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80后、90后与00后

对于美国千禧人的数量,有各种调查数据,8000万、8600万和9000万。数字的差异取决于测算的年龄范围,是1981年至1997年出生还是2000年前出生的都计入。商业调查向来是急功近利的,如果算上几年后进入消费市场的00后,数字会更庞大。中国比较全面的调查数据来自央视市场研究股份公司,测算范围是1980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群,也没有把00后计算进来。此外,还有1982年至1994年、1984年至1995年的测算范围,大体对应的是当时进入市场的80后和90后的消费活跃人群。

为什么要把00后算进来?因为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说着说着他们就会进入市场,在我们预测今后10年市场的进一步变化的时候,忽略不了这个市场的预备群体。从变化本身来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加速度。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而言,焉不知他们要比90后还要精灵古怪,更有本领?当我们在寻找90后与80后的细微差别的时候,最好提前研究一下00后,免得再一次惊呼“大跌眼镜”。

新市场人和新消费人群的界定,应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即千禧年之前出生的一代,也即80后、90后;广义则应包括千禧年之后10年里出生的一代,目前对应的代际概念是00后。00后其实是真正的千禧人,最大的才16岁,正在成长的旅途中。他们虽尚未成为独立的消费主体,但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里将会陆续成为社会与市场中坚,成为新的消费主体。在商家眼里,现实的独立的消费主体是80后和90后,他们是狭义的千禧人,或者说是眼前可见的市场千禧人和现实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千禧人,是当前市场运作需要观察的实际的市场坐标,而不是更为严谨的代际划分。较真地说,80后在自然形态上是前千禧人,他们是千禧世界和千禧市场的引领者,因此成为研究对象。80后对千禧世界是不可或缺的,是现实市场的核心过渡层,并且具有千禧人的主要特征,因此也就成为广义千禧人的第一代。80后、90后当前都处于市场消费的旺盛期,是创造与消费的主力。当他们步入中年、老年时,00后也开始另一种市场年龄的人生,那时将会有更新的一代人即千禧中期人相继出现,情况又将会有更大的变化。信息时代一旦开启,其加速度如同计算机速度提升的超几何速度,目前只能存在于推理与想象中。以后的事情后人自会去研究,而从目前市场变化的速率来看,未来的10年、20年和30年的市场变化完全可以称得上天翻地覆。单从变化的节律上讲,我们也许可以把广义的千禧人分为千禧一世、千禧二世、千禧三世。第一个千禧百年人出现,这正是本书一开始提到的生物地质学家们提出“人新世”概念的深刻原因,即新市场人的年轮从今往后深深地刻在市场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上,我们不妨将之借称为“新市场人经济”。

这个“新市场人经济”的全面含义是什么?我们暂且无法给出确切的定论与定义。但是,一切经济的变革都来自市场的变革,市场关系变化了,生产关系和消费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这是我们关注80后、90后与00后的最重要的原因。

尽管我们对新市场人的关注重点是他们作为市场人的一面,但每一个市场主体都不会是纯粹的经济人,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的出身、教育与教养,他们成长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取向,都会深刻影响到他们的市场行为。因此,这里还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包括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还原他们的社会性格特征。

这里先谈成长环境。在美国,千禧人又称“Y一代”,他们的父母是“X一代”或“婴儿潮的一代”,祖父母则是“沉默的一代”。“婴儿潮的一代”在美国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期即二战后出生至6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这一代在中国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到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实施前出生的一代,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X一代在美国是指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在中国则是计划经济与计划生育“双计划”时期出生的一代。Y一代在美国是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之后的另一代人也属于Y一代。这一代人无论在国外还是在中国,都不同程度地生活在市场开放的年代里,国情不同,特征有所不同。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相互开放,Y一代也形成了许多相近的经济生活特征。Y一代与X一代有着明显的市场取向区别。出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X一代就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他们是Y一代直接的养育者和关爱者。在西方国家,X一代比较节俭,也比较激进,曾经参与捍卫民权、保护环境和反战活动。中国的X一代则在“反帝反修”“上山下乡”运动中增添了历练,同样有一种敢闯敢冲的人生态度,他们比较勤奋,也在新时期经济的周期繁荣中积累了一定财富,在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出现了许多商业成功人士。在美国,比尔·盖茨是X一代的代表,马克·扎克伯格是Y一代的代表。中国则有许多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成功企业家。

