。如3D打印,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可以有许多创意,甚至在文化领域也会制造出惊喜。2015年7月北京出现一个名为“帝都之泪”的众筹项目,是一个虽带有一定的商业特征,但本质上还是3D制作的文化项目。众筹需要借助互联网,3D也要借助互联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就启动过一个项目,计划筹集50万美元,用来保护登月第一人即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标志性”宇航服。这件宇航服弥足珍贵,是有60多年历史的现代文物。一般而言,宇航服的制作材料会随时间破损、老化,因此不得不在2006年停止展出。为了能留住这件不同凡响的宇航服,博物馆借助目前流行的网上众筹方式,用来打造一个温度可控的展示柜。在中国,年轻的创新者在称为“Kickstarter”的众筹平台上取得了类似进展,“帝都之泪”的策划者们拿着一台单反相机,为一些老物件拍摄了许多照片,然后上传至数据库,在一个多小时后就能获得逼真的3D模型。他们开发的是中国传说中“龙生九子”的古建筑构件3D图像模型,吸引了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目光,十几天里累计募资3000美元,成为首个依托于文物数据的3D项目。这个创客团队叫作“即刻叁”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众筹是手段,3D打印的即时应用是关键。如果只是从筹资角度看“帝都之泪”,显然是看低了创客团队的创意,他们是在运用CT数据三维重建技术弘扬中国文化,是在国内尚无先例的情况下,借助电脑、手机的终端设备,调取文物的三维图像,专攻3D模型生成技术,并与他人分享3D文化产品。他们的众筹,筹的是人们对公众文化价值的认同,最终的结果是推动了文物保护与文明的传承。“即刻叁”的创新活动也是新市场人应用高科技的一种创新活动。因此,有评论说,3000美元只是一个象征,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远远大于推动众筹行动本身。

3D打印,也称“增材制造”,实现了制造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转变。等材制造就是铸造、锻打和焊接,减材则是切、铣、磨。3D打印技术可以一次制造任意复杂的零部件,可以轻易地生产出很多传统方法无法制造的产品。它与产品的复杂度关联低,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拓展了创意空间。由于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加工周期,个性定制成为可能。同时,由于不需要模具,产品的单价几乎与批量无关,所谓“规模效应”在制造业走向终结,在新产品开发与小批量生产中极具优势,个性化制造成为现实。3D打印契合工业4.0时代制造智能化、资源效率化和产品人性化的理念,因此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随着打印设备和材料技术的突破,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目前在航空航天工业和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个人消费市场也极具潜力。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在2014年达到37亿元,未来几年将以30%的增速发展。

人脸识别技术也被纳入互联网应用,常见的考勤机就是其简单形式。该技术可用于登录验证、身份识别,为用户确认相关信息提供解决方案,并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与消费者关系更密切的是刷脸支付,在支付时不再需要银行卡、存折、密码甚至手机,系统可以在数秒之内完成身份确认、账户读取、转账支付、交易确认等环节。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迎来一个“刷脸时代”,生活更智能,在网购的时候,只需对着手机摄像头作个表情就完成支付了。

创新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合行为,需要动用和改造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坊间有过这样的调侃,在互联网时代,化缘的叫“众筹”,算命的叫“分析师”,八卦媒体叫“自媒体”,统计分析叫“大数据”,忽悠叫“互联网思维”。但是,这种调侃代替不了事实。它们之间也许有若干形似之处,但神肯定不似。

年青一代对正在改变他们生活的科技产品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他们不仅关注机器人、无人机、更加智能的通信应用程序、新的USB接口、电视中的流媒体频道和部分实用的生活物联网,对2016年上市的虚拟现实(VR)头盔更是充满期待。在中国,从暴风科技2014年推出“暴风魔镜”到腾讯、乐视陆续推出VR战略,VR概念开始被人们接受。虽然还不能说每一个年轻人都会戴一具VR头盔,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2016年将是虚拟现实产业爆发元年,在电游、电影、医疗、旅游和多种消费体验中广泛应用,近期市场规模为400亿元左右,长期市场容量将会达到千亿级甚至万亿级。

