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美不胜收的雕刻

在伟大的古典期希腊艺术中,以雕刻与绘画的成就最大,我们将分两部分来讲这些最伟大的古希腊艺术,先讲雕刻艺术,再讲建筑艺术。

对于雕刻艺术,我们将分三大部分来讲,先总体地讲那些最了不起的艺术作品,这时介绍三尊最有名的男性雕像,然后讲两种比较独特的雕刻艺术,即女性雕刻和神庙雕刻。

男性之阳刚美 古典期的希腊艺术乃是西方古代艺术的巅峰,在这里我们将来欣赏古典期的一些雕刻,主要是以男性为对象的雕刻。

在讲古典期的雕刻时,我们首先要讲的是雕刻技术的进步,这种进步不是雕刻技法上的,而是原料上的,即青铜雕刻的产生。

青铜我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古代中国主要用青铜来铸造各种器皿,希腊古典期的青铜器就不同了,主要是以人为对象的艺术品。但在欣赏这些艺术品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制作过程。

制作青铜雕像的第一步是用黏土做一个模型。这时,雕刻家就像在进行真正的艺术创作一样,尽力把这个模型做得美丽。因为黏土是软的,所以艺术家尽可以根据其思路进行自由创作,且随时可以修改。这正是青铜雕像较必须一锤定音的大理石雕像优越之处。

把模子做得满意后,雕刻家就要开始第二步工作了:他先给模子涂上一层蜡,并且要尽可能地将这层蜡的表面弄得同模子一模一样,因为这蜡的表面就是将来雕像的表面。

第三步就是再给这个涂了蜡的模子外面做个模子,也用黏土来做,模子的内表面要牢牢地贴着蜡层,因为它与蜡层一样,也是未来雕像的外表面。

第四步就简单一些了,只要把里面的蜡层熔掉就行,这很简单,只要加热就成了。这时,原来是蜡的地方便成了一个空隙,其形状正与原来的模子一样。

第五步也比较好办,就是往融掉了蜡层的两个黏土模子的空隙浇上熔化了的青铜汁。

青铜汁浇好后,等它冷掉就会再凝固成青铜,这时把里外层的黏土层弄掉,一座青铜雕像就基本完成了。不过最后还得加加工,例如磨得光亮些。

以上就是青铜雕像的制作过程,我们现在就来欣赏一座希腊古典期的著名青铜雕像——《掷铁饼者》。

米隆是这座雕像的创作者。关于他的资料现在留存极少,只知道他大概出生于希腊比奥提亚地方的埃留提莱,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据说只活了25岁。传说他是雕刻家阿格拉达斯的弟子,阿格拉达斯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导师,除了米隆之外,他的弟子中还有与米隆一样伟大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与波利克里托斯,正是这三人共同缔造了古典期的巅峰。

《掷铁饼者》描绘了一位古希腊运动员正在掷铁饼的一刻。像所有的古希腊运动员一样,他在比赛时一丝不挂,左腿下蹲,脚尖着地;右腿牢牢地踏在大地上,微微弯曲;同时左手右摆,到了右膝盖的前面;右手后引,已与肩膀平行,弯曲的指尖勾着铁饼;而他的全身前倾,正像一张引而不发的弓,又似乎即刻就要射出他的利箭——那只铁饼。

我们仿佛会感到,他定会将这只铁饼射出无限之远,因为他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力量,而全身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他的神情也是高贵而冷静的,显示出高度的自信——我一定能夺取桂冠!

在《掷铁饼者》上面体现的另一种美是静态美。这个掷铁饼的大力士虽然正处在将铁饼往后牵引到最高点,即将往前一抛的刹那间,按理说,这时他的全身应当充满了动感,但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与其说是运动,不如说是稳定,雕像充满的与其说是动态之美,不如说是静态之美。

而让雕像“动起来”的乃是波利克里托斯。

波利克里托斯是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阿尔戈斯人,与米隆一样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但比他稍晚,据说是米隆的师弟。

波利克里托斯16岁就到了阿格拉达斯门下拜师学艺,良好的环境加上天才与勤奋,他很早就成名了。一生作品无数,而且几乎全是最能体现艺术家精密观察力的青铜雕像。我们现在来介绍其代表性的作品——《持矛者》。