进入2000年后,美国经济受到次贷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则进入上升时期。在西方经济危机中,直接受伤的是Y一代,失业率飙升,住房消费信贷被迫打断,现在这一切伴随着经济艰难缓慢的复苏开始缓解。这也是开始摆脱经济危机的美国商界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新一代消费者即广义千禧人的市场原因。X一代正在努力恢复一度萎缩的消费能力,Y一代则在恢复父辈曾经给予他们的比较充裕的消费条件中走向新的商业消费模式。

中国的X一代与西方的X一代在成长环境与商业环境上不同。除了价值观存在差异,他们在所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上也有根本区别。中国的X一代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全盛期,对短缺和票证有深刻的记忆,他们也曾经被称为“脖子上挂钥匙的一代”,独立行动能力比较强。就业环境也不同,中国的显性失业率并不高,工资收入也不高,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明显;同时,平均主义盛行,在同一群体中,没有过大的收入与生活差距。这无疑影响到他们的前半生,既缺少市场意识,也缺少创新意识。随着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主动和被动进入市场的人群迅速分化,观念也在不断调整,他们在不同的境况下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和人生,希望在目不暇接的创业中找回改变和改善自身的最后机会。

X一代中不乏成功者,也不乏来不及从容消费的暴富者,以补偿心态和炫富心理为表象的畸形消费一度形成市场消费的一股“潮流”,客观上繁荣了市场,也打造了市场的品牌观念,但属于一种非理性消费。X一代对下一代带着深刻的补偿心理,而且由于他们的忙碌,对下一代的亲情关爱相对缺少,又使补偿与放纵相互叠加,形成下一代在发育期复杂的社会性格,再加上独生子女生育政策的影响,独子独女单传现象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出现了所谓的“小皇帝”,也出现了怀着把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在下一代身上找回来心态的“虎妈”“狼爸”现象。物质生活的相对优越与精神呵护的短缺,让“小皇帝”们有了两面性:一方面,享受着比上一代优越的生长条件,配置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另一方面,也因为呵护过度、规划过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野蛮生长”。“野蛮生长”又引出了任性,而所谓的“四二一”的代际关爱普遍模式又使他们缺乏独立能力,少了一点责任感。“四二一”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一是出于上一代对下一代的生命传承本能,聚焦于“独苗”;二是由于X一代的经历和自古遗传下来的生存基因“穷怕了”,生怕继承者也会坠入穷困的“六道轮回”,呵着护着,造成一种“养育二元分裂”现象。这种现象在城市里普遍发生,在社会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则没那么严重。但是,人们也看到,Y一代成长的有形资源是充足的,教育资源总体上并不匮乏,社会环境也是平和的,因此他们还是比较乐观、优雅的一代。由于独生子女生育政策,Y一代缺少兄弟姊妹的家族性支撑,他们与外界同龄人的交往更多,并由此形成相互沟通的更强的团队精神。他们似乎更喜欢足球、篮球这样的团队运动,因为在球场上各有担当,心有默契,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领军人物。对于他们身上的普遍特质,迪士尼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副总裁安妮·切鲁蒂有着深切的体会。她说,对他们来说,传统职业阶梯仍然重要,但他们在合作上超过了前几代。这在国内和国外应当是没有多少差别的,如果说有什么区别,在中国的农村与城市,衡量成就感与成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相对于城市的青年,农村的青年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多。