现代清新生活的追求者。 新市场消费的文化含量高,文化消费占很大比例。但是,更多的时候,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如影随形,前者甚至更胜一筹。文化消费属于分众消费,消费文化则有共同性。消费素来有品位高尚与低俗之分,也有清新与奢靡的区别,还有分众偏好的特点。网络社交圈决定着消费文化的交流与认同,不同的消费指向和消费文化的认同形成不同的消费圈,总体上有分合,有交叉,有交流,成为一个时代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主流。毋庸置疑,新一代市场人与消费者轻占有而重体验,不只是消费有形的商品,更重视其中的文化含量。他们追求个性而不尚奢靡,朴素简约又充满“高端范儿”。他们所追求的是更加清新、更加健康的消费方式,与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时代的市场消费走向有着更大的契合度。

新市场人有时尚感,却不比吃比穿,而是比兴趣所在。凡是与文化和网络有关的事物,他们都感兴趣。以北京动漫节为例,届届人头攒动,第四届就有10万人次参与。动漫节上有产品推介、科技展示、股权交易、信息交汇、动漫迷互动等活动。每个人未必都是动漫迷,但既然是动漫狂欢和新的网络文化消费,那么错失或是一种遗憾。新市场人对诸如此类的文化生活情趣给出一个自褒之词,曰“小清新”。

新一代消费者不仅以“小清新”自况,也已形成自己的文化消费样式和商业圈。80后讲的是80后文学、80后动画、80后美术、80后音乐和80后电影。《80后》便是80后的电影宣言,讲述的是一位失去亲人的80后女孩在爱情和事业上的追求与成功。80后相声演员王自健的《80后脱口秀》占据东方卫视的固定时段,从2012年5月13日开播以来,风头一直未衰。他的节目是中国相声与欧美脱口秀的混搭,却又不是简单混合,充满了中国年轻人的睿智与幽默。他摆脱了百年老相声里镜子只照别人而不照自己,专于拿人取笑的老套路,敢于调侃自身,在现身说法的“黑色幽默”中发人深思。他的相声对社会生活、文化事件、伪时尚潮流从不避讳,又并非锋芒毕露,而是在谈笑之间引入话题,很有些“现代东方朔”的味道。他的话题也很开阔,从当年的利比亚事件到现在的油价涨落,甚至从“药家鑫案”到代沟理解问题,都有涉猎。诸如“房价与房奴”“公交让座”“夫妻逛街”“人性攀比”“山寨文化”等话题,都很契合年轻人的社会观察视野。因此,有人称他为“冷面笑将”,更有人评价其为“相声时评人”。王自健的脱口秀是我们理解80后的一面镜子。他的表演也有文化时尚感,时有嘉宾出现,又不同于众口相声的嘻哈搭档,勾勒出社会中活脱脱的众生相。

千禧人的旅游爱好是任何一代人都不能相比的。自助、体验、探险和游学成为风尚,参与者越来越多。比如,北京大学有一位常蕾博士,几经波折,获得了南极探险的资格,作为第31次南极考察队的临时成员到了南极,并完成了“极端环境下考察站的管理运行与文化建设研究”项目。人们称这样的旅游者为“旅游达人”。

全球酒店预订专家好订网发布的第四期《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调查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境外游人数首次超过1亿,增幅20%,其中年青一代游客是主力。这个新的旅游人群一般在18岁至35岁之间,他们借钱也要出去玩。暑期出游似乎是学生与自由职业者的“功课”,缺少资金,就去尝试消费信贷和分期付款。我们以前只听到西方有超前消费,这在今天中国的年轻消费者中也成为一种时尚。艾瑞咨询公布的一份消费金融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的消费信贷规模为13万亿元,预计到2017年翻一番,达到27万亿元。超前消费已经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这是典型的千禧人消费现象。

