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家族自始祖诸葛丰开始就一直秉持淡泊名利又心存高志的品质,诸葛亮继承先祖遗志,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写入了《诫子书》之中,以勉励后代。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以为人风雅闻名于世,这风雅便体现在他的淡泊名利上。当年父亲去世,兄弟们跟随叔父离开后,他自己避乱到了江东,之后就在东吴孙权手下为官。诸葛瑾任职时并没有因为自己才学出众而言行狂妄,反而更加谨慎小心。孙权曾希望诸葛瑾能够说服他的弟弟诸葛亮来东吴做官,但是诸葛瑾并没有答应孙权,而是告诉他,诸葛亮不到东吴来正如他不前往蜀国是一样的原因。诸葛瑾并没有为了自己在东吴的权势能够更上一层楼而答应孙权的要求,反是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婉转拒绝。他知道弟弟诸葛亮并不看重名声和权势,而是希望在明主面前施展才华。他也明白人各有志,因此不会做出令两兄弟为难的事情。

自叔父去世,诸葛亮带着弟弟在隆中耕作生活12年,直到他被刘备请出茅屋。在躬耕的12年中,曾有不少主君欣赏诸葛亮的才华而想请他出山,但是诸葛亮全部拒绝了,他可以出山,但前提是心中的那位主公出现。

诸葛亮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一个更加高远的志向,而在行动之前,他要选择一条最为合适的“路”。诸葛亮自比“管乐”:文能如管仲,武能如乐毅。他希望自己在将来也能如管仲、乐毅一般得到主公的重视,辅佐其建立一番功业,使自己可以淋漓尽致地施展才华,而不是深陷权势之争去钩心斗角。

当时,曹操、孙权以及袁绍等人的身边已经有了大批谋士和武将,若是此时投靠,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根本没有完全施展的空间。即便一些主君钦慕诸葛亮的才华,并承诺了诸多优待,他也没有因为这些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最初的志向。

诸葛亮将一切送到眼前的荣华富贵全部淡然拒绝,不为这些利禄改变心志,直到刘备出现。当时的刘备,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除了自己的两个结义兄弟,其他的所有都要依靠荆州的刘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时候可谓是一穷二白,而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刘备,便是因为追随刘备的他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能够使自己像管仲一样为刘备成就霸业,也可以如乐毅一般帮助刘备攻城略地,施展自己的文武才干。事实证明,诸葛亮选对了人,他为刘备这个实力薄弱的后起之秀赢得了与强者比肩而立的地位,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一生的志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做一个能够辅佐君上开国立国的允文允武的能臣。刘备托孤之时,曾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授意诸葛亮若刘禅有治国之能,便可尽心辅佐;若他不堪重任,诸葛亮可取而代之。因此,刘备逝世之后,也曾有人示意诸葛亮“废帝称王”。天下谁人不想做皇帝?可惜面对这样的诱惑,诸葛亮断然拒绝了,他的忠心只给汉家天下,他的野心只为实现志向。因此,只一心一意地辅佐新帝,就如他之前能够甘于平凡只为等待一个明主实现自己的抱负一样。

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在曹魏做官,为曹丕效力,对曹魏王朝忠心耿耿。后来司马氏一族意图谋反,曾经派人到诸葛诞所驻守的地方诱劝他,但是诸葛诞没有同意,并反问来人:司马家族世代受曹魏恩惠,如何因为他人一点儿利禄就背叛主公?并表示自己会为曹魏王朝竭尽忠节。诸葛诞在面对谋逆之臣威逼利诱的时候,没有改变自己对曹魏王朝的忠心志向,最后城破被杀。

诸葛亮官拜丞相之后,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节俭简朴,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为刘备守护江山上,对于功名利禄没有半点渴望。诸葛亮临终之前写给蜀汉皇帝刘禅的遗表上详细记录了家中所有的财产,为官二十七载,并没有多拿国家的一厘一毫。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自幼聪慧过人,诸葛亮担心他因为太过聪慧而导致自己或主动或被有心人利用走上邪路,便给儿子写了数封家书,信中多次教导诸葛瞻要看淡名利,要坚守自己的心志,时刻牢记心中的志向,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前,不管是贫困还是荣华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

后来,曹魏军队攻打蜀国,诸葛瞻驻守绵竹,魏国的统帅在下令攻打城池之前曾经派人送信给诸葛瞻,并许他“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但是诸葛瞻谨记父亲的教诲,并没有屈从利诱,他奋勇杀敌,最终与不足18岁的长子诸葛尚带着忠君爱国的志向一同战死沙场。 R6I2ChKgIOfSe1/r6eYtEH3PsB5SsURwn//uGFoyVFeascErJLI2NHUx7TBFq+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