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课
父母适时放手助推孩子成长

案例分析

当孩子初出“暖巢”

张颖是一名工程师。她的老公是一名军官,在女儿佳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被调到了济南。张颖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没有随他去济南,一直和女儿生活在青岛。从小学到初中,佳宁在家除了学习外,其他所有的事情都由妈妈和姥姥一手包办。

高一军训,佳宁每天晚上睡前都会给妈妈打电话,哭哭啼啼地告诉她多么想她和姥姥。军训结束那天,张颖早早地来到学校门口,女儿飞奔而来,抱着她,号啕大哭:“妈妈,我好想你呀,想姥姥,想我的玩具熊。” 张颖紧紧地搂着女儿,禁不住潸然泪下。

正式开学那天,张颖帮女儿把宿舍里所有东西收拾好,才抹着泪,恋恋不舍地离开。女儿每周要在学校住五个晚上,周六下午回家。开学后女儿依然是每天晚上偷偷躲在阳台上给张颖打电话,诉说着她的种种不适:“妈妈,我觉得太不习惯了,她们都不喜欢我,没有人和我玩儿。”张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安慰她:“宝贝儿,你不是还有晓妍吗?她可是你的好闺蜜呀!”“可是,我们俩又不是同一个宿舍!我好想你,你明天中午来看我吧!”没法子,张颖只好每天中午去一趟,给女儿带点儿吃的,和女儿聊会儿天。女儿每次都是抹着泪和她告别。第一周终于熬过去了。

周日下午该返校了,女儿磨磨蹭蹭地不下楼,抹着眼泪说:“妈妈,你帮我请个假,我明天早晨去学校好不好?”看着女儿满是泪水的脸,张颖的心软了……

张颖以为过几周女儿就会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是没想到第二周、第三周……每个周末女儿都不愿意返校,都逼着她跟班主任请假。张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点儿不知所措:一方面张颖心里实在舍不得女儿每天哭哭啼啼;另一方面她也很希望女儿能够早些融入高中生活,交到朋友。

张颖一筹莫展,突然想到了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的表妹。听了她的诉说,表妹认真地对张颖说:“姐,这不光是孩子不适应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孩子不适应,你作为家长得想法帮助她。从心理学上讲,佳宁正在经历的叫分离焦虑。从出生到结婚成家,孩子在一次次的分离中成长。我觉得你首先应该学会向佳宁说不,然后再慢慢来。”张颖虽然心里不是很服气,但也觉得表妹说得有道理,她随后便在家读起了表妹推荐的心理学书籍。

又一个周末到了,女儿又提出让张颖给她请假。张颖狠下心来说:“你们马上就要月考了,你要早点儿返校好好准备。”女儿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张颖装作没看见,拿着车钥匙下楼。女儿磨蹭了好久才从楼上下来。到了学校门口,女儿撒娇地对张颖说:“妈妈,那你这个周得来看我三次。” 张颖沉默了一会儿,答应了。

看着女儿走进校门的背影,张颖决定行动起来。她买了一个多层的保温桶,每次去看女儿的时候都把它装得满满的。张颖让女儿把晓妍叫来,还让女儿招呼同宿舍的女孩们一起吃。返校的时候,张颖还会让女儿带上些小零食分给班里的女生。那个周六女儿回家兴奋地跟妈妈说:“妈妈妈妈,前天韩宇给了我一个橘子。”“妈妈妈妈,今天小君约我一块儿去打热水……”张颖趁机鼓励女儿多和同学交流,还动员女儿和同学周末一起出去进行社会实践、做义工。

看着女儿一天一天变得开朗起来,张颖也轻松了很多,自己的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一次,佳宁带着羡慕的口吻对张颖说:“妈妈,晓妍的妈妈在考注册会计师呢,好厉害哟!”看着女儿那崇拜的眼神,张颖忽然间感觉很惭愧——自己整天忙忙碌碌的,都没有给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她决定报考在职研究生,给自己充充电,也让女儿看到她的努力。

时间飞逝,佳宁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班里排中等偏上,情绪有点儿低落。张颖宽慰了女儿一番,但感觉作用不明显。周日,张颖送女儿返校,遇到女儿的班主任,了解到老师想要组织同学们出去做实践活动。张颖决定利用这次活动调节一下女儿的情绪,便提出让孩子们来自己就职的集团参观。