年青一代热衷于旅游消费,并不刻意压抑自身对消费的心理追求。他们不是不大考虑花销,而是对市场的观察与理解更为透彻,有市场头脑,也有更丰富的金融知识。比如,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出手借贷最适宜,什么时候还贷和如何还贷最划算。中国2015年出国旅游的年轻人最多,为什么?因为美元升息,许多新兴国家包括欧盟国家的货币相对疲软,人民币虽也受影响,但基本保持了币值的稳定。这样,如何换汇、如何省钱就成了学问。一位年轻朋友先在国内银行购汇,带着泰铢去泰国消费,就便宜许多。另一位年轻朋友带着银联借记卡去泰国的取款机上取钱,效果也是一样的。一位老年朋友只是为了图表面上的方便,带着信用卡去消费,总费用多出了不少。但是,因为他没有年轻朋友那么会计算,在泰铢与美元、人民币的倒换过程中,在汇率上损失了不少。买机票和预订旅店也一样,年轻人在淡季与旺季之间选择最佳时间点。互联网平台也给了他们货比三家的更多机会,要去旅游,就会到携程、途牛和去哪儿这几家代表性旅游电商平台上去比较,遇着“牛客贷”“牛分期”之类的产品,自然也会考虑。因此,他们不仅爱旅游,也会旅游,自然是带薪休假的热烈拥护者。

新一代消费者是消费时尚的变革者,也是奢靡之风的终结者。近十多年来,“土豪消费”大有席卷市场之势,豪华几乎成为成功的外标志。私人会馆风行,高档餐厅林立,言必尊享,物必专供,众多的奢侈品成为消费市场的品牌明星,许多商家在品牌溢价与国人的盲目追捧中攫取了数倍的超额利润。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奢侈品行业的“劫年”降临,一方面是因为反腐与遏制公款消费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千禧人开始主导消费市场,他们的消费观念与社会上流行的“土豪消费”奢靡消费完全不同。他们也追求名牌,却不会傻追。他们有自己的“酷聪明”,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当洋品牌的“冤大头”。于是,许多国际名牌的销售业绩疲软了,不得不降低身价进入奥特莱斯。普拉达的利润一度暴跌四成,却又不得不继续降价,因为这样仍有不小的利润空间。此外,香奈儿、迪奥、百达翡丽和古驰这样的国际顶级品牌也都选择了打折。这在两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有人惊呼,品牌为王的时代过去了。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互联网电商新模式不仅打通了国内C2M(工厂到消费者)的通道,捅破了多达20个环节的流通链和相应的加价环节的秘密,互联网上的越洋代购与海淘也让“舶来品”的本来价格开始变得透明,奢侈品定价的“潜规则”开始失效。原来一件成本不足100元的名牌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竟会有高达10倍到100倍的加价率。理性消费的相对回归宣告了炫富消费心理的破灭,非对称交易越来越难以大行其道。这个变化拜互联网所赐,也拜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观所赐。在新一代消费者看来,消费无非是两种模式,一种是盲目攀比,另一种就是高性价比,更重要的是适合不适合自己,能不能穿出、用出自己的风格。他们对生活质量和品牌是在意的,对消费成本也是在意的。他们的消费目标是体验,而不是不顾一切地拥有和占有。他们宁肯借或者租一套笔挺的西装去应聘工作岗位,也不会花大价钱把它压在整理箱里。

新一代消费者与许多奢侈品保持着一定距离。笔者曾在一个随意的场合与两位90后女孩展开片段性对话,问她们现在最想要的贵重物品是iPhone6还是钻石。她们不假思索地说都要。笔者问:如果不可兼得呢?她们同样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iPhone6。笔者再问:如果有一款苹果,还有性价比更好的小米,要哪一款?她们略有迟疑地说,要看手头紧不紧,小米也是一种好选择。她们考虑时尚,更考虑实际性价比的消费选择,既有对美与品位的追求,更有对品位与实际的考量。当然,她们对手机的选择也给国货发出了同样明确的信号,即只要有质量,有强大的功能,性价比合适,年轻消费者并不会在意是洋货还是国货。有这样超然的市场气度,应当是一件幸事与好事,而我们的智能手机也要不负众望,不断优化市场表现,获得年轻消费者的更多认可。苹果的出货量在2015年第一季度还排名第一,在第二季度便被小米与华为迎头赶上,后两者分别占有15.9%和15.7%的市场份额。