无论是生长在农村还是城市,比起X一代,Y一代总体上是快乐的、达观的,童年时更少焦虑,文化水平更高,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远超他们的父母。也有人说,他们是缺少目标的一代,甚至会有“垮掉”的危险。其实,未必如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是拘束,甚至是拘束中的行为包装。比如,在上个10年里,波斯顿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引用了一个案例,其中就转述了一位美国千禧人的想法: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美国总统的竞选广告,使他(她)真不想成为民主党或共和党人。根据美国汤普森公司在上个10年对21岁至29岁的年轻人的调查,他们的特征并不全是享乐至上和不负责任,相反,他们对传统和职业道德有成熟的认知。汤普森公司发布的报告称,在调查对象里,94%的千禧人认为要尊重一夫一妻制和亲子关系,84%的千禧人表示尊重婚姻。国外的研究还显示,没有多少人大学毕业后还靠父母养活,只有“15%与父母同住”。他们中75%拥有全日制工作,19%拥有非全日制工作。尽管他们的闪婚率和离婚率都一样高,但原因并不是“随意”或“任性”就可以解释的。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新一代人在中国与美国的生长环境不同,性格特征也不同。但是,随着中国的市场导向改革和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加上信息社会的传播速率和国外留学比例的不断增多,中外年轻人在一些经济问题上的思维日渐趋同,市场的相对时差也愈来愈短,甚至在婚姻态度上也出现了模糊地带。我们曾经为西方国家的高离婚率感到诧异,但中国民政部2015年公布了一组数据,2014年全国离婚363.7万对,比上年增加3.9%,同样有上升之势。有人用“七年之痒”来解释,但这解释不了不同人群的差异性在缩小。在中国年轻人婚变数量增加的背后,主要原因还是“独生子女”背景下形成的性格冲突,加上社会上对离婚的态度有越来越宽宥的一面,离婚率也就直线上升了。2015年发生的刘翔离婚事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会新闻,其离婚理由就是性格不合。由于名人效应,刘翔的婚姻再次引起人们对80后生活态度的关注,但议论一下也就过去了。

那么,在Y一代中,80后与90后又有什么区别呢?猛地看去,两者似乎一样,其实也是大不相同的。80后是被人议论的一代,或者说就是当下市场意义上需要直接面对的新市场人,有市场过渡期,担子也比较沉重。已经开始登台的90后就比较顺风顺水,前有80后“罩着”,后有00后“推着”,迎来了许多机会。其实,他们的“任性”更十足,也比80后更灵活,受到更多照料,有着更多的精灵古怪,也更有主意,更敢闯。有研究比较者说,90后比80后要富裕一些。在抽样调查里,8%的90后有自己的房子。这种统计比较未必准确,但90后在事业上确实稍顺一点。80后在前面“趟了雷”,使90后少走些弯路。由于市场导向的改革目标日趋明朗,使90后比80后更少一些纠结。90后的灵活性和闯市场的劲头,来自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残留不作幻想、不予理会,更多地把自身置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有着更开放的择业观,也有着更主动的融入生活的意识。“我的生活我做主”,便是带着90后印记的口号与宣言。这个口号似乎有更强的独立性,也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市场轨迹和人生事业的轨迹。作为80后的小师弟、小师妹,90后在社会代际补充和转换中居于更优越的承上启下的地位,赶上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又一个大时代,市场经济的动力更充足,目标更明确,多了一抹阳光照耀着市场的亮色。

关于80后、90后甚至70后的性格分析与市场分析,2015年9月有一篇署名为“住在龙城”的网文,具有市场分层的系统分析意识,其标题是《中国消费青春势力》。该网文认为,对80后、90后甚至70后的划分,“不仅代表一个年代,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表现,一种对于生活的态度”。“随着社会人群的变化,70后开始享受人生,80后开始养家糊口成为主流,90后尤其是90后的女娃,也开始悄悄登上历史舞台。4+2+1生活模式下的80后,非常6+1生活模式下的90后,和他们的前辈在价值观、娱乐、消费、工作等方面,都有哪些区别?”结合多份调研报告,可以“还原这群中国消费青春新势力的真实面貌”:80后有2亿人,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陆续进入而立之年和工作、婚恋、生育模式;被称为“鼠标一代”的90后约为1.4亿人,是生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年代的人,“他们的字典里少有苦难”。在市场价值观的分野上,80后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渴望自我实现,富有创新意识,注重人际交流,而不完全是一些人所评价的“闷骚”。80后在消费中更注重品牌,也灌满了品牌的“耳音”,但不崇洋媚外,更注重性能,注重享受生活,注重家庭。90后寻求自我认同,更加强调个体,但也强调协作。在他们眼里,竞争不是你死我活,是要在彼此借鉴和互补中实现自己的优势和市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达成共赢的局面。该网文还说,“70后踏实、发展、理性,80后自信、多元、新锐,90后自我、张扬、感性”。有趣的是,分析中引用了他们的常用网名,80后中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白天不懂夜的黑”“街角走回忆”“如心相同不离”“一颗长不大的玻璃心”等,90后则用“烟寂中”“谱写·未来”等。在娱乐上,70后是“海纳百川”,尤喜小虎队;80后喜欢F4;90后喜欢的则是TFBOYS。这篇网文的分析很中肯,也有具象感。

