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纪晓岚博学多才,是当时的学识大家,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更是起着主导的核心作用。

纪晓岚深得乾隆皇帝器重,《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式开始,纪晓岚被任命为总纂官,负责《四库全书》的编修与审核,皇室有才学的王爷以及在朝的尚书、学士等担任编纂官,并设置诸多职官一同参与。

修纂《四库全书》,要确定并保证书的质量。当时决定修纂《四库全书》后,要从《永乐大典》中挑选孤本,要对清初至乾隆时期的皇帝责令编制的书稿进行修改,还要对全国各地进行查访并征集书稿。《四库全书》是一次文化的碰撞,同时也是文化的集中,大量的书籍需要经过审阅再修纂,纪晓岚直接审核这些书稿,决定它们能否通过“考验”。因为工作量过于庞大而且繁杂,纪晓岚制定了一套专门的程序,先由各个编纂官对于各类书籍进行分类整理,对书籍进行初步判定,他们审核通过后,纪晓岚再进一步进行审阅,对于扰乱群众视听、悖逆狂妄的书籍则直接摒弃。最终列入校阅书目的书籍再下发给修纂官,进行包含版本、内容、文字等多方面的详细校阅,然后由编纂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集中交到纪晓岚手中,由他和助手一起比对,检查对于书籍的处理是否得当。对于流传较少、启发较深的书籍需要刊刻,对经典的注解、实用性强、学术性明显的书籍则需要抄录,较为寻常的浅显之作则留存即可,《四库全书》中只收录书目而并非内容。纪晓岚制定的工作程序, 将《四库全书》的审核变得有条不紊,如此繁杂的工作被简化、细化,四库馆内的官员及学士只需要各司其职便可。

与《四库全书》相依而生的是《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的出现既是编纂工作的需要,也是对文化进行总结评判的需要。按照《四库全书》的编纂程序,每个编纂官对于每本书的作者、整体内容、得失都要进行介绍和评价,最后和书籍一起交由纪晓岚定稿。纪晓岚对于编纂官们所核定的书籍相关内容进行考据,适当增加或者删减,对于文章的遣词造句也要进行润色。经过纪晓岚修改的提要内容基本都文采斐然且进行过仔细考据,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纪晓岚作为一代名士的学识之高。纪晓岚等人将需要收录的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个方面,并为四部编写总序,提纲挈领,四部之下的小部分也分别添加了序,若是“意有未尽”,便注上按语。这些系统的序以及按语将《四库全书》的数目明确分类,并对于传统的学术文化进行了批判与肯定。但《四库全书总目》内容依然过多,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于是乾隆皇帝下令编纂一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这本书的编纂忽略了四部的序,提要简洁凝练,为查阅《四库全书》提供了便利。后人曾经评价纪晓岚把一生的精力都集中用在提要上,对《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书的编纂可以称得上“词明理正”,经得起推敲,对于历史的记载与真实的考据也能做到追本溯源,称得上是博学鸿儒了。

在纪晓岚与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十年,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编纂成功,之后相继完成其余三部,并妥善安放好。因为《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书籍虽经手多人,依然难免存在错漏,为精益求精,编纂工作完成之后,纪晓岚还需要对这些书进行复校。乾隆皇帝翻阅《四库全书》时也发现很多疏漏,于是下令进行校验,由在朝的专职人员进行相关的学术核查,纪晓岚和彭元瑞共同负责全书的校验,书中需要修改的部分最终都要交给纪晓岚,审核无误之后视情况深挖修补,这也更加提升了《四库全书》的质量。二次复校,纪晓岚依然认真负责,还将故意篡改内容的编纂官上报给皇帝请求严惩。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乾隆皇帝曾经多次下令对书籍进行修改,这使得很多书籍在乾隆末年仍然没有完成。《四库全书》虽然已经书成,却仍然有部分书籍等待补录,这便是纪晓岚要做的另一项工作——补遗,这项工作在初次复校之时便已开始。

可以说纪晓岚对于《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修订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XvIKxsYn/XTu8gTR5iazYWIJhxT/zbCq233drKKUuctmqTcIF5hRLraAr5FEl7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