新一代消费者不尚奢华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环保意识。奢华不仅浪费资源,也造成大量垃圾污染环境,这是他们崇尚简单、有格调的生活的重要理由。

是消费者,更是创业者。 这给了年青一代在市场上进行角色切换的自由。正像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先生所言,今天创业的主体正趋向于年轻化。几年前的创业主要来自百度、盛大等大公司,现在的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像豆拍、美图秀秀已经是市值20多亿美元的公司。他们不再扎堆于热点领域,而是分散在20多个不同的产业,有许多是90后,甚至有1995年后出生的。

微商的大发展是最好的说明。互联网界有句流行语:“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不完全是玩笑话。微商的大发展引出了“微商时代”的用语,这很容易使人想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创业潮与“下海潮”。在30多年前,第一次创业潮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有胆量,肯实干,解放思想,就能在市场里掘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有的人还成为中国第一代杰出的企业领袖。90年代中期,又一批企业和企业家崛起,构造了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现在,又迎来年轻人的时代,尤其是一批年轻的大学生进入了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产业的方阵,奠定了中国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和商业模式变革的基础。现在,凭借着“互联网+”,很多人可以重温创业之梦。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一次微商的迅猛发展,也可以称为“第三次创业浪潮”。这一次创业浪潮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是从商业与流通领域掀起的,具体的形式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各种电商。微商容纳了更多的80后、90后,形成了大众创业和青年就业的新形式,也是扩大消费的新市场力量。这次创业机遇千载难逢,具有轻资产、低门槛的特征,同样可以白手起家。这次创业有两个前所未有的宏观技术条件:首先是数字网络基础建设水平越来越高,计算成本越来越低;其次是风投与众筹紧随跟进,只要有市场需求、有创意,成功率极高。

一种创业现象在开始时很普遍,甚至看上去很轻松,打开微信,刷新朋友圈,服装、食品和化妆品的图片出现在潜在消费者的眼前。有的微商也许就是在做熟人和朋友圈的生意。但是,时间长了,市场半径就逐渐扩大了,这种方法不灵了,还招来朋友圈的“吐槽”。微商并不需要大的商业空间,也不需要考虑租用什么旺铺,一切都在网上网下搞定,其最大资产就是商业“粉丝”,“粉丝”多少决定着商业社交圈半径的大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微商群体中80%是女性,而且多数是90后。许多在校学生也进入微商圈,有勤工俭学的一面,也有实践历练的一面。微商团队里不仅有大学生,还有白领、模特儿、务工人员等。他们用一部智能手机“打天下”,享受着微商加时尚的经商乐趣。一些实力派微商的月销售额可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微商在不经意间崛起,从“玩”到“干”,网络社交的文化时尚转为大小众结合的市场消费模式与商业流通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微商虽然开始于个人创业,但是随着一些月销售额过亿元的微商品牌出现,开始向大型化、集团化或团队化的发展走向。从C2C走向B2C,渠道不断丰满,一些线下实体店开始与微商形成紧密型和松散型合作关系,一面继续实体销售,一边通过微信接受订单。一些大的商业公司如同仁堂、百雀羚、中兴、苏宁、哈药、国美等也纷纷进入微商领域,而化妆品行业更是“群雄逐鹿”。这种合作与联合不仅是渠道的互补,同时也是商业资源的互补。

