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天是欣欣向荣的季节,树木抽枝发芽。肝脏亦如此。《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肝者……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人体五脏与自然界四季阴阳相通应,主疏泄的肝脏与条木生发之际的春季相通应。春季人体阳气升发,肝气也逐渐增旺,如果肝失疏泄,肝气得不到升发,就会出现肝火旺、肝气不舒的情况。
另外,《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中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其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喧。”春季,气候多风,人体易发肝病,还会出现四肢不敏、呕吐腹泻、眩晕、抽搐等。这些症状均与早春风气偏盛有关。所以春季养肝应以散为主,以顺其升发条达之性,从而使全身气机畅通。
如果肝气不畅,可表现为以下症状:
·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使人不思饮食、四肢乏力、懒惰少动、泛酸呕吐。
·常闷闷不乐,忧思抑郁,严重的还会头痛、烦躁、易怒。
·失眠多梦,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了也容易惊醒。
·女性容易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脸色发黄,长色斑。
·易出现血瘀,导致痛经、闭经。
肝气不畅者春季宜多吃疏肝理气的食物,如西红柿、芹菜、茼蒿、白萝卜、柚子、柑橘等。同时,还要注意养阳气、防血瘀,适量食用韭菜、香椿以助肝气升发,食用山楂、黑木耳、红糖等以活血化瘀。
一些常见的中药,如玫瑰花、薄荷、红枣、菊花、陈皮等都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适当选用,进行调养。
合欢花、佛手各10克,粳米100克。将合欢花、佛手置于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煎取药汁;粳米洗净,加水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稍煮即可。每日食用1次。
红枣5枚,莲子、黑芝麻各20克,生麦芽、高粱、荞麦各30克,玫瑰花3克。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至熟软。每日食用1次。
肝主酸味,所以适宜吃点酸味食物,有利于滋阴养肝。但春季食酸切不可过度,因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也就是说,适量的酸有助于养肝,但如果酸味吃得太多,肝气就会过于充盛而伤及脾气,进而导致肝强脾弱,久而久之使得脾气耗尽,损害脾胃。尤其在春季,阳气回升,过量吃酸味食物还有可能导致肝功能偏亢,出现头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
再者,中医认为,酸入肝,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肝主筋,全身筋膜的伸缩运动都与肝有关。酸味吃太多会耗损肝血,筋膜得不到濡养,会出现肢体麻木等症状,关节活动也会受限。
春季比较适合进行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其中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就是不错的选择。运动之后,人体气血顺畅,吐故纳新不受阻,肝气疏泄正常,肝脏健康,身体也强壮起来。
肝藏血,体阴而用阳,微热的阳气有助于元阳的化生,过热过燥则容易伤及肝阴,所以春季运动切莫过于剧烈。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饮食上最好清淡些,多吃些对肝有益的蔬菜,如菠菜、春笋、小白菜、油菜、西红柿、菜花等。不要吃狗肉、羊肉、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物,过于肥腻的食物也要少吃或不吃,更不能盲目地使用温补药物,以免加重内热,使肝火上炎。体质虚弱的人想要补的话,也最好以平补或者清补为主,可选用鱼肉、鸭肉、甲鱼等。
另外,为了保证营养均衡,切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失调。
初春季节,空气比较寒冷、干燥,人体容易缺水,故平时要多喝水,及时补充体液,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人体新陈代谢顺利进行,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