在消费特征方面,70后的消费习惯动作是“东西坏了自己修,80后找人修,90后则是买买买”。在衣着打扮上,与70后的“舒适第一”不同,80后“时尚第一”,90后“另类第一”。90后还有“宅”的特点,这或者可以解释为什么外卖在他们那里那么受欢迎。70后爱旅游,标配动作是在景区大门口留下“V”字手势的合影,代替了相对孤陋寡闻的涂鸦者的“到此一游”;80后、90后要用自拍杆,他们更倾心于出席晚会或朋友聚会。90后要过好每一天,每一天都是节日。常去就餐的地方,70后有钱没钱逛排档,80后爱去咖啡店,90后觉得酒吧、夜店更热闹。朋友相互见面,80后聊的是工作与股票,90后聊的是魔兽、美剧、明星和游戏。80后的已婚女性比着“晒娃”,90后女娃却是自拍自恋。“家住龙城”的这篇网文还特意列出70后、80后、90后喜欢的饮料类型,分别是红酒、啤酒、果汁。文章的最后得出结论:年龄有差的这一代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巨大的“商业金矿”,商家们正在针对他们的消费特点制订各自的品牌营销路线,加快了“市场掘金”的步伐。

00后呢?也许他们还没有完全入商家的法眼,其消费取向目前主要由父母代为传导到市场。因此,高盛在这方面的调查,将注意力放在了千禧人主要是00后父母的身上。高盛的有关报告说,仅在美国,花在孩子上的开支就有1万亿美元之巨。其实,00后是一代早熟的消费者,除了父母代为消费购买,他们也有自己的移动市场和端口消费项目,正在经意和不经意中练习自己进入市场的“基本功”。00后会有更多的进入市场的欲望与力量,他们才是未来新市场真正的主角和精英。用不了三五年,00后就会成为商家的主要研究对象,他们也许会成为真正的超级消费者甚或超级商家。

对00后,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中国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作了一次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其自有样本库里提取3000名00后家长案例进行了线上调查,并对20名家长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访谈,发布了中国首份00后生活状态与消费方式报告。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描述了00后和他们的家庭:

1.00后出生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红利较高时代和“注意力聚焦”时代,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儿童所占比例也有所下降,家庭规模开始缩小,因此他们获得的资源比较宽裕,获得的关注也随之增加。与80后、90后相比,对00后的教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亲子交流机会增加。00后身心发展更健康,性格更自由,更有想象力与创新性。

2.00后有了自己的专属物品。在调查样本里,00后94%有自己的数码产品,60.8%有自己的手机,使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网络表现的途径。父母是“触网”一族,00后对网络包括移动网络更不陌生。他们首次“触网”的平均年龄是6.5岁,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1.6小时,上网环境宽松,偏爱视频、游戏和音乐娱乐。

3.相比较80后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的“闷骚”,00后更开放、更乐于沟通。同时,在家长的鼓励下,00后更注意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愿意参加家务劳动与公益活动,并与家庭和班集体共同参加旅游以及包括商业在内的生活体验。报告举出一个例子:山东有一对自身是80后的00后家长,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为了锻炼9岁的女儿,他们辞去工作,自助航海旅游。经历这样的生活,勇敢与吃苦也就成为这位00后明显的特质。

