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早期校史:来自《申报》等的记载

追溯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的“前世”,它脱胎于抗战时期一所特殊的专门技术学校——“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之所以言其特殊,是因为该校诞生于特殊的年代,其创办背景、办学性质也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

这所学校创建于何时,校址在哪里,早年招收了哪些学生?这是研究建青早期校史绕不开的议题。我们通过对大量档案文献尤其对《申报》的整理与研究,逐渐解答了这些疑问。

1937年抗战军兴,肩负军情传播与情报安全使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民党、共产党、日方、汪伪等各方角逐争胜的“特殊利器”。一时间,各交通建设机关对无线电报务员、机务员等专门技术人才需求孔亟。1939年8月,“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在上海爱多亚路1292弄均乐邨7号创办,校长由当时政府里的一名技术幕僚张和卿出任。张和卿,又名张亦璞,江苏镇江人,平生对于科学“富有天慧” ,自幼沉醉于电讯技术,颇有专攻。早年为国民政府交通部派驻东北的铁道电务员,后专心留沪主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无线电专修科,为西南交通界输送了不少电信人才,这是他人生中主持电信教育事业的起点,自认为是“生平极可纪念的一样事” 。1939年,张和卿创办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用他自己的话说,“希望能造就一支电信铁军,为国家社会效微劳”

关于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成立的相关信息,我们是通过查阅《申报》获悉的。 1939年8月13日,《申报》上刊登一则《告学电信工程者注意》,涉及这所学校的招生情况:

本校鉴于一般毕业生经介绍往各电台服务者,每多不能胜任,仍需经过相当训练,始可正式值班,故各电台多不愿录用,良以训练期间短促,设备不全,纸上谈兵,无裨实用,本校有鉴于此,特设电信工程合并科以造亦通信及工程兼长之专门技术人才为宗旨,庶毕业即任领班主任,亦能应付裕如,倘欲得一专门技术之青年,希注意焉! 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谨启 详章备索 校址爱多亚路均乐邨七号 (图1-2)

这份布告非常清楚地记载了这所学校创设的背景,包括办学宗旨、招收对象,以及校址。鉴于一般电信工程毕业生分往各电台服务时,“良以训练期间短促,设备不全,纸上谈兵”,导致大多数才不堪任,遂特开“电信工程合并科”。招收初级新生、高级插班生二级,均分日、夜班两种,课程包括无线电通信工程装修及有线电报等, 以期养成通信及工程兼长的“全材报务员”为宗旨。

图1-2 《告学电信工程者注意》,《申报》1939年8月13日,第2版

这所学校的校址爱多亚路1292弄(一度改为中正东路,今延安东路)均乐邨7号,位于重庆路东,具体可参见图1-3。

接着阅读《申报》,查看学校的招生、开学等情况。这所在“交通部”备案的学校,此后不断刊登招收男女生的广告:

(设科)电信工程、报务工程合并,以养成全材报务员为宗旨。

(设备)有最新式自动收发机其他零件仪器,均由亚洲公司特制。

(出路)由本校赞助人尽先负责介绍

(代招报务员)受香港某公司委托,须有曾服务三年以上者,月薪二百元

(章程)备索

(校址)爱多亚路(重庆路东)均乐邨七号。

(设科)电信工程科、报务工程并重,以养成全材报务员为宗旨

(设备)有最新式之自动发报机,以提高收报之速度。其他各种仪器,均由亚洲无线电公司供给实习

(班级)电信工程科初高级、初级日夜班各四十名,高级日夜班各二十名

(程度)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考期)八月十日上午

(报名)即日起(出路)由本校赞助人尽先介绍职业

(章程)备索

(校址)爱多亚路(重庆路东)均乐邨七号二楼甲A3221。

图1-3 创校校址爱多亚路(一度改为中正东路,今延安东路)1292弄均乐邨7号,选自《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册)第17图

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第一次录取新生名单,在1939年8月16日的《申报》上予以揭晓:

揭晓如下(正取)沈庆稀王祖哲 张玮 黄彰德 李钧秋 韩昌 翁振华 孙自强柴钧 浦保德 张泽宏 朱坚毅 郑国梁 叶延龄 汪瑞炳 张德齐 张伯馨 曹爱迪 章斐然 陆泉荣 徐毓 (备取) 金锦文 张德辉宋子端 王浩文 陆志坚 冷秋云 王达刚 (高级插班生)金文浙 全川 徐书城 陈文康 宋明文 姚文辉 梁松月张德川 许文谨 金五柳 陈志端 朱柔 唐葆增 石文裕金玉熙 胡良 庄永文 葛文志 刘三元 胡秦增 罗四维周天济