持矛者是个年轻人,虽然叫持矛者,但手里并没有长矛。他左手提起,手指握成一个环形,好像握着什么东西;与此相呼应,左肩微微上提;右手自然地垂下来,右肩也稍微下沉;左脚在后,后跟提起,好像就要抬脚走路,左臀也自然地放松;右脚牢牢地踏在地上,支撑着全身,右臀于是往外微凸。更妙的是他的躯干,左边因放松而舒张,右边因承受重量而收缩。连他的头也是往右偏去,好像要看看他正要走去的地方。

这么看来,持矛者正在走路,雕像所描绘的就是他一步走过后,正要迈开另一步的刹那间的情形。他的运动幅度明显不如前面的掷铁饼者,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尤其是看侧面像的话,会发现他好像全身都在动,这与掷铁饼者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为什么大动的掷铁饼者不像动,而小动的持矛者反而像动呢?这主要是全身的协调问题。前面那个掷铁饼者,他的手脚虽然在运动,但躯干却像是静止的,所以他更富有静态美,而这个拿长矛的小伙子却是躯干加四肢都在动,所以更有动态美了。

他的这种姿势,即身体稍向一边偏斜,一边的肩微微下沉,同一边的臀却微微上提;同时另一边的肩相反:肩上提而臀下沉,头部也稍偏,被称作“对偶倒列”,这对以后那些雕刻女性之美的艺术家们有很大影响。

古典期另外两位著名的雕塑家是利西普斯和菲狄亚斯。他被称为古典期的最后一位代表,据说一生创作了一千五百多件雕像,最有名的作品是《刮汗污的运动家》,描绘一个参赛后的运动员用石片刮掉胳膊上的汗水,另外还有《赛利纳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赫耳墨斯像》等。

至于波利克里托斯的师兄菲狄亚斯,他诚然伟大,然而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幅作品,甚至稍微出色点的复制品也没有,确实令人遗憾。

在波利克里托斯的《持矛者》那里,雕像已经动起来了,然而动的幅度并不大,大约在两百年后,一个无名雕刻家的雕像才让雕像剧烈地运动起来。

这是一尊正在跳舞的长着羊尾巴的农牧之神潘的雕像。只见他仰首向天,挺起胸膛,一脸络腮胡子,像他的头发一样乱七八糟,双手往两边大张,做成少林功夫中的黑虎掏心招式,左右腿前后相当大地叉开,并且都是脚尖着地,像正在奔跑跳跃。他全身的肌肉不再像《掷铁饼者》那般强健,而是相当干瘪,不过神情快活得很,恰像个喝足了老白干、喝得分不清东西南北、但仍快活得蹦蹦跳跳的糟老头子。

不久之后,即公元前3世纪后半期,运动不单走向了个体,而且走向了群体,这时开始出现了运动的群像,其中最著名的雕像之一就是《拉奥孔》。

《拉奥孔》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特洛伊战争进行了十年之后,还没有分出胜负,原因不是交战的希腊人与特洛伊人,而是诸神,他们还没有决定让谁来获取这场战争的胜利,最后神决定了,要让希腊人取胜。于是神启示希腊人实施了木马计。

全体特洛伊人都被这个计策迷惑了,试问他们的心智怎能悖逆神意?但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拉奥孔,一位祭司,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带进城来。他的警告气坏了自以为聪明无比的神,特别是希腊人的支持者海神波塞冬,他派出了两条巨蟒,将年老的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缠死了。

这是一尊看起来让人心酸的艺术品。拉奥孔双手都被巨蛇缠住了,他仍奋力想将它们扯开,但他没有这个力量,他的脸孔因痛苦而扭曲,那高仰的头、张开的嘴又像在为这惩罚的不公而呐喊。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已经死去,头无力地往后垂下了,另一个则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他的眼望着父亲,不知是想把父亲救出来,还是想向他求救,或者想看他最后一眼。但他们都紧紧地被蛇缠住了,已经彻底绝望。

是的,绝望似乎是这座雕塑的主题,我们一看到它,就感到被绝望牢牢地缠住了,像蛇缠住他们一样。

据说天鹅在临死的时候,能唱出最美的歌声,所以西方用“天鹅之歌”来表达这样的东西:它们是美的,但距死亡已经不远。就像我们两句古诗所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拉奥孔》就是整个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天鹅之歌、绝望之歌,走到这里,古希腊的雕刻艺术,乃至整个西方古代艺术已经日薄西山,再也没有雕琢出伟大的作品了。

女性之温柔美 上面我们欣赏了多座希腊古典期的雕像,大家是不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呢?就是这些雕像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描绘男人,当然这并非说明古希腊没有女性雕像,相反,不但有而且更美,我们现在就专门来欣赏这些雕像。

我们这里要把古希腊所有的女性雕像放到一起来说。

古希腊女性的雕像大体有这样的规律,就是雕像中女性所穿的衣服越来越少,并且随着衣服的越来越少,雕像本身也越来越美。

我们现在就来看一尊具体的雕像吧!

