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波澜万丈、跌宕起伏,需直面几多历练。面临艰苦卓绝如何应对,将改变当事者此后的人生。如果遭遇灾难,便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那宝贵的一生也只会黯然虚度;反之,勇于迎难而上,克服艰难困苦,就能提升精神境界,人生也会随之展开新的一页。
介绍西乡所做名诗一首。
曾做七绝以示:“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西乡曰,若有违,言行不一,则人尽可唾。
曾经,做汉诗七言绝句一首示人:“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一次又一次经历辛酸苦难后方能坚定志向,真正的男子汉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关于这一点,自己有传家之训,不知世间人们知晓否。那就是不为子孙购置良田,换言之,不给子孙后代留财产。)西乡说,若违背此言,言行不一,则任何人尽可以唾弃他。
忍受苦难,饱尝辛酸,仍不断努力,迎难而上,力求超越。如此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这正是西乡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西乡三十岁出头的时候,大老(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中的辅佐将军的最高官职名)井伊直弼兴起“安政大狱”(1858—1859年),对尊皇攘夷一派的镇压更为严厉。幕府追兵的目标甚至直指京都东山清水寺住持月照和尚。对于西乡而言,月照是维新革命的志同道合者,是亲密的朋友,更是他尊敬的老师。西乡为助其逃脱幕府的追捕,遂带回萨摩藩,向藩主的亲生父亲、实际掌控萨摩藩政权的岛津久光寻求保护。
然而,久光深恐受到牵连,不愿节外生枝与幕府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便不予回应,并下令将月照驱逐出萨摩藩,撵至日向(今宫崎县)。当时所谓撵至日向,亦即撵至长州藩,言下之意实为暗地里偷偷越过萨摩与日向的藩境后将其斩杀。对此,西乡心知肚明。
趁着黑暗驶向日向的船上,想到将弃同志一人于死地而不顾,西乡不齿,也不忍下手,遂下定决心自绝己命。于是,两人对酌之后握手同投锦江湾。
月照溺水而亡,而西乡却被人发现后救起。虽因吞入大量水而神志不清,却奇迹般地留下一命。
本已有与同志同死的觉悟,然而自己却苟全性命。对武士而言,这比死亡更痛苦,更让人难受其辱。传闻西乡的家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西乡目能所及之处的利器悉数隐藏。
佛教所言之修行——“六波罗蜜”中,有“忍辱”这一法门。承受屈辱并忍耐之,对人而言这是至为困难之事。即便如此,如果能坚持忍耐,人便能接近悟道。
西乡忍受了莫大的屈辱,在人生的岔道口,他坚强地选择了继续活下去。
其后,西乡又因事触怒久光,被流放至一个叫做冲永良部的偏僻小岛上,开始了艰苦的囚徒生活。牢房没有墙壁,四面仅由格子搭建而成,狭小而粗陋。囚禁其中,饱受无情的风吹日晒,有时甚至连海浪都能打进来。而一日仅有两餐稀粥为食,西乡眼看着一天天消瘦。然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西乡也不曾吐露半点恨意。
不久西乡被转入禁闭室中,并得到允许,可带入中国的古代典籍。于是,西乡便日日读书,专注于冥想。经过这一系列的严酷考验,并接受先人的教诲,西乡逐渐成长为有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志士。数年后,西乡得到允许回到萨摩藩,仍经历多次人格的锤炼,不断成长。于是,西乡向着实现维新这一目标迈进了。
我在幼年时曾患结核病;中学的入学考试两次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的前两天——8月13日,鹿儿岛大空袭中老家的房屋被烧毁殆尽;兄妹们放弃了升学转而支持我报考大学,我参加入学考试,结果志愿的大学没考上;后来,因为没有门路,入职考试也屡遭失败。于是,我开始哀叹自己时运不济,并逐渐玩世不恭,甚至钻起牛角尖——不如干脆去当个黑道书生好了。
如今追忆往昔,虽不如西乡那般波澜壮阔,但也算经历并超越了数度苦难,由此我的志向才变得更为坚固,才能造就如今的自己。倘若出生优越之家,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轻松进入期望的学校就读,顺利进入著名的大企业就职,全然不知人间疾苦,那我的人生道路将是截然不同的。
孩童时期,父母常告诫道:“千金难买少年苦!”
每当此时,我就会反驳:“那你们可别卖掉啊。”
然而,父母之言实为真理。逆境其实是重新审视自身、以备再次起步的绝佳时机。逆境中不消极,不自怨自艾,而是将挫折视为进一步坚定志向的契机,无畏地迎难而上。不屈不挠,通过人生的几番历练,才能成就大志。
同时,西乡断然所言“不为子孙买美田”,言下之意,即便是最疼爱的儿、孙辈,也不应给他们留下财产。读此金玉良言,不禁感叹,那些沉湎于积聚个人、家族财产的人,到底,他们能公平执政吗?
西乡所言乃至公无私之念。连儿、孙辈的生活方式也严格要求,至于“我”字,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秉持这样超越骨肉亲情、甚至不近人情近于“无情”的无私之心,发誓“不为儿孙买美田”。这似乎不合人之常情,故很难实行。然而西乡因为自己曾经饱尝辛酸,所以绝不会违背誓言,这也正表明他的意志之坚定。
身为领导者,应当如同西乡那样,即便深晓人情世故,却仍志向坚定,不为所动。
西乡就这样持坚定之志,百折不挠,终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