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是孤独的。他没有收获完美的爱情。那么亲情呢?贝多芬有两个亲弟弟,他们能给予贝多芬亲人的关怀吗?为什么标题说亲情是“使人心崩溃的”?
虽然音乐为贝多芬赢得了盛誉,但是艺术本身并不挣钱,至少在那时的维也纳是这样的。贝多芬饱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疾苦,一直生活拮据。他替加利钦亲王谱写的四重奏称得上是他最深邃的一部作品,几乎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亲王却一个金币也没付给他。
疾病缠身、精神困顿、经济拮据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了贝多芬。
1815年,贝多芬一生中最严峻的危机出现了。当时,贝多芬45岁,仍孑然一身,膝下无子。在两个弟弟约翰和卡尔中,贝多芬和卡尔的关系要亲密些,他常常在经济上帮助卡尔一家。就在这一年,这个弟弟却不幸患上了肺病,生命危在旦夕。在病榻上,卡尔诚恳地请求贝多芬照顾自己的儿子,贝多芬点头答应了。
然而,正是这一应诺让贝多芬染上了无休止的家庭纠纷和诉讼,彻底地耗尽了他的心力。
贝多芬的弟媳,卡尔的妻子,是一个喜欢玩乐、放荡不羁的人。结婚那一年,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取了一个与父亲相同的名字——卡尔。生前,卡尔与妻子的婚姻并不和谐。所以,卡尔临死前立下遗嘱,希望哥哥贝多芬成为侄子小卡尔唯一的监护人。但是,在1815年11月14日,也就是卡尔去世的前一天,遗嘱条文里多出了一条附言。附言中说:“因为我发现,我哥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可能在我去世之后,要单独抚养和教育我的儿子小卡尔,并剥夺孩子母亲的一切权力,而且我哥哥和我妻子常常意见不合,所以我有必要对我的遗嘱做一些补充。作为一个父亲,我不希望儿子离开他的母亲,而是希望他无论如何都留在母亲身边,只要他命运允许他这样做,因为一个母亲会比一个伯父更好地行使监护权。因此,为了我儿子的幸福,我希望两个监护人保持意见一致,我建议我妻子要谦让一点儿,我哥哥要克制一点儿!”当然,这都是卡尔的妻子指使律师干的。
当贝多芬发现这一附言时,已经来不及修订。第二天凌晨,卡尔就离开了人世。卡尔去世不久,贝多芬便向法院提交了诉文,要通过法律手段来否认附言的有效性。他指出:孩子的母亲不配享有监护权,因为她曾有劣迹,曾受过刑事法庭的审判。结果,贝多芬的理由完全占了上风,他胜利了。法院裁定: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为卡尔·凡·贝多芬唯一的监护人。
贝多芬为得到监护权而欣喜若狂。他将全部的温情都灌注在了侄子小卡尔身上。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弟弟的死对我是一个极大打击。要从弟媳手中挽救可爱的小侄子,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是,我成功了。现在,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将他送入一所合适的学校。哦,可是,怎样的一所学校才是合适的呢?我正在思索着,我脑中盘旋着一个又一个的计划,很快这个可爱的宝贝就要永远地生活在我身边了……”
贝多芬教他的侄儿弹钢琴,为他安排一条高等教育之路。
最初,贝多芬教侄儿弹钢琴,给侄儿安排了一条高等教育之路,想让他永远摆脱困顿的生活。但是,侄儿辜负了伯父的信任。他在学校惹出了麻烦,被贝多芬押解回家。之后,他又开始欺骗,而且出入赌场,负了不少债。
“我亲爱的儿子!”贝多芬苦苦哀求说,“别说谎,永远做我最亲爱的儿子!如果你用虚伪回报我,像别人说的那样,那真是何等丑恶,何等刺耳!”
贝多芬不善于和人交流,即使是和自己的亲人交流,也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渐渐地,他对侄子深刻的爱变成了一种严厉的监督。无论在何时何地,他总要注视着侄子的一举一动。小卡尔因不能忍受严厉的管教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说出了一句足够忤逆、足够丧尽天良的话:“因为伯父要我上进,我倒变得更下流了。”
1826年的夏天,小卡尔往自己的头上开了一枪。他并没有死,却差点儿要了伯父贝多芬的命。这一可怕的事件让贝多芬苍老了许多。贝多芬一下子精神崩溃,没有力量,没有意志,像一个70岁的老人一样,从此一蹶不振。
亲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俗话说得好:“血浓于水。”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不少人对亲情看得越来越淡,甚至对年迈的父母不管不顾。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对侄子的爱,但是也可以看到小卡尔对这份爱的不接受。如果你是贝多芬,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