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读《鲁迅论中国人和社会的改造与发展》,首先需要有一个全局视野,看看今天的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
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我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搞国庆,是在庆什么?我认为是在庆三个东西:第一,庆我们国家已经独立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第二,庆我们国家已经基本统一了,是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第三,庆我们国家的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十三亿中国老百姓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一个长期面临世界列强的压力,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实现这三大国家目标,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可以说这是中国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流血、牺牲、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当然我们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其中包括因我们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民族历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是以解决这三大历史任务为中心的。基本完成了这些任务以后,我们就将面临一个新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新的十字路口:这样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基本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的东方大国,将向何处去?这是一个举国、举世瞩目的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未来,甚至会影响世界的发展。
在我看来,我们面临的是“四大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价值建设、生活建设。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让每一个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为中国老百姓所能接受并且欢迎的制度、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所谓“建设”,当然不是凭空创造,除了要总结我们自己发展的经验,以此作为基础之外,重要的是要广泛吸取各种思想资源、精神资源。
问题是,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思想资源?通常的想法,第一是向西方学习,向中国之外的东方世界,向日本、印度及其他国家、地区学习。这就是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即把一切有利于这“四大建设”的世界文明(包括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成果都拿来,为我所用。
第二是向中国传统学习。这在今天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理由也很简单:中国老百姓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已经生活了几千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宝贵的传统。“四大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中国老百姓生活得幸福,要适合中国国情,要符合民心民情、民族伦理和生活习惯,这就要求和民族传统结合,所以学习和吸取中国传统经验,就成为当下中国的一个迫切任务。
所谓“中国传统,中国经验”,指的是什么?现在有一种说法:所谓“中国传统”,就是“儒家传统”。这有一定道理:儒家确实是处于中国古代传统的中心地位,有着决定性影响;但也有三个片面性:一是以儒家“一家”,代替了中国古代传统中的“百家”,像道家、法家、墨家,以及来自印度,却在中国生了根的佛家,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传统。二是,讲中国传统不能只看在典籍里留下的古代文化,还不能忽视民间文化,特别是代代口口相传和身体力行所形成的民间伦理,比如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从家里的老人那里接受下来的基本行为准则,如不能伤天害理、杀人、骗人等,这都是我们应该继承的民间伦理,这些年发生的道德沦丧问题很多都是因为突破了民间伦理的底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讲传统,不能只讲古代传统,而忽略了现代传统:从“五四”算起,到今天已经九十多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成立六十多年了,早已经形成了传统。而且因为是现代,和我们最贴近,我们今天所遇到的许多问题,现代人也遇到过,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对我们就更具启发性。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总结20世纪中国经验”的命题,并且提出,要总结20世纪中国经验,有三个人是绕不开的,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毛泽东,再一个就是鲁迅。孙中山、毛泽东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另做讨论,我们这里只谈鲁迅。
这里有一个对鲁迅的认识问题。通常我们都把鲁迅看作中国伟大的文学家,而忽略了鲁迅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现代思想家,而且是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堪称民族思想源泉的原创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当民族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到他们那里去寻求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持。奥巴马当选总统的时候,美国正处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金融危机又带来了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这是奥巴马必须面对的问题。他在就职演讲中就特别提到了林肯,提到林肯所创造的“美国精神”,他要用这种精神引领美国人民走出金融危机和精神危机。这是能够给我们启示的。在中国,在我看来,最具有原创性、源泉性的思想家是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就是鲁迅,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最重要的两个传统:古代传统与现代传统。
鲁迅最关心的,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即“中国人的改造与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改造与发展”。在这两个方面,他都有极其深刻的阐发。我们这里讨论的制度、文化、价值、生活重建,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也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改造与发展问题,因此,鲁迅的有关论述,对我们是特别具有启发性的,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