4.00后的消费支出是其家庭消费的头号支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调查的月收入为1万元至2万元的家庭里,对00后的支出为3150元,约占实际支出的36.5%。一般情况下,消费是理性的。00后在一些消费项目如玩具和外出就餐方面有实际的决策权。

以上四点基本反映了00后的消费特征,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几年后独立进入社会、进入市场的一般情况。他们与80后、90后有区别,也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网络一族和消费决策的独立性。

对新市场人的性格描述,其实有更好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上的线条与色彩,就是他们不断创造和改造的网络流行语,从“粉丝”“酷毙”到“卖萌”,从“囧”“纠结”到“达人”。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千禧人创造的新词汇进入网络的语境,尽管有的并不规范,有的还失之典雅,但都是他们的自照心境。有署名“微方城者”在网上披露他的研究,很直观、很形象,与“家住龙城”的观察点基本相似,可以相互参照。该文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同堂”现象,即随着90后渐入职场,70后、80后、90后同坐一个办公室,“三代同堂”现象越来越普遍。“70后们正向事业的巅峰冲刺,80后在感慨青春已逝的同时拼命工作养家糊口,而90后则带着独有的个性和不被70后、80后理解的文化杀入职场。”文章不无揶揄地说,都说三岁就会有代沟,更何况十岁?“微方城者”也罗列了新“三代”的异同:网名不同,点歌不同,看戏的剧目不同,第一部手机的功能与机型不同,消费水平有差异,对婚姻的态度有差异,体型也不大一样。

有研究者归纳了社会上对90后的种种看法,有褒有贬。贬者说,90后不会服从权威和领导,即便表面服从,也不代表内心服从;褒者说,90后的特质是不会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贬者说,这个时代成名太容易,“我就是名人,我就是规则”;褒者说,90后是自信的一代,因为自信,才不会瞻前顾后,他们愿意拿着高学历去创业,或者到小型公司去指点江山,做创客,开网店。贬者说,90后不珍视工作机会,想跳槽就跳槽;褒者说,既然老板可以炒员工的鱿鱼,为什么员工不能炒老板的鱿鱼?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其实,对80后、90后及00后的这些异同分析,并不十分重要。这就如同对每个人的个性异同分析并不具有决定意义一样,因为那毕竟是一个类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命题,他们的言行特点也更合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构成逻辑。

相比之下,倒是一些过来人常讲的“我们也曾年轻过”的话,听着更有阅历感、更顺耳也更真实。年轻人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与五彩斑斓的生活追求,甚至会有属于自己的“童话”,这未必都令人担忧。差别并不意味着不同时代的人群注定会南辕北辙而难以沟通,更不妨碍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为社会做贡献。在当前,80后、90后和正在走来的00后,有幸生活在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里,必然带有市场经济时代的共同特征,也会有一种初生牛犊的血气方刚。对于这些新市场人,首先应有包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也应看到他们身上携带的敢于创新创业的正能量。他们是现实和未来的市场主角,掌握着通向未来的钥匙,拥有共同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前一代人之间的区别,也只是“百花齐放”里的区别与五彩斑斓。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率高,在研究千禧人的问题上只需要一种基本的坐标进行判断,而在中国,却需要多角度地分析。如城市和乡村的年轻人,无论在消费起点还是消费观念、代际传递观念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这是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必然反映。但是,目前对千禧人,包括其中的80后、90后和00后的社会分析,基本建立在城市人群的基础上,因此并不能全视角地反映他们的行为特征。这种以偏概全的判断之所以还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主要是因为80后和90后中的农村青年也在逐步城市化。他们中的多数人生活在大小城镇,其社会性格与城市青年有同有异,用贴标签的办法是无法准确认知这个庞大的群体的。

也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我们不能仅凭几个城市人群的样本给出中国新市场的全貌,也不能以生活环境不同的个案给出差异巨大的简单结论。对他们的行为特征,应当多作一些分类思考,在分类思考中给他们一个更符合市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合理评价。

