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所羞愧,不辱父母

羞愧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在父母、老师的教育中得到的。大人常常会跟小孩子讲:你这样做别人会看不起你、这样做会丢父母的脸。这就是在加强小孩子的羞愧感。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他的孝心不是表现在拿多少钱给父母花,而是表现在“不丢父母的脸”。所以,很多真正孝顺的人在外面常常会顾虑到父母的脸面。一个人想偷别人的东西又不敢偷,一方面是怕违法,被警察抓走,另一方面就是“怕丢父母的脸”。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跟他说:你在外面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丢父母的脸,这个脸我丢不起。这种情绪管理,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羞愧感和罪恶感也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的情绪。羞愧感最强的是日本人,日本的文化叫作“耻”的文化,有消极的色彩。如果要求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那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华文化一再要求“无过无不及”,即做事情既不要不到位,也不要太过分了,体现了一种“中庸”的思想。中国人失败之后,常常会说“东山再起”“从头再来”“下次好好表现,把以前的羞耻洗刷掉”……这是非常积极的。

一个人有羞耻心才有救,而羞耻心就是爱面子。很多人说爱面子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面子都不要了,那这个人就真的没救了,他会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在乎。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他是没有羞耻感的。一个人在得意的时候,经常是忘乎所以的,但是他不得意的时候,就会很拘谨,就很担心做错事情。所以当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大家就要格外小心;当事情进展得不顺利的时候,反而不需要那么小心。

羞愧之心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是个很好的内在驱动力,它会提醒人们,要知错就改,不能老是让别人看不起。这样人们就会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积极地去调整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然后使彼此更加和谐。

有的人总觉得自己没用,觉得自己不可爱,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不愿意向别人求助,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困惑,就这样一直拖下去,说明他的羞愧感太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再笨,也一定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就好了。不会做的事情请别人帮忙,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没有什么好丢脸的。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帮助,但又不会长期依赖他,你就会好好学习别人的方法,然后自己把事情做好。

但是很多人就是觉得不能让别人帮忙,他只会不断地责备自己,不停地看不起自己。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选择把自己放在一个过度羞愧的地步,使别人也无法帮助他,最后他永远不会长进。 zf51eOborMxPmB+098IBwuP2czanFqczDc7ygsYk7+EauQSDHlDk7FVgJjOhLq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