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课

迎接大学生活转变父母角色

案例分析

目送

上大学之前,阿忠从没离开过家。2017 年他考入青岛一所大学。填报志愿时,爸妈都让他报离家近的学校,但阿忠对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充满了向往和憧憬。更重要的是,他受够了在父母庇护下生活学习,一心向往远方的精彩。父母拗不过他,最终尊重了他的选择。

开学前夕,爸妈不放心他一个人,陪他一起到大学报到。开学前一天晚上,阿忠去参加新生班会,妈妈哽咽着对阿忠爸爸倾诉道:“明天咱就要回去了,他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怎么照顾自己呀?万一吃饭不习惯怎么办?睡觉不习惯怎么办?大学生活他会喜欢吗?那么长的时间看不到儿子了,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啊……”她一边说,一边不住地落泪。阿忠爸爸心里也十分难过,但他明白,这是儿子从一个男孩儿到一个成年人转变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不但是对儿子的考验,更是对父母的考验。于是他尽力安慰了妻子一番。

开完新生班会,一走出教室,阿忠便看到爸爸妈妈在教室外等着自己。阿忠的心里掠过一丝尴尬:“你们怎么来了?我的新同学、新班主任都在看着呢!”这时班主任笑吟吟地走过来,邀请阿忠和他的爸妈到自己办公室小坐。在办公室里,几个人聊起了家常。本来是挺融洽的氛围,一提到明天就要回去的事情,阿忠的妈妈又忍不住红了眼圈,她握着班主任的手说:“老师,我孩子就劳你费心了!他还小,从来也没有离我这么远过,生活上什么也不会,我真是担心……”旁边的阿忠看到这一幕,内心五味杂陈,既泛着心酸,又有点儿感动,同时也觉得有一点点丢人。在他看来,自己上了大学,就是一个真正的“大老爷们儿”了,完全不会再像妈妈担心的那样脆弱。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证明自己给爸妈和老师看。

全新的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又充满挑战。大学的第一课是军训,那段日子阿忠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晚上恨不得一头扎进被窝。可让阿忠更加头痛的是,妈妈规定他每天必须要跟自己通电话“汇报情况”,如果超过了规定时间还没有通电话,妈妈就会开始“夺命连环呼叫”,狂轰滥炸。

军训过去了,班里马上要选班级干部了。阿忠一直对自己当班长这件事情很有自信。在军训期间,他热情地为同学、老师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那天投票过后,阿忠不负众望,当选为班长。晚上,他兴奋地打电话给妈妈报喜。妈妈自然是很高兴,在电话里对他说:“我儿子就是优秀,看来你们的班主任是听进去我的话了,很认可你!”阿忠十分疑惑地问道:“你说班主任听进去你的话是什么意思?”“嗯……没什么意思,我知道你们班要选班干部,就给你们班主任打了电话。为了让她进一步了解我优秀的儿子,我就跟她唠嗑,说你以前在家里就知道疼人,比如看到我睡着了,轻声帮我带上门,还会经常帮助邻居……”没等妈妈说完,阿忠就生气地打断了她:“妈,竞选班长是我自己的事情,用不着你替我说好话!”“我没替你说好话,我说的都是事实啊……”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阿忠在气头上,妈妈觉得自己用心良苦还不讨好,那天母子俩闹得有些僵。

又过了一段时间,学校举办篮球比赛,阿忠代表学院出战,在比赛中不小心把腿擦破了皮。他并没当回事,只是去医务室开了点儿药。晚上跟老妈汇报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这可不得了,电话那头的妈妈居然要搭飞机过来看他,阿忠哭笑不得,安抚了好一阵才打消了妈妈这个想法。

可事情并没有结束,第二天,阿忠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听说你的脚打球时受伤骨折,已经走不动路了,你需要回宿舍休息吗?我可以给你开个假条。”阿忠一愣:“谁说我骨折了?老师我没事儿,只是腿上擦破了点儿皮,没什么大问题!”“可是你妈妈今早给学校打电话,院长跟我说,你腿伤得不能走路了,也不能上课,让我给你开假条回去休息。”“什么?!这……这……”阿忠心中暗暗叫苦,脑门直冒汗,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跟老师解释。

