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1

曾子的言论

《论语》之中记载了不少曾子的言论。《论语》开篇是孔子的话,第二篇是有若的话,第三篇就是曾子的话。对于这种排序,有学者认为与有若和曾子在孔子去世之后的地位有关。

在《泰伯》这一篇之中,曾子曾经发表自己对君子品格的看法,他说: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是可以在老皇帝去世前托付幼子的人,他要辅佐这个孩子学习治国、身担大任。君子是可以将一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的人。在国家面临大事的时候,可以成为中流砥柱。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明英宗御驾亲征,北伐瓦剌却惨遭俘虏。瓦剌军将明英宗带到北京城德胜门前,以此来勒索明朝官员。官员们见此情形乱成一团,都没了主意,纷纷想着逃跑去南京避难。这时只有于谦站了出来,他调集军队,并且倡导再立一位君主,稳定了民心,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临大节而不可夺”。有些人学了很久儒家学说,可是到了国家有难的时候,只能做一个“带汁诸葛”——诸葛亮分为三种,事前、事后还有只知道流眼泪、鼻涕的,最后这种就叫“带汁诸葛”。

曾子还说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文化、有志向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我们的肩头责任重大,推行仁道这条道路极为艰难,至死也做不完,所以应该死而后已。这些话在中国文学史、语言史之中都是掷地有声的格言。

从曾子的言论之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子的个性,孔子说他“鲁”,其实这是指一种坚硬、宏大的个性,是任凭风吹雨打、岁月流逝也不会改变的个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正是因为这种人发挥的正能量,才启发了后人,振奋了民族精神。这种性格也是我们读《论语》时应该去学习的。

曾子和孔子谈话的时候,还曾经表达过自己对“恕道”的看法。《里仁》之中,孔子对曾子说:我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道,你知道是什么吗?曾子回答说:知道。孔子走了之后,那些心怀疑问的同学就问曾子孔夫子说的究竟是什么。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对待朋友、事业和这个世界的时候尽己之能就叫“忠”,答应别人的事尽己所能去做,不问成败,也叫“忠”。而“恕”就比较难做到了,当别人对不起你的时候,你还为他找理由,这就是恕道。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忠诚的人,大家一起生活几个月就可以看出来,但恕道却不容易被察觉。就像我在北大、北师大上课,有时候会在路上遇到半生不熟的朋友,我准备和他打招呼,他却没有搭理我。这种尴尬的情况大家曾经都遇到过,这种时候有人会想“你瞧不起我”,或者觉得“我怎么得罪你了”。但懂得恕道的人则会替别人着想:也许是他心里有事,所以才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当你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你成就的是你自己。如果你因为别人没有搭理你而胡思乱想,对方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生闷气。

这就是关于曾子的一些观点、言论。在读曾子这些话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想法和《论语》不断碰撞。 i7Z2ZavZID2lhz14JwZWujJp+bxbmyGiU30K9q3RcL2Gi2UIZt/iZCVDsAKBtx3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