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凡事注意合理性

凡事做到合理,人们才容易接受。我们重视典章制度,但也明白典章制度容易僵化、不合时宜,因此,我们会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进行合理变通。如果不懂变通,会被贴上“死心眼”“一根筋”的标签。

中国人经常会提“反求诸己”,认为在要求他人合理之前,自己应首先做到合理。自己先求合理,再来要求他人合理待我,才是合理的态度,也比较容易实现。自己都不合理,却要求他人合理待我,结果肯定不如人意。合理的标准因人而异,有时标准不一也会产生很多不愉快!

如果我们自己凡事先求合理,就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因为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即便你的“合理”和他的“合理”会有偏差,你也问心无愧。自己到底合理不合理,需要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判断。

别人的反应好比是镜子,会非常真实地给你反馈。如果对方表现出不合理的行为,你应该首先反省自己是否合理,而不是一味指责对方。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问题,那要赶快调整,对方或许也会因此做出合理的反应。记住一点,如果我们想改变对方,首先要改变自己。

这里可以举个例子。乙和丙很熟。甲和乙聊天时,甲突然问乙:“你认识丙吗?”乙的第一反应是“不认识”,因为他不知道甲的意图。一句“不认识”,只有三个字,包含的意思却有好几种:“认识,但无交情”“真不认识”“虽然认识,但跟不认识没区别”“你为什么要问我认不认识”以及“你少打我的主意,我认识不认识他与你无关”。

说“不认识”,能给自己预留很大的余地。乙在不清楚甲的意图的情况下就说认识乙,甲很可能接下来会这样说:“太好了,我有事情找丙帮忙,您能帮忙引见吗?”乙要是说“好”,不但会给自己,也有可能给丙增添不少麻烦;说“不好”,等于不给甲留面子,甲肯定不高兴。

所以,一句“不认识”,省了许多口舌,避免了许多麻烦。

中国人认为,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因此,我们不要贸然问起别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很难得到正确答案。如果不清楚对方的意图,中国人是不会承认自己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的。如果你问了,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不要认为别人不实在,认为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别人造成的,事实上,这一切都与“我”有关。先把自己的意图说清楚,再去征询对方意见,给对方斟酌考虑的空间,这样才算合理。可惜,很多人不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不反省自己是否考虑周全,一味指责别人不诚实,这并不公平。

我们经常将人分为两种——君子和小人。关于君子和小人,孔子有过很多论述,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虽然人们向来崇尚君子,但君子斗不过小人的情况比比皆是。

为什么?因为君子做事凭良心,不做亏心事,认为不需要讲求什么社交技巧,这样容易得罪人。小人则不然,非常重视社交技巧,很容易就能打动别人,抓住别人的心。这一点君子不及小人。那么,君子何不尝试做些改变,注重交往技巧,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呢? /pCy3S5OXCtFAh7zhSHIXZsx1YMyI27oiumJSX8HDBV80nb84i3SjLnWwxOXXx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