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涵盖了清朝中期以前重要的经典文献,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文献的最大总汇。但《四库全书》的编纂,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破坏性整理,由于阶级因素和封建制度的影响,这次编纂对中国文化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从本质上来说,编纂《四库全书》是以怀念传统文化为由实行的一次“文字狱”。据调查,被编入《四库全书》的丛书只有三千五百多种,共七万多卷,其余的大部分书籍都被认为是没有价值而被放弃的,更有一些被认为是“违禁”的书籍被删减、篡改甚至是销毁。据专业人士统计,清朝共销毁了对其统治不利的书籍一万三千六百卷,除了焚毁书籍,他们还对明朝遗留下来的史书和档案进行统一销毁。现今保留下来的明朝档案有三千多份,主要是明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的兵部档案。另外,还夹杂着少量的明朝洪武、永乐、宣德、成化、万历年间的官方文书。这些相对于明朝的所有档案已经是九牛一毛,因为大约有一千万份档案已经被清朝销毁,而在保留下来的这三千多份档案中,也有不少是被篡改过的。
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从全国各地进献上来的书籍都要被统一检查,不仅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要被销毁,连涉及元、辽、金和女真族的文字都要进行修改,在这种排查之下,光禁书就有三千多种。可以说,销毁的图书数量与《四库全书》所收录的书籍一样多。
清乾隆时期,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等人的著作被列为禁书,禁止被收录,后来,则被允许修改后收录。而对于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等人所著之书,查禁得更是特别严,只要一见到就会被销毁,这相当于一次非常彻底的文字狱。其中著名的《反满檄文》《扬州十日记》和《嘉定屠城记略》竟然在中国凭空消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从日本找回来。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凡是体现出民族矛盾、阶级压迫的作品都在焚毁之列,而对于不得不收录的名家之作则进行大范围篡改。例如,岳飞的《满江红》中有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由于“胡虏”和“匈奴”在清朝是忌讳,于是在《四库全书》中被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这与原词句的意思大相径庭。
最为荒唐的则是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修改,里面有一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但参与编纂的官员害怕“寄奴”有辱皇帝的威严,便自作聪明地修改为“人道宋主曾住”,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所以,有人说《四库全书》是一部“四不全书”一点都不为过,在焚毁书籍的过程中,对于违反规定私藏违禁图书的人,还会被施以重罚,甚至满门抄斩。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下达了新的诏令,违禁书籍中如果只需删改字句的,可以不必毁掉全书。这看似是政策变得开明,实际上,当时《四库全书》已经接近完成,余下只有各种野史、戏曲以及小说等通俗文学作品需要抄录,即便是这些图书,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四库全书》完成之后,里面的《明末纪事本末》中所提到的“吴三桂击走李自成”的事实被改成了“清军击走李自成”,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区别,但却等于篡改了历史。
戊戌变法时期,支持新法的学者李岳瑞在其作品《悔逸斋笔乘》中曾提到,《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二十四史》,其中很多都经过了篡改,而且错别字特别多。李岳瑞认为,这并不是《四库全书》编纂者的疏忽,而是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取悦皇帝。书籍每编纂一部分,就要装订后呈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生性好大喜功,尤其喜欢校对书籍,看到那些错误,便会对那些负责官员批评一番,以显示自己文采卓越,如此一来,乾隆皇帝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自然是“龙心大悦”。但是,乾隆皇帝校对久了,逐渐厌烦起来,当他身体疲劳的时候,呈上来的书稿便看都不看就用朱笔写上“校过无误”四字,并要求照此印制。如此一来,即便有参与编纂的学者后来发现了书中的错误,也不敢擅自更改。
综上所述,《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的销毁、篡改、删除以及大量错字的问题都是蓄意为之。在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费正清所著的《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明确指出了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的意图:“通过这项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学上的‘宗教裁判’,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满清统治者的著作,编纂人在搜集书籍的时候就能够查出那些违禁和应该取缔或销毁的异端著作,这就是一个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
鲁迅先生在批评明清时期文学的时候,就曾经这样评价《四库全书》:“现在不说其他的,单看雍正、乾隆时期维护统治的那些著作手段,就足以让人触目惊心。焚毁、抽毁和删除部分内容之类的暂且不说,最阴险的是篡改了古文献中的内容。乾隆皇帝主持纂修的《四库全书》虽然有其价值所在,但他们不仅颠倒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仅在朝堂之上颁布,还使其流传民间,令天下之人阅读……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中华民国)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著粪……”
所以,《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浩劫,这个“破坏性”整理的名号也是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