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切从自己做起

人际关系要从自己做起。如果你想开展人际关系,首先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们把人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叫硬汉,也叫忠义之士,他们敢于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自我。别人不敢说、不敢做的,他们敢说敢做。对这种人,我非常佩服,但我真心不希望大家都做这样的人,除非他自愿。做硬汉是要承受痛苦的,否则怎么知道你是硬汉?如果你做到一半就不做了,这样容易被人当成笑柄。

做人应该有正义感,这一点我们提倡,但要小心被人利用。虽然你浑身充满着正义感,如果所知有限,很容易被人利用。硬汉如果真正懂得遇事合理拿捏,他们会百世流芳,否则就是无谓牺牲。人各有志,我们不鼓励也不反对,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第二种叫顺民,听话、不惹事,只想保自己平安,有点唯唯诺诺。一个组织里面,既要有顺民,也要有硬汉。但是,如果不是硬汉那块料,却要充硬汉,会很辛苦;如果不想当顺民,却强制他当顺民,也会很痛苦。

如果你觉得以上两种人都不适合你,那你还可以选择做隐士,反正都是别人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免得生气。这种人对社会不会有多少贡献,但也不会给社会添麻烦。

其实,一个人完全做到不闻不问很难,做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参与社会事务,总想做点事情,所以当隐士不容易。

当硬汉辛苦,做顺民划不来,隐士也不容易当,那该怎么办?

在中国文化中,有个“和”的观念,我们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和”在一起考虑。三种人哪个都不好当,那么我就三合一,中国人从来都是有办法的。我们可以当顺民,但偶尔也会当硬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做隐士,随遇而安。

领导对我高看,我就当硬汉;领导看不上我,我就当隐士;领导对我一般,我就当顺民。中国人对待别人的方式,常常取决于对方如何看待你。同样一个人,有时候他好像很听话,有时候他又很积极、很认真,而有时候,他又可以什么都不管。

要说硬汉的代表人物,史可法算一个。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清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率扬州军民与围城清兵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不屈被杀。难道他不能逃吗?当然可以。领兵打仗的人要想逃走很容易,可他一旦跑了,这辈子就等于白活,不跑的话,就能够青史留名。

每个人迟早都要死,如何能死得其所、死得其时,你是可以选择的,史可法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同样的还有岳飞,他要真不想回去,就算拿二十四道金牌来召唤也没用。但他回来了,虽然最终被人陷害,却百世流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频率相同的人志同道合,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大家都要努力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的价值观发散出去,形成一种磁场,汇聚有缘人。

话说回来,物极必反,太过亲近,容易争吵,“君子之交淡若水”是有道理的,距离产生美,说得也不错。

和别人搞好关系的前提,是要先能接受自己,同自己和谐相处。跟自己相处愉悦,才会跟别人也相处愉悦。一个人要是不喜欢自己,大概很少有人会喜欢你。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都对自己不满意,总觉得自己太胖、太黑,这儿不好,那儿不好。

如果你希望能够去改变别人,首先得让自己发生一些改变,这里说的不是让你去整容,而是要坦然接受自己。哪一天你跟自己相处好了,所有人也会慢慢接受你。

有很多人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得不是很稳定,有时会刻意表现优越,有时又很自卑,其根源就是不能接纳自己。这种看待自己的内心的纠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他人的相处。

先从自己下手,理顺自我关系,然后才能改善人际关系,这是正途。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最主要的差异就是人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既然一切都由自己做主,当然也要由自己承担所有责任。

我们的所有言行,都要先过“自己”这一关。自己认可的,才说得出来;自己认同的,才做得出来。所有接触的对象,也都由自己来决定。人,最先也最多接触的,应该就是自己。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如果过分地爱自己,会沦为自恋狂,因此接受自己也须有度,有一个合理范围。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是自恋狂的最大特点,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有缺点,也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告诉自己,冷静下来,客观反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努力去改善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自我否定,否则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

人无完人,有缺点是很正常的。贝多芬后来听不见了,但他照样谱写传世乐章。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时反省,不让其继续发展,然后慢慢把缺点转变成优点,这样就很好。所以,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能够忽视,却也没必要太过紧张,紧张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缺点还能变成优点?可能很多人会怀疑,怎么能这样讲?其实,任何言行,只要在适宜的时空下进行合理调整,那便是优点。而言行一旦离开了具体时空,便没什么优劣可谈。

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别人的判断来确定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在多元的社会,大家都说好,未必真的好,大家都说坏,也未必就真坏。重点应该关注的是,看看赞成的是哪些人,反对的又是哪些人,然后再谨慎判断。人们的立场不同,给出的意见往往不一致,所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要先明辨是非。

“做人要实在,做事要规矩”,这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大家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虽然我们处世讲究圆通,但始终以务实为修身之本。“君子务实”,这是中华文化一直强调的,具体表现为讲诚信,不伤害他人,以诚恳的态度待人。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正是务实、务本的表现,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善待。

堂堂正正走正道,以务实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进而取得成功,才是实至名归,值得敬重。如果用欺诈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则被视为走偏锋,即便成功,也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没有多大价值,徒然惹人背后耻笑。

虽说成功离不开实在做人、规矩做事,但拥有这一良好品质,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因为这只相当于打地基,只有地基稳了,上面建高楼大厦才能不倒。而我们要明白的是,打地基并不等于建高楼大厦。所以务实只是本分,守本分之外,还要培养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

怎样培养?要多看、多听,先了解环境,再适应环境,然后开动脑筋改造环境,最后才有能力合理地创造环境。对于那些正面的、好的东西,要多看、多听、多问,对于一些负面的、不好的东西,也要适当了解,以之作为一种提醒。

你可以多看、多听、多问,但请一定记住,要少说,正所谓言多必失。少说不是让你不说,如果你看准了、想通了,这时再说,才会言之有据,比较稳妥,也会受欢迎。切忌胡言乱语,那样会严重降低自己的信用,让人看不起。

就好比一株幼苗,需要时时关照才能健康成长,否则定会枯死。人际关系也是不进则退的,如果不能做到适时调整,时间久了,人际关系只会变坏,不可能转好。所以,要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要富于改善意识,眼光要精准,要不断寻求改善。

因人、因地、因事、因时而制宜,任何事情的因应均应如此。但万不可为了求新求变而忘本。既要有所变,还要有所不变,不管怎样变,都能够务实,这才是以不变应万变。 a+IeltVj69ifX6TN6zEAO/YKHjTcX8S+KJ1ROPGVatz9dRa+MQ+UhSoPhKeBh2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