微商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更不可小看。从发展速度上看,微商在2015年一年时间里就达到1000万家的数量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微商从业者已有超过2000万人。在发展高潮期,每天约有3万人全力或者以部分精力加入微商业务。微商的迅猛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出现管理“跟不上”的“乱象”,而这种“跟不上”似乎在每次创业大潮中后都反复出现,这倒是某些经常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说事的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再深思的问题。这里有诚信问题和“杀熟”带来的负效应,也有售卖“三无”产品甚至搞传销的“伪微商”,而多级代理的分销模式本身就留下了诚信缺失的空隙。目前,微商一面在发展,一面在盘整。微商大会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首次集体亮相,提出了“戒违规、戒伪劣、戒传销,不乱市、不囤货、不暴利、不刷屏、不杀熟”,说明微商逐渐走向成熟。相比之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帮助微商建立行业标准,营造微商发展的更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使之成为电子商务真正的生力军。一个共识正在微商群体中逐步形成,即起步靠朋友圈打开,而发展之路在市场。朋友圈不是虚假广告的“法外之地”,微商既有人爱也有人恨,有时就是分不清商与友的区别,也不去考虑商誉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原本就是同根同源的社会人际关系之树。据粗略统计,微商超过两年的存活率是2.94%。这本身就是商海里大浪淘沙的必然过程,是一种成功,而非失败。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微商发展中的低潮,是一种正常的自我调整,存活者往往就是向正规商家转变者,看似潮起潮落,实则蕴藏着更大的商潮,O2O也许就是微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微商的迅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原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很容易在轻模式与重模式创业间取舍。轻模式平台是首选,在初战告捷之后向中高端项目进发,则有可能向轻重模式结合转变。所谓轻模式,就是搭建网络平台,为实体商家提供订单。其优点有三:一是扩张速度快,短期之内占据市场;二是创业成本低,利于中小创业者入局;三是多向合作,比较灵活。其缺点是质量难以把控,商家容易流失,很难做到服务标准统一。比如,饿了么就是轻模式入局,很快占领市场,2015年1月占到全国外卖市场28.4%的份额。云家政也是轻模式,自己不直接做家政,主要提供技术和数据,服务于线下门店。但是,由于国内家政市场不规范,虽然云家政运作得都不错,却也为标准之类的问题烦恼。重模式多有自己的团队,一般是去中介化的,直接对接服务对象。但是,其管理业务重,人力成本和房租费用高,从客户培养和黏性来讲,更适合长期发展。

为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从2013年起先后发布了22份文件,其中有许多是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和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还有关于“宽带中国”、电子商务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互联网+”的,为创业者拓宽了创业的政策空间。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00万户,增长19.4%,平均每天新增1.1万户。截至当年6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64亿人,其中不少是千禧人。据有关统计,仅2014年新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者就达47.8万人,比2013年增长33.3%。

在北京的北新桥,有一家名为“girlup”的创业工厂,这是由90后女孩儿创办的一家具有社群属性的“美女创业孵化器”,只为有创业梦想的80后、90后女孩提供服务。这个创业工厂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女孩发来的E-mail,通过微信进行交流,帮助她们挑选项目,并在“girlup”平台上协助她们获得投资或者融资。

网上开店的很多是女孩子,用户70%也是女性,其中70%又是18岁至29岁的女青年,常常被称为“网红”。据称,淘宝平台上已有超过千家的“网红”店铺。在服装销售额前10名的店铺中,“网红”的店铺占了7席,年成交额破千万元的并不罕见。

尽管我们可以这样或那样地去评论和预测,也不论在电商大潮里出现的是急流还是浪花,他们都展现了新市场人的一面。所以,老一代的企业家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一个场合感叹:“如果我能选择的话,我希望我再年轻20岁、30岁、40岁、50岁,成为90后也可以,00后也可以。那时我成为新的创业者,在新的格局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或许再过10年、20年,我就有了新格局、新的目标出现。” ub8Wp8xa4Q4llQoDftmJTqa+xWc5x3ry0EYCpK1LZAgo8JHfqhiCuateWB8tVv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