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同学就读于麦考瑞大学,学习的是金融专业,是个非常有主见的男生。在赴澳留学之前,分别拿到了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麦考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J同学考虑到自己从小就向往悉尼这个城市,同时学校提供了慷慨而宝贵的奖学金,所以最后选择来到了位于悉尼的麦考瑞大学。
在澳大利亚的全新环境中, J同学刚开始也有一些不适应,文化的冲击、教育模式的差异、英文的不流利等都让他觉得有些失落,他告诉自己这就是一个突破舒适圈的过程。
虽然只是大三的学生,J同学就已身兼数职,他不仅担任麦考瑞大学的国际办中国部的学生助理,也在学校的研究中心担任学生助理。
J同学渐渐有了一些新变化,比如学会了创新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学习时,当需要做报告的时候,他学会了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和权衡,再得出一个相对客观并完整的结论,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喜欢钻牛角尖,将固化思维强加在思考过程中。工作中,当需要调查的时候,他不会立即开始,而是先去了解这个工作项目,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对比和考察,做到灵活有序。在大二时,他参加了安永公司的实习招聘竞技比赛,J同学突破传统思维,以一个游戏的形式完成了方案设计,深受好评,并得到了高达80%的支持率。他略带自豪地说:“这和我平日学习中收获的创造性思维是分不开的。”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句名言:“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学习永远不会太迟。)”可J同学却坚信学习就是当下的事。如果只是平时上课和完成作业,其实学生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生活可以非常丰富,并不是只能每天泡在图书馆里查文献、写论文。但是这也取决于要完成什么目标:是追求达标还是高分,是仅仅想把任务做完,还是想参与一些课外活动,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去赚零花钱来减轻家庭的负担,或者是去旅行,开拓眼界。这些充实饱满的事都是需要及时去付诸实践的,如果只是想想,那么在想的时候日子就过去了,当想完了才发现已经晚了。
在国外留学的生活里,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或者预料之外的挑战,我们不能被它们所击倒,也不能只是一个人硬扛。J同学认为,既要有独立的能力,也要学会借助身边的资源,包括老师、朋友、团队等。交流格外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但会收获到不同的建议、思路和方法,更会感受到温暖人心的真诚与帮助。这样一来,在克服困难的同时,我们不仅会感受到温暖,还会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孤独奋战。
成长回顾: 可以看得出,J同学的留学生活丰富多彩,此外,通过在澳大利亚的学习和生活,他还收获到了自己的交际圈。然而,即便是J同学这样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在初到澳大利亚时依然需要去面对一些不适应的“症状”。事实上,在来到澳大利亚后的3~6个月内,学生们往往会在这一个阶段对在异国新的生活和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这个认知建立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适应期。适应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可避免的,身处于适应期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每一段经历都很重要,尤其是在异国他乡的求学阶段,学生锻炼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态的调整,都是他们成长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