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开始写日记。1944年,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博克斯坦大臣宣布,希望战后收集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以此见证荷兰人民在德国占领之下饱受的折磨。他特别提到了信件和日记。听到这个消息后,安妮决定战后以日记为基础,出版一本书。于是她开始重写、修改日记,润色文字,删除不够有趣的段落,凭记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她也保留了原始日记。在具有学术价值的《安妮日记:评注版》(1989年)中,就将安妮第一次写下的、未经编辑的日记称作A版,以此区分她第二次写成的、经过修改的日记(B版)。

安妮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密室中的八人被捕。两个秘书发现了散落一地的安妮的日记,她们将日记藏在一个抽屉之中。安妮的死讯被确认后,她们把日记交给了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

经过再三考虑,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心愿,出版她的日记。他从A、B两个版本中选取材料,重新编辑成较短的版本(C版),这也就是后来全世界读者熟悉的《安妮日记》。

日记出版后,有人质疑其真实性。于是荷兰战争文献资料所下令彻底调查。一旦证实属实,将日记的全部内容连同详细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这就有了前面提到的《安妮日记:评注版》,它不但包括A、B、C三个版本,还包括弗兰克家族的背景资料,他们被捕与押解的情况,对安妮笔迹的研究以及研究时使用的资料文件。

位于巴塞尔(瑞士)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拥有安妮日记的版权。该基金会决定为广大读者出版一种全新的增补版本。新版本包括了奥托·弗兰克修订的旧版的所有内容。作家兼翻译家米杰·帕斯勒担任新版本的编辑修订工作,对奥托·弗兰克的原版进行补充,同时选取A、B两版的内容。米杰·帕斯勒的最终版本经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同意,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内容,使读者更加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在安妮写下第二版(B版)时,她为日记中的人物冠以了假名。后来奥托·弗兰克在整理时,决定将家人的名字改为真名,其他人则沿用安妮起的假名。可是这么多年来,人们早已熟知帮助密室成员的几个人的真实姓名,出于对他们曾经给予的无私帮助的回报,在本译著这个版本中使用他们的真名,而对于不愿暴露身份的人,则使用荷兰战争文献资料所为他们起的姓名首写字母缩写。

密室中其他人的真名:

凡·皮尔斯一家

奥古斯特·凡·皮尔斯(生于1890年9月9日)

赫尔曼·凡·皮尔斯(生于1899年3月31日)

皮特·凡·皮尔斯(生于1926年11月8日)

在安妮的手稿中,以上三人被称为:皮特呢拉、汉斯、阿尔弗烈德·凡·丹;在本书中则是:皮特呢拉、赫尔曼、皮特·凡·丹。

弗瑞兹·佩尔(生于1889年4月30日,德国基森)

在安妮的手稿中以及本书中,被称为:阿尔福德·杜塞尔。

本书是根据安妮在大约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整理而成。在这个版本中,安妮有时会回顾过去,对之前写下的日记附加评论。 bng6Ak+Oncyc1UxSjqud7qBYWGDVmPu2ghwE5mmAzUwLobfBUJoOO9KrrwdVKX7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