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有根本的规矩

为了配合“五伦”,我们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曾经有一些人提出:“五常”不够,要“六常”“六伦”。可我看了几十年,没有一个成功的。为什么?因为“五”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我们一只手就只有五个手指头。中国人很喜欢用“五”,因为“五”的意思是:你可以充分掌握,可以控制得了。

我们现在硬弄出个“六”,“五”都做不好,如何还能谈“六”呢?所以,我们只有“队伍”,从来没有“队六”。“队伍”我可以完全控制,“队六”就溜来溜去,就成一盘散沙了。

我讲这个的意思是:我们要尊重古圣先贤。他们花了很多心思,才建立起来的东西,我们不要凭一时的冲动,就随意改变它。因为这样改变后的东西,是经不起考验的。

有“五伦”就有“五常”,表示这五种根本的关系,必须要有它不变的规矩。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都不是片面的要求,都是相对待的。我建议大家不要用“相对立”,因为一对立,就无法统一了。“对待”还可以统一,“对立”怎么统一呢?人不要有对立的观念,我们要相对待。

君臣有义。我们没有片面地要求,说老板要照顾你的下属,你的下属才会对你忠心耿耿。“义”指的是合理,你合理地对待他,他就合理地对待你;如果你不把他当人看,他迟早会背叛你。而且,他背叛你也是理所当然的,你不要怪他。

人与人不可能一模一样,为什么?因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讲到平等,大家想一想:人与人之间可能完全平等吗?若说尽量地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实际上,人与人之间不太可能会平等。为什么?

机会有限,资源不足。机会永远是有限的,资源永远是不足的。如果能让每个人都有,那当然可以平等。但事实是大家都想要,可资源和机会就这么多,于是就有一个先后、轻重、缓急之分了。所以,儒家才会主张有差等的爱。

爱是不可能有差等的,爱只有爱跟不爱。但是,因为有先后、轻重、缓急之分,所以看起来有点儿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样的。比如,两个老人都需要照顾,一个是你的爸爸,一个是你爸爸的朋友,你会先照顾哪一个?如果你能够同时照顾两个老人,你当然会同时照顾他们。可是你的精力有限,你的时间有限,怎么办?所以会有个先后、轻重、缓急之分。大家从这个角度来了解儒家,应该会比较容易。

但是我们不能够把它绝对化,一旦绝对化就会变得不可靠,大家就不服气了。为什么只要求我,不要求他?所以,父子有亲。父子间彼此都有亲情。父亲对儿子要仁爱、要照顾,儿子才会对你孝敬。你天天拿儿子当出气筒,天天当众给他难堪,天天想尽办法羞辱他,他就算孝敬你,也是一时的,也是表面的,他迟早会离家出走,迟早会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不认你这个父亲。这才是事实。

除了父子有亲,还有长幼有序。为什么?因为哥哥的力气比弟弟大,你要跟他争,他打你一下你就受不了。我们中国人处处都提保护弱者,但是我们会讲出一套让强者很有面子的话。大家朝这个方向去想我们的伦常,就可以体会得很深、很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知道字面上的意思。

朋友有信。一个人若没有信用,是无法立足在社会上的。但是,信也不是绝对的,对任何人都有信用,那也是不可以的。孔子告诉我们:你要先对人家有信用,但当你发现人家对你没有信用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就要疏远那个人,不能再上当。

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就是规矩。很多年以来,中国人对于“伦常”有着许多误解,现在我们知道,“伦常”正是家庭关系正常的基础。 Tglsbwsc4bL9PQy0xcSPNzaZS7j94nW1wscHapuhvHU4T1JscBjlV9tcAxjXC0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