对于80后,还需要多说几句,因为他们曾经是被责备最多的群体,也是新市场人的第一代,恰如家中的老大,免不了代弟妹们受过。他们如今已经扛起了担子,在扮演生活主角的同时,也会影响到下一代人。明白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就会明白后来的人群。在一个时间段里,80后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老一辈人眼里,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群。评论者搜索枯肠,想用一些颇为中性的词去描述他们,且不说曾经用“月光族”“啃老族”来界定他们的经济特征,“闷骚”即不爱与周边甚至父母交流,也成为80后的性格标签,甚至还引起过一阵社会呼吁,呼吁他们能不能停一停,与爸妈多说两句话?对于诸如此类并没有太多恶意的社会性格判断,80后往往沉默以对,于是又引起更大的“闷骚”疑问。但是,人们看到,随着80后不断成为社会主流,只顾埋头打电脑或者看手机的“低头族”的“闷骚”新描述又成为90后的标签,因为那是比“闷骚”更闷骚的标配动作,以至于他们参加大学军训,在休息时低头看手机,居然成为报纸上的新闻。但是,我们知道,90后是一群更为阳光的孩子。“闷骚”其实缘于代际对话的不通畅和代际对话地位的不平等,低头看手机也许是阅读和向同学发送关于军训体验的微信,网上阅读,网上交流,网上寻找决策,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会沟通方式,不值得大惊小怪。

至于“反叛”云云,其实更有些言过其实。“仿佛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每一代都会批判下一代太过叛逆。”这种对于“反叛论”按周期出现现象的思索,似乎触及代际传承中连续不断发生的一个深刻的悖论。大多数的反叛就是生活方式和市场观念的一种差异。例如,在美国的感恩节,年轻人要与全家在一起吃火鸡,一直被视为家庭节日聚会的保留节目。但是,现在更多的是按照年轻人的意思改吃火腿和增添蔬菜,一开始家长们也感到有些反传统,慢慢也就释然了。有关调查显示,有大约52%的年轻人在主导美国家庭感恩节的聚餐,他们还改变了感恩节家人聚餐的传统限定方式,邀请朋友出席家宴。在中国,春节时家庭聚餐也是老传统,但是一些归来探亲的年轻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与同学、朋友的聚会中,有时也会带他们一道去家中吃年夜饭。

还有关于“啃老族”的说法,调查结果各异,这既缘于不同成长环境的认知差异,也缘于问卷调查设计路径的不同。比如,80后、90后就一定是“啃老族”吗?我们在有关调查里找不到明确的肯定答案,但有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即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外国,也不论多寡,家庭财富毕竟要传承,80后和90后终归要长大,要成家立业,也将会负起代际传承的责任。他们当下是人子,很快会是人父人母。只要他们踏上人生事业的道路,也会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勇往直前,不仅不会去“啃老”,相反会成为有孝心的一群人。所谓“啃老”云云,实在有些言过其实。如果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个问题的源头不在年轻人本身,而在于他们的收入水平与市场价格指数的不协调性。2015年底,法国的皮埃尔基金会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披露了法国年青一代具有普遍特征的“啃老”现象。报告指出,法国有450万年轻的成年人住在父母、祖父母或朋友家里,其中有130万人超过了25岁。有一部分是在独立居住之后重返父母家里,这个数字在2002年是28.2万,10多年之后增加到33.8万。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期间法国房地产价格飞涨,还有150万年轻的就业者的工作有不确定性。在西方国家,子女成年独立生活是一种传统,传统被打破了,并不是一句“啃老”所能解释清楚的。

对年青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评价,皮尤中心在美国的调查有所涉及,在中国也一直是覆盖在80后特别是90后头上的“云”。是“彩云”还是“乌云”,似乎一下也说不清。但是,生命毕竟是个体的存在形式,因此不能将“自我”与“自私”画等号。当然,人类社会又是无数个个体的集合,必然会有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社会发展目标,会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社会的完整架构不仅需要每个个体维护与建设,个体也需要社会的照料与关爱。中国一直有一条人生成功与否的评价底线,叫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穷”并不一定全是物质生活的局促,更多是指事业发展不顺。当一个生命个体还没有完全进入“达者兼济天下”的时候,你让他如何不去考虑自己的发展呢?新一代人其实也有大视野和有“大我观”的,当他们在为社会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问题奔走呼号的时候,谁又能够心安理得地把“以自我为中心”的帽子随意扣在他们的头上?