晚上,阿忠打电话问妈妈有没有这件事,妈妈说:“是啊,我怕你伤重还硬撑着,就替你请假了呀。”阿忠非常生气:“妈,我都这么大了,我的身体我清楚,会自己负责任!再说,就算请假也应该是我自己跟班主任请,怎么还用你在中间插手!你凭什么给院领导打电话?你让班主任怎么看我!况且我还是班长,让同学知道了,我还怎么抬得起头啊,真是的!”阿忠气得挂了妈妈电话。

在电话另一头的阿忠妈妈震惊了,接二连三的事情让她快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了。从前那个乖巧、听话的儿子,似乎上大学后就不见了,而且好像一直在把自己推离他的新生活。她发儿子照片到微信朋友圈炫耀,儿子表示不喜欢;她絮絮叨叨叨讲大道理,儿子很不耐烦;她关心儿子的生活学习,更让儿子反感。这孩子现在怎么变得这么不识好歹了呢!

那一天,阿忠除了给妈妈打了电话,还单独给爸爸打了个电话,希望爸爸能做做妈妈的工作。晚上阿忠爸爸回家,果然听到妻子一阵抱怨。自从儿子离开家后,关于儿子的一切就成了两人交流的主旋律。阿忠妈妈本以为今天老公会像往常一样安慰自己,可是当她说到自己越过班主任直接给学校领导打电话时,阿忠爸爸也很生气。以前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都听妻子的,他自己主要负责在外挣钱。可自从孩子上了大学,只要有个头疼脑热,妻子就说要去看孩子,家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孩子开心,妻子就开心,家里氛围也好;而一旦孩子遇到什么“挫折”,妻子就有点儿神经兮兮,好几次甚至号啕大哭(事后发现其实没什么事,孩子都自己解决了)。他决定好好劝劝妻子,孩子终究要长大独立,她这样不仅对孩子没帮助,反倒把两个人的生活打乱了。两个人晚上回家大眼瞪小眼,除了谈孩子真没什么共同话题,他意识到自己也要和妻子一起调整。这段日子,他一方面反复给妻子做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两个人晚上尽量不待在家里。他有时会陪妻子去跳广场舞,让妻子多接触接触人;有时会出去干干兼职;有时带妻子出去吃个饭看个电影,提升一下生活质量。

渐渐地,阿忠妈妈也开始反思这些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确实是一直到他上大学,还把儿子当成一个小孩子。习惯性地操办、包办他的一切,并没有照顾到他的心理感受和真正的成长需要,自己活得也很累。现在孩子上大学了,她不用再伺候孩子吃喝拉撒了,其实对自己来说也刚好是一种“解放”。阿忠爸自从孩子上大学后,也没那么忙了,还有时间陪陪她,她现在感觉更知足了。她也觉得自己确实应该放放手,她可不想成为“败儿”的“慈母”。

之后的日子里,阿忠妈妈没再要求孩子必须每天打电话,也不再去干涉他的大学生活,只在他主动提出需要时才去关心他。虽然有时心里憋得慌,有时也为儿子担惊受怕,但她必须克制,她要不断努力修炼自己的“定力”,做一个懂得适时、优雅、得体退出的家长。当阿忠妈妈不再去插手孩子生活时,阿忠在大学生活中得到了真正的锻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干部。

马上放寒假了,一想到终于能够见到久别重逢的儿子,阿忠妈妈心里乐开了花。她这次决定像对待一个大朋友一样,像对待一个成人那样,跟儿子坐下来面对面、心贴心,好好聊聊他精彩的大学生活。