张颖和班级家委会的家长们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选定在周六下午带领三十多个孩子前往参观。孩子们看着一条条整齐的流水线,叹为观止。参观结束后张颖又给他们详细地讲述了洗衣机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回到家,女儿搂着张颖的脖子骄傲地说:“妈妈你真厉害,懂那么多,我们同学都好崇拜你呢!” 张颖趁机鼓励女儿:“为了这次活动,妈妈也是精心‘备课’呢!只要认真准备,你也能像妈妈一样厉害!”女儿的眼睛亮了:“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像你一样。”

为了让女儿更加独立,张颖动员女儿参加了班里课代表的竞选。最终,女儿当上了生物课代表:早读时间,她在班里巡视,督促同学们背诵;课余时间,她每天至少去老师的办公室两次,或收发作业,或帮同学们解决问题。张颖还鼓励女儿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因为文笔不错,佳宁被学校的四叶文心社团录用,成了文字编辑。

时间一天天过去,佳宁在悄然改变。每次去接女儿,女儿都会高兴地告诉张颖:她和哪个同学成了朋友、哪个老师说她什么了、班主任这个周又表扬她了……张颖也会说:“你们老师在微信群里表扬你了,说你越来越独立,帮大家做了很多事。”

半年过去了,张颖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女儿也被同学们评为“老师最佳助手”和“优秀舍长”!

中心议题:克服分离焦虑,助推孩子成长

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因与亲人分离而产生的紧张、不安或退缩的情绪反应。分离焦虑一般发生在六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但在缺少心理准备、独立性发展较弱的青少年身上也会产生。而且分离焦虑不仅儿童会有,离别的双方都会感受到。很多孩子是在高中时第一次住校,这时,孩子与父母都易产生分离焦虑,这是正常的。父母要感知、理解、接纳孩子的分离焦虑,把焦虑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父母也要觉察自己的分离焦虑,率先调整状态,为孩子做出榜样。同时父母要有所作为,减少分离焦虑带来的不良影响,助力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推动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提升。

一、这个故事为什么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母亲及时认识到分离焦虑的问题

儿童出生以后,交往最频繁的对象是母亲或其他照料者。母婴依恋关系是儿童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儿童会从依恋中获得安全感。健康的依恋会促进儿童的成长和独立,不健康的依恋会演变成依赖,阻碍青少年的发展。依恋类型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佳宁在上高中前大事小情都由妈妈和姥姥一手包办,保姆式的养育导致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发展较弱。在开学之初,佳宁产生了较强的分离焦虑,不能按时返校,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让妈妈意识到她们母女之间存在过度依赖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必然影响孩子的学业和人际交往,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2.尝试从孩子的高中生活中得体退出

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的过程,既有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也有父母对孩子的依恋。文中的张颖因为丈夫不在身边,长期陪伴照顾女儿,对女儿也存在过度依恋。张颖帮孩子请假、频繁地去学校“探班”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张颖在表妹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有意识地克制自己、主动改变、得体后退,鼓励孩子积极适应环境,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3.在同伴交往中消解亲子分离焦虑

同伴关系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以及发展出的友谊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克服分离焦虑,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在面临困境与挑战时获得安慰与支持。文中的妈妈把孩子推向学校,推到她的同龄人中去,给孩子提供与同伴分享食物、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女儿在同伴交往中成长,得到友谊的支持,从而加快了她适应新环境的速度。

二、请为父母点赞

1.妈妈能够觉察到孩子的分离焦虑,为此主动寻求表妹帮助,而且对自己的分离焦虑也有了新的认识,决心改变现状。

2.妈妈愿意改变,从能向自己、向女儿说不开始,拒绝了佳宁又一次晚回学校的要求。

3.妈妈尽管非常希望女儿能迅速自立,但对过程保持了足够的耐心,一点儿一点儿引导、帮助女儿自立。

4.妈妈通过邀请女儿同学一块儿分享零食、水果等方式,助力女儿在新环境中建立人际关系网络。

5.妈妈能够敏锐捕捉孩子对自己的期待,通过读心理学专业书籍和报考在职研究生,让自己慢慢脱离对女儿的依恋,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6.妈妈主动邀请孩子们来自己就职的集团参观,并向孩子们展示了自己职业、专业的一面(区别于日常妈妈的形象),通过自己的行动,鼓励女儿克服学业困难。

