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群居
——人唯一的生活方式

很早以前,达尔文就发现,越是个体柔弱的动物,越会选择群居生活。毫无疑问,人类也是这样柔弱的物种,因为我们没有强大到足以独立生活的身体。纵观整个自然界,人类如此渺小脆弱,以至于为了在地球上继续生活,只能通过制造工具来弥补身体上的不足。试想一下,在没有武器或装备的情况下,把一个人独自扔到原始森林里,他会遭遇怎样恐怖的经历。此时,他的生存能力肯定比不上其他动物,因为他没有其他动物的速度和力量,没有敏锐的听觉和视觉,也没有肉食动物的牙齿。在大自然中想要保全性命,这些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类想要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制造工具。只有制造出强大而完备的工具,人类才能健康发展。

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其实非常高。没有人能在离群索居的情况下,获得这种优越的生存环境。在人类社会中,劳动分工使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变成了群体的一部分,社会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劳动分工(文明)使人类能够更快更好地制造出各种进攻、防守的工具,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只有学会劳动分工,人类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人类的个体本就十分脆弱,成长期又如此漫长。想想吧,孕育婴儿、将其健康地抚养长大,要耗费成人多少精力。任何一个孩子的出生和成长,都离不开劳动分工。比成人更加柔弱的婴儿,在各种疾病和危险面前,几乎没有反抗之力,只要想到这一点,我们就该知道,照料、保护和社会生活对人类有多重要。总之,社会是人类持续存在的最佳保障!

既然在社会中生活,我们就要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这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要受到自然环境,比如气候规律的限制一样。我们无法逃避这种规律,只能想办法去适应。为了抵御寒冷,我们建造房屋;为了填饱肚子,我们耕种渔猎。社会规则通常会以制度、风俗等形式展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加以影响和约束。比如,宗教信徒会不约而同地将神圣用语转变成公共俗语,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人类的生活中,最初一层的影响来自宇宙自然,接着便是公共生活的规则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总之,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都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换句话说就是,先有社会生活,才有个人生活。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社会生活是一切生活形态的基础,没有人能完全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这不难理解,因为在动物世界中,普遍存在这样一条基本法则:任何个体柔弱、无力自保的物种,都会选择群居生活,以群体的力量来加强自身力量。人类先天就具有社会感——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而通过社会合作来抵御残酷的外部环境,则是群居动物的本能。 dhoFDC85xZYLyMZ05Uiwy/hO9jdtOQIjvigzP31tLQO4+JxHNj90D7x7gIrk0n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