这是一尊古风期的雕像,制作于公元前6世纪,只见她全身挺直,头也是挺直的,被衣服包裹得严严实实,上身是件马甲似的东西,下身是裙子,马甲和裙子都十分朴素,唯一的装饰就是一些皱起的条纹。胸脯平坦得像飞机场或者搓衣板一样。她还双眼紧闭,没有丝毫的表情。

第二件雕像只比前一座晚几十年,也属于古风期。不过可美得多了。她看样子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扎着好几根小辫子,像今天的新疆维吾尔族姑娘一样,一张愉快的小脸,可惜鼻子被打掉了一小块,嘴角微微上翘,露出笑意,她的衣服也很不错,里面是件薄薄的、柔软的衬衣,外面斜披着件像是厚毛料织成的斗篷。但最大的改变是,她的胸脯不再是飞机场,而是隐隐地凸起。

第三座雕像作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已经是古典期的作品了,与前面两座相比,这座女神像已经具有叫人心跳加快的美感了,所以被称作《女祖先维纳斯》。

以后大家还会看到许多的维纳斯,但这些维纳斯与那神话中的爱与美之女神维纳斯并不是一回事,她们并不是真的爱与美的女神,而只是对雕像中美丽女性的通称。

这位女祖先维纳斯比起前面两位女士来可要美得多了。她的头微微侧向左边,像在倾听一个公子哥儿的甜言蜜语,脸上似笑非笑,似嗔非嗔。她只披着件由一单块布做成的衣衫,那布薄得不能再薄,紧紧地贴在她的肢体上,把每个部位的曲线都展露无遗。尽管衣服已经是这样的薄,但她好像还嫌太热,抬起右手把那薄纱的扣子解开,轻轻揭起,好像就要把手松开,让美丽的胴体暴露无遗,而她的一只乳房已经悄然袒露。

从这三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来呢?我们看到的当然是她们的衣服越来越薄、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越来越美。

还有,前面几座女性雕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没有明确的作者,也许著名雕刻家都去雕刻男性雕像了吧!直到《尼多斯的维纳斯》的诞生。

《尼多斯的维纳斯》的作者是普拉克西特利斯。

普拉克西特利斯是雅典人,生活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70年到前330年,父子三人都是名雕刻家:他的父亲是大凯菲索多托斯,两个儿子一个叫小凯菲索多托斯,另一个叫提马科斯。这时候的雅典已经被斯巴达击败了,一度那么强大的雅典业已衰落。

普拉克西特利斯是个大理石雕刻家,一生作品无数,除了美丽的女性雕像,他也刻男性雕像,不过从他雕刻的男性身上,有名者如《赫尔墨斯与小酒神》《萨提儿》等,我们看不到半点男性的刚健之美,有的只是女性化的男性,像女性一般美丽而柔和。其中《赫尔墨斯与小酒神》非常有名,被广泛认为是现存唯一真正出自古希腊有名有姓的大雕刻家之手的原作。它描绘了神的信使、兼管凡人做生意发财的年轻的赫尔墨斯奉宙斯之命,将还是个小不点的未来酒神狄奥尼索斯带到仙女们那儿去抚养,中途赫尔墨斯靠在一棵树上休息的情形。但见充满了女性温柔之美的男神赫尔墨斯右手举着串葡萄,正在逗抱在他左手的小酒神,小酒神伸出手,好像正在说:“给我!给我!我要嘛!”

