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1

家国和忠孝

原文之中的第一句“贤贤易色”的释义向来很有争议。“贤贤”就是把贤者视为贤者,是尊重贤人的意思。但“易色”这两个字就有点儿麻烦了,一种传统的解释是更换色的标准,另一种解释认为“易”不是换掉,而是轻视的意思。依照后一种解释,“贤贤”就是重贤轻色,这就造成了很多争议。对于这个争议,我们先且搁置在一边。后面说事父母要竭尽全力,要竭忠尽智,对父母没二心,不能有所保留,这是孝子的天职。儒家认为养有两种:一种是犬马之养,就是养体;而另一种则是养心。《孟子》之中曾经讲过曾子在侍奉他的父亲曾皙的时候就是养心,家里做了好吃的,只要他的爸爸问“还有没有”,不管是否真的有,他都会回答“有”;如果是老人吃剩下的东西,就一定问他这些东西赏给哪个吃,他说赏给哪个就给哪个,这就是养心。等到曾子老了之后,他的儿子养他,凡是他问是否还有东西可吃,儿子都说“没有”;他吃剩下的东西,儿子也是愿意给谁就给谁,从不征求他的意见,这就是养体。《论语》认为人养了狗和马并不会让它们挨饿,但养自己的长辈不能像养狗和马一样,“不敬,何以别乎?”所以“事父母,能竭其力”,实际上就是要求养体的同时还要养心,要真诚,要竭尽其力,这是人伦。

“事君,能致其身”是说侍奉你的上级时,能将自己全身心地交出去。国家有了危难,你不能交出自己,便不是忠臣。所以事父母是孝道,事君是忠道,联系很紧密。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忠孝不得两全”,因为忠和孝经常发生矛盾。但还有一句老话叫作“移孝作忠”,在《孝经》中也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论语》第一篇里说: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段话的逻辑就是好的家庭会诞生出好的社会分子,“其为人也孝弟”,就不会犯上作乱、顶撞上级,这并不是说不向上级提出真正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在家里不尊重长辈、父母,外出就会作乱,这个作乱并不是革命,而是打砸抢、耍流氓。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就是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所以在有子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文化的逻辑,就是强调要造就好的社会分子不能脱离家庭培养,孝子之家出忠臣。

如果我们对比《柏拉图全集》,会发现它里面的谈话就不是这么讲了。比如说有一次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话,谈到了雅典公民应该在哪儿接受教育以成为合格公民的问题,柏拉图断然否决在家庭中接受教育,认为在日常状态下待在家里的人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妇女,一种是奴隶。妇女在古希腊的法律里只拥有不完整的人格和法权,而奴隶全无法权、人格。这样的环境怎么能造就出具有完整人格的希腊公民呢?如果家里只有女人和奴隶,那么男人去哪儿了呢?在古希腊日常生活状态下,男人都不在家里待着,他们都在广场上去谈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艺术,谈论所有这一切。这是古希腊的一个现实,很多男孩都要跟在成年男人身边,在那里听、看、观摩,听他们怎么说服人,也就学会了修辞术。所以西方逻辑中讲教育孩子获得完整的人格就要让他到社会中去,社会可以造就好公民,合格的希腊公民在广场上,中国人的生活主要在家庭,所以《孝经》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必然会带来家族的荣耀。中国人的核心在家庭,而希腊人的核心在公民圈子,也就是俱乐部式的,这种痕迹到现在也非常明显。这是两种文化人群生活方式结构的不同。所以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暗含了一种源于中国文化的家国、忠孝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的核心在家庭,而希腊人的核心在公民圈子。 QZH87ds41LClqOxKJ+L8LMKl14qNnbMFSP0/LLY7llKOBbMbQydir5q5BVLPXB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