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吏三别”之前的故事

灵宝惨败与潼关陷落

作者:廉震

很多年前的一个暮春,“诗圣”杜甫孤身一人逃离战火不绝的河北,沿着官道赶路,打算先借道关中,再越秦岭、大巴山,与避祸蜀中的家人团聚。在某个阴沉的下午,诗人的内心也同天空中的层层乌云一般沉重。昔日商旅繁茂的大道上已经罕见行人,几支急匆匆驶过的车队也是为前线送粮饷或甲仗的。道旁本为路人遮阴避暑的杨柳,因被饥民剥去树皮充饥而全部枯死。

夜晚的集镇,万家灯火为森森鬼火所代替,杜甫想起前年从这条路上经过时,客商往来不绝,道旁人口繁密,而现在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造成这一切的是胡人将领安禄山,他发起叛乱,将战火烧遍了帝国北部,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因此转移至南方。

战乱不仅毁了无数斗升小民的平静生活,更让帝王家蒙难——唐明皇最宠爱的杨贵妃命丧马嵬驿,玄宗与肃宗父子反目,正所谓“双悬日月照乾坤”。数年后,李隆基再次返回他所居住的大明宫时,亭台楼阁还是那样雄伟壮美,然而身为太上皇的他,却不见往年的意气风发,只剩下苍老与孤独。

当然,此时的杜甫并不知道这些帝王事。他在考虑的是,如何平安完成旅途。身上的鱼符和公文可以应付征夫拉丁的官吏,但孤身一人的诗人,必须躲避那些被打散的匪兵劫道。日暮时分,杜甫终于找到了可以借宿的人家——一户老夫妻,家中除了夫妻二人外,只有小孙儿与儿媳。入夜不深,官吏又来捉人服役。老翁虽然逃脱,但老妇却被抓去急应军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在杜甫作这首《石壕吏》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为平息安史之乱,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最终却惨遭败绩。邺城的大败让唐王朝慌不择路:将老人孩子送上战场,卑躬屈膝求回纥出兵平叛。此时的唐王朝再也无法恢复以前的强盛;藩镇割据之势已成,朝廷不但丧失了颜面与震慑四方的威仪,也丧失了至关重要的军事与经济实力。而这一切,都始于潼关失守。

可以说,潼关的陷落让唐朝几代皇帝呕心沥血守护了上百年的盛世就此烟消云散,也让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城市——大唐京师长安首次为战火所蹂躏。潼关的陷落,或许也注定了长安将被数次攻破的命运。 /vpdOeQIArXRUqVgLXvT1ILK7F+i/H0DtqG+xLRjjF1TwjQPVKKr62RMSa0RDrh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