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1

曾子持身谨慎

曾子是一个持身谨慎的人,孔子曾经评价他说:“参也鲁,师也辟。”“参”就是曾参,也就是曾子,“鲁”,意思是说曾子并不是一个机灵的人,也许他学识渊博,但是因为很有自己的准则而显得鲁钝不堪。“师”是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张,他的名字叫作颛孙师,“辟”是指他的个性总是走偏,总是和别人反其道而行。曾子也曾经说过子张这个人“堂堂乎张也”,是指他长得高大,但是“难与并为仁”,意思是说很难与他合作去推行仁道思想。

孔子对曾子的评价是“鲁钝”,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曾子却是最讲孝悌之道的一个人。《论语·泰伯》这一篇讲道: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这段话的意思是:曾子生病到了最后关头,就将门人和弟子都召集过来,对他们说“打开我的手,打开我的脚,我这一生做人小心翼翼,总像临着深渊一样机警,如同踩在薄冰上一样警惕。但是从今以后我就要去另一个世界,我知道自己可以免于刑戮。”在这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都引自《诗经·小雅》,而曾子所说的话代表了中国人对身体的哲学理解,佛教认为身体是臭皮囊,是欲望的、肮脏的,是需要摆脱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摆脱的是世俗,在生命之中我们要摆脱的是轮回,只有抛弃了这副肉体才能达成这个愿望。但是儒家却提倡修身,虽然我们的身体有动物性,但只要用人性管理了动物性,就是修身。

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有一个孝道观念在其中,因为他认为我们的身体并不属于我们自己,它是从远古代代相传相生才到了我们的手上,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然是受之祖上就不能毁伤它。因此,一个人持身严,就是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所以曾子才说自己“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是因为他谨慎、警惕做人,所以才没有毁伤自己的身体,他才会在临死前要求弟子打开自己的手脚看看,到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犯错了,即便是见到祖宗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个身体完整地交还。

珍惜身体与修身的概念既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也是儒家独有的文化。现代社会面临很多社会问题,为了保障社会安全,不管我们坐地铁、火车还是飞机都要进行安检。这一刻你就可以想到儒家的训诫,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我们没有权利毁坏它。

中国文化从来都不鼓励恐怖主义,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武器去伤害他人是违背古老的中国文化的。

中国文化从来都不鼓励恐怖主义,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武器去伤害他人是违背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现在恐怖主义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有些文化认为恐怖主义行为是光荣的,但中国人不会那么认为。曾子持身严格就是中国人逻辑的基本体现,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尊重,那他还能尊重什么呢?

《礼记·檀弓》中还记载了很多曾子生病期间的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曾子病倒之后,晚上弟子都点了烛火守着他,这时他忽然发现自己铺的席子华美而且有光彩,那是鲁国的贵族赠送的礼物。曾子觉得这不是他死的时候应该铺的席子,就急忙叫人换了席子。等到席子换完,曾子才咽下最后一口气。虽然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莫名其妙,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曾子持身谨慎到了什么地步。他对自己的身份很在意,认为自己的身份不足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遵守原则换掉它。这不仅是尊重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人自重、重他的表现。 m+NftwDKHctrqv/kNQ5A0tuHHbV8/MJZLuBb+4OVcNoo3Wl3UluAssCgDHNBrN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