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反求诸己,方能获得天助

不求人,格自高。

有一句话,叫作“不求人,格自高”。

一个人求人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好像矮了一大截。所以,每一个人走到什么地步,都是自己为自己负完全的责任,不能总是埋怨别人。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就是这个道理。

怨天尤人有什么用?反省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调整一下自己,这才是正道!

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求人人不理,不如反过来求自己。

孔门论道,论的是什么道?当然是“为人之道”,也就是“仁”道。

人生于天地之间,如何与万物共处才能获得安宁?孔子提示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反求诸己。意思是不要向外求,因为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求人人不理,不如反过来求自己。因为自己的事情,当然自己要负起完全的责任,怎么能够推给别人?

但是,我们的眼睛一共有两只,全都向外,而不是一只向外,另一只向内。往往看别人比较清楚,看自己却相当糊涂,所以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不要老去看着别人的喜悲。

有的人老觉得自己很亏、很委屈,而别人很好运。其实站的人不知道坐的人辛苦,坐的人也不知道站的人辛苦,你看人家总觉得很舒服。人比人,气死人,所以就不要比,各人走各人的路,但是你不要走错,不要总是被别人影响。

儒家讲慎独,我认为这是指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生生不息的,所以你要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不要老去看着别人的喜悲,艳羡别人的日子。希望每个人都认真想一想,现在你做的,哪些事情是你做给自己看的,哪些事情是你做给别人看的。做给别人看的并不重要,做给自己看的才是你这一生最重要的任务。

你要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听别人的话。要做你自己,而不是做别人的奴隶。

“信我者,得永生”,那个“我”不是指上帝,不是指耶稣基督,而是指你自己。佛教里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个“我”也不是指释迦牟尼。如果是的话,那释迦牟尼太妄自称大了。他说的那个“我”,是指你自己。

如果大家本能地想到:对,所以我要自我,我要个人主义。这就又完了,因为陷入自我主义的无底洞了。那个“我”是告诉你:你作为一个人,要追随你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听别人的话。你要做你自己,而不是做别人的奴隶。

因此,你有两个选择:一个叫作自主,一个叫作他主。你选哪一个,别人都无权干涉。

人所争的就是那口气而已!那口气都争不到,就什么都没有了。

人其实是动物界里比较弱的一种:跑,跑不过马;力气,比不过牛。人的各种性能,大都不如其他动物。但是人很了不起,会想:“为什么老天把我生得样样不如人家?它总要留一条生路给我走吧。”

人只有一条生路。哪一条生路?两个字就讲清楚了:争气。人如果不争气,什么都比不过人家。这就是中国人总说要争气的原因。人所争的就是那一口气而已!那口气都争不到,就什么都没有了。

每件事情追根究底其实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很容易把责任往外推,那是没有用的,没有人会因为你推给他,他就承受。所有人都会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知道,推只是个过程,自己要承认,才会有实质上的效果和改变。

把责任往外推只是减少自己的压力,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责任是推不掉的,最后你还是要面对这个事实。如果骗自己,认为真把责任推出去了,你没有责任了,后面会有更惨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才有办法得到好的效果。

一个人老是怪罪别人,是不会长进的。实际上,每件事情追根究底都是自己的错,这也是儒家了不起的观点之一。

严于律己,比宽以待人更加重要。

对自己不严,结果害死自己;对别人宽松固然对别人不利,有时却换得良好的人缘。这是别人自作自受,同样不能把责任推给我们。

所以,每天至少留给自己二十分钟,独自一个人,先复诵自作自受的信念,然后用心检讨自己,以绝对不要欺骗自己为标准,好好想一想,今天做错了哪些事情。

千万不要找理由替自己辩解。因为轻易原谅自己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一旦养成不良的习惯,也将再度自作自受。容忍自己一错再错,等到不能收场,后悔就晚了。

烦恼焦虑的根源,其实就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们的眼睛只会向外看,却不知内观。我们用观察法试图了解外界的事物,却不能反求诸己,真正体验我们身心之内的实相。我们善于解决外在的问题,对自己的内心,好像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认为所有的烦恼焦虑都是外来的,却不明白,烦恼焦虑的根源,其实就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天人合一。“天”代表自然法则,“人”则是我们的心。当我们的心生起妄念,自然法则就开始惩罚我们,使我们觉得痛苦、烦恼和不安。当我们心中产生纯净的念头,自然法则便开始回报我们,使我们内心充满爱与慈悲,因而觉得安详、和谐与快乐。

人的尊严,就在于充分发挥上天所赋予的自主性,尽心尽力做一个自主的人。

社会上充满了各色各样的沮丧高手,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痛苦中,并用自己的沮丧来控制周遭的人。这些沮丧高手,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沮丧发散开来,弄得大家都莫名其妙地跟着沮丧起来。其实,我们并不是先天安排好必须沮丧地过日子,而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沮丧。

每个人的心智,都拥有在行动方面随意控制的能力。无论如何沮丧,头痛如何剧烈,我们都能够加以改变。虽然在停止头痛、提升情绪等方面,我们很难加以控制,但在选择更满意的行为上,人人都做得到。只要你愿意,随时在行动上做出某些调整,就会使自己更为满意。

人没有不犯错的,但要知改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否则就是不长进。

上天有好生之德,它希望万物都能够生生不息。《易经》认为万物能够更生,过失能够改正,历史能够复兴,这些现象对于人类来说,是希望所在,意义重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没有不犯错的,但要知改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否则就是不长进。若因犯相同错误而最终遭遇凶祸,也怨不得别人。

要根绝过去的错误,重新回返正道,有一个回复的法则可以遵循,就三个字:不远复。犯错后,在过失尚未严重前,能及时反省,或经别人指点能及时意识到错误,将自己拉回来,否则终将积重难返。 gZpwoe/OKPfwq424YvfKLUfbEqxqBPMd5KbdNvScNMEyiT+Vfvt0kxAvU2jSr3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