作为最早的社会关注点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流人群,80后是“出头的椽子”,评价话题由他们引起,对于他们的正确认识也就决定着对他们评价的正确程度。诚然,80后或者90后确乎有过“小皇帝”的童年史,一脉单传,掌上明珠,前呼后拥,缺少兄弟姊妹,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性格。但是,这是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种“副产品”,并不是他们自身的“胎记”。

中国的80后、90后和00后作为总体的一代,在步入社会之后,社会人际环境意识不断成长,不仅已经成为当前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主流人群,也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即便在消费过程中,他们也显现出远远高于上一代的公益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这是新一代市场人身上最大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将会深刻影响社会的总体精神文明水平,形成新的品牌意识和消费意识,为未来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消费社会提供了新的样板。

中国的90后不仅具有集体公益感,也具有爱国热情。2016年1月20日,一些年轻网民在百度李毅吧发起了一场“远征”“台独”的网络行动,引起社会关注。他们的网络活动有分工,有节律,有极具创意的表情包、美食、美图、诗歌、散文,还有自己对台湾的情感和寄语,以幽默、个性鲜明的方式表达和宣泄了年青一代的爱国情愫。有人质疑“帝吧出征”是作秀或者广告,但数以十万计的年轻人评论留言,愿意做这次“出征”的“螺丝钉”,表达了两岸统一的强烈愿望,并在两岸年轻人之间讨论美食、风景和心仪的明星,上传了漫画和大陆影视剧。就反对“台独”而言,这次网络行动也许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却是一次两岸民众有意义的文化沟通。一位90后大学生评论说,90后无疑是对互联网最熟悉、最玩得转的一代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基于更全面的信息作出判断。他说:“我和台湾地区的同学有过交流,发现他们对于国家、爱国以及身份认同等,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但是,在大陆,随便去大街上问一个年轻人,他绝对会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每一代人都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虽然他们的想法很多元,但总有一种主流思想,那就是对国家的认同和爱国情怀。”他还说:“我对以90后为代表的年青一代的爱国情怀和表现有些惊喜,同时对他们表示由衷的赞赏与肯定。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逐步地把对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认同以及爱国情怀积累起来,并且爆发出来,成为强大的、自发的捍卫祖国利益的集体行动,足以让他们的哥哥姐姐以及长辈对他们刮目相看。”那种认为“90后等于自私”,90后难当大任的标签,是一种偏见。

时代不同,造就了具有不同生活方式与思维表达方式的一代年轻人,也会造成他们之间的差异。2015年9月,美联社报道了皮尤中心的一项关于美国千禧人的民调,共有3147名受访者参加,结论是:美国的千禧一代对自身的看法比较负面。其中59%的千禧人认为他们比较“自私”,49%的千禧人认为他们这一代比较“浪费”,43%的千禧人给出的自我评价居然是“贪婪”,认为自己爱国的只有12%,认为自己有环保意识的竟高达40%。皮尤中心的调查方法大概也是几十年不变,保不齐是美国的千禧人在戏弄这种先入为主的老套民调,你想得到的结论全给你。反观2013年6月Telefonica发布的全球千禧人群调研报告,对“中国千禧人”的调查则显示了另一种积极的色调。该调查的总人数不详,其中中国的调查对象里,有7%被视为“千禧一代领导者”,其余为普通千禧人。调查显示,40%的中国“千禧一代领导者”和26%的普通千禧人重视技术包括数字技术,88%的人认为从学校到职场的转换并不困难,72%的“千禧一代领导者”和33%的普通千禧人关注公众事务。超过一半的人对全球经济复苏有信心,94%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质量高于父母一代,67%的人关心环境保护问题。超过一半的人在对待不同文化、信仰上更有包容性,表示会和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结婚。 y5SzUFy6hmm6MVljbHtMngjgK8gBkJqNte94qADrJ4uICbn7w6Myb9v3s5TaQN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