《尼多斯的维纳斯》创作于公元前330年左右,高略微超过2米。只见这位美丽的女士全身一丝不挂,微微地向左偏着头,左手提着刚脱下的衣衫,右手轻轻挡住下体,好像在说:“要是被人看见,那可羞死人啦!”她的上身稍稍向左偏斜,臀部却向右稍稍偏斜;左腿微提,像要莲步轻移;重心放在右脚上。在她的右边,衣衫下面,有只希腊人用来盛洗澡水的陶瓶。由此看来,普拉克西特利斯所雕刻的乃是这位美女脱下衣服,正要踏进浴缸的一刹那——但伟大的艺术家使这一刹那成为永恒。

据说这座雕像创作出来后,尼多斯岛上的人把她买了去,“全世界许多人为了观赏这尊雕像,不畏艰险,航海来到尼多斯。她是这样的美丽,以致尼多斯的其他雕像都黯然失色,被人们忘记了。”这段话是伟大的古罗马作家、《自然史》的作者普林尼说的。人们写了大量的诗赞美她,其中一首借那爱与美的女神之口说:“普拉克西特利斯啊,你曾在哪里见过像我这样的裸体?”尼多斯城的大债主、比尼西亚的王尼古米底更是被她弄得神魂颠倒,他宣称如果尼多斯人把这座雕像让给他,他就取消尼多斯人的债务,那可是一笔大得吓人的钱。但尼多斯人不答应,他们宁愿勒紧裤带还钱。现在看来可没有这样夸张,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罗马人的复制品,就像前面那些雕像一样,当然无法与原作相比了。

现在我们要来看最后一尊古希腊的雕像了,这尊雕像将完成希腊艺术家们对美,不但是女性美,而且是整个艺术美的向往之心。

它就是《米洛斯的维纳斯》。

雕像中女神的双臂已失,其中左臂已完全没有,右臂还剩下短短的一截,这丝毫没有减少她的美。她的头稍稍偏向左边,上身,到臀部以上为止稍稍偏向右边,而她的臀部又微微偏向了左边,这样全身就形成了一个“S”形,这种形状我们在前面《执矛者》和《尼多斯的维纳斯》身上已经看到过了,就是对偶倒列,通过这种方式,雕刻家将女性的曲线美以最完美的方式表达出来。她的衣裙已经掉到了大腿根部,上身纤毫毕现,于是她把左腿稍往前伸,好像要阻止衣裙继续危险地下滑。

神奇的是,这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半裸,但我们从她身上却看不到半点肉感或性欲,甚至也没有羞怯,有的只是美丽与高贵,这种美丽与高贵是如此崇高而超凡脱俗,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面对她时,除了敬仰或者崇拜之外,还能有其他什么呢?至于邪念,那是不可能产生的。我们甚至都不会去注意她美丽的眼睛、赤裸的胸脯和细腻的肌肤,在这里,美丽与高贵似乎成了一种单纯的感觉或者直觉,但这种感觉是如此深刻,令人终生难忘。

《米洛斯的维纳斯》高约2米,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米洛斯的维纳斯》乃是美丽的古希腊女性雕像的天鹅之歌。从此,希腊的艺术家们,像他们的祖国——光荣的希腊——失去了自由一样,失去了他们的天才,再也不能创造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般美丽的维纳斯。

神庙中的精美雕刻 古希腊的神庙之所以伟大,除了它宏大的结构以及那些围绕着它的美丽的柱子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有精美的雕刻。

古希腊的神庙主要有三个地方需要用浮雕装饰,即山墙、排档间饰与中楣。

第一个是山墙。古希腊神庙的屋顶就像中国式建筑的屋顶一样,也是斜的,同时屋顶下面的墙是直边的,这样就在墙与屋顶之间形成了一个底角比较窄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就叫山墙,它是每座神庙最需花功夫装饰的。

第二是排档间饰。排档间饰主要是针对多利亚柱式神庙而言的。多利亚柱式神庙的大体结构是这样的:最下面是地基,然后是柱子,柱子上有一块方石垫着,在这块方石上又有连成一体的长方形石块,叫框缘,在框缘上有三栊板和间板。三栊板和间板的安排是这样的:每根柱子的上方必有一块三栊板,在两根柱子之间也必有一块,由于三栊板的面积相当小,所以在两块三栊板之间常会留下一段空白,这个空白当然不是空的,人们早把它用石块装好了,就是间板。这块间板就总是被用浮雕装满,它们就叫排档间饰。

第三个地方叫中楣。中楣主要是对于爱奥尼亚柱式神庙而言的。它的位置与前面的排档间饰所在的位置一样,不同之处就是要把那些三栊板搬掉后才称得上中楣,至于它的形状,不难看出,是一块长条“”。