中心议题:父母角色转变

角色转变又叫角色过渡,指新旧角色的转换、更替。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抚养者角色特别重,当孩子长大后,父母角色就要进行相应调整和转变。如果把生活比作运动场,此时父母不仅要退到孩子生活运动场的场边,还应再退一步,退到观众席。比赛中观众为运动员摇旗呐喊,同样,父母为孩子鼓劲加油比代替孩子上场或在场边指手画脚,更能给孩子信心上的鼓舞和潜能上的激发。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逐渐退出孩子人生舞台的过程。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那样:“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一、这个故事为什么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爸爸妈妈意识到大学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大学时代正处于“延缓偿付期”。从年龄上来看,大学生到了应该自主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但是校园比较单纯的象牙塔学习生活,又使得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时间上向后延续。在初高中阶段,他们要面对紧张的学习考试,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人生。进入大学后会专心考虑自我,探索自我。妈妈觉得阿忠进入大学后越来越“不像话”,其实是阿忠在适应新环境、探索自我的表现。经过反思,爸爸妈妈意识到大学是孩子扬帆起航的新起点。

2.妈妈对自己角色定位有了新的认识

一开始,妈妈还是延续之前的母子相处模式,对孩子的事情事无巨细,一并包办,但通过几次危机事件冲突,孩子的恼怒反应让妈妈感到震惊、伤心、无助,这说明阿忠妈妈存在很深的焦虑。后来妈妈通过爸爸的帮助和自己的反思,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从大包大揽到逐渐放手,逐渐退出孩子的大学生活,进行了自身角色从“教练员”到“啦啦队队员”的转变。阿忠妈妈的转变前后都是同一种力量——对孩子的爱——在发挥作用。但是转变前爱是束缚母子关系的枷锁,转变后爱成为巩固这种转变的最重要力量。妈妈对孩子的爱在这种转变里得到了升华,变成一种更成熟、更无私、更广阔的爱。

3.爸爸看到孩子对于主动、独立的发展需求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12-20 岁青少年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大学生迫切要求了解自我,要求形成一个真正的,而不是依附于别人的独立的自我。阿忠一方面很依恋母亲,大学经历都事无巨细跟妈妈讲;另一方面,他急需要在新的班级、同学、老师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找到自我价值感。然而,一开始妈妈过度的关注、帮助,反而阻碍了他独立的发展需求,所以他对母亲的越权干预十分反感。爸爸及时发现儿子的心理需求,说服妻子适度放手,促进孩子独立成长。

4.共同解决问题——“全家总动员”

阿忠是一个非常珍惜名誉、自尊心极强的大学生。阿忠感激妈妈的付出却又很渴望独立,渴望脱离妈妈过度的关爱。当出现问题时,阿忠没有只是宣泄情绪,他一方面拜托爸爸去做妈妈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在大学中努力学习并充实自己。阿忠爸爸愿意理解、安慰妻子,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指责。妈妈在丈夫的帮助下,意识到自己与儿子相处的问题所在,及时反思,并在丈夫带领下一起改变。因为一家三口的共同转变和角色调试,冲突化解,家庭成员关系重新回归和谐。

5.父母以身示范,和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家长不能固守原有的教育模式。养育孩子,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并不存在单方面的索取与付出。阿忠的变化,其实也是在提醒家长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孩子在大学新环境中体验着自己的大学生活,父母也应及时调整好心态,不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是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将自己的生活过得美好充实、多姿多彩。这种积极乐观、敢于探索与改变的生活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其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起到正面作用。

二、请为父母点赞

1.妈妈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首先就应该获得最大的肯定。这是阿忠愿意向爸爸求助、理性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

2.爸爸了解初入大学孩子的心理特征,了解儿子内心对于独立、自由的需求。

3.爸爸在儿子和妻子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二人相互理解。

4.爸爸在儿子上大学后,面对家庭冲突时,及时站了出来,调整自己的角色,花更多时间陪妻子,分担了妻子的一部分焦虑,担负起了一个丈夫的完整责任。

5.妈妈在逐渐转变的过程中,善于反思,及时调整角色。她的克制、退出、放松对于母子关系的缓和、阿忠的进一步成长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6.爸爸缓解妻子焦虑的方式比较有效,设身处地为妻子考虑,注意生活中妻子的需求。

7.爸爸从自身做起,带动妻子一起转变,逐渐放手。

8.父母及时进行了角色转变,与孩子一起成长,生活丰富多彩,给孩子做了榜样。

三、教育方法

1.将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家长应该鼓励并支持孩子亲自去做一些尝试、试验,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去探索发现自我,摒弃那些不合适的东西,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自主性、独立性。