7.妈妈与老师多次沟通,主动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关注孩子成长环境的变化,鼓励女儿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

三、教育方法

1.抓住独立性培养的契机

家长首先要认识到,独立自主是孩子的权利。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权利。其次,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初入高中面临寄宿制生活时,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良好时机。家长要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及时放手,推动孩子适应能力的发展,要相信所有的不适应都是孩子成长的契机。此时,若在生活上或精神上依然对孩子包办太多,孩子接受了,那就加强了依恋;孩子不接受,那就成了孩子的包袱。两者都是孩子成长的阻碍。所以,高中生父母要及时调整、转变自身的角色,从养育者向“人生导师”的角色转变。在工作和自身发展上多用一些精力,既可以给孩子做人生的榜样,也可以使孩子免于被父母的关爱包得太紧,透不过气来。身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更要给孩子自由。

2. 要相信孩子有适应环境的巨大潜能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发展既依赖于成年人,又独立于成年人,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过程。但我们却常常过低地估计了孩子的独立能力,而过多地相信自身在孩子发展中的辅助作用。实际上,如果真的给孩子机会,你会发现孩子的自立潜力巨大。高一学生入校一个月后,他们普遍感到自己比刚入校时有了很大进步:自律性、自理能力强了,更有时间观念了……

3.对孩子的不适应要做客观分析

当孩子面临新环境感到不适应时,心理的恐惧会把困难和问题放大。如果孩子在学校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周末回家跟父母诉说时,往往会负面情绪很重,把问题说得很严重。这就需要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疏解情绪,待孩子情绪慢慢缓和下来之后,向孩子详细、具体询问,了解问题的真实程度,对困难和问题的真实性、暂时性、发展性进行客观的分析,逐渐引导孩子对高中生活产生信心。

4.关注孩子的交往

尽快在新环境中交上新朋友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往情况,指导孩子与同学和睦相处,尽快交上几个知心朋友。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交流等方面得到系统的支持,从而代替父母在其以往生活中的部分作用。

5.耐心等待孩子摇摇晃晃地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父母的宽容、耐心和期待本身就是一股帮助孩子成长的力量。当孩子蹒跚学步时,父母会用极大的耐心去看着孩子摇摇晃晃地站立起来,一边惊喜地鼓掌祝贺,一边鼓励孩子向前迈步。在人生的路上,父母也要用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去期待孩子独立前行。在初次离家住校后,孩子出现不适应是正常的,出点儿问题和差错也是正常的,受点儿委屈、吃点儿苦头也是应该的,因为生活本身不只有顺利和坦途。家长要用豁达的心态去看待孩子成长中的波折,尊重孩子的未成熟状态。

四、引以为戒

有的孩子虽然住校,但家长会以方便孩子洗澡或饮食不习惯等为由,每周多次来学校看望孩子或一周接孩子回家好几次,导致孩子不能主动适应新环境,阻碍其独立能力的发展。

有的家长不问孩子是否愿意,便自己决定在学校周围租房子陪伴,导致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受到影响,或者引发亲子间的矛盾。

五、举一反三

有的高一新生总是想念初中的同学,在新的班级里封闭自己,不能敞开心扉和同学交流,不能坦然面对新的人际关系。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与初中要好的同学打电话或见面交流,疏解留恋和思念的情绪,然后心怀老朋友,迎接新朋友,逐渐完成友情的转换期。

有的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老师的讲课方式、讲课速度,或者不适应高中老师让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模式。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多与同班同学交流,逐渐认识并接纳高中的师生关系变化,与同学一起寻找适应高中老师讲课方式的办法,逐渐提升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家长小作业

请家长了解并记住孩子班上十个同学的名字,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往。 WPXUVkzWfFwj7iu1kVeMG390mZkmqsqeRWCUpynShPFiY5JJwE+tfaWCgThafM3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