在神庙的这三个地方,山墙、排档间饰与中楣,希腊人必会用浮雕装饰起来。

由于山墙是钝角三角形,如何在这样狭小的空间进行雕刻是个大问题,但聪明的希腊人巧妙地解决了它,我们来看一块山墙吧,就是科孚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山墙。

我们先从中间看起。山墙中间,顶角下面,是一个吓人的妖怪。只见它圆睁双眼,那脸虽然分明是正对着我们,但双手双脚又是侧面对着我们,它们前后张开,那小小的腿似乎正在拼命地跑呢。它就是女妖美杜莎,头发是一条条的蛇。在她的左边有一个站立的男人,右边有一匹长着翅膀的马,像要把前蹄搭到她肩上。这人与马便是美杜莎的两个儿子。画中所描绘的是美杜莎被珀尔修斯杀死的情形,他杀死美杜莎,割下她的头后,人与马哥俩便从妈妈的脖子里跳将出来。

再往两边还可以看到两匹怪兽,一左一右地趴在美杜莎两个儿子的两边,好像要保护这两个刚出娘胎的小东西一样,它们位于三角形两边的中间。

再往左右两边看,到最边上的两个锐角,它们也没有空着。左边可以看见一个人正在杀另一个坐着的人,最左边的狭角上还有一个人躺着,双手抱在胸前,显然已经死了。对着我们的右边,有一个人正在舞动着什么,把另一个人打得单腿跪下了,还有一个人躺在最右边,也像死了。两个角所描绘的也是两个故事,左边的一个是特洛伊陷落的故事,那坐着的人便是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右边则是讲宙斯与巨人族战斗的故事,那巨人一族是由天父乌拉诺斯的血化成的,他们前来向宙斯寻仇,但被宙斯打败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山墙浮雕的艺术特点,主要就是相当巧妙地利用空间的变化去雕刻人物,并且让人物顺着空间的变化而改变姿势与大小等。如中间的美杜莎是站着的,普里阿摩斯老王是坐着的,最边上的人就是躺着的了,他们的身体也由大至小改变着。这种如何巧妙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最有效的创作是所有这些装饰性浮雕——包括后面的排档间饰与中楣——所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也因此成了体现希腊人聪明才智的一个契机。这些用一句中国成语来说就是“因地制宜”。

排档间饰实际上只是一个长方形方块,面积不大也不小,要一个画家在它上面画一幅画,说明一个故事的场景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对于伟大的古希腊艺术家来说当然更是小事,我们不需多说,且来欣赏一个具体的排档间饰吧。

这个排档间饰来自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雕刻的是一头牛与一个人在殊死搏斗。只见人面朝我们,右手紧紧地抓住牛尾巴,左手已经没有了,好像是抓住牛的一条前腿,他高仰着头,浑身每一块肌肉都显出惊人的力量,他后面的牛看上去也力大无穷,它高举牛尾巴,后蹄着地,两只前蹄奋起,又弯过头来,要用角狠狠地将这个胆敢惹它的家伙撞个血窟窿。

这个排档间饰描绘的是赫拉克勒斯驯服克里特岛上的神牛的故事,这是他要完成的十二件业绩中的第七件。这幅排档间饰艺术上给我们最深印象的是它的力度,我们从赫拉克勒斯和牛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看出惊人的力量,这力量仿佛是火山的岩浆,随时准备喷射出来。

比起排档间饰,中楣的雕刻就要复杂一点儿了,由于中楣乃是一个长条,有的长达几十米,但宽度不过一两米,要在这样的地方美且和谐地雕刻当然要难一些,至少雕刻的东西要多得多。

也许由于中楣的这个难度,又放在上面,有几个人看得清呢?所以艺术家及其城邦都不大愿意花太大力气弄这个东西,认为这是哥哥背弟弟媳妇过河——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不过也有一个例外,这个城邦的人不惜花费最大的力气去完成它,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想将他们的神庙建筑得完美无比,好光耀他们的伟大城邦。

这个城邦就是雅典,他们的神庙当然就是雅典卫城上的帕特农神庙了,这我们后面再看。 jOvIaejk2lPddGEgGbi7dkrsKxWxYcf1leQFPTf4goYS2zAEBpiAu9KCKt2rPx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