上列诸生应于八月廿日前来校缴纳定额费,否则以备取生递补。

附告:第二次考期八月廿日

校址:爱多亚路(重庆路东)均乐邨七号 (图1-4)

图1-4 《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第一次录取新生》,《申报》1939年8月16日,第5版

学校定于9月3日开学。《申报》1939年8月29日第5版刊登“通告”:

本校已定九月三日开学,录取各生务于九月三日以前来校缴费注册为要。再本校初级日班及高级夜班已将额满,初级夜班及高级日班尚有余额,报名从速。高级插班生另有优待减费办法验证免试,酌收住宿生。(校址)爱多亚路1292弄七号(重庆路东) (图1-5)

图1-5 《交部备案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开学通告》,《申报》1939年8月29日,第5版

与同类的其他电校相比,这所电校确有一定的优势:如入学门槛不高,凡中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皆可报考初级班,高级插班生可验证免试;修业限期不长,共两学期八个月;对于优秀学生,特设奖学金,可免学费;设备方面,配有最新式的自动发报机与有线电报机,另有当时亚洲无线电公司特制供给的各种仪器,精良程度较高。最有保证的是毕业出路,由本校负责保送至各电信机关服务, (图1-6)主要去向是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崇明五埠电台最多。凡此种种,使这所学校很快在同侪中脱颖而出,广为电信界所知。(图1-7、图1-8)

然而,细致爬梳这所学校的名称身份与早期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其自身存在多处易引起迷惑、疑窦甚至是舛误之处。

首先,关于它的校名与性质之辩。全称为“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但在《申报》、中央电讯社刊,以及该校自办的《校光》杂志上,有时也简称为“南洋无线电(学)校”“南洋电校”,省去“模范”二字。学校后曾迁往南京,遂还有“南京南洋无线电学校” “金陵电校”之称,名目繁多,辨识不易。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上海还有一所校名与之极为相似的“上海市私立南洋无线电报传习所”,成立于1929年8月,也简称为“南洋无线电校”“南洋电校”。这就难免引起两者混淆不清。创办于上海爱多亚路均乐邨7号的“南洋无线电校”,系“教育部”(后改为“交通部”)备案、中雍无线电机厂(后改为“军事委员会无线电总台”)赞助的一所官办性质的电校,校名前无“私立”二字;而位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601号 的“南洋无线电校”,系非官方背景的刘平叔所创办,经费大部分来源为学费,确属“私立”性质,且呈准它备案的是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无线电管理处,与前者的“特殊出身”明显不同。(图1-9、图1-10)

图1-6 “军事委员会无线电总台”赞助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招生简章,选自《校光》1943年,第1卷第5期,第11页

图1-7 《中央电讯社职员录》中的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毕业生,选自“中央电讯社出版委员会”编:《中央电讯社第三年》,1943年

图1-8 《中央电讯社职员录》中的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毕业生,选自“中央电讯社出版委员会”编:《中央电讯社第三年》,1943年

图1-9 “中央电讯社出版委员会”编:《中央电讯社第三年》(1943年),有关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的记载

图1-10 《交部备案,中雍无线电厂赞助,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招生》,《申报》1939年10月28日,第3版

其次,早期这所学校的校址屡经迁徙变动,与政治时局的变幻更替不无关联。先是1942年,即学校成立后的第三年,从上海爱多亚路(重庆路东)均乐邨7号迁往南京中山路韩家巷1号。 这次迁校,主要与当时重庆国民政府对在上海的敌方特工技术进行严厉打击有关。据教员沈惟榖回忆:“当时沪上旧有电校,皆为渝方所统制……租界上渝方势力非常嚣张,暗杀事件,层出不穷……张校长鉴于沪上毫无保障,决计迁京。” 至于为何选址在南京韩家巷,也是有其渊源的。1928年国民党北伐定鼎之后,这里是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所在地,掌理全国建设事业之设计、研究及从事水利、电气和矿冶业之开创与示范。抗战爆发前,建设委员会下设的电力事业处总部就位于韩家巷,并常在上海开设无线电报务人员养成所,招考工程师 。另有一说,南京韩家巷内有校长张氏寓所。 G08sqndByk1oj62bA7P6Uzq01KB7XYYLR3BLvOWZS9IA2cqQ9zxUBrfadDQ3qE7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