2.允许孩子犯错,遭受微创伤

微创伤,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创口、创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挫折。而小的挫折,即微创伤,不仅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反而会提升孩子的抗压力、抗挫折能力。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走上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如果一直处于被保护、不受伤害、不犯错的状态,那么走入社会后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措手不及。孩子犯错或者面对问题和挑战的时候,也是他们成长最快的时候。父母可以先等一等,让孩子自己先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再伸出援手。

3.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人感”的萌发,往往觉得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不太愿意跟父母直接表达,长此以往会积攒较多的心理压力。作为家长应进行自身角色的转变 ,像人生导师一样去引导孩子,鼓励孩子面对挑战,适应大学生活。现实中,父母多会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缺不缺钱花,生活上是否习惯等,往往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上大学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不要局限于琐碎的生活杂事、日常生活起居,要多一些深度交流,要给予孩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内心生活。

4.乐于向孩子学习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前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指同辈人之间相互学习;“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学习。由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社会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在“后喻文化”时代,学生通过网络及其他手段会比家长和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家长可以多向孩子学习一些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如网购、人工智能等,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同时也能与孩子找到更多的共同话题。

5.父母教育观念一致

和谐的家庭氛围意味着父母教育理念一致,以及父母的互相扶持。在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要形成内部“教育合力”,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切忌一人说东,另一个人说西,自乱阵脚。教育不是父母双方某一方的事,父母双方的角色同样重要。要理解角色侧重点的不同。母亲在抚养孩子,培养孩子品德、共情能力、审美能力上要发挥重要作用。父亲要成为“教练”,促进孩子在人格养成、能力锻炼、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发展。

四、引以为戒

1.过度控制之案例。某大学生妈妈,因放心不下儿子在大学的生活,四年来一直在学校旁边租房子照顾孩子。儿子外出,她每半个小时就要打一次电话确定儿子行踪。由于上大学期间生活一直受到妈妈的干预,孩子重度依赖妈妈,生活不能自理,自我价值感很低,毕业后找工作遇到诸多困难。谈恋爱也不顺利,女友都因受不了他这种“妈宝男”而和他分手。

2.过度放手之案例。某女大学生上大学后,其父母认为孩子长大了,加上工作比较忙,很少关心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大学生自由时间比较多,该女生在几次朋友聚会中认识了一个老板。老板用物质做筹码,将她包养。两个人很快发生关系,女孩意外怀孕,因为做堕胎手术而感染,造成终身不孕。直到学校老师反映孩子很久没有上课,其父母才知道女儿的情况,追悔莫及!

案例一中的妈妈,将自己的人生与孩子捆绑在一起,控制孩子沿着自己设计好的轨道前行,强迫孩子与自己“共生”,使成年的孩子得不到人格、精神的独立成长。案例二中的父母则过度放手,缺乏相应的引导干预,未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等事情发生后已无法挽回。放手而不放纵,帮助而不包揽,这才是恰当的家庭教育。

五、举一反三

真真初入大学,看不惯不打扫卫生的舍友,与舍友相处出现困难。妈妈了解到她的处境,鼓励女儿自己想办法与舍友沟通。妈妈提到自己上大学时,一个舍友来自农村,普通话差,其他舍友觉得她“土”而孤立她。妈妈就号召大家一起帮助这个女生,后来大家成了一生的好朋友。真真从妈妈的讲述中得到了灵感,主动帮其他舍友打扫卫生,结果全宿舍的人都在她带动下变得爱干净了,几个女生也成了好友。当女儿初入大学遇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时,妈妈并没有完全放手不管,也没有直接插手包揽,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女儿从自己出发做出改变,最终解决了问题。

六、家长小作业

列举出三个跟孩子沟通交流的句式,如:我觉得你最近好像有些困扰,你愿意跟我聊聊吗?并就孩子碰到的一个问题(人际、学习、恋爱等)练习使用。 2rBp406wcvrDJmOSfLCmZPWR8Ozu8KALQsHfrwsaWPG31dPTkb1RPZnyoxLwJL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